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0年,非洲大象有300万头。
1970年,非洲大象减少到130万头。
2014年,非洲大象仅剩下不到50万头。
2020年?
买卖和杀戮几时可休?
飞机降落内罗毕机场的时候,我透过机窗看见了下面跑道不远处内罗毕国家公园的草原上跑动的斑马和长颈鹿。
肯尼亚的边检开始要求所有外国访客都要双手全部留下指纹。一位胖胖的女警官说:“你好,中国人,来看动物的吧?”
让人惊讶的是,堵车居然已经成为每天内罗毕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了。在一个近500万人口的非洲大都市,发展中的问题很多。基础建设的薄弱,公交系统的简陋,城市道路的管理,甚至是二手车辆庞大的污染排放都需要慢慢来解决。肯尼亚是一个对旅游业很依赖的国家,作为当地旅游业的最大核心竞争力,野生动物资源最近40年来一直被盗猎行为不断破坏,特别是大象和犀牛数量的巨减,已经严重威胁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买卖,才没有杀戮。作为野生动物制品的原产国,如何与野生动物制品的消费国合作,联手打击盗猎和非法贸易,这是当下肯尼亚最关心的紧迫问题。
黄泓翔,非洲公益项目的“草根英雄”
近些年,来到非洲经商、旅游的中国人数量巨大。其中也有很多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非洲的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的公益事业上来。黄泓翔和他创办的“中南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黄泓翔,27岁,广东汕头人,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MPA国际发展专业。他自2011年开始作为南方周末等媒体自由撰稿人,赴南美、非洲等地进行中国海外投资方面的调查报道,并钻研中国走出去问题的解决。2013年,他参与了象牙非法贸易的“卧底调查”。2014年4月开始,他在肯尼亚创立了“China House中南屋”,主要帮助中国企业在非洲寻找投资项目,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入非洲。
这位个头不高,一脸稚气的小伙子却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为国际NG032作,先后在纳米比亚、莫桑比克和南非等地,假装为有购买象牙需求的“香港商人”,楔入非洲当地的象牙非法贸易链条。2015年8月,他刚刚在乌干达配合国际刑警完成一项抓捕行动。“来自香港的李先生”就是他的身份,他和当地警员一起和当地的象牙走私团伙接头,洽谈交易的时候,这伙乌干达走私犯被当场逮捕。一个奥地利纪录片导演全程跟踪拍摄,制作了一部纪录片。
眼下,黄泓翔创办的“中南屋”有5位雇员,他们一边做中资企业在非洲的商务咨询工作,一边联络当地华人社区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等社会公益工作。
“我原本想直接注册一家公益组织,但是手续太繁杂,于是就注册了企业。最近十年,中国企业进入非洲的很多,在非洲工作和生活的中国人已经超过百万。但是如何融入当地的社会,如何参与当地民众认可的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行动,就是我们关注并致力去做的。”
黄泓翔也感受到从事公益事业的巨大经济压力。他们的商务咨询业务的收入,还不能支撑公益事业的开支。单单是每月相当于1万多人民币的房租就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在“中南屋”为中资企业制作的《肯尼亚劳工指南手册》里,有这样一段提醒:肯尼亚严查象牙等野生动物制品,无论量多少一概重罚,一个象牙坠子足够让你被处以7万元以上罚金(在肯尼亚转机也一样会被抓)。
象牙、犀牛角,肯尼亚流血的伤口
肯尼亚环境与资源部野生动物保护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负责协调制定肯尼亚全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监督执行这些政策和法规。
司长斯蒂芬.马内基尼Stephen M Manegene说:“肯尼亚中央政府和47个地方政府一起协调努力,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中央政府出资成立专项基金,地方政府也参与,在国家公园的建立后对当地部落村庄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中所承受的损失给予补偿。旅游业80%的收入都来自于野生动物,所以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收益,会帮助肯尼亚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
肯尼亚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局代理局长克马里JuliusKimani,军人打扮,将军军衔。保护局拥有一支数千人的武装人员,相当于肯尼亚武装警察的一部分,负责所有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巡逻和护卫。武装反盗猎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克马里将军见到来自中国的IFAW野生动物保护大使代表时表示:“象牙的源头和市场的力量可以联手在一起来保护大象,这很重要!上个星期中国政府刚刚捐赠给我们18辆车还有一些其他装备。”
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制品走私有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从村庄里的偷猎者、到走私出口的中间商,最后到境外的接货方,一环扣一环。近年来,随着肯尼亚法律的完善,执法力度的提高,野生动物制品的走私行为在迅速减少。2015年,被抓获的盗猎行为记录是82头大象和6头犀牛。
肯尼亚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局的地下仓库里有堆积如山的象牙,绝大部分都是打击偷猎和非法贸易活动中缴获的。
当一位女警官费劲地拉开铁门后,一股特别的味道扑鼻而来。两问小屋子里都堆满了象牙,这里的象牙几乎都是盗猎者杀死大象以后,用刀砍坏大象的头骨后,生生取下来的!
