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的教育是要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建立起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确保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根本,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教学质量 监控 体系 运行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0 — 0112 — 02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控,建立起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我国在2000年成立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全面地开展高职院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但由于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的类型,其特有规律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与质量标准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因此,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改进与完善也有待于加大力度组织研究,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使之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提高其可信度与有效性。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产生
1.思想来源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quality assurance system,简称QA)研究的延伸,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教育评价的深化、结构化与系统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其思想来源来说,与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想来源一脉相承,与产生于工商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20世纪60年代中期,质量管理思想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受这一思想的启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地被引入教育管理的实践中来。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问题提出后,它迅速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运动。近年来,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问题在我国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教育部以及不少的省、地的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力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进行了探索。
2.现实基础
一方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政府教育管理权限下放联系在一起。教育管理权限下放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在学校有较大自主权的时候政府能控制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高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被当作教育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另一方面,高校的扩招、学生素质的下降、教育地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与教育工作的不尽人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批评。这也是政府与教育界人士下定决心建立有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动机因素。当然,我国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也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原因。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以人们对教学质量不断追求为基础的。尽管在“教学质量是什么?”的问题上,至今为止仍然歧义互见,未能取得一致看法。然而,“质量就是生命”的观点,则是人们一致的共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正是建立在这一共识基础之上,为实现人们对质量追求而进行的活动。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理论基础
1.教育质量观(view of educational quality)
对教育工作及学生质量的基本看法。主要着眼于对学生质量的评价上,学生质量决定于教育工作质量。全面质量观认为教学质量标准具有综合性。其实质是看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和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的状况。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的发展,是否做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及智力与体力的协调发展。
2.教学系统论(systematic theory of teaching)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讨论教学活动的理论。是指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结构和过程的系统考察和分析,从理论上和技术上提供实现最优化教学的系统方案。系统教学模式包括三个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2)选择达成教学目标的恰当教学方法或策略;(3)根据教学目标评价教学的效果。这一理论一般置学生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努力寻求最佳教学策略(如个别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3.教学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 of teaching)
运用信息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传输、变换、反馈规律的理论。是指探讨教学信息数量化与教学系统的组织管理科学化。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活动主要表现对知识信息的重新组合,对教学动态信息的调控,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处理;学生的活动主要表现为教学信息的摄取、储存和加工利用。
4.教学控制论(cybernetics of teaching)
运用控制论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教学,以达到对教学过程最佳控制的理论。是指利用客观规律来达到一定目的的方法学理论。建立对教学系统有效的控制需具备四个基本条件:1、精确限定的目标;2、有效而详细说明的控制程序;3、良好的反馈4、根据目标与受控对象状态的关系作出决策,以对受控系统加以调节。
5.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是指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即通过对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活动,从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保障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顾客满意标准的系统的质量保障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减少经营亏本、降低现场维修成本、减少责任事故等。 三、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
1.系统性与目标性相结合,但更加注重目标性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要全面考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各个要素和要素的关系,即学校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条件、设施、管理水平、教师、学生等与教学质量相关的要素运动及其相互作用,更要考察教学质量监控的各个要素和要素的关系是否目标化。监控的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确保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但更加注重可操作性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要遵循和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更要具有在日常自然运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可操作性。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指标的设计,既要适合监控的目的与功能,要能为理论所检验和证明,但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上,有具体的文件、明确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有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使整个监控过程能够为学院各部门接受和认可,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
3.全面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但更加注重实效性
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包括许多要素,因此必须全面考虑这些要素,注重全面与重点的结合,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但更应该注重实际效果,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其终极目标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并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4.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但更加注重动态发展
作为一个完整的质量指标体系,其内容应该相对稳定。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对其质量进行的监控也应该是动态的,必须根据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做到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结合。
四、教学质量的内涵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是学校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的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教学质量,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的“质量”,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在此基础上,构建智能、增强体质、形成人格品质的过程。从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角度看,教学质量应该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据此,教学质量的内涵可以认定至少包含以下五个重要要素: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适当;2、教学标准是否严格;3、教学过程是否有效;4、教学支撑体系是否有力,5、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观应该是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的高职高专教育的任务,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高职教育的个性定位有机结合起来的“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质量观。
教学质量监控的“监”是指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组的人员,对某项教学工作与某个集体(或个人)的教学过程或教学质量,按预定的教学目标及规格等要求,进行监测、调查和评价(鉴定),从而获得符合目标与偏离目标的信息(或评定目标实现程度)。教学质量监控的“控”是指从事教学工作的集体(或个人)根据“监”得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工作质量目标的内容、方法、措施、手段等,进行及时调控与修正,使教学工作过程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应该是按照预定的教学质量目标与标准,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质量目标实现的信息的获取,整理与反馈,对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进行前馈或即时反馈、调控与修正,从而保证教学工作质量最佳目标的实现。据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可以认定至少包含以下三个重要要素:1、管理(决策)系统;2、监督(评价)系统;3、信息反馈系统。
五、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模式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应该建立在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内涵的理解和对高职院校特点与自身院校特色的把握上。为此,需要构建起教学质量核心环节管理模式即通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环节监控来提高教学质量。由教务处担任教学质量监控行政部门,通过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督导评教的教学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实施直接监控。同时,在其职责范围内对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体系、教材选用、授课计划等对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的主要环节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横向教学质量监控。由招生就业处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获取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上报院长或与教务处沟通实施纵向教学质量监管。
〔参 考 文 献〕
