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干草滩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w0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在特定环境下,有过一场梦魇般的经历,你会相信,大千世界中,真有科学也无法解释的东西存在。
  当云南边陲地震的消息传来后,我和本市的八名志愿者在第一时间报了名。次日早上8点,我们在志愿中心安排下,乘火车南下。
  第二天凌晨3点,我们抵达救援指挥所。来自医疗单位的我们三男一女,被分为一组等待调派。在营地,领队嘱咐大家迅速休息,因为随时都有可能出征。
  于是,我们抓紧时间补充睡眠。睡得很“死”的时候,我们被叫醒了。才知道,凌晨5点时又有大的余震,重灾区米糯镇伤者无数,药品出现短缺,急需我们运送过去。
  米糯镇距指挥所一百多里地,在大山腹地深处,正常速度半日可到。由于山路崎岖,余震不断,为保险起见,指挥部决定启用当地的马车作为运输工具。
  十几分钟后,我们救援组在当地两位老乡的带领下,赶着两辆装满药品、物品的马车出发了。
  一路上,虽然道路通畅,但小余震不断,山体上松动的石块在陆续滚落,我们的车队行进得很慢。下午进入重灾区后,天气非常的闷热潮湿。在我们进入一片谷底的时候,车把式老张叔说,穿过这片死亡谷,再翻过前面那座大山,我们的目的地就到了。
  就在我们快要穿过谷地的时候,脚下的大地又开始猛烈地晃动。
  一阵浓烈的烟尘过后,前面原本开阔的路顷刻间不见了,无数泞泥巨石张牙舞爪地横亘在我们眼前。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看着这堆无法逾越的障碍物,我们脸都急绿了。
  老张叔这时说话了,他听老辈人讲,附近这一带是有条近路,只是他从来没走过。
  看他在犹豫,我们就催着他带路。
  按照老张叔描述的位置,我们的车七拐八绕后,终于在一片乱石滩后发现了那条路。说是路,其实它是一条干涸了的箐沟,沟的宽度马车可以通行。
  大喜之下,我和“眼镜”坐老张叔的第一辆车。在他的吆喝下,马车在沟里跑起来。这样摇摇晃晃走了大半天,也没看到尽头。沟底越来越狭窄,我有些犯疑,问老张叔方向对不。
  他停下,朝四周辨别了一下在西沉的太阳說,朝着西边走是对的。
  这时,后面第二辆车的车把式老刘头开始沉不住气了,怀疑老张叔带错了路,就在后面喊起来。
  说话间,老张叔似有些恼了,说你要认得路那你来带。完了赌气似的下车与老刘头对调了马车。好在我们跟着老刘头走了不远一段路,前方就看见老张叔描述的干草滩。
  干草滩的对面,就有出山口的道路。看着眼前不大的干草滩,估计了一下,我们半小时可通过。我们以对面的虎头山峰为参照物,把车赶进了干草滩,走出一段后,太阳跟着也落山了。
  山里的天黑得快,幽暗的夜色中我们行进得慢了些,当参照物虎头峰看不见后,我们还没走出干草滩。性急的老张叔又把他的车赶到了头里。就这样又走了好长一段时间,还是没出干草滩。
  我怀疑方向错了,打开指南针确定后,车队继续前进。
  行进中,后面的老刘头忽然喊,停一下。
  车队停下后,就着应急灯光,只见老刘头搬来一些石头,原地搭起一个奇怪图形,边搭边口中念念有词。一念完,他马上跳上马车让我们赶快走。
  我们被他这有些诡异的气氛吓到,谁也不敢出声了,除了马的喘息和车轮碾轧枯草的沙沙声,耳边就只剩车把式们的吆喝声。
  然后,我们听到后面车上有人尖叫,等弄明白是被蒿草打在脸上后,我们的脊背也感觉凉嗖嗖的。
