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科学,与语文、数学一样有很深的理论基础,它容纳物理力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要上好一堂体育课,不能以简单的模仿练习,动作示范,让学生机械地学,被动地练。必须要有深刻的理论讲解,力学分析,动作实践,讲解示范,模拟练习,自我感觉等才能主动接受。下面本人就多年教学中的经验略谈一下力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大家共勉。
1建立理论依据
长期的体育教学文献参考资料和教学经验总结给人们一个定势,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练习中采取分解动作,组合练习的方式,使得大多数教师在教案或实践中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成了模仿的机器,漫无目的机械练习,重复次数多,运动负荷量大,学生疲惫,教学效果差。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多次找学生谈心,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不是没有努力地练,老师也不是没有潜心地教,而是教师没有讲明动作的理论依据,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这个动作在生活实践中有什么作用,对学生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好处,学生应怎样去练,练习后身体哪些部位有什么反应,怎样才知道练习有没有效果,一连串的问题告诉了我,体育教学必须要与物理力学配套教学,然而空洞的教学理论,学生似懂非懂,加之长期的体育教学习惯,整天坐在教室里重复枯燥无味的语文、数学练习,难得的体育课,学生早就盼望能自由自在的跑、跳,哪里听得进什么理论与力学分析。对此,我每年对新任的班级都做了以下实验,让全班同学测试一次立定跳远,老师和同学都记录好成绩,时隔一月之后再测试一次,对比成绩有没有上升(这一个月中要求学生自己练习,老师不教任何技巧),结果几乎没有上升。
第二次实验(强行要求学生按老师的办法做,注意听讲,动脑思考),按如下步骤进行。
1、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做立定跳远。
2、讲解示范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分析立定跳远的力量来源于紧张的肌肉收缩和地面的反冲,即受力分析。
3、理清力在身体各部位的传递过程:即两腿用力蹬地造成地面反冲—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腹部,同时配合两手用力前摆,实现空中展体,到最高点时收腹举腿,小腿前迈,脚跟着地,屈膝缓冲,落地维持身体平衡。
练习中特别强调两手用力前摆,各关节快速有力蹬伸,落地时脚跟先着地。验证小腿前迈,脚跟着地的方法有:1,听声音。声音大即为全脚掌着地。声音小有两种:一种脚跟着地,身体有后倒的趋势(动作正确);另一种前脚掌着地,身体有前扑的趋势(动作错误)2,找感觉(练习后感到脚跟疼痛)。
经过两个星期四节课的教学后,再由学生按要求自由练习两个星期,最后做第二次测试,结果98%以上的成绩都提高了,最高的增加了三十多厘米。
通过立定跳远的试验教学,充分证实了体育锻炼亦需科学性,从思想上改变体育锻炼就是体力劳动,练习不需要遵照科学的错误观点。但是教学不能仅以一次实验或一个结果就能定性学生的思维,而应从多方面,多渠道的理论来证实。对此,我充分利用了室内理论课的教学,从人体解剖学着手,以科学的数据证明了体育锻炼能促进心脏的发育,能使心肌壁加厚加粗,心脏体积增大,每分钟心输出量增多,心脏休息时间长,可以延长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提出了青少年时期的锻炼将管一辈子,中老年人的锻炼只能管当天的观点。让学生明白锻炼的价值,促使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以上事实充分证明了体育是一门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性科学,学好它不能蛮干,练习中要充分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2建立练习的目标体系
体育教学是融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身体练习,教学中教师要用科学的理论讲明动作要领,分析动作的受力情况,让学生了解动作力量的来龙去脉,身体肌肉受练习的具体部位以及练习后有什么反映,正面回答学生提出的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漫无目的的比划,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对照练习。如在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中,首先我做了几次投掷全过程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动作的目标体系,同时让学生模仿试做几次,说出各自的感受。再次,对动作进行受力分析,指明力量的来源、走向(地面反冲—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腰背—肩—肘—腕—指),强调充分利用身体高度,形象地讲解力量和出手角度相同时身体越高投掷越远的抛射理论。最后,进行分解练习和徒手练习,待同学们都掌握了动作要领后再进行实战演练。
这样学生对练习投掷实心球有了一个整体的轮廓,建立了一个从掌握技术动作到力量的来源与传递,再到练习方法等完整的目标体系,练习中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身体力量是否完全用上,练习部位是否有反应,如果没有则证明动作错误,应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检查自我练习效果
