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应用的增多,对其进行生态风险性评价尤为重要.国内外对转基因作物中外源基因向野生亲缘物种漂移的可能性、昆虫对抗虫转基因作物的耐受性以及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中从Bt杀虫结晶蛋白在土壤中的残留特性、Bt杀虫晶体蛋白对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等方面对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的信息.
其他文献
在区域样地调查基础上 ,通过解析木分析 ,比较了不同坡向、不同海拔的白桦种群生物量和生长量 .结果表明 ,米拉山白桦种群的生产量约在 36 3 1~ 2 0 72 94kg·hm-2 ·年 -1之
In this study, a controlled experiment of winter wheat under water stress at the seedling stage was conducted in soil columns in greenhouse. Based on the data g
运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和变异函数分析东海区底层及近底层鱼类资源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变异.其空间分布平均场的Geary c和Moran Ⅰ指数分别为0.38和0.52,各向同性随机变异占总
对全年各月虎杖材料中白藜芦醇含量,及其Ca、Cu、Fe、K、Mg、Na、Zn 8种矿质元素积累进行检测,结合气象因子动态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季节虎杖白藜芦醇含量动态
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了克隆植物慈竹构件和分株水平的可溶性糖含量.以探讨其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在构件水平,可溶性糖含量以慈竹叶最大,枝条次之,秆最小.不同构件的可溶性糖
以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连作年限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类及酶活性的变化,并运用通径分析方法阐明其与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
通过对长白山白河局不同林龄的次生林土壤动物的组成进行比较 ,探讨了土壤动物群落随森林采伐更新演替的变化以及演替阶段 (增长期、过渡期和稳定期 ) .研究表明 ,不同类群土壤动物的演变趋势是腐食类群数量相对较多 ,其变化趋势接近植被的变化规律 ,均是经过上升、下降 ,最后达到稳定 ;植食类群演替前期在整个群落中所占比例较高 ,随着演替年代的增加 ,比例呈下降的趋势 ;捕食类群经过 10 0年左右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