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科技美学问题——兼及“十七年”和1980年代初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反思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tianxuey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美学作为现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当代文学叙事中始终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以科技为故事基础和精神内核的科幻小说,在科技美学的审美表达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然而,在过去的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科技美学亦没有呈现出应有的特色和价值.进入新世纪后,尽管以《三体》为代表的少量科幻小说,成功突破了科技想象的美学瓶颈,不仅将中国科幻小说,也将中国当代文学的科技美学书写推向了新的高度,但从整体来看,科技美学的建构依然差强人意.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产品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目前,行业对产品设计人才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能够完成简单的外观设计上.在这样的双重推动下,产品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时代发展下高职院校的必要措施.该文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切入点,结合市场需求,根植岭南传统文化,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究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的,基于岭南工艺特色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
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让景观适应城市这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设计师需要通过边界平衡景观空间与外部城市之间的关系.该文通过分析不同城市景观边界的构成形式,在寻找边界的常见组合特点、分析各部分在边界中存在的意义的同时,试图厘清现代城市中不同景观边界的特点与构成类型.
该文分析德育与小学美术课堂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利用经典作品开展教学和结合启发式教学模式三个策略,以期使德育更好地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渗透.
在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并促进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多元化.各种新技术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为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的结合,打破了高校艺术设计原来的单一教学模式.该文以插画设计课程教学为例,从摸底学生基础情况、构建课程内容与教学资源、创新课程平台吸引学生参与、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比例、完善课程考核形式五个方面进行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一rn对于当代文化说来,“美”的范畴拥有非凡魅力.“美”可能是一个哲学术语,可能是艺术性质的认证,也可能是自然景观的称许;更多的时候,“美”充当了日常生活的种种令人惊喜的形容,包括众多的隐喻和比拟.由于各个场合的频繁使用,“美”派生出一系列相近的家族概念,例如“审美”“美感”“美学”,如此等等.这些家族概念的边界不无模糊,概念的内涵存在种种微妙的差异或者一定程度的重叠.围绕“美”的范畴形成分析、阐释与争辩诱发了持久的理论兴趣,尾随的诸多论述源远流长,脉络纷杂.
期刊
在我的博士群里,诗歌研究者寡,而留校任教的却有三人,傅元峰、李章斌和李倩冉,占比百分之百,他们都是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诗歌研究的核心成员.rn章斌是一个十分刻苦的人,但书生气中却裹挟着一种铁肩担道义的人性品格,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出一种无畏的慷慨,而这种血性成就了他的诗歌研究中的批判精神.
期刊
伴随路遥13年的王天乐是路遥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发表的《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和《诞生记》两文已成为路遥研究者不得不参考的必备资料.rn但很多人不知,王天乐还有一篇重要的未刊文稿也特别有价值.这篇遗文从手稿上看,曾拟用两个名字,分别是《我的父亲和他的儿子路遥》和《父亲、姐姐和路遥》,最终,他确定以三人并列的形式出现,即《父亲·姐姐·路遥》.
期刊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个军阀混战时期.提到军阀混战,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北洋军阀之间的分分合合、打打杀杀.其实,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军阀混战,不应该只是指北洋军阀之间的争战.与北洋军阀可对称的,还有西南军阀.西南军阀集团形成的时间稍晚于北洋军阀集团,而混战则差不多同时期开始.沈从文的家乡湘西,则属于西南军阀盘踞之地.
期刊
这篇文章在表达我的一点儿不成熟看法时,不可避免要涉及王朔的某些小说.但不打算对王朔小说进行系统的文本细读式研究,只会在谈新世纪青年思想问题时,触及宏观层面的王朔小说叙事信息,这是必须要说明的一点.其一,王朔小说的影响面异常之广,且批评界和读者曾对王朔小说的评价可能深入人心,几近成顺口溜,无须在此花费过多笔墨;其二,主流批评界对王朔小说的研究,亦可谓汗牛充栋,差不多穷尽了“学术增长点”,再在这里进行所谓规范的“文学批评”,恐怕是狗尾续貂了.当然,不细读小说文本和批评文本,不是没细读过小说文本和批评文本,是读
期刊
一、书面形式与节奏及时间性rn新诗的写作以自由体为主,其书面形式是新诗形式研究中颇为棘手的问题,也是新诗节奏研究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其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或语文学)研究中几乎不存在,是随着新诗的诞生才成为“问题”的,因此构建一个新的体系和一套有效的分析方法也就格外困难.相比之下,旧诗大都有整齐而固定的形式,一首诗用什么方式写在纸上或者排印出来并不是诗人在写作时就得考虑的问题,而新诗则不同,诗歌的长短、诗行长度、分行分段的方式从始至终是内在于新诗的写作之中的.在很多读者眼里,新诗(尤其是自由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