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方瓦砚是家族的笔墨传承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宏君的书桌上,摆放了好几方砚台。而他最为珍惜的,是留存在他记忆中的那方瓦砚。那是荣宏君的先祖们留给他的传家宝——一方瓦砚。
  时隔多年,荣宏君依旧记得那方瓦砚的模样:一片厚厚的瓦上,有一汪浅圆。有笔研时,墨在瓦上,像一池墨塘,仿佛瞬间复活了时间,安静时,又如老僧入定。
  “那瓦砚应该来自于汉代,”荣宏君说,“宋朝著名词人欧阳修曾著有《砚谱》一书:内有‘青州潍州石末研,皆瓦砚也。’清代学者朱栋在《砚小史·古砖古瓦》中说:‘瓦砚与澄泥石末类也,而甚不同。石末诸品起后世;瓦则自魏而汉而周,历年甚久。’瓦砚学问很多,而那片瓦,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远超过它的本身的价值,它像是某种象征。”
  在荣宏君心目中,那方瓦砚,是他的家族留给他的传家宝。

奶奶把瓦砚亲自交入他手中


  荣宏君的家乡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荣楼村,是一个具有浓郁传统文化地方。他出生于医者世家,曾祖父荣清廉、祖父荣品一都是当地方圆百里闻名的中医,他们医术精湛,恤贫好施,留嘉名于乡野。
  “古人仁人志士的人生观有‘进则为救世,退则为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我家世代行医,听我奶奶讲,我的曾祖父、祖父常常备着药匣子,在乡间大地奔走,从一个病人家辗转于另一个病人那里”。荣宏君说,“他们的药匣子里,除了常备药外,还常常背着笔墨纸砚,方便随时写下药方。”



  尽管祖上世代行医,但也是读书世家。幼时的荣宏君经常听村里的老人讲述曾祖父清廉公与清末进士菏泽李经野共同主持点主的事,中国人慎终追远、视死如生,家中老人去世后最讲究的祭祀入祠,每遇到这样的事,都是曾祖父清廉公与李经野一起,一人写字,一人蘸朱砂点主,完成这宗祠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彼时主持点主仪式的都是当地德高望重,有影响力的人。
  尽管深处僻远乡村,但时代的每一次震动,都会震及祖国大地的每一个神经末梢。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场十年浩劫,曹县荣楼村也未能幸免,荣氏家族经几代积累的藏书,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也在大火中付诸一炬。唯有实在舍不得丢入火堆的几本古书和那方瓦砚躲过过了浩劫。
  从他记事起,他就听奶奶念叨他祖父和曾祖的故事。家族遗传给他的,不仅仅是血脉,还有那一世又一世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先祖们手捧书简,皿香敬天的背影仿若穿越时间的浓雾,缓缓走过齐鲁大地的麦田,走进他心底。传统文化的烙印,就这样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自小善写爱画,很小的时候就拿着树枝在墙壁上涂鸦的孩童天性似乎已成了他的励志典故。而对笔墨的热爱则是源自家族血脉传承。
  荣宏君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吟诵诗文,1980年,他刚上小学一年级,便开始兴致勃勃地找笔找墨,临帖写柳体,所谓童子功就是在那时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清楚的记得,有一天,当他把纸和笔找齐,坐在书桌前想要练字时,奶奶颤巍巍地打开古朴典雅的木头匣子,小心翼翼取出来一个砚台,郑重地交给荣宏君,说,“这是你爷爷一直随身携带的砚台,你爷爷就是用这块砚台研墨,写药方写春联,这是你曾祖留给他的,现在我把这块砚台交给你。你拿去,好好练字吧。”那方历经先祖们余温的瓦砚,在岁月的洗礼中,斑驳满身。当时,他接过砚台,以为从此书桌上多了一个练习书法的物件,现在回想起来,便会回味出某种仪式感,奶奶递交给他的不仅仅是砚台,更是一个家族烛照传统文化路径的灯。
  他学着祖父的样儿,每每开始练字,那方瓦砚便卧在书桌前,与笔墨共舞,在纸上留痕。他听奶奶说,砚用毕要常洗涤。谚云:“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三日不洗砚”。他爱墨在砚台里的沉着,也爱清洗砚台时的感觉,用水一遍又一遍涤荡砚台时,仿佛也在清洗尘事的纷扰。砚台能装下各种墨,可砚台不管着什么色,用清水濯洗,总能恢复他本来颜色。
  荣宏君的书法功底渐渐被村里人认识,不满十岁,每到春节,就忙碌着为同村的人写对联,每次写春联他都会用祖父留给他的那方瓦砚。“至今村中的老人仍然对他们的书法造诣赞不绝口。”幼年的荣宏即被委以重任写春联,这让他很高兴。在村民们期盼的目光中,他们会给他讲述祖父,曾祖的故事。他出生时曾祖和祖父均已去世,从未见过面的几代人通过笔墨再一次以这种方式“重聚”,这让他感怀万分。
  “祖上给我仅留下一方瓦砚和几本古书,我就是从那方硯台开始了我的笔墨人生。”无数次他重复讲述着这句话,是敬意也是对自己的提醒。砚台又经奶奶之手,郑重转交给他,仿佛将荣氏家族的历史和振兴家族的期望递交到他手中。