每一根象牙上都有标示和数字,说明每一根象牙的入库时间,重量,以及缴获象牙的地区。肯尼亚现在全国的象牙库存是132吨(犀牛角是1.5吨),我们参观的两个房间里的象牙是84吨。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的局长助理卢比亚IKLubia说:“这意味着有1.2万头大象被杀害了。”
对于大象而言,眼下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斥着人类的贪婪所带来的无比凶险的时代。它们的领土不断被人类蚕食,而它们自己也面临着被人类猎杀的危险。一份1979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当时整个非洲的大象约有130万头,而如今只剩下50万头。亚洲的大象更少,只有不到4万头。然而即使大象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人类和它们的冲突仍然在加剧。在非洲,当地村民和大象的冲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一些大象在袭击了村民的牲畜后被愤怒的村民报复杀死。当然,绝大部分的大象的死亡还是因为盗猎者对象牙的追逐。 大象孤儿院,“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郊,有一个由大卫‘谢尔德里克野生动物基金会设立的大象孤儿院。这个孤儿院是目前世界上在救援和治疗大象孤儿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公益机构。这里的大象孤儿来自肯尼亚各地。它们有的父母被盗猎者杀害,有的因干旱被困在干涸的水源地,有的因和人类发生冲突而失去亲人。这些小象在孤儿院里被人们精心照料,当他们被治愈且情况稳定后,就会送往一百多英里外的察沃国家公园。它们在那里会逐渐适应野外的生活,并最终被放归大自然。事实上,这些孤象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它们心灵上所受的创伤更需要人来安抚。
大象孤儿院,每天只开放1个小时。
大象孤儿院里有很多小象是因为盗猎而失去父母的。内罗毕大象孤儿院的工作人员曾在察沃国家公园附近救援了一头小象,它被亲切的称为莫卡。当保护人员发现莫卡时,他的双眼之间插着一把长矛。长矛深入10英寸,直达鼻腔,这让莫卡无法通过鼻子来喝水,而且他的背部也有很深的长矛和斧子留下的伤口,更严重的是伤口已经开始腐烂并长满了蛆。
非洲大象的境况非常悲惨。人类是它们最大的敌人,但是也是唯一的希望,这种感情上的巨大颠覆让一个名叫达芙妮的妇女深感震撼,于是她在1987年发起并建立了这座大象孤儿院。达芙妮是第四代在肯尼亚出生并长大的人,她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用来抚养野生动物。他的丈夫就是大卫-谢尔德里克,一位非常有名的自然学家,也是察沃国家公园的管理者,于1977年死于心脏病。达芙妮收养了很多野生动物,比如野牛、非洲羚羊、黑斑羚、斑马和黑犀牛等,但是在这所有的动物当中,只有大象最让她着迷。
抚养大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大象在2岁之前是完全依靠母乳来喂养的,直到4岁时才断奶。在达芙妮成为谢尔德里克夫人之后,这对夫妇在察沃国家公园里一起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养活过任何一头大于1岁的小象,因为他们找不到可以和大象母乳营养相匹配的配方奶。谢尔德里克夫妇最初认为大象母乳的含脂量应该非常高,所以他们尝试着将奶油和黄油进行混合来喂养小象,很快这些小象因为无法消化这些食物而死去。不甘失败的他们又用脱脂奶粉来进行喂养,最后这些小象越长越瘦也一个个的死去了。终于在大卫去世前不久,这对夫妇成功的配制了一种配方奶,他们用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椰汁进行混合,结果一头只有三周大、名叫爱莎的小象在食用这种配方奶后越长越大。
大象孤儿院寻求全社会的参与,捐助50美金就可以认养小象一年。一年中每个星期,养护员都会把小象的生活成长的情况,图片发给这些认养者。IFAw的保护野生动物大使中国代表们认养了十多头小象。其中的Dupotto出生于2014年2月6日,6个月的时候被送到大象孤儿院。Mbegu出生于2014年3月15日,送到大象孤儿院的时候才出生7周。据研究,野外的母象被猎杀后,小于3岁的幼象一般很难在野外存活。
目前,大象孤儿院护理着37头小象。大象是长寿动物,正常情况下一般都能活到50-70岁左右。一头母象怀孕22个月才能产下一头幼崽。大象孤儿院已经累计救助了200多头幼象和17头小犀牛。每年都有大约5.7万游客来这里参观,很多人还捐资帮助孤儿院。
销毁象牙,向盗猎和非法贸易宣战
内罗毕国家公园有118平方公里,是全世界距离大都市最近的国家公园,有600多个物种的野生动物。疣猪、弯角羚、牛羚、野牛、斑马、鸵鸟、黑犀牛和白犀牛。
肯尼亚是全球第一个公开销毁象牙的国家。肯尼亚先后三次销毁了象牙。1989年销毁12吨、2011年销毁5吨、2015年4月销毁15吨。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就是在内罗毕国家公园里进行的,剩下了两个白色的象牙残骸堆。
2015年3月,肯尼亚通过销毁15吨象牙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它反盗猎和野生动物走私的决心。
在内罗毕公园内的象牙焚烧点,肯尼亚总统肯雅塔Uhuru Kenyatta将成堆的象牙付之一炬。也是在这个地方,肯尼亚的前总统莫伊Daniel Moi在1989年销毁了12吨库存象牙。1989年销毁12吨象牙的事件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也推动了1990年国际性象牙贸易禁令的颁布。
“肯尼亚继续在打击盗猎上展现出领导地位。这次的销毁向世界明确宣告,象牙只有在活着的大象身上才有价值。通过销毁象牙库存,肯尼亚为国际社会终止象牙贸易的努力做出了巨大贡献。”IFAw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zzedine Downes说。
为了满足非法象牙市场的需求,非洲大象遭到大量的捕杀。据估计,在非洲,最近三年有超过10万头大象被杀。而全球查没的非法象牙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2011年24.3吨,2012年34吨,2013年41.6吨。大部分的非法象牙都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
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每年估值190亿美元,是仅次于毒品、假冒商品和人口贩卖之后的第四暴利非法活动。
内罗毕国家公园巡护队副队长吉森吉Muraya Githinji介绍说,这里先后销毁的象牙一次是12吨,一次是15吨。第一次焚烧象牙时没有经验,在里面添加了大量的木材,烧完后残渣碎片发黑。今年销毁的15吨象牙黑市价值4000万美元。经过充分燃烧的象牙残骸已经没有任何经济价值,所以没有必要看守,露天堆放让公众见证。
停止购买象牙,中国人在觉醒
内罗毕市中心的会议中心,紧邻肯尼亚最高法院。彩旗招展,院子里还有中国企业“宇通客车”的展示车辆。第四十届非洲旅游联盟大会正在举行,安检措施也很严格,据说昨天上午肯尼亚总统来参加了大会。
大会论坛里第一个主题是“野生动物保护和旅游业”。主题会的主持人是吉他莉Elizabeth Gitari,她是Wildlife Direct International的法务部主管。张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作为IFAW推举的中国意见领袖,在会上做了铿锵有力的发言。张越指出:因为历史传统的影响,部分中国人喜爱象牙雕刻艺术品,大家认为象牙只是一颗牙齿而已,脱落了还会长出来。当大家了解到象牙背后的真相:象牙的三分之一长在大象的头颅里面,得到象牙的的途径一是大象的自然死亡(数量极为有限,几乎可以忽略),二是大象被偷猎者杀害(市场上销售的象牙的主要来源)。真相揭开之后,许多的中国人都表示不会再购买象牙制品了!“未来的日子里,来非洲旅游的中国游客会越来越多。我相信肯尼亚乃至非洲的人民会热情招待,但也希望能严厉告诉所有游客:野生动物制品消费违反法律,更是残忍不道德的。请来欣赏活生生的动物,而不是沾血的制品。”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IFAW的亚洲总代表葛芮介绍了近些年在保护大象方面的工作。她指出:“每年有超过两万头大象因为象牙贸易而被杀害,但据IFAw调查,在中国,有70%的人并不知道获取象牙,是以大象的生命作为代价的。不过,也有83%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知道获取象牙必先杀死大象,他们将拒绝购买象牙制品。”
