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饮“春醪”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梁遇春用短暂的一生在中国现代散文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散文具有十分鲜明的个人特色。本文从他的作品入手,以英国随笔作家兰姆对他的影响为切入点,论述梁遇春散文的特色。
  关键词:梁遇春;散文;兰姆
  梁遇春(1906—1932),笔名驭聪、秋心等。梁遇春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1922年,16岁的梁遇春便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两年后转入英文系。在短短几年的文学生涯中,他先后在《语丝》、《现代文学》、《骆驼草》、《奔流》、《新月》等刊物上发表了数篇随笔散文。并在周作人先生的指点下翻译出版了英汉对应的《英国小品文选》(1929年),此后,他又陆续译制出了《小品文选》(1930年)和《小品文续选》。而后一部直到他逝世三年后的1935年才得以正式出版。因急性猩红热英年早逝的梁遇春只给后世留下了三十六篇散文,分别被收录在了《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中。生前得以发表的只有《春醪集》一部,《泪与笑》虽经由他亲手编订,但是直到他过世之后才得以面世。虽然人生只有短短26年,但是他的作品在当时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1](1935年)中评价他说:“象已故的散文作家梁遇春先生等,且已有人称之为中国的爱利亚了。”不仅是郁达夫,冯至、废名等人对梁遇春的评价都很高。在这个年轻作家的追悼会上,废名献上的挽联“此人只好彩笔成婪,为君应是昙华招魂”[2]无疑是对其短暂一生的总结。
  一
  废名在为《泪与笑》作序时写到:“我想我们的新的散文在我的这位朋友(即梁遇春)的手下将有一树好花开。”梁遇春一生的作品寥寥无几,仅存在《春醪集》与《泪与笑》两本之中。但是无疑每个人在阅读之后都能感受到他蕴含在文中的才华。“玲珑多态,繁华足魅”,梁遇春不同于五四时期的激进青年,他似乎是充满英伦绅士气息和健谈的人。他的好友对他的评价是耽于书卷。对书籍的热爱和其自身的才气堆积出了一篇篇饱含灵气的散文。然而才华横溢的梁遇春现今似乎没有获得与他的才华相衬的关注度。这似乎与他总爱在他的散文中谈论他人避之不及的死亡话题有关。而这恰恰同解放后一段时期内只推崇“善”的文学相悖,在这段时期,传统的文学的美的价值被同“崇高”、“和谐”、“善良”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与“痛苦”、“丑恶”、“哀伤”对立。这导致了充满感伤情调的梁遇春的散文遭到冷遇,被逐渐遗忘。但是才华是不会被埋没的,近些年来,针对梁遇春散文的研究逐渐开始被人们所关注。
  梁遇春被称作是“中国的爱利亚”,爱利亚是英国随笔作家查理斯·兰姆的笔名。梁遇春十分推崇兰姆随笔的风格。他们两人都能从现实中找寻到生活的苦痛和黑暗,但仍是以含泪的笑来面对现实。在《春醪集》[3]中,梁遇春以《人死观》一文来谈论自己的人生观点。“生不是由我们自己发动的,死却常常是我们自己去找的。”“为什么我们这么留恋着生,不肯把死的神秘想一下呢?并且有时就是正在冥想死的伟大,何曾是确实把死的实质拿来咀嚼,无非还是向生的方面着想,看一下死对于生的权威。”在梁遇春的眼中,永生同灭绝一样,是一个“极有趣味的dilemma”,如果灵魂不灭,那么死后就没有任何哀戚和趣味了。他始终以一种冷静而轻松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死亡,并宣称:“人生观这把戏,我们玩得可厌了,换个花头吧,大家来建设个好好的人死观。”[4]对比当时流行的有关“人生观”的讨论,梁遇春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以自己的思想见解为读者提供崭新的视野。这也正是他散文的重要特色。除了与当时主流的思想观点逆而行之之外,梁遇春经常在他的散文中谈到他人不会关注到的人物与事件。例如,他在《谈“流浪汉”》[5]一文中,由绅士思考到流浪汉,他认为流浪汉那种毫不拘谨,自由潇洒的作风“是这麻木的世界呈现些许生气。”因此,他赞扬流浪汉精神,并呼吁在当时中国麻木的环境下发扬这种精神。在《救火夫》[6]中,称自己在看到救火夫救火的场景后,被他们一往无前的精神感染,“想当一个救火夫”。在《“春宵”一刻值千金》[7]中,他又毫不避讳的劝导大家迟起,并认为迟起是一种艺术,应该对它予以歌颂。梁遇春的散文总是着眼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和一些感触,但他总能让这些简单的事件在他的笔下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二
