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物课堂充满色彩和生命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应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色彩和生命。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用眼睛发现美,要注重情感的熏陶和洗礼并学以致用;再次,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最后,教法要灵活多变。
  [关键词]生物;课堂;色彩;生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27-3
  [作者简介]杨静(982—),女,山东陵县人,本科,山东省德州市陵县教育局教研员,中学二级。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无论是教学改良还是教学改革,课堂的最优化都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追求。我们的学生会学习、想学习吗?我们的学生学习快乐吗?当下,我们应该追求课堂的高效率还是高效益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就生物的课程特点而言,它应是离学生最近,学生较为熟悉的一个科目。生物是指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绝大多数是看我们得见,摸得着的。而人本身也是一个生命的个体,也是我们要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这就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们都知道,当一组人交流聊天时,大家在讨论共同的话题和兴趣爱好时,气氛就会很热烈,大家畅所欲言、意犹未尽、心情舒畅,彼此收获都很多,最后效果就会很好。大家还会渴望下一次的聚会,甚至有人自发组织安排。若有一个人或一些人对此话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熟知同时又和别人无共同语言,交流的效果要大打折扣,甚至是这组人没有继续交流的愿望,以后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也会变少。因为在这样的交流中,那些人得不到认同或者是所谈的话题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从中得不到任何他们想要的或有价值的东西。他所得的是厌烦、无聊和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样,我们的课堂也是一样,学生有了兴趣,他才会参与你的课堂,才会进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若不然,老师再如何卖力,如何水平高超,也是做了很多无用功。
  二、用眼睛发现美
  学生是美好的,课堂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这一切源于发现。如果没有发现,又有谁知道它的价值呢?周围的空气、蓝天白云、飞鸟虫鱼、清晨的露珠、温暖的阳光,这一切都是多么的美好。这么美好的大自然,这么和谐的环境,就是我们生活和生存的家园。心中充满爱,才能发现这些,才能对生命产生敬畏。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命中的美。生命,这就是我们课堂要探讨、研究的目标所在。我们去发现,去研究我们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生命,研究它的形态特征,研究它的结构功能,研究它的发展趋向。让有益的对我们更有益,让有害的转化为对我们有益的,实在无法利用的就避免它对我们的不利影响。生命自有生命存在的价值,我们没有权利去破坏它。
  三、情感的熏陶和洗礼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德行得到修炼,获得生活和生存的技艺。那么课堂应是学生思想的一次升华和见识的再次拓展和延伸。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他才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努力拼搏、努力学习。生物课堂正是熏陶和洗礼学生情感的殿堂。如此奇妙的生命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的鲜活素材,又有如此之多的生命个体在这里集会交流和狂欢,难道不足以感动心灵吗?生命,这就是我们的课堂,在这里领略生命的颜色、生命的顽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去和它交流,去和它狂欢,去和它和谐共处。让学生通过生物课堂真正地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珍惜我们生活的家园,保护好我们生活的家园。心中有爱,你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同样也会爱你。
  四、学以致用
  教育贵在学以致用,课堂如果仅是学生对一个知识点识记和巩固,远没有学生经过探讨、思想上的考量之后得到的效果好。这实际上也是和学生产生共鸣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认识世界并获取知识的过程。若不然,学生的学习就成了抽象真空的,他所学的和他平时生活的是两个没有交集的点,生活是生活,学习是学习。生物的课堂的素材源于生活,很多是我们不借助任何工具就能有的,这就是生命的教学。它的教源于生活,同时我们也可以用我所学服务于生活。学生的视野与以前不同了,学生的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学生的社会生活也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也随之有所变化。不同学龄的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的形式也不一样。我们的教学也更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而变化。教学的改良也好,改革也好,实际上更是对教师的要求。课堂实际也是教师风格、业务的综合体现,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和执著追求,源于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面。老师不仅要掌握比课程深得多的生物科学知识和生物学基本技术,而且要理解课程内容的体系和深度。这样教师才会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深入浅出地组织教学内容,而不会随着课本亦步亦趋。然而学生对老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就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广阔的知识面。
  五、改变教育观念,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上真正进步。笔者经常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一起去探讨,查资料。他们有问题,才说明他们去思考、学习了。不论是课上课下,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再简单,笔者都耐心地讲解,并适时地夸奖他们。教师和学生经常平等地交流,学生才会对教师非常信任,从而赢得他们的心,他们才会非常愿意学习这一学科。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和职责。教师既要面对当前的应试教育的现状,更应注意学生将来获得人生成功所需的基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中能继续保持优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不仅有教书的责任还有育人的责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育人效应。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教师以积极、健康、真诚、感恩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伟大职业,学生才会健康向上、感激生活、爱戴老师。
  六、灵活多变的教法
  教学方式的变化是由教育观念决定的,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哪些方法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无定法,关键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生物学基本概念多,易混知识也多,有些东西需要记忆,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和目的。脱离了生活的知识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应让知识植根于实际生活这片沃土,结出丰硕的果实。教师应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色彩和生命。
  参考文献:
  [1]黄芳让课堂充满生命的色彩——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成才之路,2(7)
  [2]胡可键生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徽教育,98(2)
其他文献
青海省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至今已发掘各时代遗址40余处、墓葬3000余座。较重要的工作是发现了小柴达木湖和拉乙亥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遗址;确立了马家窑文化、宗
秋已有了些凉意。  这天,两位盲人老者——一个哲学家,一个流浪汉,在枫树林中相遇了。  脚踩着红叶发出细碎的声响,哲学家推推鼻梁上的墨镜,慢慢地朝这边走来。熹微的晨光中,银白的长须微微抖动着,颇有风度。  与他相比,流浪汉可就显得寒碜多了。长衫脏兮兮的,打满了补丁,陈旧的长裤上沾着零星的泥点。  两人的手相碰的一刹那,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忽然在空气中漾开了,也许这就是盲人的同病相怜吧,他俩站在树下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