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宁市横县马岭中心学校针对全镇教师人数少的工作实际,利用开放周的活动平台,为老师创造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的机会,目的就是将全镇教师的团队力量拧成一股绳,以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师 教研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53-02
规模小,杂务多,任务重,师资力量薄弱,一个教师要充当多种角色,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这确实是农村小学教师存在教学教研能力不强问题的原因。作为中心校的校长,我也常常思考:对于一所全镇只有85位教师的农村小学来说,如何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我校响应南宁市横县教研室的要求,结合市级课题“农村小学教师自主研修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每学期唱响一次教研活动“三部曲”:前奏:成立3-5人的语文、数学、英语中心组,确定某一所学校承担开放周活动任务,明确各科的研究主题,明确上课内容。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先由承担开放周活动任务学校的教师、中心组成员各自集体备课。高潮:分科听课。由承担开放周活动任务学校的一名教师和中心组的一名成员分别上一节课。全镇同科目的教师根据观课量表听课评课。尾声:全镇教师分年级分科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围绕研究主题进行集体备课。
那么,如何唱好这“三部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
一、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萧伯纳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大家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观点的交流就不同了,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大家相互交流,就有两个观点,甚至会产生更新的观点。”可见,我们应该利用集体的力量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那么,如何操作才能使集体备课开展得更为扎实有效呢?
首先,执教者或组长要选定授课内容,各组员对教学设计打个腹稿,在集体备课时把自己心中的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抛”出来。这一环节需要各组员吃透教材、想透学生,找好两篇不一样的教学设计,而且自己的腹稿一定是融汇了这两篇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再贯通自己的想法。其次,整合、取舍每位教师抛出来的教学设计,就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怎样提问学生、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该怎样引导、怎样下放给学生主动权、自己教这一内容时又有什么经验等进行探讨。最后,由执教者把集体备课中大家的“设计”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教案。如果执教者是那些教学水平稍差的教师,在第二个环节中,备课组还要帮他把教学流程梳理一遍,教师整理出教案后还要交给备课组过目把关。这样的集体备课才能扎实、富有实效。每个环节、每位教师都在学习,在这样的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专业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我校将近50岁的屈培娟老师就是在这样的“待遇”中逐步成长的。刚开始她也只是教案的“搬运工”,给备课组讲述教学设计时条理不清,弄得同组成员云里雾里,甚至第一次还不能把备课组给她梳理出来的教学流程有条理地写成教案。可是不到一个学期,她也能写出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的教案了,还在全镇中老年教师数学教学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学校借助教研活动这个平台,利用集体的力量,给教师轻轻压一压,让“压力”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习惯成自然,只要将集体备课变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习惯,教师的学习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得到保障。
二、听课评课,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集体备课只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序幕,“好戏”还在课堂。执教者按照备课组的意见整理出教案并上课,备课组再集体听课评课,进行教案整改。最后组织全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
关于听课,我校除了按教研室的指示,分别安排教师就“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三个观课量表进行观课,还要求教师记下教学流程,并就自己的观课量表至少写两处评课旁注。听完课后,先分组评课,各组就观课量表的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评课旁注进行综合整理,再把优点、缺点、意见与建议写到大张图画纸上。然后,各组轮流展示、分享评课。最后中心发言人再进行综合评课。
起初,我校教师也经历过听完一节课不知道要评价什么的现象。评课时也出现过鸦雀无声、推三阻四,或只有中心发言人“一言评”的局面。当然也不乏听课评课的“边缘人”。但自从明确了研究主题和有了三个观课量表后,教师明确了观课方向。现在,教师在评课时人人参与,争先恐后。谁敢说这样的改变,教师们不是在慢慢成长呢?
