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俊波表示,要从行业理念、市场化发展、商业模式、保险监管等四方面进行改革
6月29日,上海陆家嘴论坛第二次主题大会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为中国保险业勾勒出了一张改革路线图,谈及了今后保险行业发展的问题。
“未来20年,保险业将构建全方位覆盖、多层次服务的保险发展格局,推进市场化改革,打造丰富产品、多元渠道、优良服务,增强监管的有效性,致力于实现由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的转变。”项俊波为中国保险业的改革奠定了基调。
中国保险业用其他国家三分之一的时间,走完了最近20年的扩张路程,解决了保险业的生存问题,实现了行业由小变大。时至今日,中国保险业正站在十字路口,面对行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挑战,考虑从何处着手才能力挽保费增速下滑困局,实现行业由大到强和由粗放向精细化发展的方向转型。项俊波表示,保监会今后的监管思路是“监管退后、市场向前”。
保险市场化路线图
到去年年底,全国的保险公司增加到了165家,保费收入1.55万亿元,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超过了7.35万亿元,净资产7920亿元。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保险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在2012年《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五百强中,我国一共有12家金融企业入围,其中包括了4家保险机构,分别是: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占中国金融业入围的1/3。
保险服务已经延伸至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编织民生保障安全网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保险应还存在着服务面不宽、服务能力不强,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不相适应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激发行业的内在活力,不断地推进保险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GDP总量是全球第二,但是保险业排位是全球第六,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匹配。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保险总资产在金融总资产里面是25%至30%左右,但中国目前只有8%到9%,所以未来的10到20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只有通过改革。
项俊波表示:“要从行业理念、市场化发展、商业模式、保险监管等四方面进行改革”。保险业的改革将重点聚焦四方面:要推进行业的理念改革,立足全球谋发展,构建全方位覆盖、多层次服务的保险发展新格局;要推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化的风险定价机制、资金运营机制、准入退出机制。下一步将重点研究推进寿险费率政策的改革,主要是放开定价利率,管住准备金的评估率;要推进商业模式改革,提升行业竞争力,打造产品丰富、渠道多元、服务优良的生动局面。最后,要推进保险监管改革,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引导监管富有效率、公开透明的外部环境,包括推进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强化风险资本监管,增强资本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约束;细化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规则;进一步完善市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的方式,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7月8日,在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的启动仪式上,项俊波再次就保险改革路线图发表自己的看法:今后一个时期,保监会将着力深化保险业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保险业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7月21日至22日,保监会举办保险业深化改革研讨班,从此次会议传出的消息显示,保险行业改革创新又一次走在金融领域的前列。
监管退后、市场向前
5月13日,国务院召开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指出:“该放的权坚决开放到位,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行政审批将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减少1/3以上。要以简政放权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增长;要以简政放权推动经济转型;要以简政放权释放就业创业创新新活力。
李克强指出:“该管的事必须管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当前,一定要把监管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大的危险的领域上来。要优化必要的行政审批程序,要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等要求。本次会议的中心主题就加快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行简政放权。李克强总结的要求就是一句话:该管的必须管到底,不该管的坚决不管,由市场进行自由处理、调节。
结合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保监会提出“监管退后、市场向前”的观点。按照国务院的安排,今后一段时间,保监会还会就行政审批做出专门的安排,实行“简政放权”。
有人认为,保监会管得太多,管得太死,保监会扮演着“裁判和教练”的双重角色。事实上,关于监管和市场的问题,项俊波已在2013年全保会上表明态度。他说:“对保险产品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模式已经不适应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没管住、也没管好的问题,亟需进行调整和完善。”他要求进一步明确产品监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保险公司在产品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监管退后、市场向前”是让市场进行调节、分配、组合资源,在市场经济的主体中,保险的各种资源,把优势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最终让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收益。
“监管退后、市场向前”在将来的工作如何体现出来呢?难道仅仅是下放行政审批权吗?其他方面如何体现呢?这是值得期待的。
准入机制未形成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尚未形成退出机制。分析人士认为,这样会导致保险行业整体缺乏危机感,同时也让行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
比如某大型财产险企,从一个地方性财险公司到拥有全国性牌照的财险公司,其快速发展,被业界称为“奇迹”。但这个“奇迹”导致该险企出现了经营性问题,保监会不得不伸出“监控之手”。
保险市场的退出机制成为了保监会的一块心病。目前我们已有165家保险公司,但迄今为止尚未出现被保监会勒令退出市场的现象。
在美国,保险公司市场退出主要有三种方式:合并、兼并和破产。如果保险公司处于破产、危险的财务状况或者具有16种可以实施整顿和清算程序之一,它将被认为处于整顿和清算状态。
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有进就应该有退,能进来,就能出去,这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应有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应有的表现。
我国从1980年第一家国企实行破产办法以来,不计其数的企业在市场的浪潮中被“淹死”,但是保险行业就没有出现过被“淹死”的情况,这在市场中属于“非正常现象”。
在2013年全保会上,项俊波主席就退出机制是这样论述的:“推进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市场准入和退出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核审委员会制度。抓紧出台实施保险公司经营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和分支机构准入制度。”从该讲话中可以看出,未来的几年内,必将有一批保险公司在退出机制中被淘汰。
“通过放宽管制和允许退出,建立市场化的准入退出机制,实现保险行业的优胜劣汰。”业内人士透露,退出机制的论证办法从去年开始已经着手制定。