过去国际上,特别是欧美市场上用藏羚羊绒毛制作的沙图什披肩是高档的抢手货,而织一条披肩需要“牺牲”3至5只藏羚羊的性命,是造成藏羚羊生存危机的最主要因素。为了保护中国的这一特有物种,葛芮他们亲赴青海可可西里,捐赠设备和器材,帮助执法人员提高打击盗猎的能力。他们还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缔约国2000年内罗毕大会上,帮助中国代表团起草关于藏羚羊保护的决议草案,同时推动美国政府将藏羚羊列入美国的濒危物种保护名单,从而加强了打击走私贩卖沙图什的执法力度。他们还大力推动印度的沙图什编制业转产,在抑制消费需求的同时减少市场供给。葛芮说:“今天昂贵的沙图什再也没有了市场,也没有人再用沙图什来炫耀财富和身份。每个人都清楚沙图什贸易所导致的罪恶。大家都不愿意购买这种沾满了血腥的制品。”
IFAW在2014年11月启动“拯救大象罗拉,对象牙制品说不”全球减少象牙消费项目,由袁熙坤、王石、张越、王珞丹、李宇春、李亚、翟健民、孙冕、小柯、高圣远、王璐、王小川和郭鹏等来自全球各地的政治、商业、文化和艺术界的知名人士纷纷为大象代言,呼吁中国公众拒绝象牙消费。今年11月,IFAW爱护动物行动特使张越女士与长期为“拯救大象罗拉”搭建宣传阵地的包括德高中国、凤凰公益、北京京港地铁、深圳报业、辐轮传媒和DEEP中国科学探险在内的多家媒体单位,作为中非野生动物大使共赴肯尼亚,探讨并分享中国大象保护的行动和成果,搭建中非合作拒绝象牙消费,保护大象的桥梁。
亚洲象的保护工作也是IFAW的工作重心之一。他们与云南省农业厅合作,在思茅(现普洱)开展了亚洲象栖息地保护项目。通过由社区直接参与的监测网络和建立象群活动数据库,即时为村民提供象的活动信息,避免由于人象遭遇发生村民或大象的死伤事件。还向村民提供大象保护发展基金,帮助他们改种茶叶等作物,减少毁林开荒,扩大大象的栖息地,又增加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与此同时,村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也得到提高,逐步实现了人象的和谐共处。
为了保护城市中的猛禽,IFAW还与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站、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了全国首家专业定向的野生动物救助机构——IFAW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十多年来,该中心已经收治了北京及周边地区3600多只伤病猛禽,经过科学的手段救助,它们中有55%以上最终返回了蓝天。
果娜Judy Kepher Gona,“可持续旅游”组织的创办人在非洲旅游联盟大会上回答提问的时候说:在肯尼亚,超过70%的野生动物是和人类活动区有关系的。因此,必须要解决好人类和土地的关系,使人们不再过度依赖于土地本身,帮助他们受教育,掌握生活的技能,让人们拥有不单纯依赖土地而能够谋生的能力,就可以缓解人类和野生动物争夺土地的局面。象牙制品在市场上是有价的,但是大象作为肯尼亚全民的自然财富是无价的。如果有10亿游客来到非洲,如果广泛地,有效地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共同分享爱护野生动物的普世价值,我们就会让世界增加10亿次保护动物的机会。反之,则可能带来10亿次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可能。
中国和肯尼亚两国政府关系一直很好。中国是肯尼亚独立后第四个建交的国家,所以中国驻内罗毕使馆的车辆号牌是4开头的。两国的贸易额已经从32亿美元攀升到目前的50亿美元,去年的增长率达到50%。
2013年来肯尼亚的中国游客有4.3万,2014年受埃博拉病毒影响有所下降,是3.2万,今年肯定要超过去年。
中国企业在非洲做了很大的贡献。贯通肯尼亚的铁路建设就是中国银行的贷款38亿美元作为支撑的。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对非洲国家尽的最大的社会责任。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刘显法认为:“就如一个人吃了三个馒头后饱了,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最关键的是第一个馒头。我们中资企业目前在非洲干的事,就是给非洲朋友做第一个馒头。”
目前抵达肯尼亚的中国人,手机里收到的第一条领事通知里,就有一条关于劝告游客不要购买象牙和犀牛制品的警示。
安博塞利与马赛人,重建野生动物天堂
“拯救大象”组织Save The Elephants的创办人伊恩Iain Douglas Hamilton从1965年开始研究大象,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研究野外大象生活行为的科学家。
“大象的每个种群都是由一头年长的祖母级的母象来领导。大象一般是10岁以后开始成熟,寿命可以达到60-70岁。大象拥有优秀的记忆力,重视家族关系,感情丰富。”伊恩曾经见到过一头大象被毒蛇咬伤后倒地,其他大象就一起试图帮助他站立起来。最终这头大象毒性发作死去。同伴们没有能力挽救他的生命,但是他们一直围在死去的大象旁边,久久不愿离去。
安波塞利国家公园(Amboseli Park)是非洲度假胜地之一,位于肯尼亚与坦桑尼亚交界地区,肯尼亚边境,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接近赤道的乞力马扎罗山顶终年覆盖着积雪,山下莽原景色优美,安博塞利国家公园位于公园面积392平方公里,由于临近云雾缭绕的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吸引着一批批前来观光的游客。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各种动物数量巨大,其中大象是那里公认的明星。
大象在湿季主要吃草,在干燥的月份里就以树叶,根和树皮为主食,象牙和象鼻在进食时得到了充分利用,前者是剥离和挖掘工具,而后者可以把食物紧紧抓住。
安博塞利是大象的天堂,这里有巨大的象群,因为这里树木较少。非洲象是一种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的动物,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草、草根、树芽、灌木、树皮、水果和蔬菜等,每天要喝30-50加仑的水,非洲象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 也许是因为需要22个月的漫长孕育周期,生产小象来之不易,成群生活着的大象都非常注意保护小象,尽量让小象们躲在温柔的父母城墙般的身子后面。而小象们也不像其它动物幼崽那样顽劣,总是害羞的依偎在父母身边。
安博塞利有1400头大象,生活着11843个马赛人。
我们驱车前往最大的一个马赛人村庄。尽管雨季已经来临,但是堆满了大大小小火山岩石块的干涸的土地亟待丰沛雨水的滋润。枯黄的草还没有泛青,干燥的荒原上不时有龙卷风刮起,尘土飞扬。眺望远方的乞力马扎罗山,隐约看得见山顶的积雪,站在干燥的荒野里,一种“望梅止渴”的感觉。
马赛人是生活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之间的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与野生动物为邻,但崇尚自然,不随意狩猎。他们装束显眼,但动物却少有攻击他们。来到马赛部落,他们首先用舞蹈欢迎我们的到来,马赛人的舞蹈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停的向上双脚跳,跳的越高越受女孩子喜欢。而后,马赛小伙为我们表演钻木取火,这绝对是一件累活,两个小伙交替着用力,才取到火焰。最后,我们进入马赛人的房屋参观,这些低矮的房屋都是用茅草、泥土、牛粪建成,屋内虽然简陋但被主人收拾的很整洁。
1972年,大象保护项目在这里启动。1991年,这里被联合国认定为“人与动物生物圈”名录。2012年,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来到这里,从事“Kitenden”大象迁徙走廊的保护工作。
安博塞利最大的马赛村有400多人,600多头牲畜。马赛人差不多每年要迁徙二次,有时候会从肯尼亚迁徙到坦桑尼亚。马赛酋长是由年长者推举出来的,一般的任期是8-12年。现任酋长的儿子是40岁的卡派托Shadrack Kapaito,他介绍说马赛男人按年龄分为年轻的武士,负责保卫部落。中年的男子则负责养护牲畜,寻找有水源的牧场。老年男子则有权决定部落何时迁徙,迁徙方向,以及新酋长的推举,重大矛盾的处理等。
安博塞利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们和马赛人可以说是朝夕相处。过去,马赛人也经常猎取野生动物为食。现在就不同了,马赛人都参与到野生动物的保护中。饲养牲畜和旅游业是马赛人的两个经济支柱。2014年有320位外国游客来到马赛村,其中200人来自中国。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都会为马赛村带来20美金的旅游收入。
当谈论到大象或者其他野生动物伤害马赛人的家畜时,他们说一头牛被咬死,政府会赔偿2万先令。“可是,你要去市场上买回一头同样的牛,得要8P7先令呢!”
