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升集团总裁吕娟被誉为“日本最成功的华人女企业家”之一,是“崛起于日本男权商业社会的中国女性”。
1990年10月11日,出国改变了吕娟的人生。她出国时竟身无分文,把母亲千辛万苦借来的那沓美元,让飞行大队长转交给了母亲。她满怀豪情“独身闯天下”,却没想到最简单的问题:下了飞机,没钱怎么办?
抵达成田机场,果然没人来接机,吕娟这才着急起来。想打电话,却没钱,她急得在公用电话旁团团转。她结结巴巴地向一个日本老人求救,老人给了她一枚硬币——100日元。电话打通了,朋友答应立即来接她。
有惊无险,吕娟终于松了口气。想起中国“一饭千金”的典故,她没忘记回报这位日本老人,特意向他要了一张名片。一赚到钱,她马上给老人寄去一盒点心。后来,这位老人成为一直支持她公司的客户。
朋友把吕娟接到社员寮,第二天带她去面试。社长很和善,见面只说了一句“好可爱”,就让她第二天来上班。上班做什么?电脑打字。
吕娟抱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来东瀛,她的憧憬找到了“土壤”。她说:“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外交官,妈妈却认为当医生比较安定。当了医生后,我觉得这个职业不太适合我。这样一辈子做下去,我不甘心,想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一直在想鲁迅的人生,他弃医从文,我也想这样。我决定先去国外走一圈,看一看……到了日本,我攻读日本文化。我觉得既然到了这个国家,就一定要了解它的文化和民俗。”
吕娟一边学习,一边赚钱。她从不乱花钱,懂得储蓄。她有三本存折,每月各存入一万日元,一存就是二十年,从没动用过。
吕娟半工半读,毕业时,已积攒了200万日元。她寻思,日本的劳动力资源贫乏,这些工作机会给中国人,不是更好吗?200万日元对于启动公司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吕娟需要创业伙伴。
在一个日本著名化妆品公司的面试官面前,吕娟反客为主,大讲她持续关注的劳动力输入市场,讲述中日两国劳动力结构差异,给他描绘出创业前景。面试官动心了,决定投资她的项目。
她给公司起名“太阳升集团”。每个接受该集团输出员工的公司,每年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就是被吕娟叫做“翻倍游戏”的盈利模式。从200万日元“创业启动金”,到拥有100亿日元以上的日本最大劳务输送公司,吕娟只用了六年时间。
吕娟是个不安分的人。有了人才派遣公司,赚了钱后,她马上开办旅行社、贸易公司及饭店等。她要让钱做“翻倍游戏”,人赚钱,“吭哧吭哧”地累;钱赚钱,则“哗啦啦”地痛快。
吕娟毫不含糊地说:“赚了钱做文化。其实,比我成功的人很多,可能是表达方式不太一样吧。我特别爱国,总做一些爱国的举动。我投资拍摄环保电影《鹤乡情》,承办世界华商大会书画展,把中国的绘画艺术、舞蹈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日本等国,日本有媒体说我是‘打入日本主流社会的中国人’,这个说法让我欣慰,得到这个评价是很难的。”
常听人说,投资电影是钱打水漂,有去无回,可吕娟就是喜欢投资电影,除了投资《鹤乡情》,还参与投资中日合拍的《梦墙》。
吕娟还把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邀请到日本。杨丽萍编导的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在日本公演,轰动的“华流”效应远远盖过裴勇俊所掀起的韩流,成为东瀛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至于抗震救灾,捐助公益事业,吕娟向来活跃。有一则广泛流传的佳话:留学生前往长野迎送奥运圣火,经费发生困难时,收到署名“一个老留学生”的100万日元捐助,结果发现捐款者是吕娟。
为什么要做文化事业呢?吕娟毫不掩饰地说:“企业做成功以后怎么办?就得回报社会。取之社會,回报社会,这是好的轮回。把钱用在展示中华文化方面,值,太值了!”
对于这么一个女强人,日本人多么希望她“归化”呀,但吕娟就是“归而不化”:“我心中的梦想是衣锦后才还乡。衣锦还乡是为了报国。如果你没有这个实力,回去也没有意义。我永远都不会加入日本国籍。很多日本人问我为什么在日本18年了,都不加入日本国籍,我说因为我优秀,所以我更要代表中国人,要你们看看我们中国女性。日本人很佩服我,觉得中国女人太厉害了,能管六百多个日本人的公司!”
