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yong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外婆去世的时候是 93岁,是为全家人做饭时不小心跌倒了脑溢血死的,很突然,也很安然,似乎没有一点痛苦。外婆穷苦一生,没有享过一天福,生活刚有点转机,她却走了,我们做晚辈的于心不安。可是想到她一生在穷困中度日竟能如此健康长寿,倒也是她老人家的福气。这多半是得益于她开朗乐观从不言愁的性格。她有一句“名言”:什么路都是人走的,什么日子都是人过的,愁什么?
  由于家道中落,在我读到小学四年级时,我辍学了,并寄住到外婆家。外公早逝,留下五個舅舅、三间破矮房和四亩多薄地,全靠外婆一人撑着门户。一年365天,外婆天天都是起五更睡半夜。天不亮她把一大锅稀粥煮好,再挨个儿把舅舅们喊醒。俗话说,十指连心。家境虽寒,外婆把五个舅舅却是个个当宝贝,我去了,更多了一个宝贝。起床后,我们大大小小六条汉子喝稀粥喝得有滋有味,外婆在一旁看得眯眯笑。我们一个个灌饱了,她才去锅底舀上一碗,乐乐呵呵地喝下肚去,然后带领大家下地,到了地头分派农活,就跟后来的生产队的作业组似的。然后她就扭着一双小脚回家刷碗洗衣准备中饭。白天外婆终年忙碌不息,晚上还要纺纱织布做鞋子。我看她一辈子睡的觉抵不上正常人的一半。
  舅舅们都只上过几年学,识得几个字,勉强能写几句信就停学了。没办法,外婆已经尽力了。那时,和我一般大的小舅还在邻村上私塾,有时我便跟他去玩。一次塾师兴起,在“上古大人”的描红板上写了“时雨说”三个字,要我写篇文章给他看。记得那时正值夏至前后,天旱不雨,田里无水栽秧,我跟几个舅舅趴在水车上车了半天水也没能把地泡开。就在这时;突然一阵南风把一片乌云吹到了头顶上,刹那间便变成了倾盆大雨。我们个个成了落汤鸡,却高兴得手舞足蹈,大舅连声赞叹道:“好雨啊,好雨!”
  我很顺利地写完了《时雨说》。塾师拿在手里连说了两个“好”字,当天晚上就来到我外婆家,要她让我上学。外婆是个要场面的人,随即就满口答应了。塾师走后,外婆沉吟了好一会儿,跟大舅一商量,咬咬牙,决定把小舅换下来,让我去上。理由是,我是官宦后代,有官相,天资好,上出来将来定会做大官。可怜外婆给穷怕了,旧戏文里的话她还当真了,贫穷一读书一做官一发财,成了她老人家的人生思维定势,也许这也正是中国老百姓的一大悲哀吧。那时我太不懂事,竟然真的去换下了小舅。
  我一生没能做上官,辜负了外婆的一片苦心。外婆却从不后悔,更无一言半辞怪我的意思。到了晚年她也只是说我不是不能做官,而是一直没有走运。大舅安慰她说,不做官也好,免得担惊受怕。外婆默然。我暗想,当年要是让我那根正苗直的小舅多上点学,恐怕倒是有希望做官的。
  20年前外婆病危时,想见我这个不肖的外孙一面,让小舅给我写信。我那时正患病不起,没能去和外婆告别。至今想起此事,心中甚是愧疚,特以此文寄托我的哀思。“故人入梦来,明我长相忆。”我愿以杜诗伴我终生。
其他文献
五十多年前的1947年3月,我们勇士剧社随野战一纵队从塞外晋察冀战场经过千里转战回到冀鲁豫,人未解甲,马未卸鞍,立即在濮陽白衣阁与战友兄弟的七纵队前进剧社会师了。短暂的相逢中我结识了年青的孔项力。那时,大战在即,任务紧迫,我们匆匆相遇又匆匆相别,从同志们的交谈中我听到了对他擅长绘画的许多好评。  党的十一层三中全会后,我们又在昆明重逢,此时,孔项力已年近花甲,他并没有因20年的不公正遭遇而消沉,却
期刊
上街乘坐公交车,一位头戴草帽的老者一边上车,一边唱:“前门上,后门下。遵守秩序,排队上车,文明礼貌,树立新风。”他的声音高亢,有曲有调。上车的人有的在抿着嘴笑,我不经意间也觉有些怪怪的。上了车后,这位戴草帽的老者又高声喊:“驾驶员后面的三个座位是留給老弱病残的,请给老弱病残让座。”他的声音依然很高,全车人都听到了。我这时已经不是诧异,而是投向他几许赞赏的目光,并对他说:“老朋友你做得好,现在的社会
期刊
四中全会举世赞,  历史决定开新篇,  执政能力大提高,  基础巩固人民欢。  科学民主法治好,  內外决策符客观,  国力增强民改善。  中华长治能久安。
期刊
