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在这世界稳赚不赔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妹妹,工作任务重,又习惯早起,所以一直是最早上班的员工。
  而每天到公司后,她都有一系列固定步骤———开空调、开饮水机、扫地、倒垃圾……然后才开始安心工作。
  有天下雪,大门被封住了,她费了牛劲才打开,手都冻僵了。
  但是,也没人知道。
  谁也不会关注这些小细节,大家仿佛都默认公司就该是24小时大门敞开,温度适宜,有热水没垃圾的。
  她有次试着说起自己的奉献,但同事们反应冷淡,并不觉得该说句谢谢什么的。
  她有点郁闷。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郁闷:我做了对别人有好处的事,而那些沾了光的人却并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并不领情,让人心理有点不平衡。
  其实不必。因为我们也一直在不知不觉沾着别人的光。
  前几天我打神州专车去银座商城。司机师傅态度很好,得知我是想去买冲锋衣,就热心建议,说体育中心那边有很多这种店,比银座便宜,距离也近,不如去那里。
  我犹豫一下,接受了他的建议。
  结果证明,选择正确。
  回来后我跟老公说,遇到了品德优良的好司机。
  老公说,与其说是这司机人品好,倒不如说这家出租车公司制度好,他们会把乘客打分跟司机收益挂钩,所以司机才会宁可少赚点钱,也让乘客满意,以得到五星评价。
  我恍悟。
  其实我是个懒人,能不做的事尽量不做,几乎从不参与对各种服务的打分评价。
  但我不打分,别人会打。也正因为别人会不嫌麻烦去做这件事,司机才会重视,才会想办法让所有乘客满意,包括我。
  从某种角度说,是那些认真去做评价的人,让我享受到了良好的服务。
  只是以前,我没想到自己是在享用别人的付出,自然也没有心存感谢。


  还有,我网购也基本不会评价。好不好,都懒得说。
  但我会看别人的评价。买书、买包、买大衣、买童装,买什么都要看。有些人会评价得特别周到:
  “实物比图片暗,洗过,不掉色,面料很舒服。”
  “我165,50公斤,上身胖,M号有点小。”
  “这本书很有深度,就是翻译比较糟糕。”
  ……
  很多人还会发自己拍的图片,会在用过后追加评论。这些都很有参考价值,免去了我的很多困扰。
  而人家为我做了这么多,我也没觉得该感谢,更没有积极地为别人提供我的购物体验。
  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是有点自私冷漠。
  但我以前可一点没觉得。


  最惭愧的是,我在别人的公众号看文章,看到好文会点赞,但几乎没有评论过。因为点赞是举手之劳,评论就麻烦很多。
  之前也没觉得有何不妥。
  尽管我自己做公众号,我很清楚,读者的评论对作者意义重大。每个公众号小编、文章作者,其实都非常关注读者反馈。甚至,正是那些称赞和鼓励,支持着一个作者意志坚定地写下去。
  想来,如果所有读者看完文章都默不作声,不点赞不转发,不赞赏不评论,再好的作者也会懈怠吧。
  幸好,我不评论,自有别人评论。这让我能一直无偿地看到好作者的好文章。
  我算了下,一篇一万次点击的文章,通常会有一百个点赞、几十个留言,就是说,大约有1%的人在跟作者互动,而剩下的99%都在“坐享其成”。
  我们这些“沉默者”,其实是该好好感谢那1%的付出者的。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去点赞、转发、评论,也不管他们在这个过程里收获了什么,反正我们是享受了人家的成果。


  记得有次,我们楼道的灯坏了。我匆忙出门,没空理会,回来时,灯好了。
  两个邻居阿姨在聊天,说着刚才物业修灯的工人来得挺快,不像上次,电梯坏了,她们报修后大半天才修好,也不像上上次,楼前臭烘烘的垃圾打了好几个电话才来人清走。
  我才知道,原来一直是阿姨们兢兢业业地帮我维护着环境。
  如果不是偶然听到,我大概也不会费心去想楼道的灯是怎么好的,楼前的垃圾是怎么没的。
  我只是心安理得地安享舒适生活。


