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国石油巨头在利比亚的反应可以清楚地暗示出国际石油市场未来的动向,甚至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在谈到这个话题时,我们应该首先默哀几分钟,为利比亚那些为争取自由和民主机会而牺牲的勇敢的抗议者。
利比亚是意大利的前殖民地,1951年12月由联合国接管并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当时的政府是一个世袭的君主国家,但自1959年被发现有巨量石油储藏之后,国家财富开始集中到一些少数精英手中(如图1和图2)。
1969年,一个年轻的28岁的军官率领民众发动流血政变,国王被流放到埃及。领袖卡扎菲承诺将建立一个更公平的政府,推动社会正义和财富的再分配。然而结果又是一个专制统治的状态。讽刺的是,本次抗议针对的正是已不再年轻的卡扎菲。社会公正的目标仍然没变,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就在于自由选举。希望这次不再是40年前的一个翻版。
相信大多数人在思考那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规律之前,人道主义情怀占据了思维的大部分。一些正义之士甚至清仓了之前所持有的原油期货,因为从别人的灾难中赚取利润从道德上站不住脚;而另外一些人,则用完全相反的做法验证了他们就是所谓的投机者。
金钱就应该给那些需要的人。
过去数年,一些国际石油公司早已开始在利比亚有所行动,通过与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NOC)签署所谓EPSA(共同勘探和生产协议),分美之心昭然若揭。
众所周知,自从被判定须为洛克比空难负赔偿责任后,利比亚政府被迫向外资开放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所有权。2004年,它被联合国从制裁名单中删除,而美国国务院也在2006年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的名单中删除。随后,之前的外国石油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切断与利比亚的联系,当然,其中主要是一些非美玩家。
很多石油公司支付大笔资金,以获得利比亚巨量石油和天然气储备量中蕴藏的机会,其中包括未勘探资源、维修费用以及基建开支。
比如,加拿大石油公司——森科(TSX:SU,NYSE:SU)石油公司旗下子公司给了利比亚政府10亿美元现金,用于介入开发一个日目标产量达5万桶的项目。据森科公司的公告显示,一旦生产启动,利比亚政府和森科将通过共同勘探和生产协议形式来启动合作——根据合同,30年内,加拿大石油公司承担所有开发费用的50%,以换取12%的石油产量。其它公司的协议也大都与此类似。
2月21日,4月份的布伦特原油期货触及108.18美元,是两年半以来的新高。当晚收报106.71美元,涨4.0%。当天WTI原油期货飙升至98.48美元,共交易15万份合约(面值约150亿美元)。
在利比亚的西方石油公司包括意大利能源巨头ENI spa(E)、英国石油公司(BP)和道达尔(TOT)、法国的FP、荷兰皇家壳牌石油(RDS.A),埃克森美孚(XOM)、雪佛龙(CVX)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OXY)以及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O)。
而在利比亚的亚洲国家的石油公司中,包括印度尼西亚的PT Pertamina,印度的Oil India,中石油和日本石油公司。
与此同时,利比亚N0c(又名政府)也在不断采取措施避免使其资源被国际石油巨头及其分公司所控制。2009年12月,Verenex获股东批准,公司以2.99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利比亚的主权财富基金,结束了当时的国际并购战——当时利比亚让中石油的高额报价并购成了泡影。
近日全球市场上的石油股表现不一,源于利比亚因素相对整体石油价格的影响。以在伦敦交易所交易的欧洲能源公司为例,意大利能源巨头ENI公司已经在利比亚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该国贡献了其石油和天然气2009年总产量的14%,ENI集团还通过利比亚到欧洲的跨洲油气运输管道——Greenstream管道来运送油气。ENI集团还拥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和炼油厂,以及一些基建业务。21日,该公司股价跌了5.1%,收于17.43欧元。
