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市政工程的深基坑开挖施工,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水文情况,选择经济的支护类型,使支护工程得到安全保证。按照深基坑的支护结构与基坑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监测,掌握土层内力和支护结构变化。本文就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质量安全控制
1、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特点
市政工程深基坑一般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一般情况都具有如下特点:
1.1区域性:市政工程的深基坑施工对于不同的地质和地基条件、市政特点及需要和各种人文情况产生较为明显的差异,甚至同一个城市地基也有所不同,它的区域性很强。施工前应认真监察、测量、试验和设计,因地制宜,不能经验主义更不能生搬硬套。
1.2临时性:一般情况下基坑的围护系统属于临时设施,相对于永久围护结构措施而言,安全储备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实时进行监测,并配有补救和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险情,需要果断处理及时抢修。
1.3环境性:市政工程的深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有很大影响。在深基坑开始挖掘时,地下水位和土层应力场发生改变,会引起基坑的變形作用,从而引发周围土基土体和力的平衡发生变化,最终可能会导致周围的地下管线和市政设施以及建筑物等受到影响。市政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引起的事故层出不穷,如临近建筑物倾斜、路面开裂,地下管线破裂等。最有效控制地下管线位移,达到对其安全保护的措施是采取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压力加固的方案。坑内土体被动区土体加固可以同时大幅度的减少地下管线竖向、水平位移量,加固效果与加固区的宽度、深度有关。因此,应详细勘察,科学设计,按顺序合理施工。
2、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
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需要进行土方开挖与降排水。基坑从土方开挖后就处在动态变化中,而支护结构受力状态也会随开挖的深度逐渐增加。软土有流变特点,基坑暴露时间长,那么,支护体系的位移和变形也就越大,一不小心就会发生事故。所以,软土区域进行基坑开挖一定要注意时空效应,做好施工的组织、设施和工期的安排,要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降低时空效应对基坑支护的不利影响。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
2.1施工的顺序
按照支护体系设计的特点,结合施工周边环境,工程土方可以分成三阶段进行开挖,而施工的顺序为:平整场地、开挖土方、支撑施工、支撑养护、再次开挖、再次支撑施工、再次支撑养护、最后开挖、最后垫层封底、最后地下室的结构施工。
2.2开挖的方法
支护体系支撑设计时要注意基坑开挖时,在土方运输方面的机械需要,可以把圆拱钢筋砼环梁作为支护体系的内支撑,再利用砼的受压特点,使基坑内的无支撑的区域达到75%以上,这就为挖土机械运输提供了作业条件。减少基坑挖运送土时间,还要减小时空效应的不利影响。
2.3降排水方法
依据支护设计、地质水文的具体情况,在基坑开挖前,就要做好基坑与周边截水和疏水工作。在开挖后期,要配合坑底井点的降水措施,帮助施工现场实现无水情况下的施工。
3、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的质量安全控制
3.1土方开挖的控制
(1)可以借用场外空地当作临时的工程材料堆场,这样更方便土方随挖与随运,帮助基坑周围完成零堆载,而且基坑的周围是不允许大型机械设备停滞的。
(2)在基坑开挖过程,也可以采取分段和分层的方法,以分层开挖为主,开挖厚度控制在2m内,当开挖达到水平支撑的条件后,要注意支撑系统中钢筋砼的跟进施工,快速完成支撑体系支护工作,支撑系统砼未达成设计强度以前,不可以进入下一道土方开挖工作。
(3)土方开挖以后,一定要按照施工方案完成施工顺序,要保持均衡速度推进施工,不允许乱挖,这样,就可以帮助支护体系保持住均匀受力。施工过程中,可以设立一些专职人员,负责测量的控制工作,对槽底测量,从而控制开挖标高,预防超挖情况出现。
(4)基坑在土方开挖进行的不同阶段,在支护结构前,都要留出适量被动土,基坑侧土方开挖完成后,再挖掉这部分土体。这种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防止荷载的积累。
3.2降排水控制
(1)地表水可以由集水明排的方法进行处理。当第一道支撑的施工与养护完成,就可以沿基坑支护桩进行环形排水明沟的处理,有效防止地表水的倒流,防止进入基坑。
