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世界音乐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琴演奏作为一项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也不断提高和日臻完善。本文从一名钢琴演奏者的角度,论述钢琴演奏的四要素,即本体、结构、形态、规律四个方面中如何具体实施以达到完善钢琴演奏技巧、平衡钢琴音乐的目的。
关键词:本体 结构 音乐形态 表情规律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钢琴演奏作为一种音乐表达形式,不断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因此,作为一名真正的钢琴演奏人员,需要不断地深入钻研钢琴演奏、教学理论,才能满足多元钢琴音乐表现的实际需要。本文从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入手,基于“四要素”对钢琴演奏进行论述和研究。
一 钢琴演奏的本体
音乐,与其他各种艺术形式一起,直接与人类的各种情感相碰触,音乐的表现性特征以及它所蕴涵的艺术表现能力呼唤人们寻求钢琴作品的本体。作品的本体一定是情感,情感的载体即作品的本体,钢琴演奏者就是本体的第一体现。
本体,即是西方哲学所追求的“超越一切存在者或现象、具有创造各种事物或现象能力”的根本实体。钢琴音乐的本体是通过钢琴作品来进行表现和洞察的。对于钢琴演奏本体的研究,是把演奏过程总的感情材料作为中心来展开。钢琴演奏的本体是演奏者情感倾向的反应、回应、感受、与呼唤。需要确立钢琴的本体意识,才能构建钢琴演奏的本体。从音乐的本质原点上看,任何一种音乐形式一定是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的。钢琴音乐必然和演奏者的个人情感、心理结构、表达方式相联通。并且旨在宣泄个人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清净的反应。钢琴的演奏中,完善表现是通过演奏者与作曲家内心深处那种真挚、感情表述互相交流达到的。在这其中,情感往往承载着直接作用于实践环节的重大意义。就是说,真正的、特殊的感情表现就和自然力一样是自发的,不可理解的。
著名浪漫主义演奏大师鲁宾斯坦曾经就自己的演奏做过如下的评价:每一次,当我面对观众的时候,不能自已,即使是相同的作品,我的心境都是完全不同的。不到演奏的最后一刻,我也不确信我所刻画出的音乐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钢琴演奏艺术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新活动,是一种受美学中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实践,因为他对于作曲家来说都是二次创作,由于最初的思维动态,将直接作用于人的意象,在实际演奏中凸显出演奏家的独特魅力,将之与观众进行交流,深刻地体现出世界上最深沉的情感波动。鲁宾斯坦的这段话深深地印证了这一特点。钢琴演奏深具直观的、动态的感情呼唤力,人类的生理能够直观接受音乐,并且将我们的感情意识、感情形式、回忆和丰富的幻想用来引导音乐本体。所以,钢琴演奏是感情创新的合适途径,感情的创新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独特存在,可以将我们的内在想象力完美地转化成为物理形式,所以,钢琴演奏必然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活动。
二 钢琴演奏的结构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是由不同结构构造而成,大部分结构都并不精确但符合逻辑,作品本身的逻辑结构是一部伟大作品的基石。例如,莫扎特作品的主题通常是很单纯的,通常几个简单的乐音便能构成一个动机,这些简单的动机又能发展成复杂的主题,主题经过调式调性、节奏音区等变化,生长发展,最终构成一幅巨制。他的钢琴奏鸣曲K331、K330中,都能找到简单乐音构成的动机的影子,并全力地展现出全局的统一性,最终构建了一种环状的音乐结构,为当代的音乐发展提供了借鉴的标准。