  更恐怖的是我和老张叔的马车,左边轮子不知轧上了什么,高高抬起后,车子一歪,我们被摔下马车。惊慌中,幸好车没翻,老张叔说平坦的干草滩上哪来这么高隆的东西。当找到差点儿造成翻车的那东西时,我们大跌眼镜。
  那是先前老刘头用石头堆出来的奇怪图形。
  走了半天,我们又回到原处。这时,大家的目光全集中在老刘头身上。
  老刘头倒显得很镇静,说大家要是信得过我,还是我打头,不过丑话说在前,我也没绝对的把握,只是不要再互相埋怨了。
  说完,他和老张叔检查了一遍缰绳后,抱着马头说,老伙计,这几条命就都交给你了。随后跳上马车松开刹把,摇起他的大鞭杆朝空中甩了一鞭,我们又上路了。
  一路上,老刘头没有一声吆喝,任马儿自己走。但我感觉马走的不是直线,左一下右一下的。夜色中,马车越走越快,最后好像是在爬一个陡坡,紧跟着辕马也弓起身子奋力向上。注意!抓好!老刘头大喊,我们赶紧抓住身边任何一个可以握住的东西,防止摔下去。最后,我们的马车相继从黑森森的干草滩里冲上了一个高坡。
  在开阔的坡顶上,两匹马像比赛一样狂奔起来。
  坡的下面,是出山的公路。算了下时间,我们在干草滩里竟走了一个多小时。
  好在二十分钟后,我们赶到了米糯镇外设置的医疗点。
  然而,我们眼前应该出现医疗点的地方,此时已被一片废墟掩埋。就在半小时前,一场山体滑坡让当时所有在场的人,无一幸免。
  默哀在废墟前,我们心里知道,如果不是在干草滩耽搁那么长时间,或许我们也将长眠于此。
  再过干草滩时,我们头顶上艳阳高照,近景远景尽收眼底。
  那个石堆图形并不难找,它摆在了草滩子的中央,周围稀稀疏疏的干枯蒿草虽然较高,但也不茂密。只是,地上布满了横七竖八的车辙,似乎在诉说着昨夜在此发生的事情。
其他文献
大火很快吞噬了屋子。尽管有防盗门的阻隔,火舌还是咝咝地向外进攻。两把高压水枪对准了门开始喷水,巨大的水柱刚刚碰到门墙,就化成了团团蒸汽,在狭小的楼道里迅速膨胀,仿佛是叛逃者的嚣张。  阿云感觉好热,好热。她想大声哭喊,可是被浓烟熏得几近窒息;她想逃跑,却找不到出去的路……  “啊!”阿云猛然醒来,惊魂未定,满头大汗。  “松松!你怎么又坐在我脸上!”  松松是一只橘猫,一只能压倒炕的橘猫。  作为
期刊
同事说,你听,蝉叫得好聒噪啊。  果然,声音从窗外进来,很碎,像电击之光,让四周明亮,却又刺耳刺眼。  这样的声音,确实令人焦躁。  虽然办公室里有空调,温度打到25摄氏度,办公桌上还有几盆绿植,青翠蓬勃,朴素、清新,可还是挡不住窗外的蝉鸣。  燥热,就烦。烦,就想发泄。  同事性格外向,有啥就说啥,从不憋着。于是,烦躁的情绪就通过话语倒了出来。  她说,结婚才两年,就不想过了。现在男人好渣,不让
期刊
香香画了一幅画,上面只有一棵小草,寥寥三四笔,再简单不过了,但标题却叫《小鸟吃小虫图》。  爸爸翻来覆去看,感到很奇怪,问:小虫在哪里呀?  香香得意地说:小虫被小鸟吃了。  爸爸更加奇怪了:那小鸟又在哪里呀?  香香更加得意地回答:小鸟吃完小虫飞走了。  爸爸一听生气了:这算哪门子画?真是乱弹琴!  香香一听也生气了:爸爸您不懂就别胡乱评价,这是艺术,这是抽象艺术!  爸爸一听更加生气了:这也叫
期刊
相裕亭,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长篇盐河系列小说三部。其中,《盐河人家》获连云港市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看座》获“中骏杯”《小说选刊》双年奖、第16届中国微型小说一等奖、入围“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风吹乡间路》获“花果山”文学奖;《忙年》获“冰心图书”奖;连续六届获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偷盐》入选200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结集出版了《盐河旧事》20余部作品集。  盐区这边的有钱人,就像雨后山林
