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芬伯格在借鉴马克思、马尔库塞、海德格尔、法兰克福学派等先哲们的思想基础上,结合美学、伦理和文化领域中规范共识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技术批判理论。本文对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进行了概述,阐明了其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以及思考。
关键词: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新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带来了福音,但与此同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尤其是人类社会一些不合理的利用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人性沦丧、资源浪费等。这些技术应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人们开始对技术引发的种种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正是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应运而生,芬伯格对技术产生的种种结果的分析与反思,为防范未来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受到了西方乃至世界哲学领域的广泛重视。
1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概述
安德鲁·芬伯格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他的 “技术批判三部曲”即《技术批判理论》、《可选择的现代性》和《质问技术》,在技术哲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值得一提的是,他超越了传统的技术批判理论思想,将社会科学、美学、伦理学等不同学科重新构建,综合考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因素,有力的冲击了一些学者对技术持有悲观和激进的视角,芬伯格提出的民主设计、实践技术观、可选择现代性等具有创新性的观点,表明了技术发展的可变性,改变了传统技术哲学研究中存在的片面、单一的认识,开启了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新视域。
总而言之,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是依托其“技术哲学三部曲”,在借鉴马克思、马尔库塞、海德格尔、法兰克福学派等先哲们的著作和观点基础上,通过对技术设计案例的具体分析,阐明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斗争的舞台,它是由技术标准和社会标准共同决定的,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芬伯格认为,技术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的协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技术产生的负面效应。芬伯格通过技术政治学为实现技术体系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性,芬伯格借用了具体化理论对社会技术复杂系统进行研究,勾画了技术民主化实践中的具体环节,这些技术哲学领域的新理论在哲学界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启示与思考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世界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发展对各方面需求也与日俱增的严峻形势下,技术就成了解决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但科技总体水平和科技哲学的发展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想要跟上国际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就必须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笔者希望通过学习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从中得到启示。
首先,要建立起技术批判理性意识形态。芬伯格的《可选择的现代性》一书论述了技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不同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进行选择,技术和社会一样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芬伯格看来,西方的现代性的评判标准虽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不是现代性的唯一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指引下,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跃居世界第二。然而,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身安全等问题,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因此,要想实现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结合国情建立起技术批判理性的意识形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第二,要注重技术的民主设计。芬伯格认为技术民主体现了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更能代表公众的主体意识。“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建设的方略之一,但一部分人认为民主建设只是政治领域的内容,并没有考虑技术层面也应实行民主,一些地区的技术设计还存在着没有公众参与的现象,这种政治理念主导无公众参与的技术设计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只有全体人民丰富多样的互动才能创造出一种适合于中国的可选择现代性”。
第三,要强化技术文化的培育。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及西方的发展经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警示和教训,也指出了中国必须走自身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面对这些新的科技文化涌入產生的问题与挑战,我们需要思考并不断更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目前我国某些地区的技术文化普及还不到位,如有的地区政府在新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为保护公众的权益举办了多次听证会,把群众代表引进管理委员会,但是成效并不明显,多数群众代表面对专业术语表示听不懂,基本没法讨论和对话,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只有强化技术文化培训,提升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现代科技的认同,这样才能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解决我国科技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的局限、困惑。
3 总结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向我们昭示: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支持和反对技术,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可选择性的一面。芬伯格提出的技术微政治学理论为实现技术民主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同时也是对技术民主运动的实践环节的具体指导。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结合自身国情来进行技术研究与创新,开辟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路径,而不能一味遵循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对中国而言,学习和研究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深入分析技术、哲学、社会、民主、社会构建等诸多范畴之间的深刻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帮助我们解决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华英.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深度解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安德鲁·芬伯格.在理性与经验之间-论技术与现代性[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5
[3]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安德鲁·芬伯格.可选择的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刘铁军(1986-),男,黑龙江省绥化人,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新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带来了福音,但与此同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尤其是人类社会一些不合理的利用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人性沦丧、资源浪费等。这些技术应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人们开始对技术引发的种种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正是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应运而生,芬伯格对技术产生的种种结果的分析与反思,为防范未来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受到了西方乃至世界哲学领域的广泛重视。
1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概述
安德鲁·芬伯格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他的 “技术批判三部曲”即《技术批判理论》、《可选择的现代性》和《质问技术》,在技术哲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值得一提的是,他超越了传统的技术批判理论思想,将社会科学、美学、伦理学等不同学科重新构建,综合考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因素,有力的冲击了一些学者对技术持有悲观和激进的视角,芬伯格提出的民主设计、实践技术观、可选择现代性等具有创新性的观点,表明了技术发展的可变性,改变了传统技术哲学研究中存在的片面、单一的认识,开启了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新视域。
总而言之,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是依托其“技术哲学三部曲”,在借鉴马克思、马尔库塞、海德格尔、法兰克福学派等先哲们的著作和观点基础上,通过对技术设计案例的具体分析,阐明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斗争的舞台,它是由技术标准和社会标准共同决定的,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芬伯格认为,技术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的协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技术产生的负面效应。芬伯格通过技术政治学为实现技术体系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性,芬伯格借用了具体化理论对社会技术复杂系统进行研究,勾画了技术民主化实践中的具体环节,这些技术哲学领域的新理论在哲学界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启示与思考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世界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发展对各方面需求也与日俱增的严峻形势下,技术就成了解决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但科技总体水平和科技哲学的发展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想要跟上国际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就必须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笔者希望通过学习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从中得到启示。
首先,要建立起技术批判理性意识形态。芬伯格的《可选择的现代性》一书论述了技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不同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进行选择,技术和社会一样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芬伯格看来,西方的现代性的评判标准虽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不是现代性的唯一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指引下,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跃居世界第二。然而,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身安全等问题,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因此,要想实现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结合国情建立起技术批判理性的意识形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第二,要注重技术的民主设计。芬伯格认为技术民主体现了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更能代表公众的主体意识。“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建设的方略之一,但一部分人认为民主建设只是政治领域的内容,并没有考虑技术层面也应实行民主,一些地区的技术设计还存在着没有公众参与的现象,这种政治理念主导无公众参与的技术设计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只有全体人民丰富多样的互动才能创造出一种适合于中国的可选择现代性”。
第三,要强化技术文化的培育。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及西方的发展经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警示和教训,也指出了中国必须走自身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面对这些新的科技文化涌入產生的问题与挑战,我们需要思考并不断更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目前我国某些地区的技术文化普及还不到位,如有的地区政府在新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为保护公众的权益举办了多次听证会,把群众代表引进管理委员会,但是成效并不明显,多数群众代表面对专业术语表示听不懂,基本没法讨论和对话,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只有强化技术文化培训,提升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现代科技的认同,这样才能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解决我国科技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的局限、困惑。
3 总结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向我们昭示: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支持和反对技术,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可选择性的一面。芬伯格提出的技术微政治学理论为实现技术民主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同时也是对技术民主运动的实践环节的具体指导。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结合自身国情来进行技术研究与创新,开辟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路径,而不能一味遵循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对中国而言,学习和研究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深入分析技术、哲学、社会、民主、社会构建等诸多范畴之间的深刻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帮助我们解决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华英.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深度解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安德鲁·芬伯格.在理性与经验之间-论技术与现代性[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5
[3]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安德鲁·芬伯格.可选择的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刘铁军(1986-),男,黑龙江省绥化人,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