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来源 :婚育与健康·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mi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4月治疗的56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非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表现为胃溃疡(GU)12例,占21.4%;胃溃疡伴糜烂36例,占64.3%;十二指肠溃疡(DU)6例,占10.0%。对照组表现为胃溃疡(GU)31例,占55.4%;胃溃疡伴糜烂11例,占19.6%;十二指肠溃疡(DU)12例,占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合性溃疡观察组2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Hp感染率相近,胃镜检查表现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临床观察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生成,亦可抑制炎症过程中缓激肽的释放,从而起到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1]。目前,随着临床应用范围逐步增加,NSAIDs在为广大患者减轻病痛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反应,特别是对胃肠道的损害,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升高。因此,防治NSAIDs引起的胃肠道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2]。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56例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和56例NSAIDs非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4月治疗的56例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性29例,占51.8%;女性27例,占48.2%;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62.6岁。所有患者均服用过NSAIDs药物。同时收集同期非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1例,占55.4%;女性25例,占44.6%;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61.7岁。
  1.2 方 法 对就诊前1周内服用过NSAIDs,不论其服药剂量多少及服药时间长短均定义为服用NSAIDs。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美洛昔康、吡罗昔康、吲哚美辛等。服药原因:感冒、发热、颈肩腰腿痛、抗血小板凝集等治疗性和预防性用药。基础慢性病主要包括风湿性和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脑血管病。消化道症状指恶心、烧心感、泛酸、上腹部不适或隐痛、上腹节律性疼痛等,对2周内无服用制酸药和4周内无服用抗生素药物史患者,经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做快速尿素酶检测确诊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独立样本及组内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特点比较 观察组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史,以年龄偏大的老年患者居多,多不伴有消化道症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l。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特点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纤维胃镜检查表现及Hp阳性率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纤维胃镜检查表现及Hp阳性率比较 [n(%)]
  3 讨 论
  NSAIDs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其临床疗效已被公认,但其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消化性溃疡越来越被重视。NSAIDs致溃疡作用主要是通过削弱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而形成,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包括:伴有基础慢性病史的高龄人群多见及无痛性溃疡多见,多不伴有烧心、泛酸、上腹不适或隐痛、节律性上腹痛等典型消化道症状[3-4]。内镜下表现以伴胃黏膜糜烂和黏膜下出血居多,病变部位多在胃体及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及球后相对较少,可能与NSAIDs的品种有关。有学者认为Hp感染增加了NSAIDs相关性胃黏膜损害[5] ,而另有学者研究认为不论老年患者还是中青年患者,其Hp感染率均为NSAIDs相关性组低于NSAIDs非相关性组[3]。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两组Hp感染率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表现为胃溃疡(GU)12例,占21.4%;胃溃疡伴糜烂36例,占64.3%;十二指肠溃疡(DU)6例,占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合性溃疡观察组2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Hp感染率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高龄患者应用NSAIDs增加了NsAIDs相关胃肠道损害的风险,同时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因此,对于一些高龄、有溃疡病史患者,应用NSAIDs药物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对其胃肠道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汉斌.我院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6(6):355—356.
  [2] Paulssen EJ,Lindsetmo RO.Long-term outcome of endoluminal gastm-plicationin the treatmen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effect of asecond procedure[J].Scand J Gastroenterol,2012,43(1):5-12.
  [3] 乔进朋,鲁力锋,殷桂香,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98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0(13):21-23.
  [4] Sapoznikov B,Villin A Minidose aspirin an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retrospective,case-control stua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Dig Dis Sei,2012,50(9):1621-1624.
  [5] 高琦,董志超.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医药,2009,12(32):11-1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肿瘤患者的感染特点,为肿瘤患者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进行病原学检查的90份病历,从肿瘤类型与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关系,体液培养的阳性率,以及肿瘤患者感染症状的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类型与感染的好发部位存在一定的关系,肿瘤类型与病原菌的分布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肿瘤患者的感染症状相对不显著。结论:肿瘤患者感染有
【摘 要】 目的:探讨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确诊为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产妇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进行妊娠终止,对照组患者采用依沙吖啶进行妊娠终止,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引产时间、出血情况、软产道损伤等临床表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小儿轻中度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接收的82例患有轻中度哮喘的儿童,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在治疗相同的时间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1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18%,不良反应发生率
【摘 要】 目的:分析兰索拉唑和抗生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兰索拉唑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兰索拉唑和抗生素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
【摘 要】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应用于异位妊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每组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非米司酮,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60例,显效33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60例,显效25例,有效19例,无效
【摘 要】 目的:分析替吉奥胶囊在晚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让57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后口服替吉奥胶囊。可以只口服这一种药,也可以跟80mg/㎡的奥沙利铂一起服用,每天2次,分早晚服用,连续服用28d。一个周期内休息14d。如果是联合用药,在第8d的时候要把奥沙利铂的药量增加到100mg/m2。连续服用2个周期之后,分析疗效。结果:大多数患者都能够坚持化疗,最少能完成2
【摘 要】 目的:分析氢溴酸西酞普兰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后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伴焦虑、抑郁症状的老年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加用氢溴酸西酞普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SDS、NIHSS评分均更低;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P<0.0
【摘 要】 目的:探讨万爽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第1周患者服用原有的抗心绞痛药物,此期间主要评价病情稳定性。第2周起加用万爽力20mg每日3次治疗,并与原有药物联合应用,分析用药前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硝酸盐用量及心绞痛分级的变化。结果:本组84例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由观察前平均(4.1±0.5)次/周减少到治疗
【摘 要】 目的:观察头孢克洛片联合通窍鼻炎颗粒冶疗急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头孢克洛片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片,10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缓解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头孢
【摘 要】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研究组给予静脉滴注0.2g的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0.4g的氧氟沙星,两组均每天2次,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