  谈到梁遇春的散文创作,毫无疑问要提到查理斯·兰姆(Charles Lamb 1775—1834)。梁遇春本人对兰姆十分推崇,他的散文也深受蘭姆的随笔的影响。他在《查理斯·兰姆评传》[8]一文中表现了他对兰姆的极高评价,称其“在荆棘上跳跃宾士,享受这人生道上的一切风光。”
  兰姆其人的人生经历十分坎坷,“他的观察力明智而敏锐。”但是家族血统中的精神错乱史让他的一生都充满了磨难。他曾精神失常,在精神病院度过了六周。在给柯勒律治的信中他写到“现在我有一些理智了,不再咬人;但是我仍然是疯的。”随后他的姐姐玛丽·兰姆因为生活压力过大也精神错乱,误将母亲用刀刺死。虽然最后陪审团判决玛丽无罪释放。但他的父亲坚持要将她关到疯人院中,于是兰姆将姐姐接到身边照料。一直持续到他过世为止。甚至因为担忧婚后对玛丽照顾不周,他终身都没有结婚。
  兰姆的人生经历了大多数人所不会经历的苦难。但是他始终没有被命运击倒。他所著的《伊利亚随笔选》中“执着人生,看清人生然后抱着人生接吻的精神”对梁遇春的散文创作影响颇大,也让他能从平淡的生活中体味到悲凉和幽默并存的意味。梁遇春本人他继承了兰姆的对话谈心式的写作方法,将读者当做面对面的朋友,诚恳的向读者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触。在《故伊利亚君行述》中,兰姆借友人之口假称自己自己过世,并讲述了自己的生平。梁遇春也继承了这种闲谈式的方式,以轻松的笔调来袒露自己的观点。他在《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中,也假借安慰秋心(即自己的笔名)来安慰“失恋人”。兰姆对于底层的人往往寄予很大的关注。他笔下的扫烟囱的人和乞丐都是生动而豪爽自在的。梁遇春也是如此。他对大学者、绅士毫不恭维,而对流浪汉、救火夫等大加赞美。两者的作品都呈现出轻松幽默又饱含深意的趣味。以“含泪的微笑”来感染读者。总之,兰姆在题材、情调、笔触、语言等各个方面都对梁遇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梁遇春在继承兰姆的同时又以他独特的才华让他笔下的文字更具感染力。
  在梁遇春逝世多年后,他文字的魅力仍能让人感受到一个天才作家的情怀。
  参考文献:
  [1]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M].香港文学研究社.1962
  [2][6]废名.泪与笑序一[M].梁遇春.泪与笑.上海开明书店.1934
  [3][4][5][7][8]梁遇春.春醪集[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水墨动画拥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表达方式,是将伟大中华民族艺术推向全球的完美载体,传统的水墨动画营造的效果过于单一,缺乏艺术性。简单分析了中国画在水墨动画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画能够为动画创造出更加空灵缥缈的意境,使动画拥有独特的笔墨韵味,帮助动画营造出移步换影的效果,对于振兴中华动漫产业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画;水墨动画;动画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JI24-29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一位旅美的交換项目的叙利亚医生曾经说过:“在我的国家,宗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在其它中东国家一样。即使一个人不是非常地有宗教信仰,伊斯兰也会影响到这个人的生活,因为这是我们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宗教不仅仅是祷告,就像在美国一样”。  绝大部分美国人的的确确倾向于在某种程度上将宗教和他们的私生活分开,这一点是很多外国人所不能理解的。在我们考虑一些关于美国宗教的一些总的信息之后,我们将会回到这个美
期刊
摘要:《那些我们没有谈过的事》说是法国作家马可。李维的一部力作。小说通过科幻的形式,将一份真挚的父爱寄托在一个保存有父亲生前所有记忆和情感的机器人的形式里,代替已经离世的父亲去帮助女儿重拾真爱。小说开头展现的是女儿对父亲的积怨,那源于她对父爱的渴望未被满足的成长史,然而,表面缺席的父爱却一直围绕在女儿身边,以他漠然的关注为形式,以父权的专横为形式,让女儿误解了父亲,让女儿漠视甚至仇视父亲。然而,事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水彩画特殊技巧的简介,分析了现代创作思想与水彩画之间的联系,又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水彩艺术,对现代创作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水彩画;特殊技法;现代创作;影响分析  引言  大约3000年以前,人们发现了一种叫做纸莎草的植物,它的茎皮可以用来制作卷轴,应用各种颜色的颜料,在卷轴上完成的画作,被称为细密画,这也就是最早的水彩画。早期的水彩以风景画作为主,不仅能通过细腻的线条,将作
