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科技在其中做了很大的贡献。对于美国来说,高科技带来的技术先进,是教育培养的高科技人才带来的。和中国相比,虽然中国拥有占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和资源总量丰富的优势,也同时具有了廉价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却在竞争中只获得30%甚至更少的产品利润,很客观的分析就是中国的技术比不上美国的高科技。日本二战后经济陷入瘫痪,没用多久日本便扭转了局面,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大强国。从古至今日本对我国侵扰不断,近日来,就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公然与我国抗衡,私自购岛。是什么让日本这样猖狂?
1 美国“自信、个性、朴素”的儿童教育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家加得纳提出儿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论,这一教育理论注重儿童智能的全面开发,强调了教育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要符合身心的发展;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要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供有利于儿童发展智能和创造力的机会与环境,创造一个最大程度地唤醒每个人的自信心、强调发展个性的潜能的、特质的教育场所。认为学前教育机构应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自由的、社会化的坏境,使儿童能自然地离开家庭,自信地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学习。美国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很重视对孩子的社会性教育,其朴素现象可归纳为“不卡通”“不豪华”“不现代”“不崭新”“不气派”五个方面,户外游戏场地没有豪华的大型玩具和体育设施。只是些废轮胎制作的秋千,小型塑料制成的滑梯,旧泡沫制作的城堡,软绳或旧铁桶连接而成的攀爬架,平衡木、自然的泥土、草场和沙砾等,一般没有塑胶跑道类的人造设施。这些活动空间的材料大多为经过消毒的废旧物品,便于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和创造,从小亲自体会生态、自然的环保理念。这种朴素的环境缘于真正考虑环境对幼儿园的教育。用我们国人的观念很难理解,朴素的有点简陋的设施,让许多家长觉得难以接受,甚至怀疑这是他们宝贝要生活的地方吗?朴素理念运用于环境设计中,展现了美国教育者自信的姿态并且反应了美国家长受教育程度以及成熟而理性的理念。
众所周知,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科技进步,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美国由其朴素的环境培养和塑造有创造力的人才。从儿童开始渗入创造高于一切的思想教育,就是通过这样的启蒙教育,美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
2 日本“自由、自律、公共精神”的儿童教育
日本教育者的英明之处在于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能变为“成品”的奴隶,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形成更大的生存压力,营造“适者生存”的氛围,合理的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通过环境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让孩子受益终生。
日本国家对于小学建筑空间以及幼儿园研究比较早也比较重视,在儿童教育问题上,日本算是与众不同,目前新的儿童教育理念—儿童社会教育正在广泛宣传。在日本,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社区教育部门,现在的教育重心都放在培养儿童的社会性上—公共精神,培养儿童爱祖国、爱集体的观念,使儿童个人融入社会的技巧、态度和价值观上。“自由、自律、公共精神”,这是日本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同样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文明开化,求知识于世界”,“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这样的口号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被日本国家教育部门提出。日本明治时代已经真正做到了普及义务教育,除此之外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婴幼儿教育、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发达国家都比不上他,办学条件上,日本整齐划一,甚至超过了美国,美国的城市、郊区、农村的学校不论师资还是环境都存在着差别。日本教育不仅为日本培养了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更为日本培养了具有“公共精神”的国民。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社区教育机构,目前日本的教育重心放在儿童、和老人上面,为了培养儿童社会教育、培养儿童融入社会的技巧、态度和价值观,幼儿在园内体验集体生活,养成幼儿初步具有喜欢过集体生活的习惯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的精神。“自由、自律、公共精神”的教育思想使日本整个民族抱成一团,凝聚力、向心力使他们在大国面前无惧无畏。
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金。这些国家的教育理念不论是朴素、环保还是团结、爱国这种社会教育培养出的国民表现出的,是我们国家教育理念中忽视的。比较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我国幼儿教育理念的研究既不深刻也不长远。