不能辜负了瓦砚的期望


  少年荣宏君就这样带着先祖们的期望走上了笔墨之路,藉由笔墨,又叩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而那方瓦砚呢?说来令人唏嘘。“我喜欢那方瓦砚,每次不管写什么,都会随身携带着它,它就这样跟随了好多年,每年春节,用它来研墨给村民写对联,从不到十岁就开始带着它,我非常喜欢它。”荣宏君说,“那方瓦砚一直跟着我,直到有一天………”
  那年临近除夕,要撰写对联的乡亲们络绎不绝往荣宏君家里跑,已经卷起对联的人和还在等着笔墨渍干的人,还有拿着纸张等着他写的人,挤挤挨挨的凑在他的小小书桌前。人们寒暄着,从荣宏君的爷爷聊起,聊着秋天的麦收以及来年的播种计划,旱烟袋的滋滋声伴着年下即来的兴奋,盛满了整个房间。忽然“砰”的一声脆响,不知是谁衣袖上的风,卷掉了放在桌角的那方瓦砚,掉到地上,摔碎了。喧嚣的人群瞬间安静了几秒钟,然后就有热心的人赶紧拿来扫帚,把瓦砚碎片归拢入垃圾箱内。人群复又热闹起来,有人递来起他砚台代替。没有人注意荣宏君眼角噙着泪。那年,荣宏君刚上初三。
  “现在每每想起此事,我的心呐,还很痛。”荣宏君说,“等人群散去,我关起门大哭了一场,我很懊恼,为什么人那么多,我没有好好保护它。现在想想也是觉得可惜,当时为什么没有把那个残片留好,等以后有机会了去锔一锔它,也能恢复它的几分样貌。”
  现在,那方瓦砚已经香消玉殒,可是它的样子以及它所带着的家族寄托在荣宏君的脑海中愈来愈清晰。
  或许也是因为“传家宝的实物已碎,而它蕴含的精神更不能丢”的想法,荣宏君在笔墨上着力用功,经年努力,终于在画界闯出一番功名。
  经由关山月关老指点,他的画开始专攻梅花,其画遒劲老练。上世纪末,荣宏君得遇恩师史树青先生。2002年,他跟随史先生到大连,途中,先生赞其勤勉读书,赠一杆毛笔与一盒印泥,纳入门下。经年师生谊,不以生死别而日渐葱茏,已成学界佳话。
  荣宏君一路走来,身边总不乏学术大家的照拂……很多耄耋老人,都会亲切地称呼他为“荣君小友”。他们或许在他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对于一个上进青年,谁又吝于助力?
  2017年,荣宏君登上百家讲坛,向全国观众讲述了大收藏家张伯驹跌宕起伏的人生。引起很大反响,广受好评。他跟随张伯驹先生的收藏,畅游浩瀚历史,也愈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夜深人静时,他依旧提笔研墨,或写字或作画,在笔墨中涤洗心灵,朦胧中,仿佛还能看到那个拿着先祖传给他瓦砚,勤力笔墨的少年。
  瓦砚已碎,而传家宝一直都在。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中文版简易应对量表应用于医学生群体中的因子结构,检验简易应对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方法选取济南市两所大学的医学生实施一般资料的问卷调查和简易应对量表评定.采用
通过与原有《城市规划法》的比较,指出《城乡规划法》是适应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需要的产物,它将城与乡纳入统一的规划体系,针对当前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城乡规划
2007年5月~2009年5月,我们对重度创伤患者行早期镇痛治疗,以期降低应激反应所致的损害,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重度创伤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
本文以沈阳市二环路/三好街节点改造工程为背景,介绍了为不影响城市主干道路正常交通采用框构桥顶进施工方法,并对该工法的计算及设计进行总结,以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与借鉴.
目的 探索山东省济南市三城区居民对热浪健康风险的感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6年7月18日至2016年8月6日对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历城区和市中区共3 065位居民进行问卷
造成人才流失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主要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始终能够处于健康的发展轨道.
近日,为深化会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会计工作职业特点的评价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
期刊
本文简述了BIM 技术的含义及特点,对BIM 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要功能进行了介绍,同时深入探讨了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运用难点及要点,以供参考.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但随之带来的是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交通运输期间碳排放量过多,为改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实现交通运输低碳化发展模式的构建,在保证交通
本文旨在评估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各种不同类型公司的创新战略对其产生的作用,考察创新战略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数据来自北京的1 244家中国公司,用它们来调查各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