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在于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由此不难看出,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即自主学法。自主学法不等于一般的学法,它最显著的特点是自主。它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所应用,并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得到发展。学生要自主学习就必须了解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那么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哪些?教师又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把这些方法应用于学习的过程中去呢?概括起来讲,我认为教师应教给学生做到“四会”。
一、要会听
这是自主学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自主学法的根本。如果学生不会听,别的也就谈不上了。这里所说的听,要求学生本人必须处在一个要学习的位置上,即要听老师的讲课,也要听同学的发言,而且不单纯是吸收来自他们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能针对这些信息在头脑中迅速的进行加工和整理,做出相应的反应。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听的方法,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听的意识和习惯。可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听题写算式,听题写结果,让学生概括老师讲过的某个知识点,重复某个重要结论等。但应看到,这只是训练“听”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听总的来说还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要想进一步达到让学生主动听,会听的目标,教师就要进一步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结合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例,采用多种办法从根本上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要会想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对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在头脑中进行整理和加工,这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想”的过程。除此之外,还要能根据老师的板书和演示想;根据小组讨论和自己动手操作的情况想;根据课本叙述的内容想。所谓会想,就是要知道怎样去想,切实做到:想能想到点子上、想能想到关键处、想能想出新意来。总之使想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想的意识,要有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头脑中老要有“这是怎么回事?什么样?为什么是这么回事?”这样的疑问,同时学过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因为这是学生想的资本,也是使想取得较好效果的保证。
如何使学生愿想会想呢?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营造让学生去想的大环境,要善于提出富于思考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而不能老提那些是不是、对不对可随意猜测的简单化问题。实践证明,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及答案不唯一的问题,不失为一种促使学生去想的好办法。
三、要会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让学生的所思所想能表达出来,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说,懂得说的方法,同时要有说的勇气,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既不怕说错,也不怕说不全,而且能够做到语言清晰,条理性强,声音洪亮。这些要求在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中尤为重要,可说是自主学习课堂的重要标志。
要想养成学生说的习惯,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说的机会。既要让能力强的学生说,也要让能力一般和能力较差的学生说。可通过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还可通过模仿说,重复说,个人说,小组说,全班说等各种形式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和胆量。对于说得好的,要予以肯定和表扬,说得不理想的,也要进行鼓励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变课堂上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少数人说为多数人说;把自主学习的气氛在课堂上体现出来。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质量,还应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说的技能技巧。
四、会操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实践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显而易见,让儿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就是满足儿童这种精神需要的一种好方法,同时也符合儿童认识的发展要经历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这样一个心理过程,较好的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对于学生来说,动手操作的目的性一定要强,要能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手中的学具或其他材料,有计划有次序的去进行操作。做到手、脑、口、眼并用;操作、观察、思维和语言有机结合;力争通过操作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最终达到获取新知的目的。如果把学具当玩具,把操作混同于玩耍,没有思维,没有目的,其结果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毫无所得,自主学习也就流于了形式,这种情况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上面共谈到了四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方法,也谈到如何帮助学生去掌握这些方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方法之间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时候也是不可能孤立进行的。我们应该把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看成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不失时机的穿插进行,反复进行,才能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熟练的掌握这些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要会听
这是自主学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自主学法的根本。如果学生不会听,别的也就谈不上了。这里所说的听,要求学生本人必须处在一个要学习的位置上,即要听老师的讲课,也要听同学的发言,而且不单纯是吸收来自他们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能针对这些信息在头脑中迅速的进行加工和整理,做出相应的反应。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听的方法,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听的意识和习惯。可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听题写算式,听题写结果,让学生概括老师讲过的某个知识点,重复某个重要结论等。但应看到,这只是训练“听”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听总的来说还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要想进一步达到让学生主动听,会听的目标,教师就要进一步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结合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例,采用多种办法从根本上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要会想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对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在头脑中进行整理和加工,这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想”的过程。除此之外,还要能根据老师的板书和演示想;根据小组讨论和自己动手操作的情况想;根据课本叙述的内容想。所谓会想,就是要知道怎样去想,切实做到:想能想到点子上、想能想到关键处、想能想出新意来。总之使想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想的意识,要有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头脑中老要有“这是怎么回事?什么样?为什么是这么回事?”这样的疑问,同时学过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因为这是学生想的资本,也是使想取得较好效果的保证。
如何使学生愿想会想呢?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营造让学生去想的大环境,要善于提出富于思考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而不能老提那些是不是、对不对可随意猜测的简单化问题。实践证明,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及答案不唯一的问题,不失为一种促使学生去想的好办法。
三、要会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让学生的所思所想能表达出来,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说,懂得说的方法,同时要有说的勇气,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既不怕说错,也不怕说不全,而且能够做到语言清晰,条理性强,声音洪亮。这些要求在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中尤为重要,可说是自主学习课堂的重要标志。
要想养成学生说的习惯,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说的机会。既要让能力强的学生说,也要让能力一般和能力较差的学生说。可通过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还可通过模仿说,重复说,个人说,小组说,全班说等各种形式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和胆量。对于说得好的,要予以肯定和表扬,说得不理想的,也要进行鼓励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变课堂上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少数人说为多数人说;把自主学习的气氛在课堂上体现出来。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质量,还应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说的技能技巧。
四、会操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实践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显而易见,让儿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就是满足儿童这种精神需要的一种好方法,同时也符合儿童认识的发展要经历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这样一个心理过程,较好的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对于学生来说,动手操作的目的性一定要强,要能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手中的学具或其他材料,有计划有次序的去进行操作。做到手、脑、口、眼并用;操作、观察、思维和语言有机结合;力争通过操作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最终达到获取新知的目的。如果把学具当玩具,把操作混同于玩耍,没有思维,没有目的,其结果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毫无所得,自主学习也就流于了形式,这种情况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上面共谈到了四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方法,也谈到如何帮助学生去掌握这些方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方法之间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时候也是不可能孤立进行的。我们应该把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看成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不失时机的穿插进行,反复进行,才能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熟练的掌握这些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