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以后,在《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对音乐的价值、理念都有了新的变化和阐述,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对音乐的欣赏聆听,可见音乐欣赏已成为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
【关键词】音乐欣赏 多媒体 多元化 聆听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对音乐的价值、理念都有了新的变化和阐述,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对音乐的欣赏聆听,可见音乐欣赏已成为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另外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乐欣赏课比唱歌课更为难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情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那么想要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就要注意:
一、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更注重聆听,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它是一项需长期训练体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但音乐教师会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漫不经心?”。音乐欣赏课难道真的那么难上吗?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但是这并不表示非要是音乐专家才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只要有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包括节奏、音色、情感等)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二、用多元化教学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多元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以前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只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时乐曲已经结束,学生还是一脸的茫然,只能用“好听”或“不好听”、“活泼”或“优美”来评价乐曲。这是因为音乐比较抽象,不像美术那样直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直观的事物如录像、投影片、学生作画、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兴趣。例如在欣赏《青蛙音乐会》时,我设计扮演一只青蛙,多媒体展示《青蛙音乐会》片段欣赏,接着又有一个小朋友跳出来给大家跳了一个青蛙舞,再出来一群青蛙拍着手表演唱歌跳舞诠释这首乐曲.根据音乐的三部曲我又设计了举办音乐会的活动,让学生以多种方式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这绝对做到了寓教于乐,寓理于情。
三、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欣赏情趣
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文学修养。在各种音乐作品的导入、分析、讲解中,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婉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语气来导入,如果教师在语言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甚至用喜、怒、哀、乐的表情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这样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要以高昂饱满的情绪,深沉而有力的语气,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把作者的创作过程及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特征、给学生分析讲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控诉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勾画出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情景…… ”这时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意境 。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就更能使学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壮气氛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不屈不挠、团结对外的民族精神,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少而精的多媒体课件为我的教学增添了效果。首先为学生的听觉艺术上带来了享受,同时,也给学生的视觉上带来了很好的冲击。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很好的节省板书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赏析和合作机会。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才能更好的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如果只图一个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那还是不用的好。所以一定要合理的运用,让它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如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和《彼得与狼》时,孩子们喜形于色的看着多媒体课件,欣喜若狂。他们被大屏幕里亲切的解说吸引着,被优美音乐、生动画面深深的感动着,听的是那么的投入,看的是那么认真。优美的音乐童话故事,犹如涓涓细流注入儿童的心田,把他们带进美好的音乐王国。
五、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快速进入情境
音乐欣赏课堂中要充分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动”起来,通过“动”中的自我创编、自主表演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对音乐表演的信心。这样,就使每一个学生在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性创编、表演的欲望。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或是歌剧都是现成的教材。进行这项活动之前,先要对乐曲内容有所理解。在设计动作时,尽量从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中引发想像,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不应以完全凭空想像的故事勉强和音乐凑在一起。要选择合适、适当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创作、练习,编一编律动,学生能运用语言的直观更好的理解乐曲,能运用提炼出的音乐要素对比不同的音乐情绪与风格,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形象与特点。这时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意境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学生“闻乐起舞”。以前的教学中听音乐演一演存在诸多的不足,因为其过程并非以学生和音乐为主,而是摆在老师和音乐以外的事物,所以要强调这里所说的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是要求学生能够专注于音乐,在老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以后,再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学生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
以上是我本人在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愚见。其实,作为教师,我们都学习过许多的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相适应的各种方法运用到音乐欣赏教学中来。蒙泰韦尔迪(意)曾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音乐教师应注重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努力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让音乐走进每一个孩子心中。
【关键词】音乐欣赏 多媒体 多元化 聆听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对音乐的价值、理念都有了新的变化和阐述,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对音乐的欣赏聆听,可见音乐欣赏已成为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另外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乐欣赏课比唱歌课更为难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情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那么想要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就要注意:
一、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更注重聆听,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它是一项需长期训练体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但音乐教师会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漫不经心?”。音乐欣赏课难道真的那么难上吗?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但是这并不表示非要是音乐专家才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只要有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包括节奏、音色、情感等)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二、用多元化教学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多元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以前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只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时乐曲已经结束,学生还是一脸的茫然,只能用“好听”或“不好听”、“活泼”或“优美”来评价乐曲。这是因为音乐比较抽象,不像美术那样直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直观的事物如录像、投影片、学生作画、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兴趣。例如在欣赏《青蛙音乐会》时,我设计扮演一只青蛙,多媒体展示《青蛙音乐会》片段欣赏,接着又有一个小朋友跳出来给大家跳了一个青蛙舞,再出来一群青蛙拍着手表演唱歌跳舞诠释这首乐曲.根据音乐的三部曲我又设计了举办音乐会的活动,让学生以多种方式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这绝对做到了寓教于乐,寓理于情。
三、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欣赏情趣
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文学修养。在各种音乐作品的导入、分析、讲解中,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婉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语气来导入,如果教师在语言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甚至用喜、怒、哀、乐的表情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这样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要以高昂饱满的情绪,深沉而有力的语气,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把作者的创作过程及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特征、给学生分析讲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控诉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勾画出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情景…… ”这时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意境 。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就更能使学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壮气氛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不屈不挠、团结对外的民族精神,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少而精的多媒体课件为我的教学增添了效果。首先为学生的听觉艺术上带来了享受,同时,也给学生的视觉上带来了很好的冲击。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很好的节省板书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赏析和合作机会。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才能更好的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如果只图一个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那还是不用的好。所以一定要合理的运用,让它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如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和《彼得与狼》时,孩子们喜形于色的看着多媒体课件,欣喜若狂。他们被大屏幕里亲切的解说吸引着,被优美音乐、生动画面深深的感动着,听的是那么的投入,看的是那么认真。优美的音乐童话故事,犹如涓涓细流注入儿童的心田,把他们带进美好的音乐王国。
五、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快速进入情境
音乐欣赏课堂中要充分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动”起来,通过“动”中的自我创编、自主表演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对音乐表演的信心。这样,就使每一个学生在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性创编、表演的欲望。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或是歌剧都是现成的教材。进行这项活动之前,先要对乐曲内容有所理解。在设计动作时,尽量从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中引发想像,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不应以完全凭空想像的故事勉强和音乐凑在一起。要选择合适、适当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创作、练习,编一编律动,学生能运用语言的直观更好的理解乐曲,能运用提炼出的音乐要素对比不同的音乐情绪与风格,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形象与特点。这时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意境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学生“闻乐起舞”。以前的教学中听音乐演一演存在诸多的不足,因为其过程并非以学生和音乐为主,而是摆在老师和音乐以外的事物,所以要强调这里所说的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是要求学生能够专注于音乐,在老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以后,再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学生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
以上是我本人在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愚见。其实,作为教师,我们都学习过许多的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相适应的各种方法运用到音乐欣赏教学中来。蒙泰韦尔迪(意)曾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音乐教师应注重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努力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让音乐走进每一个孩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