巴尔扎克与小偷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年轻时很穷,他住在一间又脏又破的小屋里,肚子经常吃不饱。虽会得到一些人的怜悯与同情,可都是不能帮助他的穷朋友。  一天深夜,天气奇冷。寒风恶狼般呼呼嚎叫着扑进窗口,下起大雪了。巴尔扎克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由于没有吃晚饭,肚子饿得咕咕地叫。突然间,他看见一个人影从窗口悄地爬进小屋,“呵,肯定是小偷!”巴尔扎克很镇静,轻轻从床上坐起来。书架在响,小偷开始偷东西
期刊
我认识宗河兄已二十多年了,那时他还在贵州省群众艺术馆当副馆长,有朋友介绍说他是搞木刻的,而且頗有名气。但当我去他家拜访时,他又开始画山绘水,开壁新天地了。  他原是民间先人,少年时代在家画门神,解放后他随年南下,用他的话说是“我的一切是党培养出来的。”此话十分真诚。他于 1950年被保送西南艺术学院学习,拓宽了艺术领域。回贵州后,创作了不少木刻,1958年又考入浙扛美术学院(后来的中国美术学院)师
期刊
铜仁新貌    黔东梵净立大门,  城南开辟大道新。  九虹飞架连三镇,  三省雞鸣啼清晨。    老教新歌    皓首学者聚铜仁,  切磋教艺侍新经。  合力共建夕阳校,  余热发挥献终身。  凤凰情韵  苗疆边墙南长城,  八大奇景装古今。  —条沱江穿城过,  两岸吊楼苗乡情。    人杰地灵    文坛巨匠沈从文,  内阁总理熊希龄。  提督田兴恕,  英才辈出苗族人。    松桃苗王城 
期刊
我和老伴今年都退休了,告别了昔日单位上忙忙碌碌嘈杂热闹的场面,整天呆在家里。我有打乒乓球和下棋的爱好,可是老伴就不行了,她既不爱看书,也不爱活动,更懒得迈出门槛半步,生活单调,精神萎靡。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为了充实她的生活,我就以她年轻时感兴趣的一些活动入手。隆冬数九,由于老伴患有慢性气管炎,不便外出,就从室内活动开始。下下棋,打打扑克,时间一长产生了兴趣,她也乐于“学艺”了,渐渐地竟不時主
期刊
2004年10月,由贵州省老龄委主办、贵州原野旅游公司和西秀山旅行社承办的夕阳红孝心长寿系列行,组织近九百老年人游览了长江三峡及华东五省市。  通过旅游,老年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交流了情感,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身心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广大老年游客高度评价了此次旅游,认为老龄委为广大老年人剩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有的甚至在颠簸的火车上撰写感谢信,很多老年人表示以后将继续参加省老龄委组织
期刊
中国是一个艺术大国。不少接触过中国戏曲和民族民间音乐的外国艺术大师,莫不对我国的国粹绝口称赞,甚至个别的还有倾情跪倒的。  ——这,常常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自豪。  那么贵州——,有贵州人为贵州艺术深感自豪的么?有的,肯定有,因为贵州艺术确有值得贵州人自豪的地方,我就是为贵州艺术深感自豪的一个。因为我曾认真地接触过贵州艺术,也曾目睹过贵州艺术昔日的辉煌,我目睹过那美丽的黔岭星空。  把美丽的黔
期刊
吴中形胜第一山,  张良厌主赤松游,①  林深幽壑岚烟秀,  凝借茅君黄羽鹤,③  人杰地灵翠微间。  孫武爱军兵法研。②  逶领含湖山水蟠。  乘游天府度余闲。  注:①穹窿山有升仙台,炼丹台,传说是张良随赤松  子炼丹、成仙之处。  ②穹窿山中有孙武苑,苑中有孙武塑像,兵法碑刻  (中、英、日文)将军书法纪念碑等,纪念孙武  曾在此山潜心著述《孙子兵法》  ③山中三茅峰有上真观,纪念三茅真君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