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清白和最漆黑的良心不会不安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却不管不顾,滔滔滚滚,转瞬已到结束。

  未看之先,差点被《爱尔兰人》三个半小时的片长劝退;看完之后,只觉得啊,艺术真是人心灵的安慰。太久没看过心甘情愿刷到字幕结束的片子了。
  本片最突出的主题是衰老。广大群众观感明显集中在英雄迟暮,各种嚎叫岁月沧桑绝不仅仅是老年妆的缘故;另一些朋友则叨叨,这个戏之所以没拍成电影,是因为大银幕上依靠数码特效修饰年轻的脸容易露馅儿,还导致表情不够细腻,“其实早期戏份完全可以找岁数小的演员拍嘛”。不过,遗形取神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而且在我看来,本片恰巧需要一股静水深流的劲头。
  作为串联起所有故事的讲述者,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黑帮职业杀手弗兰克情绪镇定到不似常人。他的世界自有一套运行规律,杀人放火,简洁明了,毫无废话。女儿跟人有些许争执,他就打到对方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就是这个女儿,一直以沉默而洞悉一切的道德审判者面貌出现,最终在他顺从受命杀掉好友之后,以拒绝再和他讲话的方式宣判他的死刑。弗兰克是忠诚的小兵、听话的棋子、好使的枪。漫长岁月早早磨折光了个人取舍——威尊命贱,好像也并没有其他路可以选择。

  阿尔帕西诺饰演的吉米是最富感染力的角色,人缘极佳,魅力四射,非常合乎卡车工会主席的领袖设定。吉米的事业自然是蒙黑帮鼎力支持得以成就,可惜他对事业的高涨热情远远超出黑帮的控制能力。于是观众看到了一个和弗兰克截然相反的角色:在吉米的人生里,一马当先是一个大写的自我。牢狱、利诱、恐吓,都拦不住理想主义的大旗猎猎招展,宁折不弯。任凭弗兰克反复劝说传话,他就是不肯拿钱走人:“这是我的工会。”权力欲也好,事业心也罢,吉米简直像勒卡雷侦探小说里塑造的大反派:“他是个浪漫派,是个虚荣者。他要跻身于先进行列,引导群众走出黑暗。”他是在这个世界上固执地一定要抓住什么东西的人,甚至不惜把这个东西放在自己的性命前头,被这般浪漫葬送简直算得上死得其所。
  乔佩西饰演的罗素是教父一流人物,一切都需要他的批准,一切皆出自他的授意。他像一尊神明,不悲不喜,比弗兰克更加簡明,眼里心里只有利益。据说最清白和最漆黑的良心不会不安,相信罗素爷爷每晚都能睡得香甜。
  在一切角色和情节之上,是作品对人间世的理解。我们彼此相爱,我们彼此伤害,我们在命运碾压之下像雪球一样崩塌。女儿、吉米、罗素都是弗兰克人生中的重要角色,他对他们了如指掌,他对他们一无所知;人生却不管不顾,滔滔滚滚,转瞬已到结束。两个年轻警察困惑地问已经风烛残年的弗兰克:“希兰先生,所有人都死了,你现在到底在保护谁?”弗兰克沉默。平淡得惊心动魄,留白令人突然意识到,人和人之间流着汤汤的河。
  全片不乏清泠幽默做点缀,泉水一样叮咚跳跃,很好地调节深沉主题。看着片尾一众大佬坐轮椅坐在监狱的院子里晒太阳扔球,孩子般笑闹,不能免俗想起卡尔维诺:“广场上有一堵老人墙,老人们坐在那里看着过往的年轻人……当初的欲望已是回忆。”劳我以生,息我以死,然而世人有几个出得苦海;所以迟暮云云,终究也是皮相。
其他文献
2018年,是自媒体刺骨寒冬的一年,在新民周刊《再揭自媒体黑幕》报道刊发后的第66天,北京网信办刚刚关闭了11万个违规自媒体账号,删除49.6万篇违法信息,可以预见,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刀阔斧的监管仍可能继续。  而在2018年之前,自媒体走过了漫长的“野蛮掘金”之路。由于违法成本低,一些自媒体为了双手捞金违规违法,想红想暴富而为所欲为。  自媒体,会否在严厉整顿的寒冬过后,迎来涅槃重生?别抱怨
前阵子,拜登在网上宣布自己的爱犬去世。在这则 “讣告”的吊唁者中竟出现了蔡英文的身影。在给拜登的留言中,蔡极尽谄媚之能事,表示同样身为一名“热爱动物的人”,她对拜登的悲痛感同身受,并借此致哀。连日来台湾岛内疫情失控,且集中发生近百起或与阿斯利康疫苗接种相关的死亡事件,蔡英文非但对此不闻不问,反而第一时间跑去吊唁一只亡狗,引发岛内外一片哗然。白手起“加”  加拿大迫害原住民的这把火,烧的有点猛。据央