3 中国“寓教于乐”的儿童教育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非常重视教儿童识字、读书。读的书中渗透着道德情感的教育。我国重视幼儿识字、读书的教育传统,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秦朝儿童在七周岁之前就能够认识二三千字,能够读不少的书。由于有这种基础,大多数儿童在九周岁之前也能够读完《四书》《五经》。他们同样也受到了各种知识、礼仪、思想观念、乐器、歌舞等方面的启蒙教育。在这教育过程中,古代教育家已十分重视循序渐进、严爱统一、各因其才、寓文化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等重要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我国,从早前的“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再到明清两代的八股取士,教育和改变自己身份、地位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用这种功利目的极强的心态来教育我国的儿童,儿童的素质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吗?如今虽然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可大多数幼儿园仍然以教授知识为重点的,没有为孩子的素质做真正的铺垫。要想让我国赶超美国和日本,那么就应该从教育做起,从娃娃抓起。从小为儿童进行社会教育,增强其责任感和爱国心,并使他们学会团结、互助。
4 丹麦、德国的儿童教育
在《丹麦幼儿园设计新趋势》一文中,丹麦设计师将生态的概念引入了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设计中有大片的草地、果树和灌木。整个场地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处处遵循着生态、简洁、质朴,毫不张扬的设计原则。这里所有能量、水、电和食物的循环都是可见的,儿童可以亲眼看到它们产生、使用、废弃和再循环的全过程,从小培养丹麦儿童的环保意识。
德国的幼儿园是以儿童为本的出发点为教育理念,德国教育界非常强调亲职教育,并认为它是无法通过幼儿园教育来取代的。于是,大多数幼儿园只是半天班,目的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是与父母一起享受亲子教育的。在德国的教育中,非常强调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他们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而非知识的教授。幼儿园中采用情境教学,园内以角落主题布置为主,便于孩子通过情境更好的认识大自然、接触事物。德国的幼儿园也特别重视幼儿的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如孩子独立思维能力、人际交往的关系、团结合作的能力的等等。
许多北欧的居民从小被教育崇尚自然的特性,他们提倡自然幼儿园,让孩子在这里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所以在那里的幼儿园设计中户外环境很受重视。自然幼儿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维涧的“艾格堡幼儿园”。在设计中采用了分散式布局,提倡“大场地小中心”的设计理念,为孩子提供许多独立的空间能与自然亲密接触。
这些国家的教育理念不论是朴素、环保还是团结、爱国都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地方。
1 美国“自信、个性、朴素”的儿童教育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家加得纳提出儿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论,这一教育理论注重儿童智能的全面开发,强调了教育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要符合身心的发展;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要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供有利于儿童发展智能和创造力的机会与环境,创造一个最大程度地唤醒每个人的自信心、强调发展个性的潜能的、特质的教育场所。认为学前教育机构应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自由的、社会化的坏境,使儿童能自然地离开家庭,自信地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学习。美国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很重视对孩子的社会性教育,其朴素现象可归纳为“不卡通”“不豪华”“不现代”“不崭新”“不气派”五个方面,户外游戏场地没有豪华的大型玩具和体育设施。只是些废轮胎制作的秋千,小型塑料制成的滑梯,旧泡沫制作的城堡,软绳或旧铁桶连接而成的攀爬架,平衡木、自然的泥土、草场和沙砾等,一般没有塑胶跑道类的人造设施。这些活动空间的材料大多为经过消毒的废旧物品,便于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和创造,从小亲自体会生态、自然的环保理念。这种朴素的环境缘于真正考虑环境对幼儿园的教育。用我们国人的观念很难理解,朴素的有点简陋的设施,让许多家长觉得难以接受,甚至怀疑这是他们宝贝要生活的地方吗?朴素理念运用于环境设计中,展现了美国教育者自信的姿态并且反应了美国家长受教育程度以及成熟而理性的理念。
众所周知,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科技进步,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美国由其朴素的环境培养和塑造有创造力的人才。从儿童开始渗入创造高于一切的思想教育,就是通过这样的启蒙教育,美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
2 日本“自由、自律、公共精神”的儿童教育
