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学语言如一座桥梁,搭建在文本、学生、教师之间,让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得以实现。作为语文教师,想让课堂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就一定要千锤百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让教学语言更精彩,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一、随文导入的语言激发兴趣
课堂开始,犹如晚会开场白煽动观众的情绪一样,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提高。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月光曲》时,在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声中深沉地说:“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这样抒情的语言怎能不让孩子产生探究《月光曲》的兴趣呢?兴趣可以使人才思敏捷,聪慧灵悟。德国大诗人歌德说得好:“哪里没有兴趣,哪里便没有记忆。”学习心理实践也告诉我们:兴趣可以促成良好的学习情绪,进而激发理解与记忆的关键性动力——脑力的释放。这时,人的思维极其活跃,大脑中知识印迹格外清晰,再现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因而,不论是分析、理解,还是联想、发挥,不学习则已,学必有得且能够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用语言这种最方便、最直接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使孩子们觉得“学习有味”。
二、帮助理解的语言拨云见日
语文课堂,让学生理解词语是重要的目标,虽然理解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借助插图、反复吟诵、直观演示、想象表演……但我们常常会借助语言的力量,让孩子们走出理解的盲区,犹如拨云见日。如在晨诵教学诗歌《开满鲜花的头》中,有一句是“头上长着沉默的紫罗兰的人,有点儿黑色幽默。”这是教学中最棘手的地方,“黑色幽默”可是孩子们无法理解的,笔者也在课前查了资料,知道了黑色幽默是一种带着眼泪的悲剧幽默,让人觉得沉重、忧郁。于是上课时我从孩子能感知的“沉默”开始,问“你什么时候觉得沉默,不想说话?”孩子们回答:“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作业做错的时候、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是呀,紫色的紫罗兰让人觉得有点沉重、郁闷,就像黑色幽默一样。”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二年级的孩子感受到了黑色幽默的忧郁,像这样总结暗示的语言常常能不知不觉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三、升华朗读的语言层层推进
语文课堂,读书是主旋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语文老师也努力追求朗读的层次,想方设法让孩子将体会读出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打动孩子心灵的旁白语言引读课文内容,孩子们的朗读便会带有色彩,甚至能达到表演读的程度。如《母亲的恩情》一文中,第二小节母亲与孟郊告别时叮嘱的话“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是一个朗读的训练重点。为了让孩子们读出母亲的依依不舍、浓浓的爱,教者可饱含深情地设计导读语言:“你一个人漂泊在外,没人给你洗衣做饭。”示意学生读“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再投入地叙述“你一个人在外乡举目无亲,受了委屈没人听你诉说。”学生又一次读“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还可以再升华“你一个人在外地,衣服破了没人补。”学生还可以读“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就这样回旋反复地导读,孩子们一定会被带入情境中,读得有滋有味,一遍一遍地读得更精彩。
四、真实评价的语言推动前进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具体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说话等学习活动的判断。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量多,教师和学生都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质也高,许多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教师在认真地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语言也都与课文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读诗歌《鲜花和星星》时,孩子读“我数着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教师根据孩子朗读情况,或评价“花儿真多呀!数不过来了!”“花儿真美呀!五彩缤纷的!”“花儿真香呀!香气扑鼻呢!”或评价“只有几朵花,太冷清了。”“花儿都要枯萎了!”……正面的评价固然会让孩子们兴奋、快乐,读得更有精神,反面的评价因为幽默委婉,也会让孩子们心领神会,他们会读得越来越好。
五、拓展阅读的语言引领未来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教科书,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书的海洋,带入更广阔的天地,引领孩子们走近美好的未来。在语文课堂上,将拓展阅读作为教学目标是极其重要的,于是很多语文课堂结束时,教师都想方设法地将孩子们阅读的触角伸向更远之处。如:本学期的一堂校内研究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语文第四册中的《谁的本领大》,第二课时快结束时,教者说:“《谁的本领大》是根据《伊索寓言》中的《北风和太阳》改编的,《伊索寓言》中的《骆驼和羊》也是与比本领有关系的,小朋友们也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的其他故事也很有趣,请小朋友们也读一读。”如此,不断将与课文有联系的书推荐给孩子们,拓展他们的阅读空间。
教师富有情感色彩的、艺术的、文学性强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听课情绪、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影响着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决定了孩子们对语文学科的喜恶。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精心锤炼教学语言,使课堂更完美。
