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企业年报披露制度的日益完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正在不断系统化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该文阐明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合理性衡量标准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光管薪酬体系的途径。
关键词:高管薪酬;公司治理;薪酬管制
一、衡量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合理性的主要标准
一是薪酬激励模式合理。高管薪酬分为短期激励(工资和津贴)、中期激励(绩效奖金和其他福利)和长期激励(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二是薪酬委员会完善健全。薪酬委员会制定薪酬计划或方案,对董事和高管进行审查和绩效考评,其工作不能只流于形式,其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薪酬管制制度健全。对于所有的上市公司来说,健全的薪酬管制制度可以从国家层面上遏止高管薪酬不规范的现象,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及存在问题
1 高管薪酬激励总体状况
根据国泰安(CSMAR)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数据库的统计显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呈现逐年稳步增长趋势。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2001年国企高管收入的主要形式是月薪加奖金。2002年,我国开始推行国企高管年薪制,规定高管年薪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2倍。但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年薪超过100万元的达9人之多,国企高管年薪平均增长26.7%。金融危机发生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一直持续增长,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更是屡创新高。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高管薪酬止住飞速增长。但是,很多企业高管薪酬仍逆市上涨。2009年,即使在部分A股上市公司利润负增长的情况下,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仍然居高不下。
2 高管薪酬激励行业差异
我国目前的银行、证券、基金和保险公司等垄断色彩浓厚的金融企业,高管人员薪酬过高,增加过快,问题突出。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按细行业分组,2004年薪酬最高的是金融业。其他诸如电力、电信、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的高管们的年薪,也大都远远超过了合理的限度。
3 高管薪酬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
报酬不合理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固定报酬多,浮动报酬少。据统计,有近百家上市公司只有奖励措施,却没有惩罚机制。②短期报酬多,长期报酬少。国内高管的薪酬多以短期激励为主,大多是工资加奖金形式,这样导致了高管行为的短期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③在职待遇多,离职福利少。我国企业高管在退休后缺乏养老退休保障,对公司的继任计划和退出机制造成困难,这也是导致国内高管“59岁现象”的一个原因。
4 薪酬委员会地位弱化
根据来自上海证交所和深证证交所的统计,沪深两市中分别有90%左右的上市公司业已设立了薪酬委员会。然而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委员会的履职情况,沪市出具的报告中显示90%以上沪市上市公司已经建立薪酬委员会并且都能发挥其作用,深市出具的报告中则显示深市上市公司的薪酬委员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完善。在我国所有成立薪酬委员会的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的薪酬委员会对公司的薪酬制度提出反对意见一似乎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体制已经健全,政府管制也成了多余,但也可以认为我国上市公司成立薪酬委员会只是顺应了国家政策,并没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5 高管业绩考核指标单一
国有企业高管业绩考核指标主要以会计业绩指标为基础。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国有企业高管可以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提高当前自身薪酬水平。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任期一般较短,并且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也规定以三年为考核期。这会导致高管只注重短期经营业绩,不利于公司长期价值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对高管薪酬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企业高管薪酬的飞速增长得到了遏制。但是对于未来高管薪酬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其仍会持续增长,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已经成功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开始企稳回升,使得与绩效和股价挂钩的高管薪酬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第二,人才的持续市场化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稀缺也是高管薪酬的上涨的主要因素。
三、优化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建议
(一)构建以柔性为特征的薪酬与福利制度
组织中的薪酬制度必须反映工作性质、价值、难易程度以及工作环境的变化,但同时薪酬的确定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组织的规模、盈利状况、地理位置、所处的行业、业务类型以及管理理念和文化等等。一个有效合适的薪酬制度必须要在权衡组织内外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与组织关联程度高的因素,调动其成员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为核心。
(二)建立规范运作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形成机制
应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形成责任明确、权力相互制衡的企业决策与经营体制;改进和完善外部董事聘用机制,改变大股东或企业高管在外部董事聘用中的决定地位,提高外部董事的独立性;逐步建立起通过市场筛选合格职业经理人的市场机制,通过经理人市场进行优胜劣汰,对不称职的高管人员进行相应惩罚,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适当的准入限制等。
