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礼仪教育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礼仪是美好心灵的展现。人,生活在社会里,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和待人接物,都能展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并在社会交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地运用礼仪规范,方算知书达礼,方称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到“举止文明,处世得体”,方可“有礼走遍天下”。这里我们选编了学校礼仪方面的内容,供同学们学习、实践。
  1 学生应有的仪表
  1.1 发式
  女同学以理短发或者束发为宜。这样给人一种清晰、活泼、纯真和稚气之感。男学生最好是理学生头。它显得整洁、干净、富有朝气。
  1.2 服饰装扮
  学生的服饰应以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明快简洁为好,这样可充分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不要穿奇装异服,女学生不要涂口红、胭脂、指甲油、画眉毛,因为本身就具有一种自然美,根本无须化妆、戴金银首饰。
  在校内,学生不宜穿中、高跟皮鞋。而应穿运动鞋,这样便于做操和上体育课。
  1.3 正确的站、坐姿态和步态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所谓“站如松”,就是站得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其基本要领是:站正,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胸要微挺,腹部自然略微收缩,腰直、肩平,两眼平视,嘴微闭,面带笑容,双肩舒展,双臂自然下垂(在背后交叉或体前交叉亦可),两腿膝关节与髋关节展直,忌讳无精打采。
  所谓“坐如钟”,即坐得要像钟那样端正。其基本要领是:上体自然坐直,两腿自然弯曲,双脚平落地上,双膝并拢,臀部在椅中央,腰部靠好,两手放在双膝上,胸微挺,腰伸直,目平视,嘴微闭,面带笑容。女同学入座时,要用手把裙向前拢一下,切忌前俯后仰、摇腿跷脚、跷二郎腿等。
  所谓“行如风”,即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稳重,有雅致的步态。其基本要领是:上体正直,不低头,眼平视,面带笑容,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肩部放松,身体稍向前,重心在脚掌前部,挺胸,收腹,小腹用一点点力使身体略微向上挺。走路不要前俯后仰,左右摆晃。
  1.4 稳重得体的动作,优雅适当的手势
  1.4.1 路上行走,必须靠右行,不能走中间,途中遇到领导、老师、熟人,应热情点头示意,礼貌地打招呼。
  1.4.2 领导、老师到教室、寝室时,学生应礼貌地打招呼、让座。
  1.4.3 上下楼梯,过狭窄通道,遇到领导、老师、老年人,应主动让道。
  1.4.4 打开水、洗刷、晒衣服等应“先人后己”,礼让三分。
  1.4.5 与人交谈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要给人一种优雅、含蓄、彬彬有礼的感觉。
  1.4.6 克服“冒冒失失”的行为。冒失的行为表现在:做事大大咧咧,进别人家里不敲门,推门往里闯,反客为主;找人时,大喊大叫;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所,高谈阔论。手脚太快,动作太硬,幅度太大。手脚冒失,语言冒失,出尽洋相,常闹笑话。这些行为不稳重不得体,都是缺乏修养的表现。
  1.5 优雅的风度气质,自然随和的态度
  气质,难以改变,但风度、性格是可以塑造培养的。
  作为男同学,应使自己具有“阳刚之美”,即风度稳重,动作有力度。“刚”不等于“野”,如果男子汉说话过于随便、粗野、骄横,在公共场所,敞胸露怀、歪戴帽子、身穿汗衫、背心或打着赤膊、脚穿拖鞋、打响指、吹口哨,就会给一种“痞子”、“二流子”的印象。
  作为女同学,应使自己的气质风度“优雅得体”。同人交谈,要庄重谦逊,在大庭广众之中,态度要大方自然,切忌表情过分,目光游离,挤眉弄眼,频繁眨眼,过分大笑,这些都是有失风度的。在陌生人面前,“内向”比“外向”好,含蓄比夸张好;被男方邀约,要探究其原因、动机和内容,如觉得不宜,应婉言谢绝,在异性面前不要太随便,应自尊、自重、自爱。
  1.6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做到“六勤”:即勤洗澡、勤换衣裤、勤修面、勤理发、勤洗手、勤剪指甲。在公共场所,应避免当着他人的面擤鼻涕、掏鼻孔、揩眼屎、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搔痒;还要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抛纸屑、废物,还要防止在大庭广众中发出体内各种不同的声响。否则就是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礼仪修养并不成熟的表现。
  2 课堂礼仪
  2.1 学生应在课前进入教室,准备好课业用品,静侯老师到来。学生因特殊情况,上课迟到了,就要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仪的周到。
  2.1.1在教室门口先喊“报告”。如教室门关着,那就应是轻轻叩门;在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进入教室。
  2.1.2要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说话态度要诚实,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入座。
  2.1.3走向座位时,脚步要轻,速度要快,动作幅度要小,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更不要有任何滑稽可笑的举止。坐下后,应立即集中注意力听讲。
  2.2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遵守纪律的表现。
  2.2.1学生如要回答问题,应先举手,并要在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后,方可站起来答题。
  2.2.2回答问题时,站姿、表情要大方,不要搔首弄姿或故意做出滑稽的举止引人发笑,说话声音要响亮、清晰。
  2.2.3对提的问题答不出,也应先站起来,再用抱歉的语调实事求是地向老师说清楚,不要不站起来。
  2.2.4在别人回答时,不应随便插嘴,别人答错了,也不应讥讽嘲笑,自己会答,可举手。
  2.2.5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对学生回答不出,切忌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 学生在校内外的礼仪   3.1学生在宿舍中的礼仪
  寝室是反映学生精神文明和礼仪修养的一个窗口。对住校的学生来说,因为寝室是他们主要生活环境之一,它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和反映出这些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修养,所以在寝室要注意如下礼仪:
  3.1.1保持寝室内外的整洁,要每天打扫寝室。不要在寝室内外乱抛瓜果、纸屑、乱倒饭菜。
  3.1.2被褥要折叠得整齐美观,并统一放在一定位置上。
