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入学的高校新生都不同程度存在适应不良综合症,本文着眼寻找应对的方法措施,分析了高校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的主要表现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当前社会、高校实际,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办法,为帮助高校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环境,恢复身心健康提供了参考。
高校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是指高校新生入学后,面对学习生活环境、方式等的巨大变化,在心理上、行为上、生理上呈现不适应、不正常、不健康的一种负面状态。当前,这一问题在新入学的高校新生中普遍存在,只是多数学生能很快调节适应,症状表现得比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不为人所知和重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由轻变重,持续时间较长,对学习、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一定损害,个别严重的甚至发展到精神崩溃、退学、轻生的地步。因此,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加以研究探讨,帮助高校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环境,进入大学学习生活状态,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是所有高校应有的责任。
一、高校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的主要表现特征
(一)心理上表现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易产生孤独感。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与外界没有什么交流,感到身边没有说话的朋友,没有父母关心关爱,没有可以知心交心说话的朋友。二是易产生困惑感。主要表现为面对身边新的事物新的理念不理解,接受上有障碍,如同一寝室的室友来自天南海北,生活习惯,理念差异较大。三是易产生挫败感。主要表现为面对小挫折、小失败就感到很受打击,甚至可能一蹶不振。如学习上感到与班上同学有差距,入学考试不理想等等。四是易产生失落感。主要表现为,竞选班干部落败。
(二)行为上表现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易焦燥。待人待事待物没有耐心,情绪易波动,脾气大。如对学习不耐烦,不像以前能静下心来认真钻研,一下没弄懂就不想继续,对学习厌烦。二是易激动。一方面,面对好的事情发生,表现得过度兴奋,甚至亢奋,坐立不安。另一方面,面对不好的事情发生,表现的过度伤心、悲哀,有的甚至哭天抢地。三是易惰落。易养成不良习惯,如沉迷于网络游戏逃避现实,通过抽烟、抽烟、喝酒等不健康行为排解情绪,甚至花天酒地的放纵自己等等。
(三)生理上表现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易失眠。晚上睡眠质量较差,入睡困难、多梦,易被惊醒,易早醒、白天困乏等问题;二是易生病。主要表现为身体免疫力下降,感冒等小病症较多。三是易疲惫。精力不济,身体力乏,精神萎靡。有时还有头疼、抑郁、注意力涣散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二、高校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成长环境原因。近年来,上大学的均为2000年左右出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被视为掌上明珠。生活上,他们有上两代人全部家庭经济能力的倾注,物质上的需求在其家庭能力承受范围内基本上有求必应,家庭劳务基本排除在外,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家庭期望上,也集聚了全部家庭成员的期许,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各类表现,具体的如考试成绩、学业排名、学生组织任职、党员选培等。
二是学校环境变化原因。主成体现的高中和大学环境的三个方面重大变化:一方面,学习上不像高中一样比身边大多数同学具有明显优势,学习不再自如应对,压力较大;另一方面,远离家乡和父母,没有父母的照顾,生活上不再如鱼得水,饮食、生活方式不适应不习惯;再一方,周边不再是熟悉的同学,可以依靠依赖的同学情感还需要时间建立。
三是自身心理原因。由于独生子女受家庭的全力爱护,基本没有经受过困难和挫折,没有面对的勇气和经验,对劳动的苦与乐,对批评与赞扬缺乏正确的认知;生活中,长期受溺爱式表扬甚至吹捧长大,心理上容易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甚至自负,对自身预期过高。
三、主要对策
一是要加强心理疏导。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对问题突出的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心理辅导,在大一开学的前期可以每个班安排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可以安排具有心理辅导技能的老师担任班级辅导员,帮助解答心理疑惑,消除心理隐患;学习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并开通心理咨询电话或网上咨询通道,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多种路径、多种方式的心理咨询。
二是要突出行为管控。要重点加强对高校新生的行为观察,特别对针对不合群、长期独外、长期沉默、性格内向学生要重点观察;对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不参加集体活动等行为要重点核查,具体原因要搞清楚,弄明白,看是否有心理问题因素;对列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跟进辅导,要安排同一宿舍、要好同学实时关注关心,防止失管失控。
三是要营造和谐环境。融入新的大学生活是治疗适应不良综合症的关键。一方面,要通过发放生活学习指导手册、校园生活地图,在宿舍、饭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设置温馨生活提示,帮助指导学生快速熟悉身边环境;另一方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如班级茶话会,组织自我介绍、才艺表演,帮助学生相互认识、相互熟悉,组织打篮球、踢足球、习毛球等文体活动,在相互配合中增进信任。再一方面,要讓学生感受到身边环境的温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帮助学生想办法出主意,让学生体会到家庭般的关怀和温暖。
参考文献:
[1] 尹白洁.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 [J].科教导刊.2012(11).
