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纷飞中的加急电报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家全,扬子石化乙烯装置的检修工人,共产党员。这个故事发生在32年前,那时赵家全40岁左右,外地人。他没有给我们留下更详尽的其他资料,他也没有高大形象,没有豪言壮语,可他以一个普通工人的本色,诠释了一个今天读来仍令人动容的故事……

  赵家全,扬子石化乙烯装置的检修工人,共产党员。这个故事发生在32年前,那时赵家全40歲左右,外地人。他没有给我们留下更详尽的其他资料,他也没有高大形象,没有豪言壮语,可他以一个普通工人的本色,诠释了一个今天读来仍令人动容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隶属中国石化的扬子、上海、大庆、齐鲁四大乙烯的建成投产,在中国“四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是一枚枚举足轻重的棋子。扬子石化30万吨乙烯定于1987年7月建成投产,就在相距投产仅7个月的1986年冬天,装置、机泵的试车运行正进入紧张的阶段,如果有一台关键设备或机泵“卡壳”,投产将不得不延误,而代价是一天一百万元的损失!
  这个并非杜撰的故事,就发生在1986年的冬天。
  那天,正下着大雪,收发室的姑娘小尹喘着气冲进乙烯车间办公室,把一张纸往主任手中一塞:“加急电报!”话音未落,主任的心就“扑通扑通”地狂跳起来,瞧这丫头火急火燎的样子,准没好事!
  主任用颤抖的手抽出电报一看,突然愣住了:“哎哟,这是赵家全的!”她心慌意乱,说了声“糟”,拉开门就往外跑。
  路上大雪纷飞,百米光景的路,主任就成了雪人,她带着一股寒气,闯进了厂房。
  厂房内,十几个人围着一台解体的压缩机正在抢修,正是这台压缩机,在试运行时发生了故障,如果不能及时维修好,后果十分严重。
  “老赵呢?”主任着急地问身旁一个小青年,“你们班长呢?”
  这当口,人堆中有一个人,正俯着身,用聚光灯检查着关键部件,那人正是赵家全,他听到声音站起身来,问:“啥事儿?”
  主任朝着老赵扬了扬手中的电报纸,说:“加急电报,你的!”

  老赵愣住了,原本黑黢黢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他给家里定过规矩:非死人失火,不准发电报。而今天家里居然来了加急电报,这薄薄的一张纸,重如千钧哪……
  主任上前几步,把电报递了过去。
  突然,老赵向后倒退了一步,那张电报纸如同一块炭火,滚烫滚烫的,使他不敢往前一步。他连连摇手,大声嚷着:“不,我不看,我不看!”
  主任吃惊了,十几个人全都呆住了。
  主任竭力使自己的语气平缓些,说:“老赵,你这是怎么啦?别着急,我念给你听,好吗?”
  老赵蔫了,蹲下身将头埋在膝上,压低的声音几乎是在乞求:“别念,一个字也别念,我现在什么也不想知道。我脑子不能乱,一乱,这活儿也就乱了。再给我两小时,两小时……我得把这活儿抢完。”
  主任发急了:“老赵,这不成,活儿我再派人顶着,你这事儿可耽搁不得呀!”
  主任话虽这么说,心里却明白,这台大型压缩机是进口的,而且只有一台,没有备机,是即将投产装置的“心脏”,如果不及时修复,整个乙烯装置的投产将延误,损失是巨大的,而这活儿也只有老赵能拿下来。
  现场一片静寂,谁都不敢吭声。
  老赵缓缓站起身来,如同一尊定格的雕像。猛地,他大吼一声,如炸雷一般:“都愣着干啥,干活去!”
  老赵扭过身,不再看主任,但从那紧蹙的眉尖上可以窥视出他内心的焦灼、不安、忧虑……
  主任叹了口气,把电报揣进兜里。大家又忙碌起来,但每个人都尽量让动作轻点再轻点,唯恐撞击老赵那颗正在滴血的心。
  起重机终于“隆隆”地开动了,巨大的吊钩在哨声中将机器吊起就位。电闸合上了,机器轻快地转动起来。
  主任走到老赵面前,递上了电报。
  老赵只瞅了一眼,泪水便夺眶而出,电报上写着:“英车祸伤重速回。”英是他的妻子。
  老赵号啕大哭,踉跄着走在风雪之中。当夜,火车带走了老赵。
  几天后,老赵回厂了,他的身边多了个12岁的女孩,那是他的女儿,一个刚刚失去亲娘的孩子。小姑娘对大家说,如果爸爸早到家两小时,还能看上妈妈一眼,妈妈等得他好苦好苦。
  主任哭了,她知道,如果老赵不为那活儿耽搁两小时,正好能赶上一趟快车。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新工人进厂,主任都会动情地讲述老赵的这个真实故事。有一回,一个小青年听了,不以为然地嘀咕了一句:“丁大点事儿,也值得这么张扬!”主任立马就火了,咬牙切齿地骂了句“混蛋”。
  很快,全厂都知道这位女车间主任第一次开口骂人了……
  (发稿编辑:姚自豪)
  (题图、插图:陈明贵)
其他文献
余乐是个爱占小便宜的人。这天早上他去买菜,摊位上摆着红辣椒和青辣椒,红辣椒稍贵一些。他眼珠一转,想了个歪招,把两种辣椒装在一起给老板算账。老板一看说:“这两种辣椒不是一个价,得分开算钱。”余乐装起了糊涂:“两种辣椒?哪里不一样了?”老板指着辣椒说:“老弟,你什么眼神?你看这颜色都不一样。”余乐讨价还价道:“哎呀,我是红绿色盲,两种颜色分不清。老板,你就給个优惠,都按青辣椒卖我算了,以后我多来照顾你
