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档案人才“1511工程”培养方式分析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f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基和源泉,人才培养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战略目标,为实施我国人才战略指明了方向。
  江苏省档案局自2016年8月起,启动档案人才“151工程”,即选拔10名全省档案首席专家、50名高级专家和100名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对象。12月12日在南京隆重举行启动仪式,组建了不同层次的三支人才队伍。该工程意在通过5年的培养和历练,到2020年,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成长为在国内档案管理、学术和科研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江苏档案首席专家,第二层次成长为在省内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江苏档案高级专家,第三层次成长为所在地区优秀业务骨干,同时,第二、三层次分别成为上一层次人选的后备力量。
  为达到上述目标,除了鼓励各层次的人才培养对象在工作岗位上自我努力外,江苏省档案局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包括导师辅导、大学跟读、课题带动等。这些举措,为保证档案人才“151工程”能在短时间快速启动,取得实效,以及为后续人才的培养开辟了道路,奠定了人才发展的坚实基础,值得总结推广。
  一、实施导师制精准培养
  导师制是中外大学培养学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教学制度最初源于英国。由14世纪创办牛津大学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首创,17世纪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等高校在其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采用导师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高校开始实行学分制,并将导师制推广运用于大学生培养。[1]中国最早采用导师制的高校是浙江大学,1938年实行。目前导师制在中国高校中被广泛采纳,并延伸到本科生的培养中。
  有学者认为,就研究生而言,导师的职责主要包括四方面,即对研究生的认知、对研究生学习的指导与监督、学术及科研引领、人格培养及生涯指导。[2]实践证明,导师辅导这种学术提高的形式,非常适用于在职人员。江苏省档案人才“151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都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功底,也有相对明确的科研方向。但是,在职工作往往又相对缺乏学术视野,如果能有掌握本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的导师协助,同时在资料阅读上提供帮助和指点的话,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江苏省档案局鼓励并资助第一层次培养对象自主联系导师,因为培养对象更加了解自己的主攻方向,也明白自己的薄弱环节,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聘请该领域的专家。以南京市档案馆研究馆员夏蓓为例,夏蓓长期研究南京大屠杀,并在研究过程中与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多次合作,她联系张宪文教授作为导师,无疑对她的研究起到了最佳的指导作用。南通市档案馆研究馆员朱江着力张謇研究,张謇研究的开拓者章开沅先生来自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该所长期以来是张謇研究的重镇,朱江联系章开沅先生的助手田彤教授这位年富力强,并且在张謇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作导师,无疑将对其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带来积极的帮助。2017年7月,朱江的研究成果《张謇与涩泽荣一的基督教观比较》在《档案与建设》上发表。
  总之,对接各学术领域的名师,特别是非档案专业领域的导师,用于指导在职人员学术研究,是防止近亲繁殖、加快人才培养的重要捷径,值得称许。
  二、实施跟读制回炉再造
  如果说,对于第一层次的培养对象采用导师辅导是行之有效的方式,那么对于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特别是对那些没有系统接受过档案专业学习的培养对象,如果能融入高校跟读学习,不失为借助高校资源优势,帮助在职人员打基础、快速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
  2016年10月,省檔案局与苏州大学达成意向,每学期选派4—6名第二层次的培养对象,到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课堂教学旁听,2017年初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特别选派一名专任教师负责辅导学员选课、制定听课方案和落实选听手续,并开放学院当期所有本科、研究生课程,供培养对象自由选听。旁听过程中,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对学员旁听课程进行考核,登记成绩,提交江苏省档案局备案。
  2017年,省档案局先后选派两批,共计12名来自南京、徐州、苏州、连云港、盐城、镇江、泰州和省档案局、省住建厅的培养对象至苏州大学学习。由于具有较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有的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工作历练,能够再次回炉进入校园,都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重要的是,省档案局对他们明确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即不能只是来听听课、感受感受,而是“要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学习、思考、请教,力争拿出方案,形成初步成果。”