钢琴音乐整体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层次,这些层次被我们逻辑地推理为曲式,各种曲式在实际创作中表现为顺序和秩序,曲式也就是创作形式的逻辑起点。钢琴音乐必须在统一的结构原则下结合,方具备作为音乐艺术所必须具备的结构完整性。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对巴赫所处年代的宗教信仰、社会现实的描绘。脱离任何历史的、社会的因素去进行演奏便不能成为真正的演奏。没有当时人们对于宗教的全情投入,便不可能有结尾处集聚人心的减慢,并且整体布局的完整与气魄。钢琴演奏家需要把握住音乐的总体布局,把握住演奏的实际规则,在兼顾总体的情况下体现音乐的诠释手法,而且需要能够透过创作手法本身洞察声音需求,最终形成作品完整、科学演奏的逻辑规律,形成完美、科学、系统的演奏习惯。
三 钢琴演奏的形态
钢琴演奏形式来源于生活,并且提升了生活。音乐形态往往将生活中实践形态形而上为美的形态,对于一些高层次的情感形态,音乐最具有形态优势。钢琴音乐被公认为一种直接与心灵对话的音乐,并具有最内心、最单纯、最富有原生形态的时间创作作品。钢琴的音乐能直接展示抒情,可以直接而自由地体现出音乐作品当中微妙的、不可察觉的、动人的特质。他也是需要遵循严格的音乐形式的规律,通过这些形式上的展示将音乐声音的规律和特点准确地表现在实践与情感的融通之中,将音乐用以转述情感中印象、回忆、幻想的音响变化,最终构成了独特的音乐语汇。
钢琴作品的美妙体现在它艺术性的表现上,它可以尽展各种情态。比方说,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旋律排列简单、可爱,这首根据德国著名诗人弗莱里-格拉德的诗作创作而成的男中音声乐作品,去掉歌词之后,音乐本身并无任何损伤,音乐表现依然充沛。聆听之中,大抵都能体味到爱情的纠结与幸福、压迫与反抗、欢喜与悲伤,绝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单纯的声学享受,而是一次独特的情感对话。
四 钢琴演奏的规律
钢琴音乐史从各种声音当中提取出来最为典型的“乐音”,并完美地拓展了乐音间相互关系以及规律。钢琴演奏构成的一般规律,在音乐的职责中更趋于系统化。优质的钢琴演奏能够诞生好的音乐,但是,错误的、不合理的演奏并不能诞生美的音乐。大凡优秀的钢琴演奏家的演奏论述都不相同,取决于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喜好,往往形成独特的演奏思维和理论,从而指导个人的演奏习惯,形成不同的演奏风格。音乐中所有要素,诸如音准、节奏等对于钢琴演奏的复杂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钢琴音乐以物理声音为基本要素,而声音是可察觉的独特元素,那么钢琴演奏就是声音创造的过程。优秀的钢琴声音、演奏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体现了情感的材料。音乐的声音是不可见的,但它却是立体的。演奏者是用内心听觉预期出大量的声音空间,从而调整自己的演奏动作,才能获得使自己满意并打动他人的优秀声音。当我们以不同方式进行触键的时候,表现出的声音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演奏浪漫派作品之时,我们必须保证触键位置靠后,并且下键速度较古典时期更慢,才能将个人的充沛情感充分融入作品演奏之中。尤其是肖邦的作品,声音的表现之丰富,远非普通古典作品想能媲美的。在演奏其《摇篮曲》时,当以慢下键、柔丝的方式进行演奏,才会使演奏声音饱满、圆润;但是当我们演奏其《谐谑曲》的时候,很多部分的下键速度要更快、更坚决,虽然触键方式几乎相同,所演奏出的声音则完全不一样。 第二,音乐的旋律是作品最直观的体现,在演奏中需要创新的诉求更强烈,是音乐中极其重要的、处于根本地位的元素。在音乐各种元素中,旋律处于统领地位。同时旋律作为一种统整的美,蕴含着语言的独特魅力,旋律线条的变化、转折、断连、重复,最终表达出了创作者心理的丰富构建。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主要表现力来自旋律,旋律不但蕴含了音乐的形式,也蕴含了音乐的内容。旋律具有呈示的能力,建构的能力。肖邦的旋律充满了浪漫主义个人气息,而莫扎特的旋律则贯穿着上帝的声音,宛如天使的歌唱,这仅仅是旋律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音乐中的力度和节奏通常是很难分开的,钢琴乐器体制的不断改造为力度的对比提出了各种可能。音乐声音的增强和减弱,体现出了演奏者对声响努力思索的完美写照。力度的不同变换展现了音乐的不同层次,钢琴演奏家在内心不断拓展力度的范围,这种变换越细腻,钢琴演奏便会呈示出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速度的表现是音乐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完美体现音乐对比的主要因素。音乐的特征和主要风格也是由不同的速度所构成的。速度的不同变化,能构建出一种新的律动感,现在达成共识的是,对于不同的作品,应当存在一种符合逻辑需要、合理可信的速度。