日本教育者的英明之处在于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能变为“成品”的奴隶,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形成更大的生存压力,营造“适者生存”的氛围,合理的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通过环境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让孩子受益终生。
日本国家对于小学建筑空间以及幼儿园研究比较早也比较重视,在儿童教育问题上,日本算是与众不同,目前新的儿童教育理念—儿童社会教育正在广泛宣传。在日本,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社区教育部门,现在的教育重心都放在培养儿童的社会性上—公共精神,培养儿童爱祖国、爱集体的观念,使儿童个人融入社会的技巧、态度和价值观上。“自由、自律、公共精神”,这是日本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同样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文明开化,求知识于世界”,“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这样的口号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被日本国家教育部门提出。日本明治时代已经真正做到了普及义务教育,除此之外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婴幼儿教育、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发达国家都比不上他,办学条件上,日本整齐划一,甚至超过了美国,美国的城市、郊区、农村的学校不论师资还是环境都存在着差别。日本教育不仅为日本培养了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更为日本培养了具有“公共精神”的国民。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社区教育机构,目前日本的教育重心放在儿童、和老人上面,为了培养儿童社会教育、培养儿童融入社会的技巧、态度和价值观,幼儿在园内体验集体生活,养成幼儿初步具有喜欢过集体生活的习惯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的精神。“自由、自律、公共精神”的教育思想使日本整个民族抱成一团,凝聚力、向心力使他们在大国面前无惧无畏。
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金。这些国家的教育理念不论是朴素、环保还是团结、爱国这种社会教育培养出的国民表现出的,是我们国家教育理念中忽视的。比较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我国幼儿教育理念的研究既不深刻也不长远。
3 中国“寓教于乐”的儿童教育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非常重视教儿童识字、读书。读的书中渗透着道德情感的教育。我国重视幼儿识字、读书的教育传统,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秦朝儿童在七周岁之前就能够认识二三千字,能够读不少的书。由于有这种基础,大多数儿童在九周岁之前也能够读完《四书》《五经》。他们同样也受到了各种知识、礼仪、思想观念、乐器、歌舞等方面的启蒙教育。在这教育过程中,古代教育家已十分重视循序渐进、严爱统一、各因其才、寓文化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等重要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我国,从早前的“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再到明清两代的八股取士,教育和改变自己身份、地位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用这种功利目的极强的心态来教育我国的儿童,儿童的素质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吗?如今虽然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可大多数幼儿园仍然以教授知识为重点的,没有为孩子的素质做真正的铺垫。要想让我国赶超美国和日本,那么就应该从教育做起,从娃娃抓起。从小为儿童进行社会教育,增强其责任感和爱国心,并使他们学会团结、互助。
4 丹麦、德国的儿童教育
在《丹麦幼儿园设计新趋势》一文中,丹麦设计师将生态的概念引入了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设计中有大片的草地、果树和灌木。整个场地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处处遵循着生态、简洁、质朴,毫不张扬的设计原则。这里所有能量、水、电和食物的循环都是可见的,儿童可以亲眼看到它们产生、使用、废弃和再循环的全过程,从小培养丹麦儿童的环保意识。
德国的幼儿园是以儿童为本的出发点为教育理念,德国教育界非常强调亲职教育,并认为它是无法通过幼儿园教育来取代的。于是,大多数幼儿园只是半天班,目的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是与父母一起享受亲子教育的。在德国的教育中,非常强调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他们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而非知识的教授。幼儿园中采用情境教学,园内以角落主题布置为主,便于孩子通过情境更好的认识大自然、接触事物。德国的幼儿园也特别重视幼儿的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如孩子独立思维能力、人际交往的关系、团结合作的能力的等等。
许多北欧的居民从小被教育崇尚自然的特性,他们提倡自然幼儿园,让孩子在这里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所以在那里的幼儿园设计中户外环境很受重视。自然幼儿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维涧的“艾格堡幼儿园”。在设计中采用了分散式布局,提倡“大场地小中心”的设计理念,为孩子提供许多独立的空间能与自然亲密接触。
这些国家的教育理念不论是朴素、环保还是团结、爱国都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