(2)坑壁渗水问题,这种问题,虽然可以通过设计以止水的措施控制,但是,止水桩的位置由于施工工艺局限性,不可能做到准确无误,所以,坑壁水渗水问题无法避免。要对坑壁渗水问题采取预防,可以使用堵、疏的方法,第二次支撑梁可以沿着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在坑底周围设置卵石盲沟和盲井。可以使用海绵和导流管保证疏导的完成。还要组织排水进入到集水坑,而渗水量过大,可以将土体进一步保留压实,保持平衡基坑的内外水压,以注浆的措施把渗水堵死。
3.3加强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在市政道路的深基坑施工中,安全控制是最重要的内容。在进行开挖前,要对市政道路工程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安全隐患的排除,深入把握场地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工程的特点切合工程实际针对性的编制深基坑施工安全开展的专项施工方案,完善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进行有力的指导。
3.4锚具施工的管理控制
锚具是深基坑支护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辅助及调整混凝土施工的工具,它也将永远的附在混凝土上,就成了深基坑支护中的结构附件了。锚具主要有:预应力锚具、杜维达格锚具、螺丝杆端锚具、粘结力锚具等,锚具的选择及施工分析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锚具进行基坑支护施工。在选用锚具时,要有严格的把关,要最适合及质量最好的锚具用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在使用每批锚具前,一定要做到:先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功能、质量、外观、产地等,检验合格后,再对这批锚具进行试验,试验达标后,才能把这批锚具用到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去使用。
4、结束语
在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中,通过质量控制与安全控制等措施,并建立起应急的管理体系,更好的完成现场控制工作,保证深基坑的支护工程能够安全、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郑惠荣.市政道路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及质量安全控制[J].中华建设,2014,01:136-137.
[2]齐小军.市政道路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4,19:141.
(作者单位:天津第二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质量安全控制
1、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特点
市政工程深基坑一般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一般情况都具有如下特点:
1.1区域性:市政工程的深基坑施工对于不同的地质和地基条件、市政特点及需要和各种人文情况产生较为明显的差异,甚至同一个城市地基也有所不同,它的区域性很强。施工前应认真监察、测量、试验和设计,因地制宜,不能经验主义更不能生搬硬套。
1.2临时性:一般情况下基坑的围护系统属于临时设施,相对于永久围护结构措施而言,安全储备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实时进行监测,并配有补救和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险情,需要果断处理及时抢修。
1.3环境性:市政工程的深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有很大影响。在深基坑开始挖掘时,地下水位和土层应力场发生改变,会引起基坑的變形作用,从而引发周围土基土体和力的平衡发生变化,最终可能会导致周围的地下管线和市政设施以及建筑物等受到影响。市政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引起的事故层出不穷,如临近建筑物倾斜、路面开裂,地下管线破裂等。最有效控制地下管线位移,达到对其安全保护的措施是采取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压力加固的方案。坑内土体被动区土体加固可以同时大幅度的减少地下管线竖向、水平位移量,加固效果与加固区的宽度、深度有关。因此,应详细勘察,科学设计,按顺序合理施工。
2、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
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需要进行土方开挖与降排水。基坑从土方开挖后就处在动态变化中,而支护结构受力状态也会随开挖的深度逐渐增加。软土有流变特点,基坑暴露时间长,那么,支护体系的位移和变形也就越大,一不小心就会发生事故。所以,软土区域进行基坑开挖一定要注意时空效应,做好施工的组织、设施和工期的安排,要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降低时空效应对基坑支护的不利影响。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