  类似的事想来还有很多。
  一定还有很多时候,我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却完全没意识到。
  你大概也是如此。
  我们总是更清楚自己为别人做了什么,更介意别人有没有“知恩图报”,而对别人的隐形付出,却浑然不觉。
  这也不算什么错。只是若因为这种无知而心理不平衡,就大可不必了。
  是的,每个人都可能做过些惠及众人的事,而别人并不领情。
  不过我们更该知道,也有很多人,在你的认知盲区里,默默地给你谋福利,为你行方便,替你挡风雪。
  你在不知不觉中接收到的光和热,比發散出去的多很多。
  也就是说,我们在跟这世界的交往中,稳赚不赔。
  所以,我们该心怀感激,而不是愤愤不平。
  而一个社会,如果人人意识到自己在沾光,并心甘情愿为别人发出光,一定更会更和谐,更美妙。
其他文献
马蒂有魔法?我知道这件事不是真的,却没办法证明。  马蒂是学校里新来的孩子。通常学校里新来的孩子会保持低调,马蒂却很反常。因为上学第一天,他就让一根牙签消失不见了!上一秒他手里还握着那根牙签,下一秒牙签就神奇地消失了!所有人都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  “是魔法!”马蒂骄傲地说,“其实在我以前的学校,他们都叫我神奇的马蒂呢!”  “他是认真的吗?”我和我的朋友布莱恩悄声讨论,“神奇的马蒂?他总是带着牙
期刊
我的哥哥比我大11岁,在我读中学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了。在我19岁生日的那天,哥哥送了一个非常不错的礼物给我,一辆崭新的福特汽车。  这使我兴奋不已,我马上就驾着它出去兜风了。在郊外的一个小镇上,我停车走进一家商店里买水,当我走出商店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孩站在我的车子前,不断打量着我的那辆新汽车,看得出来,他非常羡慕。“伙计,你觉得我这辆车子怎么样?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生日礼
期刊
卓越的人際交往技能可以令你脱颖而出,魅力四射。为了证实这一观点,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凯利和詹尼特·凯普兰做了一项实验。这个实验研究的成员由一些理论上的高智商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表现很突出,其他的人则变得与普通人没什么差别。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别呢?答案是那些表现突出的人拥有一张宽大的人际关系网。罗伯特举了个例子:当一个表现普通的人遇到一个技术问题时,他就会
期刊
①  1937年的春天,太阳落得早。太姥爷那年刚满二十,他的母亲已是弥留状态,家里早早就为她准备了棺木和寿具,可疾病让她瘦成一把骨头,寿衣得重新做,于是太姥爷到镇东边太姥姥家的缝纫店给母亲定做一套寿衣。  整个散花镇,就数太姥姥的父亲手艺最好,连邻镇的有钱人都慕名而来。生意太好,连伙计都忙不过来,太姥姥就来帮忙,站在柜台的暗影里,轻言细语地说话,记下客人交代的尺寸。她常常穿湖蓝色的褂子,结着油亮的
期刊
在上海喧闹、繁华的淮海路边上,有一条名叫思南路(新中国成立前为马斯南路)的幽静小路,马路两旁梧桐成荫,矗立着一栋栋典雅的小洋楼。上世纪40年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曾一度在此居住。  1932年,梅兰芳一家自北平南迁上海,在别处暂住一段时间后,即搬来此处居住,一直住到1938年。1942年从香港回来后继续在此居住,直到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①  作为初露头角的“京角儿”,早在1913年秋天,梅兰芳
期刊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不自由的时代。满族人以一个部落的力量在东北兴起。在满族人内部,传统部落军事民主制度逐渐被努尔哈赤的独裁代替;在八旗设立以后,每一个旗的旗民都是旗主的奴隶,而所有的八旗都是努尔哈赤和他子孙的奴隶;汉军和包衣,都是奴隶之下的奴隶;汉人和百姓,甚至还不够资格做奴隶。  中国从秦始皇以后,政府和内廷,基本上是平行的内外两个单位。政府官员并不是皇帝的私人奴仆。汉唐朝廷都坐而论道,大臣们都有
期刊
①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跟月亮的感情很不好。我也在月亮底下走过,我只觉得那月亮的冷森森的白光,反而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幻化为一片模糊虚伪的光滑,引人去上当;我只觉得那月亮好像温情似的淡光,反而把黑暗潜藏着的一切丑相幻化为神秘的美,叫人忘记了提防。  月亮是一个大骗子,我这样想。  我也曾对着弯弯的新月仔细看望。我从没觉得这残缺的一钩儿有什么美;我也照着“诗人”们的说法,把这弯弯的月牙儿比作美人的眉毛,
期刊
即便你不是汽车爱好者,可能也听说过大众甲壳虫,或是见过它奔驰在大街小巷。问世80年来,这辆小车成为风靡全球的“神车”,从德国到全世界,圆润可爱的轮廓和缤纷亮丽的色彩让它俘获了无数年轻的心,为它赢得了“爱情小虫”的昵称。为百姓而生,却投身战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德国深陷经济萧条,豪华车与普罗大众全无交集可言。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大众甲壳虫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但它的出身难称光彩。  据德国之声网站报
期刊
在一代代电影人眼中,奥斯卡小金人承载的荣耀,远远大过这尊镀金塑像本身的价值。90年来,小金人与它们的主人上演过不少悲欢离合,但无论是被售予他人、“随手乱放”,还是不翼而飞,它们镌刻的一个个名字都有被后世铭记的意义。  在诞生后的第90个年头,2018年度奥斯卡颁奖典礼有些风光不再,收视率创历史新低。跟无甚悬念的大奖相比,一则花边新闻更具吸引力:以《三块广告牌》荣膺影后的弗朗西丝·麦克多蒙德还没来得
期刊
十八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工厂”。此时的德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公国,尚未统一。德国当时出口到英国的商品,只是些农副产品,如食糖、土豆和谷物等。  至于制成品方面,能拿得出手的是产于黑森林地区的布谷鸟自鸣钟,还有手工织品。还在用手工纺织的德国人发现,他们从英国进口的纺织纱线粗细均匀,英国人是怎么纺出来的?德国制造,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