钢琴演奏中变换音色是获得音乐对比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也是各种音乐元素中异常重要的观测点。音色的变化成为主要的对于作品内涵展示的切入点。在当代,对于音色的完美表现力和表现地位日渐成熟,同时也愈发重要,这主要依赖于手指技巧的变化和踏板体制的健全和使用。在各种音色见切换、交替会给人们带来截然不同的感知,音色的追求是通过演奏者的想象、反馈、调整来获得的,并且是处于不断地变化、生成之中的。
第三,手指技巧是钢琴演奏中最重要的内容。将技术技巧和音乐表现完美融合,并且合理放置二者的关系,成为了完美演奏的主要条件。伴随着钢琴的不断发展,钢琴演奏的手指技巧也处于不断深化的发展之中。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如何通过不断自动化其钢琴演奏动作,从而能够熟练地、科学地完成各种不同的声音需求,从而创造出一个更令人信服的声音和想象力的空间,成为了演奏者和教师很长时间的重大课题。演奏者所能营造出的力度范围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演奏能力,而这种力度范围完全是一种想象力的空间,即是演奏力度范围越大,所能展示出的空间越大,人们越容易引起共鸣和呼应。著名浪漫派大师霍洛维茨的演奏,被人们称为“电光火石”,“练钢琴都不知道自己所能至此”。这完全依赖于其充分的手指技巧与演奏想象能力。
所以,对于乐谱中各种声音标记的正确理解和诠释,从而形成条件性的正确动作和习惯,将乐谱中的声音和标记准确地转化成为富有魅力的音乐,科学的布局自己的断句、气息、力度、和声,从而达到表现曲式的整体目的,正确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准确的音乐诠释相互融合,最终形成技术机巧与音乐美的完美契合,将个人情感巧妙融入钢琴演奏之中,将钢琴音乐历史上优秀、伟大的作品有个性的呈示给现代听众。
钢琴演奏始终是音乐最忠诚的信徒,钢琴既是演奏者对审美对象的集中感性反映,又是演奏者自身情感和认识的表现。不言而喻,钢琴演奏是一种复杂、系统的音乐实践,它包含着内在心里的创造性活动与外在情感的全新演绎。钢琴演奏这是在捕捉声音的美,演奏需要技术来支持这种实践,他在表现音乐美的一面的时候需要受到演奏者的技术技巧、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以及各种多元因素的影响。我们所采用的视域是在充分考虑到各种变量的多元统一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再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仍是我们研究钢琴演奏的根本。只有将个人生动的、有思维支持的、有认知支撑的、有科学规范的,鲜活的生命价值投射到音乐演奏中去,将自身沉浸的思绪辐射到音乐的无限可能中去,加强思维的相对性模式,以活泼的直觉指向演奏,以清醒的当代音乐意识感悟、深思,钢琴音乐作品才能成为一个有灵气的、有生命的完美世界,才能让钢琴演奏不断的完善,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 李岚清:《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3] 张怀惠:《二十世纪世界十大音乐家》,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4] 孟幻、孟丹:《“敲击风格”与“黑色幽默”——纪念普罗科菲耶夫逝世50周年》,《钢琴艺术》,2003年第12期。
[5] 门马直卫:《外国音乐家传》,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
[6] 乐山:《外国音乐家轶话》,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简介:
