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沪港通开通迄今已届满一周年,曾经被寄予弭平两地股价差距的厚望,一年下来成绩却不甚理想。以恒生AH股溢价指数而言,去年“沪港通”启动时约102点,此后便快速攀升,并在今年7月初创下154点的高峰,近期稍有回落,也维持在135上下。换言之,A股比H股溢价35%,沪港两地的差价并未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
沪港两地“各玩各”的
AH股溢价未如预期,和沪港通额度使用不无关系。根据相关安排,港资北上购买A股的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每日额度为130亿元;陆资南下的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每日额度为105亿元。对于这一设定,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额度设置相对保守,然而实际交易规模远低于市场预期。截至2015年11月13日,沪股通投资额度可用余额为1792.48亿元;港股通可用余额为1582亿元。成交额方面,沪股通日均成交67.02亿元,相当于同期上证综指日均成交额的1%左右;港股通日均成交26.26亿元,相当于同期恒生指数日均成交额的3%左右。
从成交金额占比和AH股溢价指数两大数据不难看出,沪港通通车一年之后,两地投资者还停留在“各玩各”的格局上。诚然,沪港通并非两地投资者互相进入对方股市的惟一通道,香港及境外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QFII和RQFII进入A股,香港的个人投资者也早在2013年便可以开立A股账户;内地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投资港股市场,也并非自2014年开始。沪港通尤其是港股通相对高昂的交易成本、大幅限缩投资标的,也不如直接开户来得方便,这些都是沪港通通车一年之后,两地股市依然“各玩各”的重要原因。
但另一方面,陆港两地的投资风格差异,也是沪港通交投平淡的重要因素。A股市场流动性充沛、偏好题材炒作;而港股属于离岸市场,流动性受国际因素影响大,过去一年在美联储加息阴影的笼罩下,成交较A股低迷许多。另外,机构占主导地位、融券沽空机制完善的港股,也决定了单纯靠题材博傻跟风炒作难以长久。两地的投资风格差异如此之大,仅靠一年的时间也难以快速弭平。
经纬纺机H股退市反思
就在沪港通一周年前,在港上市超过20年的央企经纬纺机宣布其实际控制人恒天集团拟出资近18亿元收购H股,完成退市。消息一出,香港市场反应平淡,而内地有评论认为,经纬纺机的H股近年来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无法反映公司价值,因此大股东出资收购主动退市。事实上,在港股主动退市乃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三年前阿里巴巴就从香港退市,而上市近40年的老牌蓝筹股电能实业,目前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也正在酝酿吸收合并退市。类似的例子,在香港市场并不鲜见。
单纯就经纬纺机来看,H股上市20年来,投资者也赚得盆满钵满。1996年2月,经纬纺机H股上市首日成交均价约1.35港元,考虑历年分红的因素,大股东提出的私有化收购价约12.80元,相当于上市20年股价上涨了近8.5倍。反观A股,1996年12月上市当天成交均价约19元,近期后复权价格也不过28元人民币,上市19年来涨幅不到50%!AH股的长期投资者谁收获更大,一目了然。
经纬纺机H股虽然即将退市,但却给H股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收获,而A股投资者如不慎在高位买入,则要忍受较长时间的套牢。所谓的股价高反应价值,实际上是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有利,对投资者来说,高企的股价是长期投资的毒药。
2007年中石油上市的案例也是如此。“股神”巴菲特在2003年便大举买入中石油的H股,价格仅1元多港币,持有4年之后在12元以上大举卖出,获利10倍。而当年年底在40元以上高位接盘的A股投资者,则至今仍未解套,亏损幅度超过7成。
关注“宇宙底”品种的抄底机会
正如巴菲特所言,短期股市是一个投票机,长期则是一个称重计。沪港通一周年虽然交投平平,但却给内地投资者更多认识港股的机会。有评论人士说,A股的蓝筹股是“全球底”,那么比这些蓝筹股估值低20%的港股岂不是“宇宙底”?在陆港两地基金互认上路之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将香港作为出海的第一站,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认识到港股低估的价值。笔者认为,目前港股在等待美联储加息利空的最后落地,未来一旦见利空不跌出现,将构成绝佳的抄底机会,适合价值投资者长期配置。重点可关注沪深交易所挂牌的基金,如:恒生ETF(159920)、H股ETF(510900)、恒生H股(160717)等。