1924年,梅兰芳在上海的“新舞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演出。每晚,他的表演总能让观众“坐不住”,一排排的人,非站起来连声叫好不可。  台上光鲜,台下是十年、几十年的功底。没有日复一日的努力,何来“一曲惊天下”的轰动?  但是,时代似乎完全两样了。  今天的很多流量明星,成名简单粗暴,甚至“famous for nothing”;今天的追星形式,也变得愈加花样百出。评论区列队赞美、热搜清一色的褒奖、C
“健康不会传播,传播的只有病毒。”这是百年前西班牙流感在北半球暴发后随之流行的谚语,在新冠病毒疫情无情地扑来时,又在欧美多国再度泛起。  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各国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其中既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互助义举,也有“坐看水流”甚至“幸灾乐祸”的遗憾场面。聚焦于抗疫主战场中国,那里坚决的隔离措施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
从密织个人信息保护网,到保障私人生活“安宁权”,从建立反性骚扰制度防线,到应对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对伦理的挑战……随着公众意识到人格权益不再局限于生命与健康,如何适应社会变化、保障“人的尊严”成为民之所呼,亟待法有所应。  5月28日下午3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这部总共1260条的法律中,人格权首次独立成编无疑受到最多关
“酒局”成为了最近网络上的热词,与之相伴的所谓“酒局文化”也被广泛热议。这些年,舆论对于酒局文化的批驳一直都在持续,而这一次,媒体和网友对酒局文化的批评,比以往来得更为猛烈。  原本承载欢庆与美好的酒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逐渐地异化变质,成为职场与官场的功利场所,充斥着虚假、野蛮、腐败和庸俗。而其中的丑恶“潜规则”也冠冕堂皇地披着“酒局文化”的外衣出现,虽令无数人反感抵触,却“长盛不衰”。  这
英国卫生部3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已超过1.7万例,累计死亡病例数也已过千。  英国的“群体免疫”,瑞典的“俄罗斯轮盘赌”,一段时间以来饱受外界诟病。那么,这两个国家具体是如何防控疫情的?他们又为何要这么做?  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宣布部分或全国封闭隔离的国家和地区已有80多个。与此同时,民意调查表明,欧盟国家民众赞成封闭措施的比例一步步在提高。包括英国,已经在转身,从被
复旦师生缅怀老校长陈望道。  庚子五月,母校复旦大学迎来了她的115周年华诞;又恰逢陈望道先生从日文版全译《共产党宣言》100周年,上海市档案馆为此举办专题展览。今年也是笔者在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从事对外留学生教育25周年;抚今追昔,深感留学生事业见证了一个民族从救亡图存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变迁。陈望道留学时代的中日关系  陳望道先生,出身于浙江义乌山村一个普通农家,毕业于金华中学。青年时
3月31日,波音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夫·卡尔霍恩在一次商业论坛上发表讲话,敦促美国不要将人权等问题与中美贸易混为一谈。卡尔霍恩说:“我们承受不起被挡在(中国)市场之外的后果。我们的竞争对手会马上趁虚而入。”  卡尔霍恩的话被认为是在关键时刻,美国制造业巨头的重要表态。有人称这是波音对中国市场多年来情感所系,更多人則认为这体现了波音的理智。  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来被视作中美关系“
汪家芳《巍巍中国情》。  2020年是中华民族永不忘记的日子。作为手握画笔的艺术家,应该用熟悉的画笔一吐胸中块垒,讴歌值得浓笔重彩描绘的人与事物,铭记中华民族共担风雨共沐阳光的大爱与大义。  深感于此,遂萌发构思并创作大尺幅映现以上海与武汉为聚焦点,在党中央部署下全国一盘棋,倾力支援武汉抗疫的真实与动人的场面。3月15日,经过数天的构思,站在铺平于画板的巨大宣纸(高3.2米、宽5米)前,我饱蘸浓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