王磊,男,1982—,辽宁大连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钢琴演奏与教学工作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姜娜,女,1981—,吉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工作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关键词:本体 结构 音乐形态 表情规律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钢琴演奏作为一种音乐表达形式,不断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因此,作为一名真正的钢琴演奏人员,需要不断地深入钻研钢琴演奏、教学理论,才能满足多元钢琴音乐表现的实际需要。本文从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入手,基于“四要素”对钢琴演奏进行论述和研究。
一 钢琴演奏的本体
音乐,与其他各种艺术形式一起,直接与人类的各种情感相碰触,音乐的表现性特征以及它所蕴涵的艺术表现能力呼唤人们寻求钢琴作品的本体。作品的本体一定是情感,情感的载体即作品的本体,钢琴演奏者就是本体的第一体现。
本体,即是西方哲学所追求的“超越一切存在者或现象、具有创造各种事物或现象能力”的根本实体。钢琴音乐的本体是通过钢琴作品来进行表现和洞察的。对于钢琴演奏本体的研究,是把演奏过程总的感情材料作为中心来展开。钢琴演奏的本体是演奏者情感倾向的反应、回应、感受、与呼唤。需要确立钢琴的本体意识,才能构建钢琴演奏的本体。从音乐的本质原点上看,任何一种音乐形式一定是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的。钢琴音乐必然和演奏者的个人情感、心理结构、表达方式相联通。并且旨在宣泄个人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清净的反应。钢琴的演奏中,完善表现是通过演奏者与作曲家内心深处那种真挚、感情表述互相交流达到的。在这其中,情感往往承载着直接作用于实践环节的重大意义。就是说,真正的、特殊的感情表现就和自然力一样是自发的,不可理解的。
著名浪漫主义演奏大师鲁宾斯坦曾经就自己的演奏做过如下的评价:每一次,当我面对观众的时候,不能自已,即使是相同的作品,我的心境都是完全不同的。不到演奏的最后一刻,我也不确信我所刻画出的音乐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钢琴演奏艺术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新活动,是一种受美学中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实践,因为他对于作曲家来说都是二次创作,由于最初的思维动态,将直接作用于人的意象,在实际演奏中凸显出演奏家的独特魅力,将之与观众进行交流,深刻地体现出世界上最深沉的情感波动。鲁宾斯坦的这段话深深地印证了这一特点。钢琴演奏深具直观的、动态的感情呼唤力,人类的生理能够直观接受音乐,并且将我们的感情意识、感情形式、回忆和丰富的幻想用来引导音乐本体。所以,钢琴演奏是感情创新的合适途径,感情的创新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独特存在,可以将我们的内在想象力完美地转化成为物理形式,所以,钢琴演奏必然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活动。
二 钢琴演奏的结构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是由不同结构构造而成,大部分结构都并不精确但符合逻辑,作品本身的逻辑结构是一部伟大作品的基石。例如,莫扎特作品的主题通常是很单纯的,通常几个简单的乐音便能构成一个动机,这些简单的动机又能发展成复杂的主题,主题经过调式调性、节奏音区等变化,生长发展,最终构成一幅巨制。他的钢琴奏鸣曲K331、K330中,都能找到简单乐音构成的动机的影子,并全力地展现出全局的统一性,最终构建了一种环状的音乐结构,为当代的音乐发展提供了借鉴的标准。
钢琴音乐整体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层次,这些层次被我们逻辑地推理为曲式,各种曲式在实际创作中表现为顺序和秩序,曲式也就是创作形式的逻辑起点。钢琴音乐必须在统一的结构原则下结合,方具备作为音乐艺术所必须具备的结构完整性。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对巴赫所处年代的宗教信仰、社会现实的描绘。脱离任何历史的、社会的因素去进行演奏便不能成为真正的演奏。没有当时人们对于宗教的全情投入,便不可能有结尾处集聚人心的减慢,并且整体布局的完整与气魄。钢琴演奏家需要把握住音乐的总体布局,把握住演奏的实际规则,在兼顾总体的情况下体现音乐的诠释手法,而且需要能够透过创作手法本身洞察声音需求,最终形成作品完整、科学演奏的逻辑规律,形成完美、科学、系统的演奏习惯。