马赛村里有一间小学,有150个学生,小学三年级以后,成绩好的学生们就得去更远的公立学校读书。马赛小学没有政府的资金投入,全靠自筹和游客的捐赠。29岁的老师Joseph satogi是在80公里外的一所高中毕业后,自愿回到村里教书的。他说:“我们的条件很简陋,男女同校,开了英文、数学、科学和宗教课,每周五天上课,每天中午学生要回家吃午饭。10个孩子分享一本教材。”他已经有10年的教龄,和另外两位老师一样,他的每月工资是5000先令,也就是350元人民币的样子。
马赛人自己有“赤脚医生”,一般的小病小痛都服用草药。村里的“赤脚医生”是个老头,个子很高。他的儿子给我们展示了几种树枝。其中一种是研磨后可以煮汤,红色的水喝上三杯后,再去跑上2公里回来。“因为汤药很苦,你肯定会呕吐,但是吐完你就会好了,因为你把疟疾的病菌也吐光了!”
马赛人是一夫多妻制,富裕的男子可以多娶。酋长就有4个老婆。娶妻的最大开销在于牲畜,娶一个妻子的彩礼是最少17头牛。
Dr Cynthia Moss辛西娅.茅斯博士1972年就来到安波塞利从事大象研究。安博塞利大象信用基金组织一直在支持她领导的一个长期的大象行为科学研究项目。
安博塞利的土壤盐分含量很高,来自乞力马扎罗的水本来很纯净,流淌经过安博塞利的18公里后就成了咸味水。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效应”使得安博塞利草原地表土壤碱性化加重,很多草木死亡。
目前,因为肯尼亚政府打击偷猎行为的高压态势,以及马赛人的支持和协助,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大象已经从1972年的700头,增加到如今的1400头。
象群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所有的母象终身都会留在象群里。公象长大到10-15岁的时候,就会被驱离出象群。一些公象独自闯荡,一些公象拉帮结伙。母象大约在12岁年龄性成熟,但是研究发现安博塞利有9岁就性成熟的母象。
公象会在25岁进入“雄象狂暴期”,富于攻击性。公象在28-30岁进入性成熟期后,会去象群里通过尿的味道来寻找适合交配的母象。母象一旦怀孕需要22-24个月来生产。母象产仔后3年都要喂奶给小象,哺乳期结束后才有可能再次与公象交配。
母象在大约50岁后就不再有身体发育,而公象却一直要成长到死亡。所以,公象的形体会越来越大。因为公象长大后需要离开象群生活,死亡率比母象高。尽管出生率是一样的,可是存活的母象数量占到60%,公象数量只占40%。
“我们给每一头大象都取了名字,我们熟悉这里的每一个大象家庭。大象很聪明,我们多次发现有大象在保护区外面攻击了马赛人的牲畜后,就会逃回到国家公园里。他们很清楚,在国家公园里不会遭到马赛人的报复。”辛西娅博士说。
安博塞利公园的一个大象家庭里刚刚诞生了一头幼象。辛西娅说:“我当年来这里遇到的第一个母象就是ECHO,她在2009年去世了。这是她的二女儿Elliot和她刚出生2天的小公象,你看看,他的脐带还是粉红的!”辛西娅说;“三岁以后,如果小家伙顺利的存活下来,我们就会给他起名字了。”
我在安博塞利还幸运地撞见了一场猎豹追击汤普森瞪羚的尘土飞扬的壮观场面,惹得角马群也是“鸡飞狗跳”的。刚刚看见猎豹时,大家看到的是3只猎豹趴在草地上睡觉。旁边就是一大群角马在悠闲地吃草,阳光在照射到乞力马扎罗山峰地同时,也把安博塞利草原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就在大家欣赏着诗情画意般的草原生态和谐美景时,镜头里的猎豹开始起身,他们一边散步一边相互嬉闹,似乎根本没有破坏社会和谐的想法。不过,他们明显地开始往左边慢慢移动。
我们的目光顺着猎豹散步的方向看去,那里有一大群角马,还有几只肚子上有黑色条纹的汤普森瞪羚在埋头吃草!
只见三只猎豹慢慢进入一片灌木丛,试图偷偷接近羚羊。就在他们走出灌木丛的一刹那,一只猎豹率先突然加速,越跑越快。另外一只猎豹也从另一个方向奔跑过来,意图在包抄后路。小巧的羚羊很警觉,率先加速逃跑,然后是慌乱的角马,成群地奔逃,烟尘冒起,气氛突然紧张起来!就看见猎豹极速飞奔在角马群中的矫健身影!
旅游开发与动物保护,路漫漫兮
非洲发展银行集团分析部主管Charles Leyeka Lufumpa博士指出,2014年尽管有西非埃博拉病毒爆发等负面因素影响,非洲迎来了6530万游客,占全球份额的5.8%。非洲436亿美金的旅游收入占全球的3.5%。国际游客来到非洲的三大原因是:文化遗产、不可比拟的野生动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貌。
旅游组织Wildlife Watching Tourism的一份文件表明,观看野生动物的游客占到非洲总游客数量的80%。一个典型的观赏野生动物的旅行团人均旅行成本为43美金。同时,平均每人每天另外会在当地消费55美金。
世界旅游组织UNWTO秘书长Taleb Rifai认为,非洲旅游业还将继续蓬勃发展,2030年会达到1.34亿的游客人数。巨大的旅游收入将会支持非洲国家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在1970-1980年代,非洲的大象偷猎行为十分猖獗,大象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9年,大象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里,全球都禁止象牙买卖。短短几个月内,合法和非法象牙市场崩溃了,象牙价格暴跌。当时日本是主要的消费者,对象牙的需求一落千丈,偷猎大象和贩卖象牙的行为大幅下降。
1989-2009年,大象数量开始恢复。但是暗流涌动,国际机构,包括一些主要的环保非政府组织,以及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开始表明,一些大象种群不值得放在附录I上,他们甚至支持重新销售象牙。第一次“实验性一次性销售”2002年发生在日本。虽然日本的象牙市场相当小,并且该国控制的力度相当大,但自然资源保护者警告说,开放部分象牙贸易正发送错误的信号,它会引发无法遏制的需求。在2008年对中国第二次“一次性销售”之后,全球的象牙贸易果然就不可控了。
1940年,非洲大象有300万头。
1970年,非洲大象减少到130万头。
2014年,非洲大象仅剩下50万头。
如果亚洲的象牙需求持续上升,就救不了大象。需求必须被扑灭,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两个象牙消费国家,中国和美国的领导人都表示要尽快接近全面禁止象牙贸易。
世界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希望。
1970年,非洲大象减少到130万头。
2014年,非洲大象仅剩下不到50万头。
2020年?