在确立明确的目标体系之后,老师还要告诉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必须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跌打翻爬,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灰心泄气。一个完整动作的定性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实现的,虽然有时成绩提高了,但不稳定的现象说明技术动作还没有完全掌握,特别在这期间要加强练习,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这些温馨的提示和不变的事实是每个学生在练习中都必须经历的,当他们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就会利用所学的理论再次指导自己的实践,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再次结合。
4培养自导自演的终身练习能力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教会学生就是让学生去教会别人。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做某个动作,而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做这个动作或变换方式去做这个动作,练习某块肌肉没有固定的动作,更不能长时间用一种方法或动作去练习这块肌肉,即所谓的教有术而学无定术,这样教出的学生才能正确运用理论,游刃有余。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体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更多爱好体育懂得体育的人们参与,学校教育的目的就越来越明显地强调素质教育要融会贯通,应用自如。所以在教学中不仅为增强学生的体质加强训练,而更多地要教会学生如何懂得自己锻炼的方法,明白动力练习与静力练习的效果,掌握人体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破解每个动作练习的原理。如:在发展腿部力量的教学中,首先进行图示讲解,剖析腿部结构由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部分肌群、韧带、关节、骨骼等构成,让学生明白练习腿部力量实质是促使股四头肌等腿部肌肉群的肌丝长粗,肌肉横断面积增大弹性增强。其次,让学生感受各种动作,体验是否对这部分肌肉有刺激,再结合力学原理分析这个动作是否有利于肌肉的发展,研究动作的科学性。通过长期的引导,不自觉地养成遇事分析的习惯。最后提出问题“就如何发展上肢力量提出各自的练习方法”。同学们踊跃参与,有口述的、有比划动作的,课堂气氛非常热闹,每个学生都想证实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经过收集整理,全班49人共提出有效训练方法18种,收获甚大。
让学生自主参与,师生互动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又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了自导自演的终身练习能力。
总之,搞好学校体育教学,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教师的教必须从源开始,从人体生理结构开始,从力量的来龙去脉开始,输导力的走向 ,传导物件的运行方式,结合物理、化学的知识,揭穿体育锻炼的真实面纱。只有这样,学生学才主动,教师教才灵活。
1建立理论依据
长期的体育教学文献参考资料和教学经验总结给人们一个定势,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练习中采取分解动作,组合练习的方式,使得大多数教师在教案或实践中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成了模仿的机器,漫无目的机械练习,重复次数多,运动负荷量大,学生疲惫,教学效果差。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多次找学生谈心,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不是没有努力地练,老师也不是没有潜心地教,而是教师没有讲明动作的理论依据,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这个动作在生活实践中有什么作用,对学生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好处,学生应怎样去练,练习后身体哪些部位有什么反应,怎样才知道练习有没有效果,一连串的问题告诉了我,体育教学必须要与物理力学配套教学,然而空洞的教学理论,学生似懂非懂,加之长期的体育教学习惯,整天坐在教室里重复枯燥无味的语文、数学练习,难得的体育课,学生早就盼望能自由自在的跑、跳,哪里听得进什么理论与力学分析。对此,我每年对新任的班级都做了以下实验,让全班同学测试一次立定跳远,老师和同学都记录好成绩,时隔一月之后再测试一次,对比成绩有没有上升(这一个月中要求学生自己练习,老师不教任何技巧),结果几乎没有上升。
第二次实验(强行要求学生按老师的办法做,注意听讲,动脑思考),按如下步骤进行。
1、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做立定跳远。
2、讲解示范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分析立定跳远的力量来源于紧张的肌肉收缩和地面的反冲,即受力分析。
3、理清力在身体各部位的传递过程:即两腿用力蹬地造成地面反冲—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腹部,同时配合两手用力前摆,实现空中展体,到最高点时收腹举腿,小腿前迈,脚跟着地,屈膝缓冲,落地维持身体平衡。
练习中特别强调两手用力前摆,各关节快速有力蹬伸,落地时脚跟先着地。验证小腿前迈,脚跟着地的方法有:1,听声音。声音大即为全脚掌着地。声音小有两种:一种脚跟着地,身体有后倒的趋势(动作正确);另一种前脚掌着地,身体有前扑的趋势(动作错误)2,找感觉(练习后感到脚跟疼痛)。
经过两个星期四节课的教学后,再由学生按要求自由练习两个星期,最后做第二次测试,结果98%以上的成绩都提高了,最高的增加了三十多厘米。
