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4月治疗的56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非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表现为胃溃疡(GU)12例,占21.4%;胃溃疡伴糜烂36例,占64.3%;十二指肠溃疡(DU)6例,占10.0%。对照组表现为胃溃疡(GU)31例,占55.4%;胃溃疡伴糜烂11例,占19.6%;十二指肠溃疡(DU)12例,占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合性溃疡观察组2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Hp感染率相近,胃镜检查表现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临床观察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生成,亦可抑制炎症过程中缓激肽的释放,从而起到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1]。目前,随着临床应用范围逐步增加,NSAIDs在为广大患者减轻病痛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反应,特别是对胃肠道的损害,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升高。因此,防治NSAIDs引起的胃肠道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2]。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56例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和56例NSAIDs非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4月治疗的56例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性29例,占51.8%;女性27例,占48.2%;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62.6岁。所有患者均服用过NSAIDs药物。同时收集同期非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1例,占55.4%;女性25例,占44.6%;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61.7岁。
1.2 方 法 对就诊前1周内服用过NSAIDs,不论其服药剂量多少及服药时间长短均定义为服用NSAIDs。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美洛昔康、吡罗昔康、吲哚美辛等。服药原因:感冒、发热、颈肩腰腿痛、抗血小板凝集等治疗性和预防性用药。基础慢性病主要包括风湿性和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脑血管病。消化道症状指恶心、烧心感、泛酸、上腹部不适或隐痛、上腹节律性疼痛等,对2周内无服用制酸药和4周内无服用抗生素药物史患者,经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做快速尿素酶检测确诊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独立样本及组内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特点比较 观察组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史,以年龄偏大的老年患者居多,多不伴有消化道症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l。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特点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纤维胃镜检查表现及Hp阳性率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纤维胃镜检查表现及Hp阳性率比较 [n(%)]
3 讨 论
NSAIDs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其临床疗效已被公认,但其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消化性溃疡越来越被重视。NSAIDs致溃疡作用主要是通过削弱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而形成,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包括:伴有基础慢性病史的高龄人群多见及无痛性溃疡多见,多不伴有烧心、泛酸、上腹不适或隐痛、节律性上腹痛等典型消化道症状[3-4]。内镜下表现以伴胃黏膜糜烂和黏膜下出血居多,病变部位多在胃体及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及球后相对较少,可能与NSAIDs的品种有关。有学者认为Hp感染增加了NSAIDs相关性胃黏膜损害[5] ,而另有学者研究认为不论老年患者还是中青年患者,其Hp感染率均为NSAIDs相关性组低于NSAIDs非相关性组[3]。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两组Hp感染率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表现为胃溃疡(GU)12例,占21.4%;胃溃疡伴糜烂36例,占64.3%;十二指肠溃疡(DU)6例,占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合性溃疡观察组2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Hp感染率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高龄患者应用NSAIDs增加了NsAIDs相关胃肠道损害的风险,同时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因此,对于一些高龄、有溃疡病史患者,应用NSAIDs药物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对其胃肠道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汉斌.我院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6(6):355—356.
[2] Paulssen EJ,Lindsetmo RO.Long-term outcome of endoluminal gastm-plicationin the treatmen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effect of asecond procedure[J].Scand J Gastroenterol,2012,43(1):5-12.
[3] 乔进朋,鲁力锋,殷桂香,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98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0(13):21-23.
[4] Sapoznikov B,Villin A Minidose aspirin an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retrospective,case-control stua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Dig Dis Sei,2012,50(9):1621-1624.
[5] 高琦,董志超.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医药,2009,12(32):11-12.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临床观察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生成,亦可抑制炎症过程中缓激肽的释放,从而起到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1]。目前,随着临床应用范围逐步增加,NSAIDs在为广大患者减轻病痛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反应,特别是对胃肠道的损害,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升高。因此,防治NSAIDs引起的胃肠道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2]。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56例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和56例NSAIDs非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4月治疗的56例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性29例,占51.8%;女性27例,占48.2%;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62.6岁。所有患者均服用过NSAIDs药物。同时收集同期非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1例,占55.4%;女性25例,占44.6%;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61.7岁。
1.2 方 法 对就诊前1周内服用过NSAIDs,不论其服药剂量多少及服药时间长短均定义为服用NSAIDs。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美洛昔康、吡罗昔康、吲哚美辛等。服药原因:感冒、发热、颈肩腰腿痛、抗血小板凝集等治疗性和预防性用药。基础慢性病主要包括风湿性和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脑血管病。消化道症状指恶心、烧心感、泛酸、上腹部不适或隐痛、上腹节律性疼痛等,对2周内无服用制酸药和4周内无服用抗生素药物史患者,经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做快速尿素酶检测确诊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独立样本及组内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特点比较 观察组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史,以年龄偏大的老年患者居多,多不伴有消化道症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l。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特点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纤维胃镜检查表现及Hp阳性率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纤维胃镜检查表现及Hp阳性率比较 [n(%)]
3 讨 论
NSAIDs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其临床疗效已被公认,但其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消化性溃疡越来越被重视。NSAIDs致溃疡作用主要是通过削弱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而形成,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包括:伴有基础慢性病史的高龄人群多见及无痛性溃疡多见,多不伴有烧心、泛酸、上腹不适或隐痛、节律性上腹痛等典型消化道症状[3-4]。内镜下表现以伴胃黏膜糜烂和黏膜下出血居多,病变部位多在胃体及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及球后相对较少,可能与NSAIDs的品种有关。有学者认为Hp感染增加了NSAIDs相关性胃黏膜损害[5] ,而另有学者研究认为不论老年患者还是中青年患者,其Hp感染率均为NSAIDs相关性组低于NSAIDs非相关性组[3]。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两组Hp感染率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表现为胃溃疡(GU)12例,占21.4%;胃溃疡伴糜烂36例,占64.3%;十二指肠溃疡(DU)6例,占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合性溃疡观察组2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Hp感染率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高龄患者应用NSAIDs增加了NsAIDs相关胃肠道损害的风险,同时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因此,对于一些高龄、有溃疡病史患者,应用NSAIDs药物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对其胃肠道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汉斌.我院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6(6):355—356.
[2] Paulssen EJ,Lindsetmo RO.Long-term outcome of endoluminal gastm-plicationin the treatmen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effect of asecond procedure[J].Scand J Gastroenterol,2012,43(1):5-12.
[3] 乔进朋,鲁力锋,殷桂香,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98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0(13):21-23.
[4] Sapoznikov B,Villin A Minidose aspirin an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retrospective,case-control stua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Dig Dis Sei,2012,50(9):1621-1624.
[5] 高琦,董志超.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医药,2009,12(3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