买卖和杀戮几时可休?
飞机降落内罗毕机场的时候,我透过机窗看见了下面跑道不远处内罗毕国家公园的草原上跑动的斑马和长颈鹿。
肯尼亚的边检开始要求所有外国访客都要双手全部留下指纹。一位胖胖的女警官说:“你好,中国人,来看动物的吧?”
让人惊讶的是,堵车居然已经成为每天内罗毕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了。在一个近500万人口的非洲大都市,发展中的问题很多。基础建设的薄弱,公交系统的简陋,城市道路的管理,甚至是二手车辆庞大的污染排放都需要慢慢来解决。肯尼亚是一个对旅游业很依赖的国家,作为当地旅游业的最大核心竞争力,野生动物资源最近40年来一直被盗猎行为不断破坏,特别是大象和犀牛数量的巨减,已经严重威胁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买卖,才没有杀戮。作为野生动物制品的原产国,如何与野生动物制品的消费国合作,联手打击盗猎和非法贸易,这是当下肯尼亚最关心的紧迫问题。
黄泓翔,非洲公益项目的“草根英雄”
近些年,来到非洲经商、旅游的中国人数量巨大。其中也有很多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非洲的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的公益事业上来。黄泓翔和他创办的“中南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黄泓翔,27岁,广东汕头人,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MPA国际发展专业。他自2011年开始作为南方周末等媒体自由撰稿人,赴南美、非洲等地进行中国海外投资方面的调查报道,并钻研中国走出去问题的解决。2013年,他参与了象牙非法贸易的“卧底调查”。2014年4月开始,他在肯尼亚创立了“China House中南屋”,主要帮助中国企业在非洲寻找投资项目,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入非洲。
这位个头不高,一脸稚气的小伙子却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为国际NG032作,先后在纳米比亚、莫桑比克和南非等地,假装为有购买象牙需求的“香港商人”,楔入非洲当地的象牙非法贸易链条。2015年8月,他刚刚在乌干达配合国际刑警完成一项抓捕行动。“来自香港的李先生”就是他的身份,他和当地警员一起和当地的象牙走私团伙接头,洽谈交易的时候,这伙乌干达走私犯被当场逮捕。一个奥地利纪录片导演全程跟踪拍摄,制作了一部纪录片。
眼下,黄泓翔创办的“中南屋”有5位雇员,他们一边做中资企业在非洲的商务咨询工作,一边联络当地华人社区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等社会公益工作。
“我原本想直接注册一家公益组织,但是手续太繁杂,于是就注册了企业。最近十年,中国企业进入非洲的很多,在非洲工作和生活的中国人已经超过百万。但是如何融入当地的社会,如何参与当地民众认可的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行动,就是我们关注并致力去做的。”
黄泓翔也感受到从事公益事业的巨大经济压力。他们的商务咨询业务的收入,还不能支撑公益事业的开支。单单是每月相当于1万多人民币的房租就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在“中南屋”为中资企业制作的《肯尼亚劳工指南手册》里,有这样一段提醒:肯尼亚严查象牙等野生动物制品,无论量多少一概重罚,一个象牙坠子足够让你被处以7万元以上罚金(在肯尼亚转机也一样会被抓)。
象牙、犀牛角,肯尼亚流血的伤口
肯尼亚环境与资源部野生动物保护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负责协调制定肯尼亚全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监督执行这些政策和法规。
司长斯蒂芬.马内基尼Stephen M Manegene说:“肯尼亚中央政府和47个地方政府一起协调努力,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中央政府出资成立专项基金,地方政府也参与,在国家公园的建立后对当地部落村庄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中所承受的损失给予补偿。旅游业80%的收入都来自于野生动物,所以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收益,会帮助肯尼亚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
肯尼亚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局代理局长克马里JuliusKimani,军人打扮,将军军衔。保护局拥有一支数千人的武装人员,相当于肯尼亚武装警察的一部分,负责所有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巡逻和护卫。武装反盗猎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克马里将军见到来自中国的IFAW野生动物保护大使代表时表示:“象牙的源头和市场的力量可以联手在一起来保护大象,这很重要!上个星期中国政府刚刚捐赠给我们18辆车还有一些其他装备。”
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制品走私有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从村庄里的偷猎者、到走私出口的中间商,最后到境外的接货方,一环扣一环。近年来,随着肯尼亚法律的完善,执法力度的提高,野生动物制品的走私行为在迅速减少。2015年,被抓获的盗猎行为记录是82头大象和6头犀牛。
肯尼亚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局的地下仓库里有堆积如山的象牙,绝大部分都是打击偷猎和非法贸易活动中缴获的。
当一位女警官费劲地拉开铁门后,一股特别的味道扑鼻而来。两问小屋子里都堆满了象牙,这里的象牙几乎都是盗猎者杀死大象以后,用刀砍坏大象的头骨后,生生取下来的!