  为此,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分别选修6—8门课程,几乎废寝忘食,系统学习了吴品才《现代科技档案管理学》和《文件纵横运动论》、张照余《档案信息化概论》、蒋卫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项文新《档案资源开发与服务专题》、胡燕《档案学概论》、王芹《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以及鞠英杰《数字信息分析与服务》等课程。与此同时,结合各自的工作和兴趣认真收集资料,请教老师,分别进行了多课题研讨。苏州市陈鑫结合所负责中国丝绸档案馆方面的工作,确定对中国像锦档案开展全方位研究,计划在对像锦档案进行整理和数字化的基础上,对中国像锦的形成、内容、品种、工艺技术、组织结构、图案纹样、艺术特征等进行分析。该项目是国内首次从全国范围、百年时间跨度和丝绸艺术角度对像锦织物进行的综合研究,成果最终将体现为建立1个专题数据库,形成2项相关规范,完成1部研究论著,举办2—3个展览。省建设厅袁玉恒结合城建档案管理,确定了《村镇建设档案长效管理机制研究》和《工程电子档案在线接收相关问题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由盐城市档案局徐冲执笔,集体申报了省局科研课题:《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除了校园学习外,他们还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各种高端论坛或讲座,广泛开展专题调研,第一期培养对象撰写了《“十三五”苏南档案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以江苏苏州市为例》,丰富了课堂所学,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明显产生了“双向性”成效,实现了教学相长。连云港市档案局徐继铭主动为档案实训基地培训教材提供大量的实践素材,完善了教材的内容,受到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领导和主编老师赞赏,决定将他加入再版作者名单。[3]学员在课堂中,积极思考,经常能与老师产生思想碰撞,形成良好互动,活跃和带动了课堂气氛,有老师动容地说:“终于有人在听我讲授的内容时眼睛发亮了!”还有老师在下课前,专门留出时间让他们谈观点,并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节课的内容,分别给在校生讲授。镇江市档案局吉星昇作《档案征集工作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的介绍,获得大家较好评价。苏州市陈鑫在学习总结中浓缩了自己的学习感悟:世界记忆,在地方档案里;像锦档案,在丝绸产业里;档案视野,在交流互动里;理论观点,在实践创新里;档案工作,在大数据时代里;档案服务,在“互联网+”里。镇江吉星昇、泰州范晓青和如东县档案局曹晓丽的论文,先后在2017年《档案与建设》上发表。
  这种根据学校不同学期课程菜单,自愿报名参加,脱产一个学期进行研究性、融入式的培养学习方式,受到了学校和派出单位的首肯和积极评价。正如盐城市档案局王加林局长在结业典礼上所说,这种做法是地方和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良好模式。
  三、实施项目制赢在智造
  档案课题项目,是指为实现特定阶段档案工作的目标,根据档案工作实际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具有普遍性、长远性影响的重大问题开展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科技研究。档案课题研究,宏观上为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微观上能迅速引导研究者切入档案事业热点问题,避免走弯路,有利于出成果。就人才培养而言,课题项目带动能有效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江苏省档案局对“151工程”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上,按照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专家队伍建设六个重点方向,即档案法规标准、收集鉴定、保管保护、信息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学理论研究,结合培养对象各自的特长,组成了相对固定的专业研究小组。以此为基础,积极鼓励并促进培养对象申报项目课题。
  在推动和辅助培养对象申报科研课题方面,省档案局采取了专家指导和集体评议的方式。2017年初,召开申报国家局科研课题论证会,组织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对准备申报的国家级课题进行陈述,邀请对科研课题立项和评审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现场点评,进行把关和指导,同时请其他培养对象进行互评。通过思想的碰撞,课题的立意得以提升,思路得以拓展。在 2017年国家档案局下达的91项科研项目中,江蘇省8个课题获得立项,其中《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档案行政诉讼研究》《公安执法记录档案规范管理研究》《行政审批类业务档案管理模式及实现途径研究》等7个项目的负责人或主要成员为“151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盐城师范学院卞咸杰《大数据时代智慧档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与创新研究》,被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列为一般项目。对第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省档案局鼓励支持申报省级科研课题,除了采取专家指导和集体评议的方法外,还鼓励第一层次的培养对象带动、辅导第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2017年6月,省档案局举办了“151工程”2017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开题培训,就档案课题选题进行辅导、对档案科技项目管理进行现场指导,达到进一步提升“151工程”培养对象科研素养、拓宽视野、增进交流的目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导师培养、进校跟读还是课题拉动,都既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又覆盖全面,具有互动、带动、促动效应,为江苏档案人才培养和进步铺就了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井雨霞.对大学生导师制在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中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27-128.
