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CT的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地图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685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三维CT扫描数据绘制OTA/AO分型B型及C型桡骨远端骨折关节面骨折地图,并描述骨折线形态学分布。

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6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关节内骨折病例共209例,男92例,女112例,年龄32~86岁,平均(59.27±2.93)岁。209例AO分型B型C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对每例关节面处的骨折线形态学描述,包括骨折走形角度、骨折面积及骨折比。同时将关节面骨折模型叠加于标准模型,绘制骨折线、骨折区域分布图,以创建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地图。

结果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209例(44.7%,209/468),B型67例,平均骨折高度(20.30±11.26)mm,宽度(12.24±6.83)mm,骨折面积(189.61±101.84)mm2,走形角度57.23°±14.95°,骨折面积比(骨折区面积/关节面面积比)为32.42%±10.24%;C型142例,平均骨折高度(24.43±11.37)mm,宽度(20.38±7.59)mm,骨折面积(425.26±314.31)mm2,走形角度51.26°±13.17°,骨折面积比73.81%±26.29%。根据由主要骨折线形成的骨折图,确定5个不同的骨折区域:①中心区63例(30.14%);②Lister’s结节区25例(11.96%);③舟骨窝区59例(28.23%);④月骨窝区36例(17.22%);⑤下尺桡区26例(12.44%)。主要骨折线集中于中心区域偏背侧的区域及舟骨区。B型骨折线主要集中于舟骨窝区占29.85%(20/67)偏背侧及中心区占26.87%(18/67)。C型在舟骨窝区占27.46%(39/142)及中心区占31.69%(45/142)骨折线仍集中,对于月骨窝区17.61%(25/142)及下尺桡区12.68%(18/142)较B型28.69%相对增加,骨折线总体分布相较于B型偏中央区域。

结论

绘制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地图并量化骨折线形态学分布,可直观认识骨折好发部位及骨折线走形情况,同时完善OA分型中B型及C型对于关节面骨折线、骨折区域的描述,为关节内新分型、诊断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这里的《幻想曲》并非是人们只须用耳朵去欣赏的那类作品。它是需要你耳目并用、又看又听的一件综合艺术品,是迪斯尼和斯托科夫斯基两位通力合作的成果。 它的独创不凡之处在
期刊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松质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3个新鲜胫骨标本,行X线摄片及CT扫描,除外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及其他影响骨骼质量的疾病。依照Heim方块法截取胫骨近端,每个胫骨近端分为内髁、外髁、髁间区3个部位,再将每个部位分为近、中、远3个节段,共9个区域。使用高精度低速锯于每个区域切取3 mm厚骨骼标本,固定于纯平载玻片打磨处理,采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测量骨组织显微硬度。每个区域行10
通过实施水稻覆膜抗旱栽培试验,探索出适宜禄丰县的水稻抗旱栽培模式,形成抗旱栽培集成技术,在全县雨养田中进行推广应用,为制定禄丰县水稻抗旱栽培应急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分为三组,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组、脐血T细胞组和UC-MSCs与脐血T细胞的共培养组。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三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检测P1~P8代UC-MSCs 14种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实验得知P6代UC-MSCs细胞因子分泌量较高。利用P6代细胞建立不同比例的共培养体系,检测与抗炎和促炎相关的五种细胞因子表达量。共培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和白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1、活血化瘀治不寐rn[方术来源]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卢永兵主任医帅验案rn[适应病症]钟某,男,58岁,教师.连续二月夜不能寐,朦胧片刻,恶梦必醒.白昼烦躁,喃喃自语,头痛,口苦干,
3月24日,被媒体誉为“世界最优秀小提琴教师”的多萝茜·迪雷离开了人世。她的逝世,在世界音乐界唤起了一片叹惋之声。按照她和她家人的要求,没有为她举行葬札;但朱利亚德音
1917年,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小镇上诞生了一个日后被全世界小提琴爱好者所仰慕的女性,她就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小提琴教育家多萝茜·迪雷(Dorothy De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