每一根象牙上都有标示和数字,说明每一根象牙的入库时间,重量,以及缴获象牙的地区。肯尼亚现在全国的象牙库存是132吨(犀牛角是1.5吨),我们参观的两个房间里的象牙是84吨。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的局长助理卢比亚IKLubia说:“这意味着有1.2万头大象被杀害了。”
对于大象而言,眼下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斥着人类的贪婪所带来的无比凶险的时代。它们的领土不断被人类蚕食,而它们自己也面临着被人类猎杀的危险。一份1979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当时整个非洲的大象约有130万头,而如今只剩下50万头。亚洲的大象更少,只有不到4万头。然而即使大象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人类和它们的冲突仍然在加剧。在非洲,当地村民和大象的冲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一些大象在袭击了村民的牲畜后被愤怒的村民报复杀死。当然,绝大部分的大象的死亡还是因为盗猎者对象牙的追逐。 大象孤儿院,“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郊,有一个由大卫‘谢尔德里克野生动物基金会设立的大象孤儿院。这个孤儿院是目前世界上在救援和治疗大象孤儿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公益机构。这里的大象孤儿来自肯尼亚各地。它们有的父母被盗猎者杀害,有的因干旱被困在干涸的水源地,有的因和人类发生冲突而失去亲人。这些小象在孤儿院里被人们精心照料,当他们被治愈且情况稳定后,就会送往一百多英里外的察沃国家公园。它们在那里会逐渐适应野外的生活,并最终被放归大自然。事实上,这些孤象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它们心灵上所受的创伤更需要人来安抚。
大象孤儿院,每天只开放1个小时。
大象孤儿院里有很多小象是因为盗猎而失去父母的。内罗毕大象孤儿院的工作人员曾在察沃国家公园附近救援了一头小象,它被亲切的称为莫卡。当保护人员发现莫卡时,他的双眼之间插着一把长矛。长矛深入10英寸,直达鼻腔,这让莫卡无法通过鼻子来喝水,而且他的背部也有很深的长矛和斧子留下的伤口,更严重的是伤口已经开始腐烂并长满了蛆。
非洲大象的境况非常悲惨。人类是它们最大的敌人,但是也是唯一的希望,这种感情上的巨大颠覆让一个名叫达芙妮的妇女深感震撼,于是她在1987年发起并建立了这座大象孤儿院。达芙妮是第四代在肯尼亚出生并长大的人,她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用来抚养野生动物。他的丈夫就是大卫-谢尔德里克,一位非常有名的自然学家,也是察沃国家公园的管理者,于1977年死于心脏病。达芙妮收养了很多野生动物,比如野牛、非洲羚羊、黑斑羚、斑马和黑犀牛等,但是在这所有的动物当中,只有大象最让她着迷。
抚养大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大象在2岁之前是完全依靠母乳来喂养的,直到4岁时才断奶。在达芙妮成为谢尔德里克夫人之后,这对夫妇在察沃国家公园里一起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养活过任何一头大于1岁的小象,因为他们找不到可以和大象母乳营养相匹配的配方奶。谢尔德里克夫妇最初认为大象母乳的含脂量应该非常高,所以他们尝试着将奶油和黄油进行混合来喂养小象,很快这些小象因为无法消化这些食物而死去。不甘失败的他们又用脱脂奶粉来进行喂养,最后这些小象越长越瘦也一个个的死去了。终于在大卫去世前不久,这对夫妇成功的配制了一种配方奶,他们用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椰汁进行混合,结果一头只有三周大、名叫爱莎的小象在食用这种配方奶后越长越大。
大象孤儿院寻求全社会的参与,捐助50美金就可以认养小象一年。一年中每个星期,养护员都会把小象的生活成长的情况,图片发给这些认养者。IFAw的保护野生动物大使中国代表们认养了十多头小象。其中的Dupotto出生于2014年2月6日,6个月的时候被送到大象孤儿院。Mbegu出生于2014年3月15日,送到大象孤儿院的时候才出生7周。据研究,野外的母象被猎杀后,小于3岁的幼象一般很难在野外存活。
目前,大象孤儿院护理着37头小象。大象是长寿动物,正常情况下一般都能活到50-70岁左右。一头母象怀孕22个月才能产下一头幼崽。大象孤儿院已经累计救助了200多头幼象和17头小犀牛。每年都有大约5.7万游客来这里参观,很多人还捐资帮助孤儿院。
销毁象牙,向盗猎和非法贸易宣战
内罗毕国家公园有118平方公里,是全世界距离大都市最近的国家公园,有600多个物种的野生动物。疣猪、弯角羚、牛羚、野牛、斑马、鸵鸟、黑犀牛和白犀牛。
肯尼亚是全球第一个公开销毁象牙的国家。肯尼亚先后三次销毁了象牙。1989年销毁12吨、2011年销毁5吨、2015年4月销毁15吨。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就是在内罗毕国家公园里进行的,剩下了两个白色的象牙残骸堆。
2015年3月,肯尼亚通过销毁15吨象牙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它反盗猎和野生动物走私的决心。
在内罗毕公园内的象牙焚烧点,肯尼亚总统肯雅塔Uhuru Kenyatta将成堆的象牙付之一炬。也是在这个地方,肯尼亚的前总统莫伊Daniel Moi在1989年销毁了12吨库存象牙。1989年销毁12吨象牙的事件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也推动了1990年国际性象牙贸易禁令的颁布。
“肯尼亚继续在打击盗猎上展现出领导地位。这次的销毁向世界明确宣告,象牙只有在活着的大象身上才有价值。通过销毁象牙库存,肯尼亚为国际社会终止象牙贸易的努力做出了巨大贡献。”IFAw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zzedine Downes说。
为了满足非法象牙市场的需求,非洲大象遭到大量的捕杀。据估计,在非洲,最近三年有超过10万头大象被杀。而全球查没的非法象牙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2011年24.3吨,2012年34吨,2013年41.6吨。大部分的非法象牙都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
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每年估值190亿美元,是仅次于毒品、假冒商品和人口贩卖之后的第四暴利非法活动。
内罗毕国家公园巡护队副队长吉森吉Muraya Githinji介绍说,这里先后销毁的象牙一次是12吨,一次是15吨。第一次焚烧象牙时没有经验,在里面添加了大量的木材,烧完后残渣碎片发黑。今年销毁的15吨象牙黑市价值4000万美元。经过充分燃烧的象牙残骸已经没有任何经济价值,所以没有必要看守,露天堆放让公众见证。
停止购买象牙,中国人在觉醒
内罗毕市中心的会议中心,紧邻肯尼亚最高法院。彩旗招展,院子里还有中国企业“宇通客车”的展示车辆。第四十届非洲旅游联盟大会正在举行,安检措施也很严格,据说昨天上午肯尼亚总统来参加了大会。
大会论坛里第一个主题是“野生动物保护和旅游业”。主题会的主持人是吉他莉Elizabeth Gitari,她是Wildlife Direct International的法务部主管。张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作为IFAW推举的中国意见领袖,在会上做了铿锵有力的发言。张越指出:因为历史传统的影响,部分中国人喜爱象牙雕刻艺术品,大家认为象牙只是一颗牙齿而已,脱落了还会长出来。当大家了解到象牙背后的真相:象牙的三分之一长在大象的头颅里面,得到象牙的的途径一是大象的自然死亡(数量极为有限,几乎可以忽略),二是大象被偷猎者杀害(市场上销售的象牙的主要来源)。真相揭开之后,许多的中国人都表示不会再购买象牙制品了!“未来的日子里,来非洲旅游的中国游客会越来越多。我相信肯尼亚乃至非洲的人民会热情招待,但也希望能严厉告诉所有游客:野生动物制品消费违反法律,更是残忍不道德的。请来欣赏活生生的动物,而不是沾血的制品。”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IFAW的亚洲总代表葛芮介绍了近些年在保护大象方面的工作。她指出:“每年有超过两万头大象因为象牙贸易而被杀害,但据IFAw调查,在中国,有70%的人并不知道获取象牙,是以大象的生命作为代价的。不过,也有83%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知道获取象牙必先杀死大象,他们将拒绝购买象牙制品。”