(摘自《踏过樱花——在日华侨华人纪事》凤凰出版社图/孙晴)
1990年10月11日,出国改变了吕娟的人生。她出国时竟身无分文,把母亲千辛万苦借来的那沓美元,让飞行大队长转交给了母亲。她满怀豪情“独身闯天下”,却没想到最简单的问题:下了飞机,没钱怎么办?
抵达成田机场,果然没人来接机,吕娟这才着急起来。想打电话,却没钱,她急得在公用电话旁团团转。她结结巴巴地向一个日本老人求救,老人给了她一枚硬币——100日元。电话打通了,朋友答应立即来接她。
有惊无险,吕娟终于松了口气。想起中国“一饭千金”的典故,她没忘记回报这位日本老人,特意向他要了一张名片。一赚到钱,她马上给老人寄去一盒点心。后来,这位老人成为一直支持她公司的客户。
朋友把吕娟接到社员寮,第二天带她去面试。社长很和善,见面只说了一句“好可爱”,就让她第二天来上班。上班做什么?电脑打字。
吕娟抱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来东瀛,她的憧憬找到了“土壤”。她说:“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外交官,妈妈却认为当医生比较安定。当了医生后,我觉得这个职业不太适合我。这样一辈子做下去,我不甘心,想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一直在想鲁迅的人生,他弃医从文,我也想这样。我决定先去国外走一圈,看一看……到了日本,我攻读日本文化。我觉得既然到了这个国家,就一定要了解它的文化和民俗。”
吕娟一边学习,一边赚钱。她从不乱花钱,懂得储蓄。她有三本存折,每月各存入一万日元,一存就是二十年,从没动用过。
吕娟半工半读,毕业时,已积攒了200万日元。她寻思,日本的劳动力资源贫乏,这些工作机会给中国人,不是更好吗?200万日元对于启动公司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吕娟需要创业伙伴。
在一个日本著名化妆品公司的面试官面前,吕娟反客为主,大讲她持续关注的劳动力输入市场,讲述中日两国劳动力结构差异,给他描绘出创业前景。面试官动心了,决定投资她的项目。
她给公司起名“太阳升集团”。每个接受该集团输出员工的公司,每年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就是被吕娟叫做“翻倍游戏”的盈利模式。从200万日元“创业启动金”,到拥有100亿日元以上的日本最大劳务输送公司,吕娟只用了六年时间。
吕娟是个不安分的人。有了人才派遣公司,赚了钱后,她马上开办旅行社、贸易公司及饭店等。她要让钱做“翻倍游戏”,人赚钱,“吭哧吭哧”地累;钱赚钱,则“哗啦啦”地痛快。
吕娟毫不含糊地说:“赚了钱做文化。其实,比我成功的人很多,可能是表达方式不太一样吧。我特别爱国,总做一些爱国的举动。我投资拍摄环保电影《鹤乡情》,承办世界华商大会书画展,把中国的绘画艺术、舞蹈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日本等国,日本有媒体说我是‘打入日本主流社会的中国人’,这个说法让我欣慰,得到这个评价是很难的。”
常听人说,投资电影是钱打水漂,有去无回,可吕娟就是喜欢投资电影,除了投资《鹤乡情》,还参与投资中日合拍的《梦墙》。
吕娟还把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邀请到日本。杨丽萍编导的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在日本公演,轰动的“华流”效应远远盖过裴勇俊所掀起的韩流,成为东瀛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至于抗震救灾,捐助公益事业,吕娟向来活跃。有一则广泛流传的佳话:留学生前往长野迎送奥运圣火,经费发生困难时,收到署名“一个老留学生”的100万日元捐助,结果发现捐款者是吕娟。
为什么要做文化事业呢?吕娟毫不掩饰地说:“企业做成功以后怎么办?就得回报社会。取之社會,回报社会,这是好的轮回。把钱用在展示中华文化方面,值,太值了!”
对于这么一个女强人,日本人多么希望她“归化”呀,但吕娟就是“归而不化”:“我心中的梦想是衣锦后才还乡。衣锦还乡是为了报国。如果你没有这个实力,回去也没有意义。我永远都不会加入日本国籍。很多日本人问我为什么在日本18年了,都不加入日本国籍,我说因为我优秀,所以我更要代表中国人,要你们看看我们中国女性。日本人很佩服我,觉得中国女人太厉害了,能管六百多个日本人的公司!”
(摘自《踏过樱花——在日华侨华人纪事》凤凰出版社图/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