  3.1.3衣服、鞋帽、口杯、碗匙、热水瓶等,要统一整齐地放在规定的地方。
  3.1.4换下的脏衣服、脏鞋袜要及时洗,未洗前不要乱丢。
  3.1.5寝室内外的墙壁严禁乱写乱画,严禁张贴,要保持干净。
  3.1.6严禁私安、私接电源和使用吹风机、热得快以及用电炉烧水等。
  3.1.7严禁向楼下倒水,严禁在宿舍区随地大小便。
  3.2师生校外相遇
  3.2.1学生与教师相遇,通常应由学生主动先向教师招呼,道声“老师早”或“老师好”。教师应面带笑答“早”或“好”。
  3.2.2在校外和老师相遇时,学生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在车、船、码头遇见老师,即使乘客多,人拥挤,学生也应让老师先上车船;在车上、船上或娱乐场所、交际场合中遇到老师,学生应向老师招呼、让座。
  3.2.3在进出的门口、上下楼梯时和老师相遇,学生应主动招呼,请老师先行。
  3.2.4老师来家访问,学生应热情迎接,主动向家长介绍老师,同时请老师坐,给老师倒茶;为了便于老师和家长交谈,学生应暂时回避;当老师离开时,学生应热情送别。
  3.2.5毕业后,遇到老师,要主动热情地向老师问好。重要节日,特别是教师节,应慰问老师,使老师感到欣慰,感到自己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
  3.3师生谈话
  学生与教师谈话,应注意如下几点:
  3.3.1和老师说话时,学生应主动请老师坐。若老师不坐,学生应和老师一起站着说话。
  3.3.2学生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应姿势端正,不可东张西望,不可抓头摸耳,不可抖腿搁脚,还应明目凝视着老师,认真地听老师说话。
  3.3.3如果老师说的话,学生感到不理解,或无法接受,并有不同看法,应谦虚而诚恳地向老师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
  3.3.4对于老师的规劝和正确的批评,学生应愉快地接受,而且态度要谦虚,决不能当耳边风。即使老师态度较生硬、急躁,也不应计较,更不能嫌烦抵触,而要想到这是老师在关心帮助自己。
  3.3.5学生不能在办公室久留或乱翻老师的东西,不可影响其他老师的工作。
  3.4公共场所礼仪
  3.4.1晨会或其他场合升降国旗仪式时,要肃立、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降国旗完毕。不自由走动,不嬉闹谈笑和东张西望。
  3.4.2唱国歌时,态度要严肃,声音要整齐响亮。
  3.4.3学生参加活动集队时,要静、齐、快,不勾肩搭背,不任意谈笑,要提前到达集合地点,以保证集会准时开始。
  3.4.4进入或离开会场要服从指挥,注意秩序,不一哄而上,不争先恐后,以免造成拥挤堵塞和防止事故。
  3.4.5集会中应注意遵守会场纪律,不随便走动或发出声响,不做破坏会场气氛,影响集体荣誉的事。
  3.4.6在集会过程中,学生应提前落座。当报告人到来时,会场应立即安静下来,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报告过程中,每个同学应端坐静听,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打瞌睡,不无故中途离席。报告人说到精彩处应鼓掌表示赞同,报告结束,也应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3.4.7集会时如有上级领导或客人参加,应在他们到达时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离场时应让领导或客人先走,并以热烈的掌声欢送。
  3.4.8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自觉将自行车存放在指定的车棚或地点,不乱停乱放,不在校内堵车。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
  3.5有教养者十大特征
  现代社会中,有教养的人在事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受到人们的欢迎。总的来说,他们具有以下十大特征。
  3.5.1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3.5.2谈吐有节 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3.5.3态度和蔼 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3.5.4语气中肯 避免高声喧哗,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扯开嗓子说话,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使人讨厌。
  3.5.5注意交谈技巧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表示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是“瞎说”、“废话”、“胡说八道”等,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
  3.5.6不自傲 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3.5.7信守诺言 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食言。自己讲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3.5.8关怀他人 不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及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表示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和方便。
  3.5.9大度 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小事情而和朋友、同学、闹意见。
  3.5.10富有同情心 在他人遇到某种不幸时,会尽量给予同情和支持。
  3.6中小学生文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要求
  3.6.1文明礼貌用语:
  “请”,“您好”,“老师好”,“同学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不用谢” 。
  3.6.2 文明行为:
  (1)与人交往讲普通话,要使用礼貌用语,面带微笑打招呼。笑脸待人是亲切、敬重的表现。
  (2)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每日见面相互问候,学生见老师应鞠躬问好,同学之间应互相问候。
  (3)有领导、老师来校指导、听课,见面要立正鞠躬问好,遇到来者找不到地方要主动带路,在别人说“谢谢”时,应说“不用谢”。
  (4)有老师听课,要提前到指定教室坐好,安静等候上课;下课时,要让听课老师先走。上下楼梯靠右走。
  (5)自觉维护公共场所安静及正常秩序,不追逐打闹、起哄。
  (6)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不攀折花木,践踏草地,不浪费水电,污损桌椅、图书、门窗、墙面、扶栏等。
  (7)文明用餐,不乱倒饭菜,不吸烟,不喝酒,不边走边吃。
  (8)讲究清洁卫生,不乱丢杂物、果皮、纸屑,遇有垃圾杂物,主动拾起放进垃圾桶,保持校园整洁美观。
  (9)男女同学交往举止要得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谈恋爱,不拉帮结派。