过去国际上,特别是欧美市场上用藏羚羊绒毛制作的沙图什披肩是高档的抢手货,而织一条披肩需要“牺牲”3至5只藏羚羊的性命,是造成藏羚羊生存危机的最主要因素。为了保护中国的这一特有物种,葛芮他们亲赴青海可可西里,捐赠设备和器材,帮助执法人员提高打击盗猎的能力。他们还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缔约国2000年内罗毕大会上,帮助中国代表团起草关于藏羚羊保护的决议草案,同时推动美国政府将藏羚羊列入美国的濒危物种保护名单,从而加强了打击走私贩卖沙图什的执法力度。他们还大力推动印度的沙图什编制业转产,在抑制消费需求的同时减少市场供给。葛芮说:“今天昂贵的沙图什再也没有了市场,也没有人再用沙图什来炫耀财富和身份。每个人都清楚沙图什贸易所导致的罪恶。大家都不愿意购买这种沾满了血腥的制品。”
IFAW在2014年11月启动“拯救大象罗拉,对象牙制品说不”全球减少象牙消费项目,由袁熙坤、王石、张越、王珞丹、李宇春、李亚、翟健民、孙冕、小柯、高圣远、王璐、王小川和郭鹏等来自全球各地的政治、商业、文化和艺术界的知名人士纷纷为大象代言,呼吁中国公众拒绝象牙消费。今年11月,IFAW爱护动物行动特使张越女士与长期为“拯救大象罗拉”搭建宣传阵地的包括德高中国、凤凰公益、北京京港地铁、深圳报业、辐轮传媒和DEEP中国科学探险在内的多家媒体单位,作为中非野生动物大使共赴肯尼亚,探讨并分享中国大象保护的行动和成果,搭建中非合作拒绝象牙消费,保护大象的桥梁。
亚洲象的保护工作也是IFAW的工作重心之一。他们与云南省农业厅合作,在思茅(现普洱)开展了亚洲象栖息地保护项目。通过由社区直接参与的监测网络和建立象群活动数据库,即时为村民提供象的活动信息,避免由于人象遭遇发生村民或大象的死伤事件。还向村民提供大象保护发展基金,帮助他们改种茶叶等作物,减少毁林开荒,扩大大象的栖息地,又增加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与此同时,村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也得到提高,逐步实现了人象的和谐共处。
为了保护城市中的猛禽,IFAW还与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站、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了全国首家专业定向的野生动物救助机构——IFAW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十多年来,该中心已经收治了北京及周边地区3600多只伤病猛禽,经过科学的手段救助,它们中有55%以上最终返回了蓝天。
果娜Judy Kepher Gona,“可持续旅游”组织的创办人在非洲旅游联盟大会上回答提问的时候说:在肯尼亚,超过70%的野生动物是和人类活动区有关系的。因此,必须要解决好人类和土地的关系,使人们不再过度依赖于土地本身,帮助他们受教育,掌握生活的技能,让人们拥有不单纯依赖土地而能够谋生的能力,就可以缓解人类和野生动物争夺土地的局面。象牙制品在市场上是有价的,但是大象作为肯尼亚全民的自然财富是无价的。如果有10亿游客来到非洲,如果广泛地,有效地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共同分享爱护野生动物的普世价值,我们就会让世界增加10亿次保护动物的机会。反之,则可能带来10亿次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可能。
中国和肯尼亚两国政府关系一直很好。中国是肯尼亚独立后第四个建交的国家,所以中国驻内罗毕使馆的车辆号牌是4开头的。两国的贸易额已经从32亿美元攀升到目前的50亿美元,去年的增长率达到50%。
2013年来肯尼亚的中国游客有4.3万,2014年受埃博拉病毒影响有所下降,是3.2万,今年肯定要超过去年。
中国企业在非洲做了很大的贡献。贯通肯尼亚的铁路建设就是中国银行的贷款38亿美元作为支撑的。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对非洲国家尽的最大的社会责任。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刘显法认为:“就如一个人吃了三个馒头后饱了,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最关键的是第一个馒头。我们中资企业目前在非洲干的事,就是给非洲朋友做第一个馒头。”
目前抵达肯尼亚的中国人,手机里收到的第一条领事通知里,就有一条关于劝告游客不要购买象牙和犀牛制品的警示。
安博塞利与马赛人,重建野生动物天堂
“拯救大象”组织Save The Elephants的创办人伊恩Iain Douglas Hamilton从1965年开始研究大象,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研究野外大象生活行为的科学家。
“大象的每个种群都是由一头年长的祖母级的母象来领导。大象一般是10岁以后开始成熟,寿命可以达到60-70岁。大象拥有优秀的记忆力,重视家族关系,感情丰富。”伊恩曾经见到过一头大象被毒蛇咬伤后倒地,其他大象就一起试图帮助他站立起来。最终这头大象毒性发作死去。同伴们没有能力挽救他的生命,但是他们一直围在死去的大象旁边,久久不愿离去。
安波塞利国家公园(Amboseli Park)是非洲度假胜地之一,位于肯尼亚与坦桑尼亚交界地区,肯尼亚边境,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接近赤道的乞力马扎罗山顶终年覆盖着积雪,山下莽原景色优美,安博塞利国家公园位于公园面积392平方公里,由于临近云雾缭绕的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吸引着一批批前来观光的游客。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各种动物数量巨大,其中大象是那里公认的明星。
大象在湿季主要吃草,在干燥的月份里就以树叶,根和树皮为主食,象牙和象鼻在进食时得到了充分利用,前者是剥离和挖掘工具,而后者可以把食物紧紧抓住。
安博塞利是大象的天堂,这里有巨大的象群,因为这里树木较少。非洲象是一种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的动物,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草、草根、树芽、灌木、树皮、水果和蔬菜等,每天要喝30-50加仑的水,非洲象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 也许是因为需要22个月的漫长孕育周期,生产小象来之不易,成群生活着的大象都非常注意保护小象,尽量让小象们躲在温柔的父母城墙般的身子后面。而小象们也不像其它动物幼崽那样顽劣,总是害羞的依偎在父母身边。
安博塞利有1400头大象,生活着11843个马赛人。
我们驱车前往最大的一个马赛人村庄。尽管雨季已经来临,但是堆满了大大小小火山岩石块的干涸的土地亟待丰沛雨水的滋润。枯黄的草还没有泛青,干燥的荒原上不时有龙卷风刮起,尘土飞扬。眺望远方的乞力马扎罗山,隐约看得见山顶的积雪,站在干燥的荒野里,一种“望梅止渴”的感觉。
马赛人是生活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之间的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与野生动物为邻,但崇尚自然,不随意狩猎。他们装束显眼,但动物却少有攻击他们。来到马赛部落,他们首先用舞蹈欢迎我们的到来,马赛人的舞蹈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停的向上双脚跳,跳的越高越受女孩子喜欢。而后,马赛小伙为我们表演钻木取火,这绝对是一件累活,两个小伙交替着用力,才取到火焰。最后,我们进入马赛人的房屋参观,这些低矮的房屋都是用茅草、泥土、牛粪建成,屋内虽然简陋但被主人收拾的很整洁。
1972年,大象保护项目在这里启动。1991年,这里被联合国认定为“人与动物生物圈”名录。2012年,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来到这里,从事“Kitenden”大象迁徙走廊的保护工作。
安博塞利最大的马赛村有400多人,600多头牲畜。马赛人差不多每年要迁徙二次,有时候会从肯尼亚迁徙到坦桑尼亚。马赛酋长是由年长者推举出来的,一般的任期是8-12年。现任酋长的儿子是40岁的卡派托Shadrack Kapaito,他介绍说马赛男人按年龄分为年轻的武士,负责保卫部落。中年的男子则负责养护牲畜,寻找有水源的牧场。老年男子则有权决定部落何时迁徙,迁徙方向,以及新酋长的推举,重大矛盾的处理等。
安博塞利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们和马赛人可以说是朝夕相处。过去,马赛人也经常猎取野生动物为食。现在就不同了,马赛人都参与到野生动物的保护中。饲养牲畜和旅游业是马赛人的两个经济支柱。2014年有320位外国游客来到马赛村,其中200人来自中国。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都会为马赛村带来20美金的旅游收入。
当谈论到大象或者其他野生动物伤害马赛人的家畜时,他们说一头牛被咬死,政府会赔偿2万先令。“可是,你要去市场上买回一头同样的牛,得要8P7先令呢!”