期刊
乡间一直有个说法,说我奶奶是蛇变的。  我爷爷是个木匠。他十八岁那年,还是个学徒,跟着师父去给一大户人家打家具。中午时分,两人把木料绑在大树上扯大锯,一不小心,把锯条折断了,师父让我爷爷去金水镇上买,二十多里的山路,回来时天已麻麻黑。我爷爷高高低低地走着,突然脚腕上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借着月光一看,是一条红花蛇。这种蛇毒性不大,我爷爷倒不害怕,只是被吓了一跳,不由怒火中烧,举起新买的锯片,要向红花
期刊
祸从天降,万州知府陆地被革职查办,如果不是他舅舅从中斡旋,花了千两白银,还会“交部议审”,部是刑部,进得去,出不来。  舅舅是商人,却和很多官人结交,才将陆地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化为无形。但是,对饱读诗书,以学包公为荣的陆地来说,无疑让他一生完结——没有了仕途,活着的肉体有何用呢?  引发这件事情的根由是救灾。  同治二年,大旱,万州很多地方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皇上下旨救灾,从湖北经三峡,运来大米1
期刊
罗寇是在杀死西黛的父母之后,才忽然决定救她。   耳旁杀声不绝,兄弟们都杀红了眼。三师兄王川更是疯了一般,拎着鬼头刀,直奔西黛而来。罗寇一脚将王川踢飞,抓着西黛的手,夺门而出。所有的兄弟都愣住,大师兄疯了吗?   罗寇没疯,他早已厌倦兄弟们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当他将刀刺入西黛母亲体内,想拔刀再杀死西黛时,那个异国女子双手紧紧抓住刀锋,不肯让它离开身体。那一刻,罗寇心内猛然一痛,在西黛母亲的耳旁,轻声
期刊
长滩人尚“礼”“仁”,敬文字尊圣人,蒙馆的孩童下学,第一件事就是西去风雨河,跨踏水桥往侍纸坊,把自己一天所习的字整齐地码放在侍紙台上,由蒙馆的伍先生统一燃烧。  夏热趟河倒能给人几分凉快。秋、冬河床干涸,也可踩着踏水桥上的踏板石过河。可每到春季,风雨河上游的潘河水涨,冰凉的春水没过踏板石,伍先生每每带孩子们过河,都会打湿鞋底。  伍先生去长滩街找石匠郭唐旺,郭唐旺自遭土匪浪里云飞洗劫后,重操了旧业
期刊
伊莱是一名士兵,为牛录额真仓古纳管辖。攻抚西城时,前面的人竖梯而上,后面的人没有跟上,先上的人被护城兵砍死。后面没跟上的伊莱被处罚,削掉鼻子,贬为奴隶。  没有人怜悯这个失掉鼻子的男人,人们骂他笨蛋,害死了冲锋在前的弟兄。他想为自己喊冤,又不敢。鼻子没了,面门塌陷,余生难堪,他在脸上罩一块毛青布,只露出两只眼睛,看世态炎凉。从前他是披甲人,鲜衣骏马,现在沦为野外男奴,住窝棚,终日劳作,失去自由。他
期刊
来人在沙发上坐定后,胡姐递给了他一个橘子:“吃吧,解渴。”  来人笑笑说:“我不渴。”说完把橘子放到茶几上。此时是上午八点多,明亮的阳光充满了客厅的每一个角落,茶几上堆在果盘里的橘子浑身披着阳光,橘皮上密密麻麻的小坑点因此清晰可见。  胡姐再次拿起茶几上的橘子递给了来人:“你吃吧,味道真的不错。”  “谢谢!”来人说了声,然后开始扒橘子,无声地很是小心地扒着。胡姐看到了橘皮翻过去射出的细密的皮汁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