沪港两地“各玩各”的
AH股溢价未如预期,和沪港通额度使用不无关系。根据相关安排,港资北上购买A股的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每日额度为130亿元;陆资南下的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每日额度为105亿元。对于这一设定,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额度设置相对保守,然而实际交易规模远低于市场预期。截至2015年11月13日,沪股通投资额度可用余额为1792.48亿元;港股通可用余额为1582亿元。成交额方面,沪股通日均成交67.02亿元,相当于同期上证综指日均成交额的1%左右;港股通日均成交26.26亿元,相当于同期恒生指数日均成交额的3%左右。
从成交金额占比和AH股溢价指数两大数据不难看出,沪港通通车一年之后,两地投资者还停留在“各玩各”的格局上。诚然,沪港通并非两地投资者互相进入对方股市的惟一通道,香港及境外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QFII和RQFII进入A股,香港的个人投资者也早在2013年便可以开立A股账户;内地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投资港股市场,也并非自2014年开始。沪港通尤其是港股通相对高昂的交易成本、大幅限缩投资标的,也不如直接开户来得方便,这些都是沪港通通车一年之后,两地股市依然“各玩各”的重要原因。
但另一方面,陆港两地的投资风格差异,也是沪港通交投平淡的重要因素。A股市场流动性充沛、偏好题材炒作;而港股属于离岸市场,流动性受国际因素影响大,过去一年在美联储加息阴影的笼罩下,成交较A股低迷许多。另外,机构占主导地位、融券沽空机制完善的港股,也决定了单纯靠题材博傻跟风炒作难以长久。两地的投资风格差异如此之大,仅靠一年的时间也难以快速弭平。
经纬纺机H股退市反思
就在沪港通一周年前,在港上市超过20年的央企经纬纺机宣布其实际控制人恒天集团拟出资近18亿元收购H股,完成退市。消息一出,香港市场反应平淡,而内地有评论认为,经纬纺机的H股近年来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无法反映公司价值,因此大股东出资收购主动退市。事实上,在港股主动退市乃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三年前阿里巴巴就从香港退市,而上市近40年的老牌蓝筹股电能实业,目前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也正在酝酿吸收合并退市。类似的例子,在香港市场并不鲜见。
单纯就经纬纺机来看,H股上市20年来,投资者也赚得盆满钵满。1996年2月,经纬纺机H股上市首日成交均价约1.35港元,考虑历年分红的因素,大股东提出的私有化收购价约12.80元,相当于上市20年股价上涨了近8.5倍。反观A股,1996年12月上市当天成交均价约19元,近期后复权价格也不过28元人民币,上市19年来涨幅不到50%!AH股的长期投资者谁收获更大,一目了然。
经纬纺机H股虽然即将退市,但却给H股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收获,而A股投资者如不慎在高位买入,则要忍受较长时间的套牢。所谓的股价高反应价值,实际上是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有利,对投资者来说,高企的股价是长期投资的毒药。
2007年中石油上市的案例也是如此。“股神”巴菲特在2003年便大举买入中石油的H股,价格仅1元多港币,持有4年之后在12元以上大举卖出,获利10倍。而当年年底在40元以上高位接盘的A股投资者,则至今仍未解套,亏损幅度超过7成。
关注“宇宙底”品种的抄底机会
正如巴菲特所言,短期股市是一个投票机,长期则是一个称重计。沪港通一周年虽然交投平平,但却给内地投资者更多认识港股的机会。有评论人士说,A股的蓝筹股是“全球底”,那么比这些蓝筹股估值低20%的港股岂不是“宇宙底”?在陆港两地基金互认上路之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将香港作为出海的第一站,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认识到港股低估的价值。笔者认为,目前港股在等待美联储加息利空的最后落地,未来一旦见利空不跌出现,将构成绝佳的抄底机会,适合价值投资者长期配置。重点可关注沪深交易所挂牌的基金,如:恒生ETF(159920)、H股ETF(510900)、恒生H股(16071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