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临床种植牙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修复材料,对其在取得引导骨再生效果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评价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在本科室所收治的进行种植牙患者群体中,抽取70例开展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在骨缺损类型、治疗方法一致的情况下,植入种植体及骨粉后,对照组使用钛网覆盖,观察组则使用口腔修复膜进行覆盖,用CBCT测量植骨厚度,并对3个月后成骨厚度进行测量对比,从而对修复成功率情况进行比较,评价临床应用的意义和效果。结果 在临床干預后对比可以发现,口腔修复膜组的成骨厚度、植骨厚度、修复成功率更高(P<0.05),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在临床种植牙中引导骨再生材料选用口腔修复膜材料后能够促进骨再生,取得骨修复效果更满意,临床应用影响更加积极。
【关键词】口腔修复膜材料;临床应用效果;种植牙;引导骨再生
引言: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种植牙的过程具体应用后,取得的干预效果相对更满意,有助于促进临床干预成效的优化,在应用后,与其他材料相比带来的影响更积极,更具备临床应用优势。为更好的了解其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还需充分了解其特点、特征,进一步合理的选择相关干预效果,提升临床干预成效。因此,本次研究就对此类材料应用时是否与其他材料呈现出效果方面的不同进行对比,从而了解、分析临床价值和意义,了解有无干预质量的不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采取种植牙引导骨再生术干预的患者都是本科室所收治相关群体中选取,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患者23-64岁,平均(41.5±5.7)岁,缺失牙为第一前磨牙,均需要进行相应的种植和修复,并采取植入骨粉及盖膜的方法进行干预。进行种植手术前,所有患者不存在严重慢性系统疾病、传染病等各种相关疾病,骨缺损类型及骨质量相近(P>0.05),满足对照试验的原则、标准要求,可以开展对照,评价临床应用的效果和价值。
1.2方法
两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种植方法,按照常规手术的要求进行切开翻瓣、种植体的定点、逐级备洞、置入,并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将Bio-oss骨粉使用生理盐水浸湿之后放在种植体骨缺损的区域。并根据缺损大小和形状,对照组使用钛网,按其缺损位置确定形状和大小,覆盖在骨缺损部位。观察组则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选择合适大小覆盖并固定在在缺损的位置,最后选择间断缝合的方式闭合创口。
1.3观察指标
用CBCT测量两组即刻完成种植手术的植骨厚度,并对3个月后两组的成骨厚度进行测量对比,对修复成功率情况进行比较,从而评价临床骨再生的效果等方面情况。如果经过种植术后,成骨厚度大于等于植骨厚度,种植部位不存在软组织红肿、溢脓等症状,种植体无松动等现象,可恢复咬合、咀嚼等功能,则评价为骨修复成功。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可知,观察组成骨厚度、植骨厚度、修复成功率都更高(P<0.05),取得更满意的效果。两组患者分别选用不同材料进行干预之后的骨再生情况及修复成功率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种植牙是目前主流的一种牙缺失修复方式,与传统其他修复方式相比,固定修复更方便使用,咀嚼效率较高,且不需要预备完好的天然牙,但需要通过手术在牙槽骨内植入种植,而患者通常存在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情况,因此植入后骨再生情况也会对最终修复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种植牙的过程中,引导骨再生技术开始得到普遍应用,但所选用不同的材料会导致修复效果存在差异。既往选择的钛网,由于其不可吸收性容易导致局部种植区域的愈合、修复效果出现问题,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但钛网在固定上因较为坚硬,不易软塌,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成骨空间、时间,形成较好形状的牙槽骨形态。成骨而口腔修复膜材料临床应用后,作为一种双层胶原膜,在一定时间之后出现降解,降解之后不会对局部植骨的部位造成影响,让新生骨组织充分贴合缺损区生长,促进了局部区域植骨后成骨,因此降低了既往材料应用不利于二者愈合的发生率,提升了临床干预的总有效性,带来了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
本次实验中观察组的1例患者不成功是因为口腔卫生状况较差,不敢对术区进行清洁,造成种植创口软组织红肿,口腔修复膜暴露,部分植入骨粉吸收,临床清创愈合后好转,但最终成骨厚度略低于植骨厚度,评定为修复不成功。
如上所述,目前在种植修复引导骨再生过程中,采用口腔修复膜材料取得的修复效果更好,引导骨再生更满意,且修复成功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与优化。
参考文献:
[1] 郭帅, 赵晖.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作用分析[J]. 系统医学, 2020, 005(003):P.138-140.