(责编钟岚)
一、随文导入的语言激发兴趣
课堂开始,犹如晚会开场白煽动观众的情绪一样,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提高。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月光曲》时,在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声中深沉地说:“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这样抒情的语言怎能不让孩子产生探究《月光曲》的兴趣呢?兴趣可以使人才思敏捷,聪慧灵悟。德国大诗人歌德说得好:“哪里没有兴趣,哪里便没有记忆。”学习心理实践也告诉我们:兴趣可以促成良好的学习情绪,进而激发理解与记忆的关键性动力——脑力的释放。这时,人的思维极其活跃,大脑中知识印迹格外清晰,再现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因而,不论是分析、理解,还是联想、发挥,不学习则已,学必有得且能够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用语言这种最方便、最直接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使孩子们觉得“学习有味”。
二、帮助理解的语言拨云见日
语文课堂,让学生理解词语是重要的目标,虽然理解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借助插图、反复吟诵、直观演示、想象表演……但我们常常会借助语言的力量,让孩子们走出理解的盲区,犹如拨云见日。如在晨诵教学诗歌《开满鲜花的头》中,有一句是“头上长着沉默的紫罗兰的人,有点儿黑色幽默。”这是教学中最棘手的地方,“黑色幽默”可是孩子们无法理解的,笔者也在课前查了资料,知道了黑色幽默是一种带着眼泪的悲剧幽默,让人觉得沉重、忧郁。于是上课时我从孩子能感知的“沉默”开始,问“你什么时候觉得沉默,不想说话?”孩子们回答:“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作业做错的时候、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是呀,紫色的紫罗兰让人觉得有点沉重、郁闷,就像黑色幽默一样。”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二年级的孩子感受到了黑色幽默的忧郁,像这样总结暗示的语言常常能不知不觉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三、升华朗读的语言层层推进
语文课堂,读书是主旋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语文老师也努力追求朗读的层次,想方设法让孩子将体会读出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打动孩子心灵的旁白语言引读课文内容,孩子们的朗读便会带有色彩,甚至能达到表演读的程度。如《母亲的恩情》一文中,第二小节母亲与孟郊告别时叮嘱的话“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是一个朗读的训练重点。为了让孩子们读出母亲的依依不舍、浓浓的爱,教者可饱含深情地设计导读语言:“你一个人漂泊在外,没人给你洗衣做饭。”示意学生读“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再投入地叙述“你一个人在外乡举目无亲,受了委屈没人听你诉说。”学生又一次读“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还可以再升华“你一个人在外地,衣服破了没人补。”学生还可以读“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就这样回旋反复地导读,孩子们一定会被带入情境中,读得有滋有味,一遍一遍地读得更精彩。
四、真实评价的语言推动前进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具体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说话等学习活动的判断。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量多,教师和学生都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质也高,许多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教师在认真地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语言也都与课文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读诗歌《鲜花和星星》时,孩子读“我数着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教师根据孩子朗读情况,或评价“花儿真多呀!数不过来了!”“花儿真美呀!五彩缤纷的!”“花儿真香呀!香气扑鼻呢!”或评价“只有几朵花,太冷清了。”“花儿都要枯萎了!”……正面的评价固然会让孩子们兴奋、快乐,读得更有精神,反面的评价因为幽默委婉,也会让孩子们心领神会,他们会读得越来越好。
五、拓展阅读的语言引领未来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教科书,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书的海洋,带入更广阔的天地,引领孩子们走近美好的未来。在语文课堂上,将拓展阅读作为教学目标是极其重要的,于是很多语文课堂结束时,教师都想方设法地将孩子们阅读的触角伸向更远之处。如:本学期的一堂校内研究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语文第四册中的《谁的本领大》,第二课时快结束时,教者说:“《谁的本领大》是根据《伊索寓言》中的《北风和太阳》改编的,《伊索寓言》中的《骆驼和羊》也是与比本领有关系的,小朋友们也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的其他故事也很有趣,请小朋友们也读一读。”如此,不断将与课文有联系的书推荐给孩子们,拓展他们的阅读空间。
教师富有情感色彩的、艺术的、文学性强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听课情绪、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影响着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决定了孩子们对语文学科的喜恶。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精心锤炼教学语言,使课堂更完美。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