对于本次政治动乱,石油巨头们的反应不一。
ENI公司表示,其业务和利比亚的设施没有受到该国的政治动乱的影响,生产也在正常继续。该公司撤离的都是些非必要人员。因为从利比亚到意大利西西里岛,Greenstream管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向欧洲输出油气资源。另一条“欧非”洲际管道是途经突尼斯的管道,将阿尔及利亚的天然气运输到意大利。 因此,这次突尼斯和利比亚事件,对欧洲的影响最直接。2009年,ENI公司15.6%的天然气来自利比亚,另有24.8%来自阿尔及利亚。
图2和图3为非洲各国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及生产和消费状况。
很多在利比亚的国际石油企业都在竭力淡化政治危机的影响。在利比亚的另一个国际大玩家——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的股价也在21日下跌了1.3%。该公司声明,利比亚每天55000桶的产量并没有受政治动乱的影响,因为该公司的原油日产量高达230万桶。
显然,政治动乱并没有吓跑这些石油巨头。在利比亚这样的国家,巨头们的业务已经发展成熟,而该国的能源仍然有大量的开发潜力。
但据BP公司的声明,由于不断动荡的趋势,公司已经暂停其利比亚西部的石油和天然气的钻探作业,从利比亚撤走不少职员,并计划数年内停止在利比亚的能源开发计划。
而石油巨头荷兰皇家壳牌在22日表示,其所有外籍员工和家属都已撤离利比亚。公司发言人表示,“鉴于利比亚持续的不确定性,壳牌的外籍工作人员已暂时撤离,办公室也已停止运转。
据彭博的数据,利比亚在1969年之前的原油日产量大约在300万桶,但由于独裁等因素,其原油产量数十年来保持了稳定下降。而制裁撤消后,其原油产量开始出现回升,并稳定在2009年的165万桶,而该国日产能则为180万桶,但产量高于147万桶的欧佩克配额(如图3和图4),石油净出口则为每日117万桶,因为一些石油要供应给本国的半加工企业。
在动乱之后,利比亚的原油日产量能否回到之前的水平非常可疑,100多万桶的日产量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已经相当明显。更可怕的是,意大利等受债务危机影响严重的欧洲国家(如图5),作为利比亚油气资源的主要市场,势必会受到较大冲击,从而推高能源价格以致推高CPI,对欧元区低利率环境形成冲击,欧元将再次面临窘境。
在谈到这个话题时,我们应该首先默哀几分钟,为利比亚那些为争取自由和民主机会而牺牲的勇敢的抗议者。
利比亚是意大利的前殖民地,1951年12月由联合国接管并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当时的政府是一个世袭的君主国家,但自1959年被发现有巨量石油储藏之后,国家财富开始集中到一些少数精英手中(如图1和图2)。
1969年,一个年轻的28岁的军官率领民众发动流血政变,国王被流放到埃及。领袖卡扎菲承诺将建立一个更公平的政府,推动社会正义和财富的再分配。然而结果又是一个专制统治的状态。讽刺的是,本次抗议针对的正是已不再年轻的卡扎菲。社会公正的目标仍然没变,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就在于自由选举。希望这次不再是40年前的一个翻版。
相信大多数人在思考那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规律之前,人道主义情怀占据了思维的大部分。一些正义之士甚至清仓了之前所持有的原油期货,因为从别人的灾难中赚取利润从道德上站不住脚;而另外一些人,则用完全相反的做法验证了他们就是所谓的投机者。
金钱就应该给那些需要的人。
过去数年,一些国际石油公司早已开始在利比亚有所行动,通过与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NOC)签署所谓EPSA(共同勘探和生产协议),分美之心昭然若揭。
众所周知,自从被判定须为洛克比空难负赔偿责任后,利比亚政府被迫向外资开放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所有权。2004年,它被联合国从制裁名单中删除,而美国国务院也在2006年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的名单中删除。随后,之前的外国石油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切断与利比亚的联系,当然,其中主要是一些非美玩家。
很多石油公司支付大笔资金,以获得利比亚巨量石油和天然气储备量中蕴藏的机会,其中包括未勘探资源、维修费用以及基建开支。
