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墙体影响的青城山灵官殿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

来源 :建筑结构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地古建筑众多,因其具有柱底不等高约束、抗侧刚度不均匀等结构特征,与平地上古建筑的抗震性能不同.为研究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规律,以青城山灵官殿为研究对象,对结构进行原位动力特性测试,获得其模态参数,并建立无墙体和有墙体数值模型,将有墙体模型的自振频率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以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分别对两种数值模型输入不同幅值的7组地震动,并将两种数值模型的动力响应进行对比,分析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 表明:灵官殿前二阶频率在2.90~6.88 Hz之间;墙体对灵官殿的抗震刚度有较大贡献,使层间位移角和楼层扭转角分别减小11%和16%,而不考虑墙体影响时得到的地震作用结果偏于不安全;灵官殿的楼层扭转角在第一层至第二层发生突变,层间扭转角最大值出现在第二层,且第一层的楼层剪力值最大.因此,灵官殿上接地层为其薄弱层,在抗震加固中应重点关注.
其他文献
地下连续墙的承载力和沉降控制一直是施工关注的重点.为提高地下连续墙的承载力,增强施工安全性,文章结合施工实例阐述了一种地下连续墙墙趾后注浆施工技术,总结了该技术的施工关键点和工艺流程.结论如下:采用后注浆施工工艺,实现了不增强地下连续墙长度的前提下提高承载力,在软土地区通用性较强;后注浆施工效率高,周期短,节省材料,既提高了围护结构的稳定性,也降低了围护结构施工造价;后注浆可以通过压力使墙底土体提前完成沉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下连续墙的后期沉降.
为充分发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便捷的特性及钢结构中狗骨式钢梁的抗震性能优势,提出了预制装配式混合框架屈曲约束狗骨式节点.该混合框架节点由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和预制钢-混凝土混合梁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而成,其中混合梁由屈曲约束狗骨式钢梁段与混凝土梁段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完成了2个框架中节点及2个框架边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通过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及变形能力、承载力及刚度退化的研究,对节点类型及梁内是否布置预应力筋对该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节点的拼装方式采用全螺栓连接
本文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辅助通航孔桥项目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主梁的关键施工技术,同时对施工临时结构的受力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主梁0号块采用托架法施工,主梁悬臂段采用挂篮对称浇筑施工,边跨直线段采用支架法浇筑施工.工程实践表明,主梁成型质量较好,受力、位移等满足要求,达到良好施工效果,可为同类桥型的施工提供参考.
本文以龙江特大桥为例,阐述了其桥梁主塔横梁的关键施工,根据其地理位置、工作进度等,提供相关的材料还有施工方法,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价值.
为同时实现梁柱之间和柱柱之间装配,提出一种适用于多高层钢结构的异形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的全螺栓连接节点.上柱、下柱、L形件与H型钢梁4个模块在工厂制作完成,在施工现场通过螺栓进行装配,可实现梁与柱、柱与柱之间的快速连接.通过改变盖板螺栓数量、加劲肋种类设计了4个节点,对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与有限元分析,获得了节点的滞回曲线、破坏模式、骨架曲线、耗能能力、承载力、延性等性能指标以及螺栓拉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个节点的滞回曲线均呈梭形,节点的抗震性能与耗能能力较好;全螺栓梁柱节点变形能力强,4个节点的塑
近年来,随着结构工程的快速发展,对结构在罕遇地震和风载作用下的精准数值模拟与性能化设计提出了更高需求.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属于准脆性材料,试验表明混凝土具有显著的受压软化、受拉软化、剪切软化和捏拢效应等特性.针对上述特性,概述了结构工程数值模拟中常用的6种混凝土数值模型,包括非线性弹性模型、脆性裂缝模型、弹塑性裂缝模型、损伤模型、微平面模型和基于解耦假定的全量型本构模型,并基于文献调研评价了已有模型的不足.多面塑性模型对于混凝土构件单调加载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塑性损伤模型较难模拟裂面剪切行为;基于解耦假定
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CBFs)中支撑与框架梁柱连接时,采用传统焊接连接方式容易发生脆性破坏,使支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设计了一种可与框架结构采用螺栓连接的端部配置延性铸造件的装配式防屈曲支撑,并对6个支撑完成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其破坏模式、应力分布、滞回性能等.结果 表明,端部配置延性铸造件的装配式防屈曲支撑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耗能性能,实现了将非弹性变形先后定位于延性铸造件和防屈曲支撑(BRB)的目的 ,形成了在结构层间位移角1/100之前铸造件耗能,之后BRB补充耗能的“两阶段”耗能特
为评估带有可更换耗能连接件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REDC-PCF)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1榀60%缩尺的2层2跨REDC-PCF试件,在实验室完成试件的装配,随后对其开展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该框架的损伤分布、滞回特性、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且稳定,呈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该试件的塑性变形仅出现在指定耗能构件中,而预制混凝土梁柱构件保持弹性;可更换耗能连接件的高延性为节点提供了充分的转动能力,从而使结构在较大层间变形下具有稳定的承载能力和高耗能能力.
为研究独立式砖箍窑洞的动力响应特性,对一缩尺比例为1∶4的结构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两条天然地震波以及一条拟合人工波作为输入激励,对结构模型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扭转效应、基底剪力以及滞回耗能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地震作用下独立式砖箍窑洞的窑脸面、窑腿以及中拱顶破坏更为严重.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断提高,累积损伤使得结构固有频率不断降低,而阻尼比整体呈现增大趋势.由于砖箍窑洞沿进深方向的刚度偏心分布,遭受地震时结构在单向平动响应的同时存在明显的扭转效应,小烈度地震作用下窑洞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及其连接是抗震薄弱环节,有必要发展高性能的节点及其连接形式,为此,提出一种装配式塑性可控、可更换部件的钢质塑性可控铰连接节点,并对该节点关键耗能部件——钢质塑性可控铰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考察其弯矩-转角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转动刚度、破坏模式、延性、能量耗散能力等抗震性能,研究翼缘核心板开孔削弱对钢质塑性可控铰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椭圆形开孔削弱与菱形开孔削弱两种构造形式的钢质塑性可控铰滞回曲线饱满,能量耗散量大,延性良好,承载力退化不明显;塑性变形从翼缘核心板最大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