三 钢琴演奏的形态
钢琴演奏形式来源于生活,并且提升了生活。音乐形态往往将生活中实践形态形而上为美的形态,对于一些高层次的情感形态,音乐最具有形态优势。钢琴音乐被公认为一种直接与心灵对话的音乐,并具有最内心、最单纯、最富有原生形态的时间创作作品。钢琴的音乐能直接展示抒情,可以直接而自由地体现出音乐作品当中微妙的、不可察觉的、动人的特质。他也是需要遵循严格的音乐形式的规律,通过这些形式上的展示将音乐声音的规律和特点准确地表现在实践与情感的融通之中,将音乐用以转述情感中印象、回忆、幻想的音响变化,最终构成了独特的音乐语汇。
钢琴作品的美妙体现在它艺术性的表现上,它可以尽展各种情态。比方说,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旋律排列简单、可爱,这首根据德国著名诗人弗莱里-格拉德的诗作创作而成的男中音声乐作品,去掉歌词之后,音乐本身并无任何损伤,音乐表现依然充沛。聆听之中,大抵都能体味到爱情的纠结与幸福、压迫与反抗、欢喜与悲伤,绝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单纯的声学享受,而是一次独特的情感对话。
四 钢琴演奏的规律
钢琴音乐史从各种声音当中提取出来最为典型的“乐音”,并完美地拓展了乐音间相互关系以及规律。钢琴演奏构成的一般规律,在音乐的职责中更趋于系统化。优质的钢琴演奏能够诞生好的音乐,但是,错误的、不合理的演奏并不能诞生美的音乐。大凡优秀的钢琴演奏家的演奏论述都不相同,取决于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喜好,往往形成独特的演奏思维和理论,从而指导个人的演奏习惯,形成不同的演奏风格。音乐中所有要素,诸如音准、节奏等对于钢琴演奏的复杂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钢琴音乐以物理声音为基本要素,而声音是可察觉的独特元素,那么钢琴演奏就是声音创造的过程。优秀的钢琴声音、演奏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体现了情感的材料。音乐的声音是不可见的,但它却是立体的。演奏者是用内心听觉预期出大量的声音空间,从而调整自己的演奏动作,才能获得使自己满意并打动他人的优秀声音。当我们以不同方式进行触键的时候,表现出的声音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演奏浪漫派作品之时,我们必须保证触键位置靠后,并且下键速度较古典时期更慢,才能将个人的充沛情感充分融入作品演奏之中。尤其是肖邦的作品,声音的表现之丰富,远非普通古典作品想能媲美的。在演奏其《摇篮曲》时,当以慢下键、柔丝的方式进行演奏,才会使演奏声音饱满、圆润;但是当我们演奏其《谐谑曲》的时候,很多部分的下键速度要更快、更坚决,虽然触键方式几乎相同,所演奏出的声音则完全不一样。 第二,音乐的旋律是作品最直观的体现,在演奏中需要创新的诉求更强烈,是音乐中极其重要的、处于根本地位的元素。在音乐各种元素中,旋律处于统领地位。同时旋律作为一种统整的美,蕴含着语言的独特魅力,旋律线条的变化、转折、断连、重复,最终表达出了创作者心理的丰富构建。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主要表现力来自旋律,旋律不但蕴含了音乐的形式,也蕴含了音乐的内容。旋律具有呈示的能力,建构的能力。肖邦的旋律充满了浪漫主义个人气息,而莫扎特的旋律则贯穿着上帝的声音,宛如天使的歌唱,这仅仅是旋律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音乐中的力度和节奏通常是很难分开的,钢琴乐器体制的不断改造为力度的对比提出了各种可能。音乐声音的增强和减弱,体现出了演奏者对声响努力思索的完美写照。力度的不同变换展现了音乐的不同层次,钢琴演奏家在内心不断拓展力度的范围,这种变换越细腻,钢琴演奏便会呈示出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速度的表现是音乐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完美体现音乐对比的主要因素。音乐的特征和主要风格也是由不同的速度所构成的。速度的不同变化,能构建出一种新的律动感,现在达成共识的是,对于不同的作品,应当存在一种符合逻辑需要、合理可信的速度。