其他文献
教育的职责在于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只有能自主学习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生产生活中及时进行充电和补能,才能尽快获取新知、创造新知,成为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强者。数学学科教育中的学习指导就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具体说就是能够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导向、养习、授法”的学习指导策略。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
期刊
【摘 要】树立学生的信心,要让他们自信起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才会把数学学好。在教学中,老师要关心、尊重、信任他们,学生就会自尊、自信,心情愉快,积极努力地学习;教师要努力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题目,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从而喜欢数学;教师要选择易懂易通的教学方法,想办法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引导他们自觉地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引导他
期刊
【摘 要】作文是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实践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贫乏无味、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而伤透脑筋;学生则为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写作;兴趣;读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
期刊
语文新课标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近几年的语文教学都十分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运用语文能力为中心。语文教学改变了过去重“教”轻“学”、对教师的“教”研究甚多、而对学生的“学”研究甚少的情况;对后来提倡“启发式”时的“满堂问”也加以修正。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要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数学的原则起源于生活实际,如果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自己的想法、做法讲出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主导地位,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用。”因此,创设情境,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营造情趣气氛让学生热爱学习了解儿童心理,走进学生生活。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盼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作文?让每位学生都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这是所有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写作热情不高、作文内容空洞、写作语言僵化,学生作文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乏自己的思想感情,说套话。这种为了应付考试的“应试作文”是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小学语文教育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
期刊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力求认知、探究某种事物,并伴随着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与成才的动机源和催化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因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则是每位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经过近年来的学习、摸索,我得到了一些经验的积累。在这,我谈几点自己
期刊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出现以下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过于宽泛;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培养不起学生观察、描述的能力;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常形成对抗、应付、依赖等不良心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的写作水平
期刊
在“独白型”教学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话型”语文教学要想顺利实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学双方彻底转变观念,确立起对话意识,使对话成为自我构建的一种内在需要。笔者在此谈谈初中语文对话型教学的实施策略。  1 开启兴趣之门,撩拨对话激情  学好语文,兴趣是关键。有了浓郁的兴趣,就能开启心灵之门,激发对话的欲望,撩拨对话的激情。语文对话教学极力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始终坚持将
期刊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收集信息、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等,多种综合能力都得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提高。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施,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1 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合理计划  深入学生,依据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活动计划,是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只有深入了解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