期刊
摘要:学院派始于16 世纪末的意大利,十七八世纪在英、法、俄等国流行,其重视规范、传统重视以及基本功训练。在研究现代中国美术史中,学院派美术教育教学历程是个关键所在,它的发展、演变、激进、缓和是近代美术历史不可抹去的浓重的一笔。本文旨在通过对莫高翔工作室工笔花鸟展,阐述学院派在工笔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院派;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  一、“学院派 ”的定义  從“学院派”一词出现开始就充满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影视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其中不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探索少数民族影视中的伦理思想,无论对促进民族优秀文化自信、推进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还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电影;伦理思想  一、引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道德伦理思想。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民族压迫而造成了民族不平等,加上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影响,致使一些少数民族的经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文化元素在中国体育舞蹈创作中的整合运用,阐述了将文化元素融入到体育舞蹈创作中的原则,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将文化元素融入体育运动的建议。对于中国体育舞蹈,可以通过将文化元素融入世界舞蹈舞台,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体育舞蹈;创编;文化元素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以技能为导向的运动表演项目,竞赛表现的决定因素不仅在于运动员的整体运动水平,而且是竞赛创造的质量。体育舞蹈由于其特殊
期刊
摘要:校园景观设计讲究以人为本,传承文化与立意创新的相结合,充分挖掘与校园文化相符合的元素进行设计,并且能与校园景观相结合。  关键词:以人为本;绿色;文化  在景观设计首先是前期的分析,了解项目的背景河介绍,对基地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后设计师要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造语言将生活得到的素材—围绕着一定的主题,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再然后就要到具
期刊
摘要:我国的书法艺术悠久,在此过程中于魏晋时期,为屮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书法艺术发展为表现自身技艺水平的载体。这时期涌现出极具代表性的人物——王羲之,他开创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制高点。不仅吸收前人书法菁华,更是在创作上别开一派。作品极具自由洒脱、平和自然的精神特质。其书体立足中国书坛,历代文人、书家无不奉之为圭臬。授“书圣”、“帖学之祖”之称,曰其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而其蕴含着的书法美学
期刊
摘要:《等待戈多》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品,整部剧仅由两幕构成,情节十分简单,通过爱思特拉冈与弗拉基米尔两个人物的对话与行为展开,而位于情节中心的“戈多”虽处于缺席状态,却作为主线牵动着整部剧的情节发展。贝克特通过两人对话等活动巧妙的展现了二人的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揭露了人的普遍生存状态,情节虽不完整却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本文通过对该剧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特点三个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