钢琴演奏中变换音色是获得音乐对比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也是各种音乐元素中异常重要的观测点。音色的变化成为主要的对于作品内涵展示的切入点。在当代,对于音色的完美表现力和表现地位日渐成熟,同时也愈发重要,这主要依赖于手指技巧的变化和踏板体制的健全和使用。在各种音色见切换、交替会给人们带来截然不同的感知,音色的追求是通过演奏者的想象、反馈、调整来获得的,并且是处于不断地变化、生成之中的。
第三,手指技巧是钢琴演奏中最重要的内容。将技术技巧和音乐表现完美融合,并且合理放置二者的关系,成为了完美演奏的主要条件。伴随着钢琴的不断发展,钢琴演奏的手指技巧也处于不断深化的发展之中。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如何通过不断自动化其钢琴演奏动作,从而能够熟练地、科学地完成各种不同的声音需求,从而创造出一个更令人信服的声音和想象力的空间,成为了演奏者和教师很长时间的重大课题。演奏者所能营造出的力度范围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演奏能力,而这种力度范围完全是一种想象力的空间,即是演奏力度范围越大,所能展示出的空间越大,人们越容易引起共鸣和呼应。著名浪漫派大师霍洛维茨的演奏,被人们称为“电光火石”,“练钢琴都不知道自己所能至此”。这完全依赖于其充分的手指技巧与演奏想象能力。
所以,对于乐谱中各种声音标记的正确理解和诠释,从而形成条件性的正确动作和习惯,将乐谱中的声音和标记准确地转化成为富有魅力的音乐,科学的布局自己的断句、气息、力度、和声,从而达到表现曲式的整体目的,正确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准确的音乐诠释相互融合,最终形成技术机巧与音乐美的完美契合,将个人情感巧妙融入钢琴演奏之中,将钢琴音乐历史上优秀、伟大的作品有个性的呈示给现代听众。
钢琴演奏始终是音乐最忠诚的信徒,钢琴既是演奏者对审美对象的集中感性反映,又是演奏者自身情感和认识的表现。不言而喻,钢琴演奏是一种复杂、系统的音乐实践,它包含着内在心里的创造性活动与外在情感的全新演绎。钢琴演奏这是在捕捉声音的美,演奏需要技术来支持这种实践,他在表现音乐美的一面的时候需要受到演奏者的技术技巧、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以及各种多元因素的影响。我们所采用的视域是在充分考虑到各种变量的多元统一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再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仍是我们研究钢琴演奏的根本。只有将个人生动的、有思维支持的、有认知支撑的、有科学规范的,鲜活的生命价值投射到音乐演奏中去,将自身沉浸的思绪辐射到音乐的无限可能中去,加强思维的相对性模式,以活泼的直觉指向演奏,以清醒的当代音乐意识感悟、深思,钢琴音乐作品才能成为一个有灵气的、有生命的完美世界,才能让钢琴演奏不断的完善,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 李岚清:《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3] 张怀惠:《二十世纪世界十大音乐家》,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4] 孟幻、孟丹:《“敲击风格”与“黑色幽默”——纪念普罗科菲耶夫逝世50周年》,《钢琴艺术》,2003年第12期。
[5] 门马直卫:《外国音乐家传》,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
[6] 乐山:《外国音乐家轶话》,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简介:
王磊,男,1982—,辽宁大连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钢琴演奏与教学工作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姜娜,女,1981—,吉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工作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