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方能不忘初心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凝聚各方面的力量。
  【关键词】人民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原则的延伸。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人的最本质的属性。马克思指出,人作为主体是能动的、自主的、自为的,“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因此,人可以作为改造世界的主体,使事物发展朝向人的目的。人可以选择自身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等。人的意识能够指导人在做出选择时进行审慎的思考,可以趋利避害,依据自身已有的认识做出相对较好的选择。社会历史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是尊重自然历史过程与人民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主体性突出地表现在人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从事现实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的主体。人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控制实践过程的完成。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其成败得失取决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程度。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合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还揭示了,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人的实践能力的发展程度。其中,人是形成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它是生产力中潜在的因素,只有在生产主体人的操控下,才能与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结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党派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社会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把依靠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重视发挥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指出,劳动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力量。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人民自身的利益才得到了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认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和愿望体现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就应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已经经历了95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论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担负的历史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却始终没有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党取得成功和永葆先进性的法宝。在革命时期,我们党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把人民作为中国革命的主体,领导人民群众为自己的翻身解放而奋斗,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邓小平指出,“我们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呢?首先,当然由于我们党的主张是正确的,它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但是,仅仅有正确的主张还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而取得胜利。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且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团结了起来”。紧紧依靠人民,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从而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这正是我们党在革命时期获得的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仍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虽然在探索中我们走了弯路,但党总是能够依靠人民群众克服困难,打开新的局面,为国家发展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础,也积累了进一步前进的经验教训。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我国国家性质的最根本体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了国家的主人。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上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在制度层面凸显了人民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之所以比资本主义更优越,最根本的就是它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这就从利益实现上凸显了人民主体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定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从依靠力量上凸显了人民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彻底克服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对人的社会地位的颠倒和对人性的扭曲,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先进性制度的根本体现。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准确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在结合点,是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根本保证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准确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在结合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全面发展。正确把握和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其内在结合点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经济建设来说,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会失去力量保障;从政治建设来说,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会失去目标依托:从文化建设来说,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会失去前进方向;从社会建设来说,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就会失去可靠基础:从生态文明建设来说,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就会失去强大支撑。总之,不依靠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就会流于空谈。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提出的重大任务,都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和奋斗来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完成这一宏伟而艰巨的任务,仍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人民群众参加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只有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才能获得成功。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根本保证仍然来自于人民。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顺利实现我们的总任务。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①王伟光:《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求是》,2013年第3期。.
  ②王纯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哲学意蕴及现实意义》,《理论与改革》,2013年第3期。
  责编/潘丽莉 孙娜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相关问题,旨在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给出系统的说明.
采用苯基荧光酮作沉淀剂,在酸性条件下直接沉淀捕集样品中痕量铟,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铟的新方法。研究表明:用HNO3(1+10)调节溶液至pH5.0,加4mL预制24~48h的苯基荧光
一、课堂教学效果考核评价的内容 对课堂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内容的确定,根据评价人的不同应有所区别。按照课堂教学的规律和评价的要求一般应从学生、专家、教学管理者等三类评
学优生,在高中阶段即指:一是其学习成绩排名位于班级之中的前15%;二是属于班级或者学校活动的积极分子或班干部等;三是教师、同学及家长眼中的好学生。以前在进行学优生问题分析时,研究重点一般着眼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视角,用以对好学生行为表现进行探讨,而关于其心理发展特点,特别是思维意识中的积极一面关注度不够,缺少以此为前提的相应教学指导方案。为此,我们在指出学优生意识分析必要性的基础上,谈及学优生意识特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能够和大家参加人民论坛创刊20周年庆典,分享《人民论坛》发展壮大的欢乐,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对诞生于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特殊背景下
针对山羊绒纤维的特性,提出了在棉纺设备上利用不同纤维的混纺生产化纤纺羊绒纱线的可行性,并对纺纱工艺进行了研究。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必须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掘线索,以提高德育水平为目标,加强对学生在情感与价值观上的引导。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传输,很少能从生活入手。教师需要借助情景设置、案例引入与思维拓展等方式实现品德教育生活化。  一、设置生活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生活情景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通常教师会通过话题或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在
执政党要领导好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搞好党自身的民主建设,当前,特别要做好引领改革、顶层推动和高层示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