(三)打破行业垄断、规范国有高管薪酬制度体系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企业高管的薪酬制度同样需要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好的制度体系最终要实现的就是高管的薪酬水平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贡献和努力相匹配。
关键词:高管薪酬;公司治理;薪酬管制
一、衡量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合理性的主要标准
一是薪酬激励模式合理。高管薪酬分为短期激励(工资和津贴)、中期激励(绩效奖金和其他福利)和长期激励(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二是薪酬委员会完善健全。薪酬委员会制定薪酬计划或方案,对董事和高管进行审查和绩效考评,其工作不能只流于形式,其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薪酬管制制度健全。对于所有的上市公司来说,健全的薪酬管制制度可以从国家层面上遏止高管薪酬不规范的现象,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及存在问题
1 高管薪酬激励总体状况
根据国泰安(CSMAR)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数据库的统计显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呈现逐年稳步增长趋势。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2001年国企高管收入的主要形式是月薪加奖金。2002年,我国开始推行国企高管年薪制,规定高管年薪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2倍。但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年薪超过100万元的达9人之多,国企高管年薪平均增长26.7%。金融危机发生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一直持续增长,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更是屡创新高。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高管薪酬止住飞速增长。但是,很多企业高管薪酬仍逆市上涨。2009年,即使在部分A股上市公司利润负增长的情况下,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仍然居高不下。
2 高管薪酬激励行业差异
我国目前的银行、证券、基金和保险公司等垄断色彩浓厚的金融企业,高管人员薪酬过高,增加过快,问题突出。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按细行业分组,2004年薪酬最高的是金融业。其他诸如电力、电信、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的高管们的年薪,也大都远远超过了合理的限度。
3 高管薪酬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
报酬不合理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固定报酬多,浮动报酬少。据统计,有近百家上市公司只有奖励措施,却没有惩罚机制。②短期报酬多,长期报酬少。国内高管的薪酬多以短期激励为主,大多是工资加奖金形式,这样导致了高管行为的短期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③在职待遇多,离职福利少。我国企业高管在退休后缺乏养老退休保障,对公司的继任计划和退出机制造成困难,这也是导致国内高管“59岁现象”的一个原因。
4 薪酬委员会地位弱化
根据来自上海证交所和深证证交所的统计,沪深两市中分别有90%左右的上市公司业已设立了薪酬委员会。然而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委员会的履职情况,沪市出具的报告中显示90%以上沪市上市公司已经建立薪酬委员会并且都能发挥其作用,深市出具的报告中则显示深市上市公司的薪酬委员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完善。在我国所有成立薪酬委员会的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的薪酬委员会对公司的薪酬制度提出反对意见一似乎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体制已经健全,政府管制也成了多余,但也可以认为我国上市公司成立薪酬委员会只是顺应了国家政策,并没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5 高管业绩考核指标单一
国有企业高管业绩考核指标主要以会计业绩指标为基础。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国有企业高管可以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提高当前自身薪酬水平。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任期一般较短,并且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也规定以三年为考核期。这会导致高管只注重短期经营业绩,不利于公司长期价值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对高管薪酬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企业高管薪酬的飞速增长得到了遏制。但是对于未来高管薪酬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其仍会持续增长,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已经成功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开始企稳回升,使得与绩效和股价挂钩的高管薪酬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第二,人才的持续市场化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稀缺也是高管薪酬的上涨的主要因素。
三、优化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建议
(一)构建以柔性为特征的薪酬与福利制度
组织中的薪酬制度必须反映工作性质、价值、难易程度以及工作环境的变化,但同时薪酬的确定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组织的规模、盈利状况、地理位置、所处的行业、业务类型以及管理理念和文化等等。一个有效合适的薪酬制度必须要在权衡组织内外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与组织关联程度高的因素,调动其成员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为核心。
(二)建立规范运作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形成机制
应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形成责任明确、权力相互制衡的企业决策与经营体制;改进和完善外部董事聘用机制,改变大股东或企业高管在外部董事聘用中的决定地位,提高外部董事的独立性;逐步建立起通过市场筛选合格职业经理人的市场机制,通过经理人市场进行优胜劣汰,对不称职的高管人员进行相应惩罚,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适当的准入限制等。
(三)打破行业垄断、规范国有高管薪酬制度体系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企业高管的薪酬制度同样需要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好的制度体系最终要实现的就是高管的薪酬水平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贡献和努力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