张凡喜欢旅游,妻子陈莉则喜欢宅在家里。尽管如此,夫妻俩依然恩恩爱爱。这天吃饭时,张凡吞吞吐吐,欲言又止。陈莉问他怎么了,张凡支支吾吾地说:“我前段时间不是刚去过黄山嘛,那帮驴友现在又叫我一起去泰山……”陈莉哈哈一笑:“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不就是出去旅游吗?你去就是了,不趁年轻的时候多出去走走,难不成还等老了再去?”张凡如释重负,興奋地想,难得妻子如此体谅自己啊。路上,张凡和驴友们说起了自己的贤妻
临近年终,单位里要评先进,但名额有限,小李对此是志在必得。眼下,大张是小李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小李天天琢磨着怎么抓住对方的小辮子。正当小李感到束手无策之际,没承想,机会来了!单位一把手王局长的母亲去世了。小李眼珠一转,有了主意。这天中午,小李特地来到大张办公室,问他什么时候去局长家。大张说:“听说局长的母亲明天出殡,那当然是明天去喽!”小李又问大张怎么过去,大张说坐公交车过去。小李叹气道:“你不是有
最近,县城治安状况不太好,接连发生了几起夜跑女青年遇袭的案件。城区派出所接到任务,必须尽快破案。  经过案情分析,大家一致認为:要想抓住这个案犯,必须让人乔装成独自夜跑的女青年,引蛇出洞,再进行抓捕。问题是所里就一个年轻点的女警,这网撒少了,能有更多机会捕到鱼吗?这时,新来的大学生警员小胡提议说:“男扮女装,晚上不会被看出来的。”经小胡一提醒,大家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聚集到他身上:唇红齿白,瓜子脸,修
张大娘的女儿远嫁到省城,婚后不久就怀孕了,于是张大娘决定坐火车去看女儿。为了省钱,张大娘想到一个买短程票的法子,想着万一被查到了,再补票也不迟。火车上人不多,张大娘对面坐的是一个和她年纪相仿的中年妇女。一番交流过后,张大娘知道她也是去看女儿的,且她女儿的家也住在省城。二人正聊得兴起时,一位年轻的女乘务员向她们走来,张大娘担心是来查票的,慌忙借口要上厕所离开了。等她回到座位,却看到中年妇女面前堆满了
李汉儒年轻的时候是地方戏演员,唱了半辈子吉剧。后来,剧团撑不住了,他被分流到了地方歌舞团,之前的本事用不上,就干些打杂的工作。他心态好,照样把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李汉儒生平有两件最得意的事情,第一是生了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李晓涵;第二就是有一手训鹩哥的绝活。李晓涵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基因,艺校毕业后留在省城大型歌舞团,算是有个不错的前程。女儿不在身边,为了排遣寂寞,李汉儒专门训了一只鹩哥,名字就叫小涵,每天
张涛是个音乐家。这天,他经过一个地下通道,看到一个老头正在唱歌乞讨。很快,他就听出老头的歌旋律优美,且从未听过。张涛给了老头十块钱,然后跟对方攀谈起来。老头告诉张涛,自己是大山里的少数民族,从小喜欢音乐,但没机会学。老头自己琢磨了不少歌,但不会记谱,只能记在脑子里。他想学年轻人走出大山,追逐梦想,没想到刚下车钱包就被偷了,只能靠在这里唱歌谋生。张涛听了,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自己好几年写不出什么
这天,县委宣传部李部长接到李老爹从乡下打来的电话。李老爹说:“再过几天,就是你娘的七十大寿。我们操劳了一辈子,吃苦受累地供你上大学,现在你当了领导,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事儿办得体体面面、风风光光,让你娘高兴高兴。”李部长知道,李老爹这个人喜欢争强好胜,如今儿子当了领导,就想在乡亲们面前显摆显摆。李部长耐心地跟李老爹解释,说县里在这方面有纪律,当领导的更应该以身作则,所以娘的生日不能大操大办。到时候,一
丁华在县城工作,热衷于开车到处游玩。他听说王家庄有个新景点叫洞中瀑,便找了个周末驱车前往。根据导航的指引,丁华在午饭时分顺利到达了王家庄,他见路边有家“实在土味馆”,便把车拐了过去。土味馆的门前有很大一块空地,有头毛驴拴在边上,悠闲地吃着草料。一个手捧草料的中年人见有客人来了,忙放下草料热情地招呼:“老板,吃饭里面请。”丁华进屋点了两个菜,那中年人告诉丁华,自己姓刁,是这土味馆的老板。丁华问刁老板
杨立群官至市长,最近退休了,就想着到曾经任过职的地方故地重游一番,于是,他来到了青竹县,打算入住青竹县招待所。刚进招待所,杨立群就见迎面走来一个中年男子,四目相对,两个人都不禁一愣。中年男子很快认出了杨立群,他轻哼一声,冲杨立群道:“才这么些日子不见,杨市长就不认识老部下了吗?”中年男子头发花白,一身电工工装,杨立群觉得十分面熟,一个名字挂在嘴边却怎么也喊不出来,他不禁红着脸,说:“你是谁来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