  [2]任峥,杨宏.学生视角下研究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4-59.
  [3]江苏省档案局《首批“151工程”培养对象苏州大学培训情况通报》(苏档发[2017]18号).

其他文献
4月10日,江苏省档案局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研讨推动全省档案事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省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向阳主持会议并讲话,副局长赵深、陈万田、孙敏以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省档案局党组切实按照《中共江
期刊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各项事业开启新征程之际,我们迎来了“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喜讯,荣获中国档案文献的世界最高荣誉。这是苏州档案部门献礼十九大的最好方式,也是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成立十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十年来,中心依托200余万卷苏州改制企业档案资源,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与时代同呼吸,与时代共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助力产业升级,助推
期刊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综合档案室珍藏的档案中,记载着无数精彩的故事。而30多年前,江苏省人民医院(当时的江苏省工人医院)在没有CT、MRI等辅助检查设备的情况下,经过30多个日日夜夜的精心救治及护理,成功救治了在南京访华期间突发严重脑血管意外的日本佐偌木商事株式会社董事长佐佐木昇平先生,医护专家全程保驾护航,护送佐佐木先生安返日本……由此引出了一段中日医学交流史上的佳话。  历史回眸  紧急救治让历史回
期刊
[摘要]对家庭建档策略的研究旨在优化档案实践,为丰富档案社会化理论提供参考。论文以案例研究法对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引领的家庭档案建设实践进行梳理,解析其主要成果、特点与不足。基于对澳大利亚实践,本文提出,我国的家庭档案可在现有建设成果的实践上进一步构建多层次制度、建设协同主体机制、深入精细化的资源开发、与国家历史有效衔接。  [关键词]家庭档案建档策略档案开发  [分类号]G279  Researc
期刊
档案资源是档案馆立身之本,也是开展档案服务工作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太仓市档案局把档案资源建设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以机制创新为主题,依托依法接收和特色征集两条主线,实现馆藏档案资源量质齐升,努力推进太仓档案事业稳步发展。  一、坚持机制创新,增强档案资源建设活力  档案资源建设的顺利开展需要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档案部门积极创新,优化机制体制,努力适应新時期档案资源建设的
期刊
机关档案工作位于档案事业发展的前端,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是国家档案资源的源头,更是综合档案馆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的基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立档案室工作新格局”,对机关档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市级机关档案工作现状如何?有哪些问题和困难?如何构建与社会发展同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机关档案工作?为解决这
期刊
[摘要]文章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提出:电子文件的运动以业务流程为基础,整个运动过程是单向线性的,无论是实践中,还是逻辑上都不存在“逆向运动”;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即代表业务活动的法定权威,针对个体文件,强调文件运动整体性与阶段性统一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依旧适用;在具体的业务活动中,OA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共同支撑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与应用。
期刊
1896年,无锡以近代机器為动力生产且按市场价值取向的近代工业蹒跚起步,一个以实业为立身之本的被称为“锡商”的商人群体也由此横空出世。  无锡近代工业迅速发展,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繁荣景象。至1912年,无锡民族工业已经有了20家企业,纺织、缫丝、面粉加工三大工业主体已经确立,无锡在迈向近代化的进程中跨出了率先的一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帝国主义一度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
期刊
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档案工作坚持以实现税收档案现代化管理为目标,以服务税收主业、服务基层、服务纳税人为导向,提升档案意识,注重档案创新,创建业务档案集约化管理模式,力求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档案”管理与服务格局,实施“地税记忆”,突出数字转型,促进档案深化开发和增值利用,实现税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提升档案意识,增加档案工作美誉度  1.提升全系统档案意识。苏州地税局党组历来重视
期刊
纪锷,1924年生于金坛,毕业于南京鼓楼二中。抗战胜利后,20岁刚出头的他,心里佩服金坛政界人物——抗战时被人称为“背包县长”的倪良(金坛涑渎人,抗日战争期间曾任金坛县县长),便投靠于他的门下,当上金坛县中山镇甲种组训大队副大队长(上尉副营职,大队长由镇长于竟西兼),负责训练18至48岁青壮年公民,进行反共宣传。解放后,纪锷自认为曾解救过中共地下党员、金城区副区长缪坤,没带人下乡参加过“清剿”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