2.1施工的顺序
按照支护体系设计的特点,结合施工周边环境,工程土方可以分成三阶段进行开挖,而施工的顺序为:平整场地、开挖土方、支撑施工、支撑养护、再次开挖、再次支撑施工、再次支撑养护、最后开挖、最后垫层封底、最后地下室的结构施工。
2.2开挖的方法
支护体系支撑设计时要注意基坑开挖时,在土方运输方面的机械需要,可以把圆拱钢筋砼环梁作为支护体系的内支撑,再利用砼的受压特点,使基坑内的无支撑的区域达到75%以上,这就为挖土机械运输提供了作业条件。减少基坑挖运送土时间,还要减小时空效应的不利影响。
2.3降排水方法
依据支护设计、地质水文的具体情况,在基坑开挖前,就要做好基坑与周边截水和疏水工作。在开挖后期,要配合坑底井点的降水措施,帮助施工现场实现无水情况下的施工。
3、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的质量安全控制
3.1土方开挖的控制
(1)可以借用场外空地当作临时的工程材料堆场,这样更方便土方随挖与随运,帮助基坑周围完成零堆载,而且基坑的周围是不允许大型机械设备停滞的。
(2)在基坑开挖过程,也可以采取分段和分层的方法,以分层开挖为主,开挖厚度控制在2m内,当开挖达到水平支撑的条件后,要注意支撑系统中钢筋砼的跟进施工,快速完成支撑体系支护工作,支撑系统砼未达成设计强度以前,不可以进入下一道土方开挖工作。
(3)土方开挖以后,一定要按照施工方案完成施工顺序,要保持均衡速度推进施工,不允许乱挖,这样,就可以帮助支护体系保持住均匀受力。施工过程中,可以设立一些专职人员,负责测量的控制工作,对槽底测量,从而控制开挖标高,预防超挖情况出现。
(4)基坑在土方开挖进行的不同阶段,在支护结构前,都要留出适量被动土,基坑侧土方开挖完成后,再挖掉这部分土体。这种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防止荷载的积累。
3.2降排水控制
(1)地表水可以由集水明排的方法进行处理。当第一道支撑的施工与养护完成,就可以沿基坑支护桩进行环形排水明沟的处理,有效防止地表水的倒流,防止进入基坑。
(2)坑壁渗水问题,这种问题,虽然可以通过设计以止水的措施控制,但是,止水桩的位置由于施工工艺局限性,不可能做到准确无误,所以,坑壁水渗水问题无法避免。要对坑壁渗水问题采取预防,可以使用堵、疏的方法,第二次支撑梁可以沿着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在坑底周围设置卵石盲沟和盲井。可以使用海绵和导流管保证疏导的完成。还要组织排水进入到集水坑,而渗水量过大,可以将土体进一步保留压实,保持平衡基坑的内外水压,以注浆的措施把渗水堵死。
3.3加强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在市政道路的深基坑施工中,安全控制是最重要的内容。在进行开挖前,要对市政道路工程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安全隐患的排除,深入把握场地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工程的特点切合工程实际针对性的编制深基坑施工安全开展的专项施工方案,完善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进行有力的指导。
3.4锚具施工的管理控制
锚具是深基坑支护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辅助及调整混凝土施工的工具,它也将永远的附在混凝土上,就成了深基坑支护中的结构附件了。锚具主要有:预应力锚具、杜维达格锚具、螺丝杆端锚具、粘结力锚具等,锚具的选择及施工分析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锚具进行基坑支护施工。在选用锚具时,要有严格的把关,要最适合及质量最好的锚具用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在使用每批锚具前,一定要做到:先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功能、质量、外观、产地等,检验合格后,再对这批锚具进行试验,试验达标后,才能把这批锚具用到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去使用。
4、结束语
在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中,通过质量控制与安全控制等措施,并建立起应急的管理体系,更好的完成现场控制工作,保证深基坑的支护工程能够安全、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郑惠荣.市政道路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及质量安全控制[J].中华建设,2014,01:136-137.
[2]齐小军.市政道路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4,19:141.
(作者单位:天津第二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