比如,加拿大石油公司——森科(TSX:SU,NYSE:SU)石油公司旗下子公司给了利比亚政府10亿美元现金,用于介入开发一个日目标产量达5万桶的项目。据森科公司的公告显示,一旦生产启动,利比亚政府和森科将通过共同勘探和生产协议形式来启动合作——根据合同,30年内,加拿大石油公司承担所有开发费用的50%,以换取12%的石油产量。其它公司的协议也大都与此类似。
2月21日,4月份的布伦特原油期货触及108.18美元,是两年半以来的新高。当晚收报106.71美元,涨4.0%。当天WTI原油期货飙升至98.48美元,共交易15万份合约(面值约150亿美元)。
在利比亚的西方石油公司包括意大利能源巨头ENI spa(E)、英国石油公司(BP)和道达尔(TOT)、法国的FP、荷兰皇家壳牌石油(RDS.A),埃克森美孚(XOM)、雪佛龙(CVX)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OXY)以及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O)。
而在利比亚的亚洲国家的石油公司中,包括印度尼西亚的PT Pertamina,印度的Oil India,中石油和日本石油公司。
与此同时,利比亚N0c(又名政府)也在不断采取措施避免使其资源被国际石油巨头及其分公司所控制。2009年12月,Verenex获股东批准,公司以2.99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利比亚的主权财富基金,结束了当时的国际并购战——当时利比亚让中石油的高额报价并购成了泡影。
近日全球市场上的石油股表现不一,源于利比亚因素相对整体石油价格的影响。以在伦敦交易所交易的欧洲能源公司为例,意大利能源巨头ENI公司已经在利比亚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该国贡献了其石油和天然气2009年总产量的14%,ENI集团还通过利比亚到欧洲的跨洲油气运输管道——Greenstream管道来运送油气。ENI集团还拥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和炼油厂,以及一些基建业务。21日,该公司股价跌了5.1%,收于17.43欧元。
对于本次政治动乱,石油巨头们的反应不一。
ENI公司表示,其业务和利比亚的设施没有受到该国的政治动乱的影响,生产也在正常继续。该公司撤离的都是些非必要人员。因为从利比亚到意大利西西里岛,Greenstream管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向欧洲输出油气资源。另一条“欧非”洲际管道是途经突尼斯的管道,将阿尔及利亚的天然气运输到意大利。 因此,这次突尼斯和利比亚事件,对欧洲的影响最直接。2009年,ENI公司15.6%的天然气来自利比亚,另有24.8%来自阿尔及利亚。
图2和图3为非洲各国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及生产和消费状况。
很多在利比亚的国际石油企业都在竭力淡化政治危机的影响。在利比亚的另一个国际大玩家——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的股价也在21日下跌了1.3%。该公司声明,利比亚每天55000桶的产量并没有受政治动乱的影响,因为该公司的原油日产量高达230万桶。
显然,政治动乱并没有吓跑这些石油巨头。在利比亚这样的国家,巨头们的业务已经发展成熟,而该国的能源仍然有大量的开发潜力。
但据BP公司的声明,由于不断动荡的趋势,公司已经暂停其利比亚西部的石油和天然气的钻探作业,从利比亚撤走不少职员,并计划数年内停止在利比亚的能源开发计划。
而石油巨头荷兰皇家壳牌在22日表示,其所有外籍员工和家属都已撤离利比亚。公司发言人表示,“鉴于利比亚持续的不确定性,壳牌的外籍工作人员已暂时撤离,办公室也已停止运转。
据彭博的数据,利比亚在1969年之前的原油日产量大约在300万桶,但由于独裁等因素,其原油产量数十年来保持了稳定下降。而制裁撤消后,其原油产量开始出现回升,并稳定在2009年的165万桶,而该国日产能则为180万桶,但产量高于147万桶的欧佩克配额(如图3和图4),石油净出口则为每日117万桶,因为一些石油要供应给本国的半加工企业。
在动乱之后,利比亚的原油日产量能否回到之前的水平非常可疑,100多万桶的日产量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已经相当明显。更可怕的是,意大利等受债务危机影响严重的欧洲国家(如图5),作为利比亚油气资源的主要市场,势必会受到较大冲击,从而推高能源价格以致推高CPI,对欧元区低利率环境形成冲击,欧元将再次面临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