〔1〕陈至昂.职业教育模式创新与规范管理全书〔M〕.北京: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杨应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许建钺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5〕吕全忠,王勤.“共控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关键词]教学质量 监控 体系 运行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0 — 0112 — 02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控,建立起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我国在2000年成立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全面地开展高职院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但由于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的类型,其特有规律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与质量标准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因此,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改进与完善也有待于加大力度组织研究,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使之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提高其可信度与有效性。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产生
1.思想来源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quality assurance system,简称QA)研究的延伸,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教育评价的深化、结构化与系统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其思想来源来说,与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想来源一脉相承,与产生于工商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20世纪60年代中期,质量管理思想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受这一思想的启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地被引入教育管理的实践中来。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问题提出后,它迅速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运动。近年来,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问题在我国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教育部以及不少的省、地的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力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进行了探索。
2.现实基础
一方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政府教育管理权限下放联系在一起。教育管理权限下放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在学校有较大自主权的时候政府能控制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高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被当作教育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另一方面,高校的扩招、学生素质的下降、教育地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与教育工作的不尽人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批评。这也是政府与教育界人士下定决心建立有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动机因素。当然,我国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也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原因。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以人们对教学质量不断追求为基础的。尽管在“教学质量是什么?”的问题上,至今为止仍然歧义互见,未能取得一致看法。然而,“质量就是生命”的观点,则是人们一致的共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正是建立在这一共识基础之上,为实现人们对质量追求而进行的活动。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理论基础
1.教育质量观(view of educational quality)
对教育工作及学生质量的基本看法。主要着眼于对学生质量的评价上,学生质量决定于教育工作质量。全面质量观认为教学质量标准具有综合性。其实质是看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和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的状况。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的发展,是否做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及智力与体力的协调发展。
2.教学系统论(systematic theory of teaching)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讨论教学活动的理论。是指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结构和过程的系统考察和分析,从理论上和技术上提供实现最优化教学的系统方案。系统教学模式包括三个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2)选择达成教学目标的恰当教学方法或策略;(3)根据教学目标评价教学的效果。这一理论一般置学生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努力寻求最佳教学策略(如个别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3.教学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 of teaching)
运用信息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传输、变换、反馈规律的理论。是指探讨教学信息数量化与教学系统的组织管理科学化。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活动主要表现对知识信息的重新组合,对教学动态信息的调控,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处理;学生的活动主要表现为教学信息的摄取、储存和加工利用。
4.教学控制论(cybernetics of teaching)
运用控制论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教学,以达到对教学过程最佳控制的理论。是指利用客观规律来达到一定目的的方法学理论。建立对教学系统有效的控制需具备四个基本条件:1、精确限定的目标;2、有效而详细说明的控制程序;3、良好的反馈4、根据目标与受控对象状态的关系作出决策,以对受控系统加以调节。
5.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是指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即通过对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活动,从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保障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顾客满意标准的系统的质量保障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减少经营亏本、降低现场维修成本、减少责任事故等。 三、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
1.系统性与目标性相结合,但更加注重目标性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要全面考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各个要素和要素的关系,即学校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条件、设施、管理水平、教师、学生等与教学质量相关的要素运动及其相互作用,更要考察教学质量监控的各个要素和要素的关系是否目标化。监控的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确保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但更加注重可操作性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要遵循和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更要具有在日常自然运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可操作性。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指标的设计,既要适合监控的目的与功能,要能为理论所检验和证明,但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上,有具体的文件、明确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有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使整个监控过程能够为学院各部门接受和认可,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
3.全面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但更加注重实效性
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包括许多要素,因此必须全面考虑这些要素,注重全面与重点的结合,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但更应该注重实际效果,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其终极目标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并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4.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但更加注重动态发展
作为一个完整的质量指标体系,其内容应该相对稳定。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对其质量进行的监控也应该是动态的,必须根据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做到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结合。
四、教学质量的内涵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是学校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的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教学质量,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的“质量”,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在此基础上,构建智能、增强体质、形成人格品质的过程。从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角度看,教学质量应该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据此,教学质量的内涵可以认定至少包含以下五个重要要素: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适当;2、教学标准是否严格;3、教学过程是否有效;4、教学支撑体系是否有力,5、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观应该是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的高职高专教育的任务,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高职教育的个性定位有机结合起来的“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质量观。
教学质量监控的“监”是指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组的人员,对某项教学工作与某个集体(或个人)的教学过程或教学质量,按预定的教学目标及规格等要求,进行监测、调查和评价(鉴定),从而获得符合目标与偏离目标的信息(或评定目标实现程度)。教学质量监控的“控”是指从事教学工作的集体(或个人)根据“监”得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工作质量目标的内容、方法、措施、手段等,进行及时调控与修正,使教学工作过程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应该是按照预定的教学质量目标与标准,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质量目标实现的信息的获取,整理与反馈,对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进行前馈或即时反馈、调控与修正,从而保证教学工作质量最佳目标的实现。据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可以认定至少包含以下三个重要要素:1、管理(决策)系统;2、监督(评价)系统;3、信息反馈系统。
五、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模式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应该建立在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内涵的理解和对高职院校特点与自身院校特色的把握上。为此,需要构建起教学质量核心环节管理模式即通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环节监控来提高教学质量。由教务处担任教学质量监控行政部门,通过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督导评教的教学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实施直接监控。同时,在其职责范围内对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体系、教材选用、授课计划等对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的主要环节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横向教学质量监控。由招生就业处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获取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上报院长或与教务处沟通实施纵向教学质量监管。
〔参 考 文 献〕
〔1〕陈至昂.职业教育模式创新与规范管理全书〔M〕.北京: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杨应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许建钺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5〕吕全忠,王勤.“共控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