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单位,也应該顺应当今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新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技能型人才。本文以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为例,深入探讨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这些困境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就业导向 困境 对策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常态,对现阶段的高职教学发出了新的挑战,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社会的高度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各项体育教学活动,在保障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提升本专业就业率。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体育课堂教学面临的具体困境
(1)高职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普遍落后。一些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偏重于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的教学,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些学校中的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没有树立起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理念,他们往往自己不重视所教的这门课程,将体育课只当作强身健体的课程,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性的体育技能。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体育教学改革上,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确立教学目标。但实际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改革过程中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不够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3)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不够丰富,未体现学生的职业特征。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一些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基本设立了三自主的选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职生的选课需求,但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和结构还不充分,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高职院校中不同职业特征的学生制定体育教学内容,未能体现出就业导向下的差异化特征。此外,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的供给结构也不合理,传统体育类项目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新兴的体育项目设置相对不足,因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的束缚,体育课程结构的调整力度尚且不足。
二、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高职学生的职业特征
优化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从学校层面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即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特征,体育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且应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职业能力特点进行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根据不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来确定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为其打下良好的职业技能基础。
(2)建立完善的高职体育教学保障机制
1.教师在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的制定应涉及到常规的指标,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还应该将体育教学与职业活动的促进性等具有就业导向的指标列入考核范围内,这也是深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2.高职体育的课堂评价范围应该面向社会、向企业延伸,让用人单位也参与其中,这一方面有利于体育教师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不同的岗位对人才身心素质发展性的要求。
3.建立完善而丰富的教学内容体系。比如,针对交通运输专业类、建筑专业类、冶金专业类、机电专业类、食品专业类、艺术类、旅游服务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上下肢体、躯干等不同位置活动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项目的教学。同时,教师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人际交往需要,要对那些有助于锻炼学生心理韧性和团队协作力的对抗性和集体性球类项目给予更多的关注。
(3)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活动
首先,高职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特点来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现代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种类也越来越繁多,不同的职业对人才体能的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为了培养出社会和各类企业需要的人才,高职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未来社会对劳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根据学生的职业特征主动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选择体育教学方法。学校可以在选课时将不同职业分门别类,按照专业或者职业特征进行分时段选课,这样能够确保有相同职业需要的学生在相同时段选课,这样的安排更加人性化,也是科学合理的。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还处在不断摸索前进的阶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滞后性问题。坚持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是符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大趋势的,因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职业特征需要创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庆玲,刘夕榕.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2]刘小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1).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就业导向 困境 对策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常态,对现阶段的高职教学发出了新的挑战,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社会的高度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各项体育教学活动,在保障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提升本专业就业率。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体育课堂教学面临的具体困境
(1)高职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普遍落后。一些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偏重于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的教学,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些学校中的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没有树立起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理念,他们往往自己不重视所教的这门课程,将体育课只当作强身健体的课程,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性的体育技能。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体育教学改革上,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确立教学目标。但实际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改革过程中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不够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3)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不够丰富,未体现学生的职业特征。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一些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基本设立了三自主的选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职生的选课需求,但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和结构还不充分,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高职院校中不同职业特征的学生制定体育教学内容,未能体现出就业导向下的差异化特征。此外,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的供给结构也不合理,传统体育类项目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新兴的体育项目设置相对不足,因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的束缚,体育课程结构的调整力度尚且不足。
二、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高职学生的职业特征
优化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从学校层面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即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特征,体育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且应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职业能力特点进行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根据不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来确定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为其打下良好的职业技能基础。
(2)建立完善的高职体育教学保障机制
1.教师在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的制定应涉及到常规的指标,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还应该将体育教学与职业活动的促进性等具有就业导向的指标列入考核范围内,这也是深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2.高职体育的课堂评价范围应该面向社会、向企业延伸,让用人单位也参与其中,这一方面有利于体育教师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不同的岗位对人才身心素质发展性的要求。
3.建立完善而丰富的教学内容体系。比如,针对交通运输专业类、建筑专业类、冶金专业类、机电专业类、食品专业类、艺术类、旅游服务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上下肢体、躯干等不同位置活动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项目的教学。同时,教师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人际交往需要,要对那些有助于锻炼学生心理韧性和团队协作力的对抗性和集体性球类项目给予更多的关注。
(3)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活动
首先,高职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特点来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现代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种类也越来越繁多,不同的职业对人才体能的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为了培养出社会和各类企业需要的人才,高职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未来社会对劳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根据学生的职业特征主动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选择体育教学方法。学校可以在选课时将不同职业分门别类,按照专业或者职业特征进行分时段选课,这样能够确保有相同职业需要的学生在相同时段选课,这样的安排更加人性化,也是科学合理的。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还处在不断摸索前进的阶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滞后性问题。坚持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是符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大趋势的,因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职业特征需要创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庆玲,刘夕榕.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2]刘小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