6月29日,上海陆家嘴论坛第二次主题大会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为中国保险业勾勒出了一张改革路线图,谈及了今后保险行业发展的问题。
“未来20年,保险业将构建全方位覆盖、多层次服务的保险发展格局,推进市场化改革,打造丰富产品、多元渠道、优良服务,增强监管的有效性,致力于实现由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的转变。”项俊波为中国保险业的改革奠定了基调。
中国保险业用其他国家三分之一的时间,走完了最近20年的扩张路程,解决了保险业的生存问题,实现了行业由小变大。时至今日,中国保险业正站在十字路口,面对行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挑战,考虑从何处着手才能力挽保费增速下滑困局,实现行业由大到强和由粗放向精细化发展的方向转型。项俊波表示,保监会今后的监管思路是“监管退后、市场向前”。
保险市场化路线图
到去年年底,全国的保险公司增加到了165家,保费收入1.55万亿元,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超过了7.35万亿元,净资产7920亿元。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保险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在2012年《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五百强中,我国一共有12家金融企业入围,其中包括了4家保险机构,分别是: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占中国金融业入围的1/3。
保险服务已经延伸至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编织民生保障安全网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保险应还存在着服务面不宽、服务能力不强,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不相适应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激发行业的内在活力,不断地推进保险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GDP总量是全球第二,但是保险业排位是全球第六,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匹配。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保险总资产在金融总资产里面是25%至30%左右,但中国目前只有8%到9%,所以未来的10到20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只有通过改革。
项俊波表示:“要从行业理念、市场化发展、商业模式、保险监管等四方面进行改革”。保险业的改革将重点聚焦四方面:要推进行业的理念改革,立足全球谋发展,构建全方位覆盖、多层次服务的保险发展新格局;要推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化的风险定价机制、资金运营机制、准入退出机制。下一步将重点研究推进寿险费率政策的改革,主要是放开定价利率,管住准备金的评估率;要推进商业模式改革,提升行业竞争力,打造产品丰富、渠道多元、服务优良的生动局面。最后,要推进保险监管改革,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引导监管富有效率、公开透明的外部环境,包括推进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强化风险资本监管,增强资本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约束;细化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规则;进一步完善市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的方式,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7月8日,在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的启动仪式上,项俊波再次就保险改革路线图发表自己的看法:今后一个时期,保监会将着力深化保险业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保险业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7月21日至22日,保监会举办保险业深化改革研讨班,从此次会议传出的消息显示,保险行业改革创新又一次走在金融领域的前列。
监管退后、市场向前
5月13日,国务院召开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指出:“该放的权坚决开放到位,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行政审批将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减少1/3以上。要以简政放权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增长;要以简政放权推动经济转型;要以简政放权释放就业创业创新新活力。
李克强指出:“该管的事必须管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当前,一定要把监管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大的危险的领域上来。要优化必要的行政审批程序,要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等要求。本次会议的中心主题就加快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行简政放权。李克强总结的要求就是一句话:该管的必须管到底,不该管的坚决不管,由市场进行自由处理、调节。
结合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保监会提出“监管退后、市场向前”的观点。按照国务院的安排,今后一段时间,保监会还会就行政审批做出专门的安排,实行“简政放权”。
有人认为,保监会管得太多,管得太死,保监会扮演着“裁判和教练”的双重角色。事实上,关于监管和市场的问题,项俊波已在2013年全保会上表明态度。他说:“对保险产品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模式已经不适应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没管住、也没管好的问题,亟需进行调整和完善。”他要求进一步明确产品监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保险公司在产品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监管退后、市场向前”是让市场进行调节、分配、组合资源,在市场经济的主体中,保险的各种资源,把优势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最终让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收益。
“监管退后、市场向前”在将来的工作如何体现出来呢?难道仅仅是下放行政审批权吗?其他方面如何体现呢?这是值得期待的。
准入机制未形成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尚未形成退出机制。分析人士认为,这样会导致保险行业整体缺乏危机感,同时也让行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
比如某大型财产险企,从一个地方性财险公司到拥有全国性牌照的财险公司,其快速发展,被业界称为“奇迹”。但这个“奇迹”导致该险企出现了经营性问题,保监会不得不伸出“监控之手”。
保险市场的退出机制成为了保监会的一块心病。目前我们已有165家保险公司,但迄今为止尚未出现被保监会勒令退出市场的现象。
在美国,保险公司市场退出主要有三种方式:合并、兼并和破产。如果保险公司处于破产、危险的财务状况或者具有16种可以实施整顿和清算程序之一,它将被认为处于整顿和清算状态。
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有进就应该有退,能进来,就能出去,这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应有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应有的表现。
我国从1980年第一家国企实行破产办法以来,不计其数的企业在市场的浪潮中被“淹死”,但是保险行业就没有出现过被“淹死”的情况,这在市场中属于“非正常现象”。
在2013年全保会上,项俊波主席就退出机制是这样论述的:“推进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市场准入和退出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核审委员会制度。抓紧出台实施保险公司经营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和分支机构准入制度。”从该讲话中可以看出,未来的几年内,必将有一批保险公司在退出机制中被淘汰。
“通过放宽管制和允许退出,建立市场化的准入退出机制,实现保险行业的优胜劣汰。”业内人士透露,退出机制的论证办法从去年开始已经着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