[2] 刘聪颖.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对牙周膜影响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9, 027(003):56-57.
【关键词】口腔修复膜材料;临床应用效果;种植牙;引导骨再生
引言: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种植牙的过程具体应用后,取得的干预效果相对更满意,有助于促进临床干预成效的优化,在应用后,与其他材料相比带来的影响更积极,更具备临床应用优势。为更好的了解其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还需充分了解其特点、特征,进一步合理的选择相关干预效果,提升临床干预成效。因此,本次研究就对此类材料应用时是否与其他材料呈现出效果方面的不同进行对比,从而了解、分析临床价值和意义,了解有无干预质量的不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采取种植牙引导骨再生术干预的患者都是本科室所收治相关群体中选取,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患者23-64岁,平均(41.5±5.7)岁,缺失牙为第一前磨牙,均需要进行相应的种植和修复,并采取植入骨粉及盖膜的方法进行干预。进行种植手术前,所有患者不存在严重慢性系统疾病、传染病等各种相关疾病,骨缺损类型及骨质量相近(P>0.05),满足对照试验的原则、标准要求,可以开展对照,评价临床应用的效果和价值。
1.2方法
两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种植方法,按照常规手术的要求进行切开翻瓣、种植体的定点、逐级备洞、置入,并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将Bio-oss骨粉使用生理盐水浸湿之后放在种植体骨缺损的区域。并根据缺损大小和形状,对照组使用钛网,按其缺损位置确定形状和大小,覆盖在骨缺损部位。观察组则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选择合适大小覆盖并固定在在缺损的位置,最后选择间断缝合的方式闭合创口。
1.3观察指标
用CBCT测量两组即刻完成种植手术的植骨厚度,并对3个月后两组的成骨厚度进行测量对比,对修复成功率情况进行比较,从而评价临床骨再生的效果等方面情况。如果经过种植术后,成骨厚度大于等于植骨厚度,种植部位不存在软组织红肿、溢脓等症状,种植体无松动等现象,可恢复咬合、咀嚼等功能,则评价为骨修复成功。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可知,观察组成骨厚度、植骨厚度、修复成功率都更高(P<0.05),取得更满意的效果。两组患者分别选用不同材料进行干预之后的骨再生情况及修复成功率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种植牙是目前主流的一种牙缺失修复方式,与传统其他修复方式相比,固定修复更方便使用,咀嚼效率较高,且不需要预备完好的天然牙,但需要通过手术在牙槽骨内植入种植,而患者通常存在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情况,因此植入后骨再生情况也会对最终修复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种植牙的过程中,引导骨再生技术开始得到普遍应用,但所选用不同的材料会导致修复效果存在差异。既往选择的钛网,由于其不可吸收性容易导致局部种植区域的愈合、修复效果出现问题,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但钛网在固定上因较为坚硬,不易软塌,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成骨空间、时间,形成较好形状的牙槽骨形态。成骨而口腔修复膜材料临床应用后,作为一种双层胶原膜,在一定时间之后出现降解,降解之后不会对局部植骨的部位造成影响,让新生骨组织充分贴合缺损区生长,促进了局部区域植骨后成骨,因此降低了既往材料应用不利于二者愈合的发生率,提升了临床干预的总有效性,带来了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
本次实验中观察组的1例患者不成功是因为口腔卫生状况较差,不敢对术区进行清洁,造成种植创口软组织红肿,口腔修复膜暴露,部分植入骨粉吸收,临床清创愈合后好转,但最终成骨厚度略低于植骨厚度,评定为修复不成功。
如上所述,目前在种植修复引导骨再生过程中,采用口腔修复膜材料取得的修复效果更好,引导骨再生更满意,且修复成功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与优化。
参考文献:
[1] 郭帅, 赵晖.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作用分析[J]. 系统医学, 2020, 005(003):P.138-140.
[2] 刘聪颖.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对牙周膜影响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9, 027(00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