[2] 李宏明. 外地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研究 [J]. 考试周刊.2010.
高校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是指高校新生入学后,面对学习生活环境、方式等的巨大变化,在心理上、行为上、生理上呈现不适应、不正常、不健康的一种负面状态。当前,这一问题在新入学的高校新生中普遍存在,只是多数学生能很快调节适应,症状表现得比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不为人所知和重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由轻变重,持续时间较长,对学习、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一定损害,个别严重的甚至发展到精神崩溃、退学、轻生的地步。因此,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加以研究探讨,帮助高校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环境,进入大学学习生活状态,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是所有高校应有的责任。
一、高校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的主要表现特征
(一)心理上表现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易产生孤独感。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与外界没有什么交流,感到身边没有说话的朋友,没有父母关心关爱,没有可以知心交心说话的朋友。二是易产生困惑感。主要表现为面对身边新的事物新的理念不理解,接受上有障碍,如同一寝室的室友来自天南海北,生活习惯,理念差异较大。三是易产生挫败感。主要表现为面对小挫折、小失败就感到很受打击,甚至可能一蹶不振。如学习上感到与班上同学有差距,入学考试不理想等等。四是易产生失落感。主要表现为,竞选班干部落败。
(二)行为上表现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易焦燥。待人待事待物没有耐心,情绪易波动,脾气大。如对学习不耐烦,不像以前能静下心来认真钻研,一下没弄懂就不想继续,对学习厌烦。二是易激动。一方面,面对好的事情发生,表现得过度兴奋,甚至亢奋,坐立不安。另一方面,面对不好的事情发生,表现的过度伤心、悲哀,有的甚至哭天抢地。三是易惰落。易养成不良习惯,如沉迷于网络游戏逃避现实,通过抽烟、抽烟、喝酒等不健康行为排解情绪,甚至花天酒地的放纵自己等等。
(三)生理上表现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易失眠。晚上睡眠质量较差,入睡困难、多梦,易被惊醒,易早醒、白天困乏等问题;二是易生病。主要表现为身体免疫力下降,感冒等小病症较多。三是易疲惫。精力不济,身体力乏,精神萎靡。有时还有头疼、抑郁、注意力涣散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二、高校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成长环境原因。近年来,上大学的均为2000年左右出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被视为掌上明珠。生活上,他们有上两代人全部家庭经济能力的倾注,物质上的需求在其家庭能力承受范围内基本上有求必应,家庭劳务基本排除在外,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家庭期望上,也集聚了全部家庭成员的期许,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各类表现,具体的如考试成绩、学业排名、学生组织任职、党员选培等。
二是学校环境变化原因。主成体现的高中和大学环境的三个方面重大变化:一方面,学习上不像高中一样比身边大多数同学具有明显优势,学习不再自如应对,压力较大;另一方面,远离家乡和父母,没有父母的照顾,生活上不再如鱼得水,饮食、生活方式不适应不习惯;再一方,周边不再是熟悉的同学,可以依靠依赖的同学情感还需要时间建立。
三是自身心理原因。由于独生子女受家庭的全力爱护,基本没有经受过困难和挫折,没有面对的勇气和经验,对劳动的苦与乐,对批评与赞扬缺乏正确的认知;生活中,长期受溺爱式表扬甚至吹捧长大,心理上容易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甚至自负,对自身预期过高。
三、主要对策
一是要加强心理疏导。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对问题突出的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心理辅导,在大一开学的前期可以每个班安排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可以安排具有心理辅导技能的老师担任班级辅导员,帮助解答心理疑惑,消除心理隐患;学习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并开通心理咨询电话或网上咨询通道,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多种路径、多种方式的心理咨询。
二是要突出行为管控。要重点加强对高校新生的行为观察,特别对针对不合群、长期独外、长期沉默、性格内向学生要重点观察;对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不参加集体活动等行为要重点核查,具体原因要搞清楚,弄明白,看是否有心理问题因素;对列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跟进辅导,要安排同一宿舍、要好同学实时关注关心,防止失管失控。
三是要营造和谐环境。融入新的大学生活是治疗适应不良综合症的关键。一方面,要通过发放生活学习指导手册、校园生活地图,在宿舍、饭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设置温馨生活提示,帮助指导学生快速熟悉身边环境;另一方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如班级茶话会,组织自我介绍、才艺表演,帮助学生相互认识、相互熟悉,组织打篮球、踢足球、习毛球等文体活动,在相互配合中增进信任。再一方面,要讓学生感受到身边环境的温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帮助学生想办法出主意,让学生体会到家庭般的关怀和温暖。
参考文献:
[1] 尹白洁.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 [J].科教导刊.2012(11).
[2] 李宏明. 外地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研究 [J]. 考试周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