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苏北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劳动法律制度的健全,人们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可以支配,在假期出去旅游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旅游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从当前旅游业发展格局来看,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欢迎,全国各地纷纷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苏北地区的乡村旅游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苏北乡村旅游发展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农村 苏北 乡村旅游
  新时代背景下,旅游者形成了多元化的消费理念,越来越多的游客向往乡村,希望亲近自然。乡村旅游是我国近年来新兴的旅游形式,乡村能够为游客提供一种轻松的环境,让游客在体验自然风光的同时身心得到放松。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1.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乡村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利用乡村的自然与人文吸引游客,是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而提出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市场和资源开发实际的变化,乡村旅游景点类别和产品形式不断丰富。在乡村旅游中,游客可了解礼仪风俗、民情、当地特产、亲手种植收获农作物,体验乡村生活。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乡村旅游是扶贫的有效方式,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同时,乡村旅游能够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2.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概念最早提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被提出。新农村的“新”包括五大方面,分别是新风尚、新农民、新环境、新设施、新房舍。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制建设五个方面内容。进行新农村建设,毫无疑问要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时代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二、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旅游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旅游业呈现出了多元化、特色化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是充满吸引力的朝阳产业,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编著的《旅游绿皮书:2014-201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中明确指出,未来十五年乡村旅游、民俗游、休闲游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方向。从乡村旅游的特點可以看出,乡村旅游以“三农”资源为主要载体,以促进新农村发展建设为目标,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了乡村旅游内涵,营造了乡村旅游气氛,进一步扩大了乡村旅游开展的参与面,促进了乡村文化传承。而乡村旅游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加速了农村资金和信息的流动,开阔了农民视野,更新了农民观念,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乡村旅游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正面影响与推动作用毋庸置疑。乡村旅游丰富了农村生产内容,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农业附加值和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这符合新农村建设“生活富裕”的要求。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发展中,新事物、新思想融入农村,开阔了农民视野,有利于促成“乡风文明”。在与游客的交流过程中,更培养了农民的交际能力,使其得到协调发展。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对农村的道路、环境、住房、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这对农村生活环境有直接的改善。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缩小城乡差距,但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是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而旅游资源开发中难免会对农村环境造成破坏,更会加速当地民俗文化的演进,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非常关键。因此,乡村旅游发展中,应融入生态理念,对当地自然、人文环境进行保护,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三、苏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的乡村旅游相对而言发展较早较为成熟,但苏南苏北发展不平衡,苏南地区受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旅游业发展更成熟,乡村旅游景点分布集中密集;苏北地区乡村旅游兴起较晚,大部分地区尚未发展成熟,相关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深入,存在诸多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和因素,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动作用未能实现最大化。
  1.开发经营者思维局限。实际上当前苏北乡村并不缺少旅游资源,而是缺乏好的开发者和经营者。相关人员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发展思路较为局限,对乡村旅游不够了解,不能把农业等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在经营管理、发展策略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经营收入波动性过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此外,许多留在农村的农民并不具备开发经营服务的能力,无法有效利用旅游带动就业并实现收入的大幅增加。
  2.主题性不强。苏北乡村旅游缺乏合理的开发规划。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主题不够明确,出现了许多风格类似、定位不清晰的重复建设现象,游客感受不到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同时,同一区域内多次开发同类景点,又缺乏特色,被开发的乡村无法在旅游市场上脱颖而出,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更导致景点分散凌乱,难以形成大规模集聚效应。
  3.基础设施条件差。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发展规划的制约,苏北地区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存在资金基础薄弱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缓慢,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尤其是交通方面,缺乏对交通线路的规划与协调。不仅大巴班次少,而且停车场分布无法满足游客自驾游需求,最终导致一些区域游客过多,而一些区域却游客稀少。良好的交通条件是发展苏北乡村旅游的关键,交通问题限制了潜在客源市场的扩大。   四、促进苏北乡村旅游发展的措施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为了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应针对当前苏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1.加强苏北乡村旅游业的宣传。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让广大农户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动员其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事业当中,为乡村旅游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奉献力量,实现个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进行对外宣传,让旅游者了解苏北乡村旅游目的地,提升知名度,扩大苏北乡村旅游市场,吸引投资商投资当地乡村旅游项目。
  2.科学规划发挥地方特色。实现苏北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好规划,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保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具体开发中应发挥地方特色,依据乡村地理条件、产业资源、文化特色打造品牌,科学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可以发展观光游览型乡村旅游,利用渔牧养殖基地、溪流湖泊、林木花卉种植基地、农业园、乡村农舍、特色蔬菜园等作为旅游对象,以亲近自然、走近自然为主题,让游客体验乡村的宁静与浪漫,满足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苏北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因此,应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当前制约苏北乡村旅游发展的交通、卫生等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为苏北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协调好金融机构和企业,逐步建立合理、稳定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政策鼓励企业投资,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改变农村面貌。