通过立定跳远的试验教学,充分证实了体育锻炼亦需科学性,从思想上改变体育锻炼就是体力劳动,练习不需要遵照科学的错误观点。但是教学不能仅以一次实验或一个结果就能定性学生的思维,而应从多方面,多渠道的理论来证实。对此,我充分利用了室内理论课的教学,从人体解剖学着手,以科学的数据证明了体育锻炼能促进心脏的发育,能使心肌壁加厚加粗,心脏体积增大,每分钟心输出量增多,心脏休息时间长,可以延长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提出了青少年时期的锻炼将管一辈子,中老年人的锻炼只能管当天的观点。让学生明白锻炼的价值,促使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以上事实充分证明了体育是一门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性科学,学好它不能蛮干,练习中要充分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2建立练习的目标体系
体育教学是融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身体练习,教学中教师要用科学的理论讲明动作要领,分析动作的受力情况,让学生了解动作力量的来龙去脉,身体肌肉受练习的具体部位以及练习后有什么反映,正面回答学生提出的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漫无目的的比划,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对照练习。如在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中,首先我做了几次投掷全过程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动作的目标体系,同时让学生模仿试做几次,说出各自的感受。再次,对动作进行受力分析,指明力量的来源、走向(地面反冲—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腰背—肩—肘—腕—指),强调充分利用身体高度,形象地讲解力量和出手角度相同时身体越高投掷越远的抛射理论。最后,进行分解练习和徒手练习,待同学们都掌握了动作要领后再进行实战演练。
这样学生对练习投掷实心球有了一个整体的轮廓,建立了一个从掌握技术动作到力量的来源与传递,再到练习方法等完整的目标体系,练习中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身体力量是否完全用上,练习部位是否有反应,如果没有则证明动作错误,应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检查自我练习效果
在确立明确的目标体系之后,老师还要告诉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必须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跌打翻爬,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灰心泄气。一个完整动作的定性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实现的,虽然有时成绩提高了,但不稳定的现象说明技术动作还没有完全掌握,特别在这期间要加强练习,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这些温馨的提示和不变的事实是每个学生在练习中都必须经历的,当他们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就会利用所学的理论再次指导自己的实践,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再次结合。
4培养自导自演的终身练习能力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教会学生就是让学生去教会别人。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做某个动作,而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做这个动作或变换方式去做这个动作,练习某块肌肉没有固定的动作,更不能长时间用一种方法或动作去练习这块肌肉,即所谓的教有术而学无定术,这样教出的学生才能正确运用理论,游刃有余。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体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更多爱好体育懂得体育的人们参与,学校教育的目的就越来越明显地强调素质教育要融会贯通,应用自如。所以在教学中不仅为增强学生的体质加强训练,而更多地要教会学生如何懂得自己锻炼的方法,明白动力练习与静力练习的效果,掌握人体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破解每个动作练习的原理。如:在发展腿部力量的教学中,首先进行图示讲解,剖析腿部结构由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部分肌群、韧带、关节、骨骼等构成,让学生明白练习腿部力量实质是促使股四头肌等腿部肌肉群的肌丝长粗,肌肉横断面积增大弹性增强。其次,让学生感受各种动作,体验是否对这部分肌肉有刺激,再结合力学原理分析这个动作是否有利于肌肉的发展,研究动作的科学性。通过长期的引导,不自觉地养成遇事分析的习惯。最后提出问题“就如何发展上肢力量提出各自的练习方法”。同学们踊跃参与,有口述的、有比划动作的,课堂气氛非常热闹,每个学生都想证实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经过收集整理,全班49人共提出有效训练方法18种,收获甚大。
让学生自主参与,师生互动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又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了自导自演的终身练习能力。
总之,搞好学校体育教学,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教师的教必须从源开始,从人体生理结构开始,从力量的来龙去脉开始,输导力的走向 ,传导物件的运行方式,结合物理、化学的知识,揭穿体育锻炼的真实面纱。只有这样,学生学才主动,教师教才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