马赛村里有一间小学,有150个学生,小学三年级以后,成绩好的学生们就得去更远的公立学校读书。马赛小学没有政府的资金投入,全靠自筹和游客的捐赠。29岁的老师Joseph satogi是在80公里外的一所高中毕业后,自愿回到村里教书的。他说:“我们的条件很简陋,男女同校,开了英文、数学、科学和宗教课,每周五天上课,每天中午学生要回家吃午饭。10个孩子分享一本教材。”他已经有10年的教龄,和另外两位老师一样,他的每月工资是5000先令,也就是350元人民币的样子。
马赛人自己有“赤脚医生”,一般的小病小痛都服用草药。村里的“赤脚医生”是个老头,个子很高。他的儿子给我们展示了几种树枝。其中一种是研磨后可以煮汤,红色的水喝上三杯后,再去跑上2公里回来。“因为汤药很苦,你肯定会呕吐,但是吐完你就会好了,因为你把疟疾的病菌也吐光了!”
马赛人是一夫多妻制,富裕的男子可以多娶。酋长就有4个老婆。娶妻的最大开销在于牲畜,娶一个妻子的彩礼是最少17头牛。
Dr Cynthia Moss辛西娅.茅斯博士1972年就来到安波塞利从事大象研究。安博塞利大象信用基金组织一直在支持她领导的一个长期的大象行为科学研究项目。
安博塞利的土壤盐分含量很高,来自乞力马扎罗的水本来很纯净,流淌经过安博塞利的18公里后就成了咸味水。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效应”使得安博塞利草原地表土壤碱性化加重,很多草木死亡。
目前,因为肯尼亚政府打击偷猎行为的高压态势,以及马赛人的支持和协助,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大象已经从1972年的700头,增加到如今的1400头。
象群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所有的母象终身都会留在象群里。公象长大到10-15岁的时候,就会被驱离出象群。一些公象独自闯荡,一些公象拉帮结伙。母象大约在12岁年龄性成熟,但是研究发现安博塞利有9岁就性成熟的母象。
公象会在25岁进入“雄象狂暴期”,富于攻击性。公象在28-30岁进入性成熟期后,会去象群里通过尿的味道来寻找适合交配的母象。母象一旦怀孕需要22-24个月来生产。母象产仔后3年都要喂奶给小象,哺乳期结束后才有可能再次与公象交配。
母象在大约50岁后就不再有身体发育,而公象却一直要成长到死亡。所以,公象的形体会越来越大。因为公象长大后需要离开象群生活,死亡率比母象高。尽管出生率是一样的,可是存活的母象数量占到60%,公象数量只占40%。
“我们给每一头大象都取了名字,我们熟悉这里的每一个大象家庭。大象很聪明,我们多次发现有大象在保护区外面攻击了马赛人的牲畜后,就会逃回到国家公园里。他们很清楚,在国家公园里不会遭到马赛人的报复。”辛西娅博士说。
安博塞利公园的一个大象家庭里刚刚诞生了一头幼象。辛西娅说:“我当年来这里遇到的第一个母象就是ECHO,她在2009年去世了。这是她的二女儿Elliot和她刚出生2天的小公象,你看看,他的脐带还是粉红的!”辛西娅说;“三岁以后,如果小家伙顺利的存活下来,我们就会给他起名字了。”
我在安博塞利还幸运地撞见了一场猎豹追击汤普森瞪羚的尘土飞扬的壮观场面,惹得角马群也是“鸡飞狗跳”的。刚刚看见猎豹时,大家看到的是3只猎豹趴在草地上睡觉。旁边就是一大群角马在悠闲地吃草,阳光在照射到乞力马扎罗山峰地同时,也把安博塞利草原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就在大家欣赏着诗情画意般的草原生态和谐美景时,镜头里的猎豹开始起身,他们一边散步一边相互嬉闹,似乎根本没有破坏社会和谐的想法。不过,他们明显地开始往左边慢慢移动。
我们的目光顺着猎豹散步的方向看去,那里有一大群角马,还有几只肚子上有黑色条纹的汤普森瞪羚在埋头吃草!
只见三只猎豹慢慢进入一片灌木丛,试图偷偷接近羚羊。就在他们走出灌木丛的一刹那,一只猎豹率先突然加速,越跑越快。另外一只猎豹也从另一个方向奔跑过来,意图在包抄后路。小巧的羚羊很警觉,率先加速逃跑,然后是慌乱的角马,成群地奔逃,烟尘冒起,气氛突然紧张起来!就看见猎豹极速飞奔在角马群中的矫健身影!
旅游开发与动物保护,路漫漫兮
非洲发展银行集团分析部主管Charles Leyeka Lufumpa博士指出,2014年尽管有西非埃博拉病毒爆发等负面因素影响,非洲迎来了6530万游客,占全球份额的5.8%。非洲436亿美金的旅游收入占全球的3.5%。国际游客来到非洲的三大原因是:文化遗产、不可比拟的野生动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貌。
旅游组织Wildlife Watching Tourism的一份文件表明,观看野生动物的游客占到非洲总游客数量的80%。一个典型的观赏野生动物的旅行团人均旅行成本为43美金。同时,平均每人每天另外会在当地消费55美金。
世界旅游组织UNWTO秘书长Taleb Rifai认为,非洲旅游业还将继续蓬勃发展,2030年会达到1.34亿的游客人数。巨大的旅游收入将会支持非洲国家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在1970-1980年代,非洲的大象偷猎行为十分猖獗,大象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9年,大象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里,全球都禁止象牙买卖。短短几个月内,合法和非法象牙市场崩溃了,象牙价格暴跌。当时日本是主要的消费者,对象牙的需求一落千丈,偷猎大象和贩卖象牙的行为大幅下降。
1989-2009年,大象数量开始恢复。但是暗流涌动,国际机构,包括一些主要的环保非政府组织,以及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开始表明,一些大象种群不值得放在附录I上,他们甚至支持重新销售象牙。第一次“实验性一次性销售”2002年发生在日本。虽然日本的象牙市场相当小,并且该国控制的力度相当大,但自然资源保护者警告说,开放部分象牙贸易正发送错误的信号,它会引发无法遏制的需求。在2008年对中国第二次“一次性销售”之后,全球的象牙贸易果然就不可控了。
1940年,非洲大象有300万头。
1970年,非洲大象减少到130万头。
2014年,非洲大象仅剩下50万头。
如果亚洲的象牙需求持续上升,就救不了大象。需求必须被扑灭,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两个象牙消费国家,中国和美国的领导人都表示要尽快接近全面禁止象牙贸易。
世界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