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但一直以来都未实现统一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管理,农业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而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净化我国农业发展环境的有力保障。本文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形势,简要分析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作用和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作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1181
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保证人民健康生活的基本保障,而推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不仅是新形势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国家以及政府对农业生产的监督和管理。作为推行农业标准化政策的重要手段,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就是建设按照一定的种植和养殖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保证广大农产品均能够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从而对周边地区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下面就简要介绍下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重要举措。
1 制定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中长期目标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不同地区内土地资源的类型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需要事先了解当地土地资源的优势和不足,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估,选择切合实际生产需要的农作物,并建立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农业标准化形势下,强调国家和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性、全局性的管理,强调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通過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和发展环境,强化对行业和产品的监管力度。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农业标准化工作下的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切实增强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好农业标准化形势下的中长期规划目标,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
2 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工作
国家和政府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的研究和创新,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标准型技术转化,并力争与国际化实现接轨,提升农业标准化技术水平,将产业标准和产品质量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与传统的农业生产工作相比,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在于强调对农业生产工作的标准化规划,需要完成标准制定工作程序和制度,广泛吸取社会各界以及同行业之间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农业标准化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逐步形成于国际农业生产、加工以及服务的高水平标准,形成科学统一、技术型的现代化农业标准化体系。
3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组织配合以及政策、资金的支持
强化政策的支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国家政府实现根据农业发展的具体现状,制定相关的政策,并将发改、财政以及科技等部门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将信息标准化资源建设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中。加强农业与其他行业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强化农业标准化工作与农业科技工作之间的联系,将现代化实用型农业科技研究项目内容落实到实处,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评选大会,将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水平工作作为示范区的重要评定指标;保障经费投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资金投入工作需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指导、市场化运作作为补充的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将用于研发、实验、投入等方面的资金都落实到实处,做好资金的合理利用,将示范区建设工作中的资金“透明化”,并建立相关的资金奖励体制,促进示范区内的长期稳定发展。
4 强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人才引入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成和运作都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科技人才,因此需要建立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组织新技术、新理念的培训交流会,加强对标准化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并积极引导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实践,建立高水平的标准化科研队伍,不仅培养广大工作人员较强的工作技能和水平,还需要使他们不断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
5 总 结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生产需求,是确保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要求,需要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农业标准化的资金管理、课题研究以及项目实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洁.浅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3):265-265.
[2] 张玉峰.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研究与对策[J].湖北农机化,2012(3):23-25.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作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1181
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保证人民健康生活的基本保障,而推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不仅是新形势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国家以及政府对农业生产的监督和管理。作为推行农业标准化政策的重要手段,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就是建设按照一定的种植和养殖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保证广大农产品均能够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从而对周边地区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下面就简要介绍下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重要举措。
1 制定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中长期目标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不同地区内土地资源的类型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需要事先了解当地土地资源的优势和不足,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估,选择切合实际生产需要的农作物,并建立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农业标准化形势下,强调国家和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性、全局性的管理,强调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通過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和发展环境,强化对行业和产品的监管力度。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农业标准化工作下的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切实增强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好农业标准化形势下的中长期规划目标,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
2 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工作
国家和政府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的研究和创新,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标准型技术转化,并力争与国际化实现接轨,提升农业标准化技术水平,将产业标准和产品质量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与传统的农业生产工作相比,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在于强调对农业生产工作的标准化规划,需要完成标准制定工作程序和制度,广泛吸取社会各界以及同行业之间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农业标准化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逐步形成于国际农业生产、加工以及服务的高水平标准,形成科学统一、技术型的现代化农业标准化体系。
3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组织配合以及政策、资金的支持
强化政策的支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国家政府实现根据农业发展的具体现状,制定相关的政策,并将发改、财政以及科技等部门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将信息标准化资源建设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中。加强农业与其他行业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强化农业标准化工作与农业科技工作之间的联系,将现代化实用型农业科技研究项目内容落实到实处,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评选大会,将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水平工作作为示范区的重要评定指标;保障经费投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资金投入工作需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指导、市场化运作作为补充的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将用于研发、实验、投入等方面的资金都落实到实处,做好资金的合理利用,将示范区建设工作中的资金“透明化”,并建立相关的资金奖励体制,促进示范区内的长期稳定发展。
4 强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人才引入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成和运作都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科技人才,因此需要建立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组织新技术、新理念的培训交流会,加强对标准化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并积极引导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实践,建立高水平的标准化科研队伍,不仅培养广大工作人员较强的工作技能和水平,还需要使他们不断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
5 总 结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生产需求,是确保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要求,需要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农业标准化的资金管理、课题研究以及项目实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洁.浅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3):265-265.
[2] 张玉峰.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研究与对策[J].湖北农机化,2012(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