  4.完善政策體系。要给乡村旅游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就必须要尽快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保障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产业带动力,大力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的农户、村庄和市场有机衔接,制定农村产业发展标准,及时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乡村旅游正面影响的有效发挥。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投资,对农民展开定期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乡村旅游档次,增强乡村旅游经济效益。
  五、结语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城市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更加渴望享受自然、感受自然,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带动农村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它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因此,苏北地区的地方政府应学习苏南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在现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基础上,积极进行合理规划与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意发展乡村旅游的薄弱环节,实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联互动与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童建福. 基于新农村建设下武夷山市五夫镇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3]张祥桔. 新农村建设下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其目的地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4]邱云美.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2008.05:17-19
  [5]赵金霞.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证研究——以苏中地区扬州市为例[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3:14-18.
  [6]谭玛丽,罗贞礼.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湘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 新疆农垦经济,2007,11:22-2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制度建设,后勤支撑人培养等几个方面思考了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  关键词:后勤管理 服务工作  如何提高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是我们高校后勤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如何做好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后勤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建全部门职责、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工作规程等一系列具有科学性、规
期刊
摘 要:随着又一批试点城市的获批,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国内跨境电商大有全面爆发之势,然而真的布局了的企业确是各有各的困惑。跨境电商市场的形势究竟如何?未来走向会是怎样?其中又蕴含着哪些新的机遇?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做以阐述。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 SWOT分析法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现状  1.跨境电子商务生机勃勃。在“跨境交易”与“电子商务”拉动下,近年我国跨境
期刊
摘 要:茶叶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寻到汉朝,我国的茶道功夫高深莫测,并且拥有十分庞大的茶叶潜在市场,茶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改用先进的市场营销刻不容缓。庐山云雾茶是一个历史底蕴十分雄厚的品牌,但产量小,生产不规范,假冒伪劣等原因导致庐山云雾茶的销量一直低迷,无法打开市场,庐山云雾茶的品牌管理,产品价值链急需加强与打造。本文主要利用营销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新形式下,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主要就目前高校中,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做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问题与对策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的增加,农村实有劳动力严重不足。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但同时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农村耕地撂荒。  关键词:农村耕地撂荒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的增加,农村实有劳动力严重不足。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但同时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农村发展趋势说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面临巨大的契机,农村电商发展的意义不但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还体现在政治、文化及社会综合治理效能上,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信息化缩短了空间距离,发挥落后地区优美的山区生态环境及纯正的原产地农产品比较优势是发展福泉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农村电子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孙村轻纺服装产业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和地域特点开展系列挑战,深入分析和探讨目前制约孙村镇服装产业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关于物流、电商、营销、产业链等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孙村 服装产业 跨境电商 互联网  2015年1月19日,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人民政府与铜陵优品在线商务有限公司在孙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招商项目投资
期刊
摘 要:行政裁量是现代法治行政的“核心问题”,如何防止行政裁量的恣意和滥用是这个问题的关键。行政裁量基准将法律规范加以细化、为行政设定了相对固定的具体判断标准,对控制行政裁量权是有益的。但是规则不能迷信,裁量权的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裁量基准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而已,相关的配套制度,比如正当行政程序以及事后的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应该建立和健全。  关键词:行政裁量 裁量基准 作用  一
期刊
摘 要:在国有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档案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更是国有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管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弊端,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要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进行改善,使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企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  关键词:档案管
期刊
摘 要:微商成为我们生活当中一个新的职业,它具有时代性、时尚型,同时,因为微商的出现我们的生活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从购物理念的变化到购物方式的变化,从消费观念的变化到消费手段的多样化,微商无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消费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年轻人成为了微商的最大使用者和受益者,由于微商的进入标准要求不是很高,微商的经营方式非常便捷,操作灵活易懂,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微商行业,微商的优势成为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