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本官糊涂”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sh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剧兴,“本官”多。在众多清朝题材影视剧中,清代官员在面对同僚下属或百姓的对话里,无一例外地自称“本官”,如:县官下乡视察,会说“本官这次来……”知府听了汇报,会说“这事本官知道了……”说者似洋洋得意,听者则频频称是。
  其实,此“是”颇不是,因为清朝的官员绝对不会自称“本官”。清代衙门中确有“本官”一称,但那是地方州县等衙门中的吏役,在谈及本衙门长官时使用的称呼,正如现在的机关干部说“我们主任”“我们处长”那样,是一种他称,而不是自称。
  清朝从入关以来,对于官制和官场仪式、礼数一直十分严格,各级官员的自称、互称绝不容许弄错。当然,清朝官员也有自称,如知县对僚属或百姓必称“本县”,知府自称“本府”,依此类推:道台自称“本道”,臬台或藩台自称“本司”。各省巡抚因都挂着中央某部的侍郎、副都御史等衔,因此自称“本部院”。
  这些官场礼仪规定,每一个当官的都十分娴熟。下属或百姓乱叫,等于给他找麻烦。而当时的老百姓对于官场的称呼也是掌握准确的。可叹如今一些影视编导却稀里糊涂,整得观众也“本官糊涂”了。
  由“本官糊涂”话说当代,有种现象异曲同工,那便是落马官员总要垂泪而泣曰:“我忘了本”“我不懂法”“我好糊涂啊”……由“本官糊涂”,又会让人油然想到当下“鲁鱼亥豕”“郢书燕说”一类的误众之辞、误众之事。
  “鲁鱼亥豕”,是说鲁和鱼、亥和豕的篆文形似,极容易引起误写错读。东晋学者葛洪在其《抱朴子·遐览》中载:“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意思是写过三遍,则鱼易写成鲁,虚便成了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 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后以“鲁鱼亥豕”泛指书籍传写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由“本官糊涂”,又可引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讲的一段故事:楚国郢都有一个人给燕国的宰相写信。晚上照明的蜡烛不亮,于是对拿烛台的侍从说:“把烛火举高点。”一边说一边阴差阳错在信上写上了“举烛”二字。但举烛并非这封信的本意。燕国宰相见信十分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遂向燕王禀告了任贤的道理,燕王十分高兴,国家因此大治。
  此文衍生了“郢书燕说”這一成语,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韩非子借此批评“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讽刺当时学者托古改制,可谓言之凿凿。此说是否振聋发聩了呢? 从“本官糊涂”到“郢书燕说”,可清晰地画出一条轨迹:古往今来,以其昏昏,曲解原意,而无甚解,则牵强附会,谬莫大焉,不能不察也!
  责任编辑 / 丁兆丹
其他文献
[摘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探索的主题,百年理论探索的主题,百年精神赓续的主题,未来奋斗目标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进行的。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奋斗主题  [中图分类号] D
[摘要] 北京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科技资源,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持续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激发创新动能,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北京在技术创新、融合路径、技术应用、内容创新和关键资源等方面,仍存在制约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因素,融合效率有待提高。坚持问题导向,北京应多管齐下拓展文化科技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以科技赋能文化,助力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科技创新; 融合发展; 资
信托财产是信托制度的根基,信托财产独立性则是整个信托体系的灵魂.各大陆法系国家在移植英美信托制度时煞费苦心寻找“双重所有权”与“一物一权”原则的对接点,不仅要保证信托财产关系契合大陆法系的财产权理论,更要为信托财产独立性作妥善安排,由此也导致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要求与其权属转移产生内在关联.《海牙信托公约》对信托财产转移不置可否,割裂了信托财产所有权转移与信托财产独立性间的牵连关系.我国《信托法》沿用该立法模式,其第2条“委托给”的表述却造成信托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信托财产所有权是否转移的龃龉.尽管营业信托中
说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的侯抒愫是清官,却不太有名。有谓他名气不彰,乃因官阶不高。侯抒愫曾为山东潍县知县,七品芝麻官,素有清廉之声。一些人用世俗的眼光看来,古时官司是最来钱的,他是怎么做的呢?  侯抒愫任职潍县,“大贾郭某陷于讼”,具体什么案子,史上没说。按一般经验,古代打官司大都是打关系。有的大贾人品什么的都差,就是不差钱。这些大贾打官司,真是打关系、打银子,“荐绅为之请者以十数”。  这位大贾官司
蒋琬,字公琰,三国时期蜀国著名政治家,与诸葛亮、费祎、董允并称“蜀汉四相”。在蜀汉后期政坛上,蒋琬的名气似乎不如八次伐魏的姜维,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对蒋琬的描写也是寥寥几笔。但实际上,蒋琬是诸葛亮指定的第一接班人。诸葛亮曾言:“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蒋琬治国有方,且品行高洁、托志忠雅、心胸宽广、任人唯贤,与姜维、费祎等人共同辅佐刘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堪称国家的中流砥柱。  社稷之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推动经济社会有序恢复发展中,我国的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令人瞩目。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数字治理具有四大优势,分别体现在治理时效、治理价值、治理场阈、治理效能方面。从数字治理整体协同的角度来看,疫情防控数字治理在治理规模、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上还存有短板,应从物理基础、网络平台以及运行机制3个层面对数字治理生态进行体系性建构。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公共卫生; 数字治理
崇文门原为元大都十一门之一的文明门,民间又称“哈德门”“海岱门”。明朝永乐年间营建北京城,将南城墙向前拓展2里,但新开辟的3座城门仍沿用元代名称,直至正统年间将文明门改称崇文门。嘉靖年间修建外城之后,崇文门与正阳门、宣武门(即“前三门”)成为内外城往来的通衢要道。清朝定都北京后,在城中实施“旗民分治”政策,内城由皇城和旗人居住区组成,外城则由汉官平民居住区和商业区组成,前三门为南北城分界。  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