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应职校生活的女孩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r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晓君(化名),女,17岁,厦门某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精神状态正常,意识清楚,情绪低落,主动求助。抑郁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DS粗分为32,标准分为40。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粗分为46,标准分为58,有轻度焦虑情绪。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标准分N(65)E(30)P(40)L(30),为内向不稳定型(抑郁质)人格特征,易焦虑、紧张,对刺激反应过度。
  晓君自述,从小懂事、听话。家教较为严格,父母十分看重其学习成绩,认为其它的都不重要,反对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小学和初中都就读于市重点学校。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一个弟弟在读小学,为及早就业补贴家用,中考时报考了某职业学校,并轻而易举被录取了。职业教育更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那些有弹琴、跳舞、唱歌、画画等专业技能,敢于表现的学生在这里受到了青睐,而自己在初中时的优势仿佛不复存在了。看着别人开心地聊着自己从没关注过的时尚话题,感觉自己就像个傻瓜,很羡慕,也想参与,但又惟恐自己说不好做不好,更让同学看不起。
  开学不久的班干部竞选中,她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参加,却因过于紧张而在上台时摔了一个大跟头,随后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当时觉得“十分丢人,糟糕透了,天快塌下来了”,似乎所有人都在嘲笑自己,强忍伤心回家后痛哭了一场,情绪十分低落,后悔不该参加竞选,开始觉得自己很无能、很失败,感觉自己在别人眼中很可笑,变得不愿和人说话。上弹琴、美工、舞蹈等课总是静不下心来,觉得自己缺乏基础,比别人落后一大截,不是“这种材料”,感觉力不从心。晚上辗转反侧,不停地回想自己摔倒时同学嘲笑的眼神,经常做噩梦。心情非常烦躁、焦虑,十分后悔当初没有报考重点高中,上课没有以前专心,老是走神,食欲也下降了,对自己的未来很困惑,很茫然。
  通过对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的调查,我了解到晓君个性内向,好胜心强,学习认真努力,做事有条理,责任心强,从不迟到早退;平时较少与同学交往,不喜欢参与同学间的活动,但无矛盾纠纷;同桌反映晓君最近情绪比较低落,有时候会一个人坐着发呆,不爱说话,但是依然准时交作业,考试成绩也还不错。我最终诊断她的问题是新生适应不良,有焦虑情绪。由于预期与现实的落差,强烈的自尊心与自卑感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我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与她进行每周1次、每次50分钟的面谈。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家庭作业、放松训练等技术,帮助求助者改变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等不合理信念,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其在治疗结束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自责倾向)和敌意(责他倾向)去生活,达到自我认同、自我接纳,进而帮助她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如前所述)
  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本过程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可分为四个基本阶段。
  解说阶段: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事件A:参加班干部竞选失败。情绪C:耻辱、自责、悲观、抑郁。信念B:我没竞选成功,这真是糟透了,我没赢得我必须赢得的赞赏,我真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包括了绝对化的要求(我必须成功)、过分概括化(因一次竞选失败否定自身的整体价值)、糟糕至极(竞选失败是一件非常糟糕和可怕的事情)三大特征。
  领悟阶段:使求助者领悟到她的情绪问题是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她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家庭作业“合理自我分析RSA”),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再教育阶段: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她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除继续使用上一阶段的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家庭作业等方法和技术外,增加自信训练、放松训练等技能训练。
  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
  阶段性小結及效果巩固:本疗程由6次咨询构成,每一小段咨询中都有围绕咨询目标进行咨询师的小结、求助者的小结及双方共同的讨论;商讨下次咨询任务;布置家庭作业。
  全面回顾和总结:在第5次咨询时,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回顾了整个过程,使其对自己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最后一次咨询中让求助者处于主动的角色,引导其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咨询中接受的知识和态度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
  经过一个半月的咨询,晓君自述情绪状态明显改善,食欲恢复正常,睡眠障碍消失,积极意识增加,对自己的满意程度上升了,已经完全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为SAS粗分为35,标准分为44,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经过半年的随访,巩固效果好。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