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显微结构与物质组成研究

来源 :地球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q8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国西南地区三个火电厂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显微结构、矿物和化学组成等的研究表明,在PM10中,随着粒径的减小,非球形颗粒的比例增加;同原状飞灰相比,PM10以实心结构为主,多孔和空心结构较少;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多数PM10颗粒的表面并不光滑,而是布满了次级微细颗粒;PM10的物相组成与燃煤煤种密切相关,小龙潭电厂PM10主要矿物包括石英、石灰、石膏和赤铁矿,而贵阳电厂PM10则以莫来石和石英为主;据单个PM10颗粒化学组成,将PM10分为硅质、铁质、Ca-铝硅质、Fe-铝硅质、Ca-F
其他文献
月球极度亏损挥发分,但是月壤中赋存有大量的稀有气体,主要来源于太阳风注入、宇宙射线作用和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等过程。月岩和月壤样品的稀有气体研究,不仅是获取月球表面形成和
水电站的主要建筑物厂房,在其基础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保证有着相对稳定的基础,以免发生沉降以及不均匀沉降,导致某些结构发生破坏或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文章主要结合Auto_Ba
黄胜关站地处川西北高原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同时该地区冬季寒冷,需要进行采暖。目前传统的采暖方式仍然依靠煤炭、燃油、电力等常规能源,丰富的太阳能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凹陷东侧轮古地区有丰富的海相稠油产出,其中包括大型的塔河油田群,在凹陷的西北缘也有海相稠油发现。凹陷东侧海相稠油的地球化学成因已经有较多的研究报道
利用JL-3600t压机实验研究了800MPa、不同温度条件下泥质岩部分熔融过程,利用EMPA和LA-ICPMS分别测定了熔体相和残留相中主要化学组成以及微量元素(包括REE)组成。实验结果表明,
【摘要】作为各项海洋石油工作的凭证和海洋石油活动的记录的档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我国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背景,本文分别重点介绍了海洋石油档案分类和海洋石油档案著录,以期为我国海洋石油档案整编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海洋石油档案;整编工作;档案分类  一、海洋石油档案分类  (一)海洋石油档案存储结构目录的确定。在对海洋石油档案进行管理分类的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对档案业务进行梳理,确定
正确的接地故障选线是小电流接地系统存在的一大难题,通常采用的单一故障选线方法只对部分故障信息进行处理,因此选线的可靠性不高。基于这种状况,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并以基于信号
以生长在钙华池中的单生卵囊藻(Oocystis solitaria Wittr)为研究对象,利用pH漂移方法,探讨了封闭系统中单生卵囊藻在岩溶水和非岩溶水环境下对溶解无机碳(DIC)利用及其对水体C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