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适应了经济建设和生产一线岗位(岗位群)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适应了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 数控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数控技术专业是五年制高职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积聚几十所分院的力量,采用专业协作组的形式对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进行了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从三角度、五对接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
  1 从三角度彰显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1 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设置课程体系
  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了原高职院校沿用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新课程体系分为公共文化课、专业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选修课、顶岗实习四个模块。
  1.2 从应用的角度实施课程开发
  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将相关联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践内容进行综合,构建模块化的课程。
  顶岗实习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故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采用了“4+1”的模式,前四年采用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培训形式,最后一年采用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顶岗实习培训形式。
  1.3 从质量角度建立和完善教学保障体系
  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课件(教件、学件)、实验实训环境、教学评估、师资培训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不断完备教学保障系统,以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完整实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1)不断深化“1123”质量监控工程(3本生存技能证书,2本专业技能中级证书,1本技能高级证书,1本毕业证书)的实施。(2)技能实训采用两种质量评价制:配分检测制;企业质量评价制;建立阶段性考核、综合考核等技能训练质量评估体系。(3)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及学生学科成绩考评的方法。①引用企业招聘人才的考核方式。由较多考核对书本知识记忆的“闭卷”考试,改变为开放的考核综合能力的“大作业”结合学习态度、劳动纪律、团队合作等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②强调过程考核。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形成。(4)全面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通过自选课程、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和人文活动等途径获取相应的操行学分、课程学分等。(5)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实验实训的开出效率。(6)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打造“订单”教育与培训的模式。
  2 从五对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1 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五年制数控技术专业的开设,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结合岗位需求,按5年制“4+1”模式而设置的。专业建设的过程:(1)打破现行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按文化基础课、专业核心教学课程及训练项目、任选课三块,遵循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立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加大人文素养类基本素质课程(如创新与创业、公共关系、文学欣赏、音乐、应用文写作、普通话、书法、环境保护、心理健康等)和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需要的知识拓展类课程(以“四新”技术和社会紧缺的技能技术课程为主,如模具装配技术、电器测量技术、三坐标测量机操作技术、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加工技术、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技术、设备数控化改造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技術、自动编程技术等)比例;(2)学生在校四年的总学时按3:3:4的比例设置文化课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根据实训条件还可加大技能课比例);(3)第五学年到企业顶岗生产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加快学生向工厂技术员及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间“零距离”接口。
  2.2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将从事的职业岗位(群)要求,按企业要求毕业生必须了解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术、具备哪些能力,结合劳动部门的相关中、高级职业标准,删除原教学内容中难、繁、深、旧的部分,增加“四新”内容,按“简洁实用、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3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技术类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技能训练类课程实施项目化的教学模式。精选一系列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项目,选择企业一些典型加工零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消化和提升理论知识水平。教学过程模仿企业的真实环境。实现 “做、学、教合一”。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鼓励少数学生脱颖而出。
  2.4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课程设置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学习任务,还要取得2门职业技能工种中级职业资格和1门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社会实践活动也要纳入考核范围,使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强调工作岗位的真实性,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以六周为限,毕业实习以一学年为限。实践课程体系要求学生达到三个目标:一是通过实践,学生能巩固理论知识;二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三是通过实际上岗工作实践,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达到高级工水平最后通过劳动部门组织的高级工技能考核。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
  能力。
  2.5 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1)除开设必修课外,开设选修课,要求达到总学时的15%左右,精减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2)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结构。专业设置一个共同的教学计划,学生通过选修某一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例如,数控技术专业可设置两个专业方向:制造方向、控制方向。 总之,五年制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各分院的办学活力,提升了教学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使得江苏数控技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状况得到缓解。数控技术专业已形成良性互动、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2] 首珩,陈维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5).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小脑梗塞CT和MIR表现,探讨CT和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小脑梗塞的CT和MRI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CT和MRI不同程度显示了小脑梗塞的影像学改变,各有其特点
对阶梯形体系结构中首次提出的经济视图及其建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经济分析的重要性,首先研究了成本、效益等要素在企业系统集成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提出了具有三个层次
对线性多目标决策问题提出了与逐步进行法(STEM)不同的交互方法。讨论了如何在每一步提供给决策者一个非劣解进行交互以及决策者对当前非劣解不满意时,可直接提出要求改进某个目标,这
提出的沿水发段加(减)糙方法,使狭窄库区模型在水深大幅度变动情况下,为满足水流对模型糙率的要求而同时实现重力相似和阻力阻似,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阐述了溃坝洪水试验模型设计
防范于未然,是护士在行为责任方面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部份,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被赋予了多元化的角色,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
在对软粘士变形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和已有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参考室内三轴排水剪、三轴流变试验的成果,改进了软粘土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将这一本构模型引
语句释义是英语专业精读的教学手段之一.但论述文字甚少,本文就英语学习的语句释义的基本原则,遣词造句以及书面表达进行了探讨,力求英语专业教材与理论认识协调融合,解除英语专业
目的总结91例重症胸外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3年7月收治的91例重症胸外伤手术治疗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84例(92%),死亡7例(8%).结论重症
3维测量是逆向工程设计的数据来源,为此提出了用弦矢量法确定3 维数据的置信区间,并对异常数据进行修复。利用3维曲面上某点相邻的点,求出该点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弦矢量,由此,曲面上的一个矩形区域的数据就构成了两个弦矢量阵列。对不等间距的弦矢量阵列进行了校正。对两个等效弦矢量阵列进行概率统计分析,即可确定该测量数据的置信区间。根据该置信区间对异常数据进行了修正。最后对两个目标实物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
企业瓶颈资源及其影子价格的确定葛久研周媛(河海大学技术经济学院南京210098)企业的产品结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在企业这个特定的经济结构中,根据本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