一个学期一次全镇性的集体备课,六个年级备出六个内容,以此类推,几个学期下来就可以完成各个年级的重点备课内容了。把这样的备课内容形成资源共享发到每位教师的手中,再由各教师根据教学实情不断完善,就能取得成长与成果的双收。一个学期一个研究主题,长期坚持,更多的教学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三、业务学习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翅膀
如果说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是主旋律,那么教师的业务学习就是伴奏,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翅膀。业务学习各校每两周进行一次。
我们的业务学习之所以还走老路,即将教育杂志上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作为教师学习的材料,学习组织者照本宣读,有时还随机进行一些即兴的解说,最后再交流讨论,那是因为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而这一群体大部分是由原来的代课教师考录转正的,他们理论知识匮乏。让他们接受、储备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我校组织的业务学习也并不是纯粹的理论学习,还有观看光盘录像然后评课,听教师说课,就研究主题进行讲座,上网阅读名师的教学实录,登陆专家网站学习等。
虽然我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形式并不见得有多新颖,但我校力争在“有效”二字上取胜。不论采取哪种形式,我们都要求教师做好笔记。如果是阅读名师的教学实录,我们会打印出来人手一份,要求教师至少写两处案例评析,再轮流宣读交流。
“教师唯一不变的属性就是做学生。”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再也不能停留在原来的知识储备与既有的教学理念上,而应当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因为无论在校园里还是在社会上,未来最具竞争力的便是“学习”。其实,我们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的大部分教师都渴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但是,影响他们专业研修与专业成长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在问卷中,选择工作繁重,时间和精力不足,以及学习机会不多的人数最多。既然这样,学校为何不为他们挤时间、找机会让他们学习呢?我镇教师少,我校利用开放周的活动平台为教师创造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的机会,目的就是将全镇教师的团队力量拧成一股绳,利用集体的力量促进教师成长。
教研是一种活动、方法、制度,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意识、文化。校本教研要从活动化阶段走向制度化阶段,最后走向文化重建阶段,达到“无形而有形”“无为而有为”的境界。只有大家都学才是真的学,大家成长才是真的成长。
(责编 秦越霞)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师 教研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53-02
规模小,杂务多,任务重,师资力量薄弱,一个教师要充当多种角色,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这确实是农村小学教师存在教学教研能力不强问题的原因。作为中心校的校长,我也常常思考:对于一所全镇只有85位教师的农村小学来说,如何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我校响应南宁市横县教研室的要求,结合市级课题“农村小学教师自主研修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每学期唱响一次教研活动“三部曲”:前奏:成立3-5人的语文、数学、英语中心组,确定某一所学校承担开放周活动任务,明确各科的研究主题,明确上课内容。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先由承担开放周活动任务学校的教师、中心组成员各自集体备课。高潮:分科听课。由承担开放周活动任务学校的一名教师和中心组的一名成员分别上一节课。全镇同科目的教师根据观课量表听课评课。尾声:全镇教师分年级分科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围绕研究主题进行集体备课。
那么,如何唱好这“三部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
一、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萧伯纳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大家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观点的交流就不同了,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大家相互交流,就有两个观点,甚至会产生更新的观点。”可见,我们应该利用集体的力量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那么,如何操作才能使集体备课开展得更为扎实有效呢?
首先,执教者或组长要选定授课内容,各组员对教学设计打个腹稿,在集体备课时把自己心中的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抛”出来。这一环节需要各组员吃透教材、想透学生,找好两篇不一样的教学设计,而且自己的腹稿一定是融汇了这两篇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再贯通自己的想法。其次,整合、取舍每位教师抛出来的教学设计,就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怎样提问学生、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该怎样引导、怎样下放给学生主动权、自己教这一内容时又有什么经验等进行探讨。最后,由执教者把集体备课中大家的“设计”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教案。如果执教者是那些教学水平稍差的教师,在第二个环节中,备课组还要帮他把教学流程梳理一遍,教师整理出教案后还要交给备课组过目把关。这样的集体备课才能扎实、富有实效。每个环节、每位教师都在学习,在这样的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专业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我校将近50岁的屈培娟老师就是在这样的“待遇”中逐步成长的。刚开始她也只是教案的“搬运工”,给备课组讲述教学设计时条理不清,弄得同组成员云里雾里,甚至第一次还不能把备课组给她梳理出来的教学流程有条理地写成教案。可是不到一个学期,她也能写出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的教案了,还在全镇中老年教师数学教学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学校借助教研活动这个平台,利用集体的力量,给教师轻轻压一压,让“压力”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习惯成自然,只要将集体备课变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习惯,教师的学习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得到保障。
二、听课评课,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集体备课只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序幕,“好戏”还在课堂。执教者按照备课组的意见整理出教案并上课,备课组再集体听课评课,进行教案整改。最后组织全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
关于听课,我校除了按教研室的指示,分别安排教师就“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三个观课量表进行观课,还要求教师记下教学流程,并就自己的观课量表至少写两处评课旁注。听完课后,先分组评课,各组就观课量表的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评课旁注进行综合整理,再把优点、缺点、意见与建议写到大张图画纸上。然后,各组轮流展示、分享评课。最后中心发言人再进行综合评课。
起初,我校教师也经历过听完一节课不知道要评价什么的现象。评课时也出现过鸦雀无声、推三阻四,或只有中心发言人“一言评”的局面。当然也不乏听课评课的“边缘人”。但自从明确了研究主题和有了三个观课量表后,教师明确了观课方向。现在,教师在评课时人人参与,争先恐后。谁敢说这样的改变,教师们不是在慢慢成长呢?
一个学期一次全镇性的集体备课,六个年级备出六个内容,以此类推,几个学期下来就可以完成各个年级的重点备课内容了。把这样的备课内容形成资源共享发到每位教师的手中,再由各教师根据教学实情不断完善,就能取得成长与成果的双收。一个学期一个研究主题,长期坚持,更多的教学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三、业务学习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翅膀
如果说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是主旋律,那么教师的业务学习就是伴奏,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翅膀。业务学习各校每两周进行一次。
我们的业务学习之所以还走老路,即将教育杂志上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作为教师学习的材料,学习组织者照本宣读,有时还随机进行一些即兴的解说,最后再交流讨论,那是因为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而这一群体大部分是由原来的代课教师考录转正的,他们理论知识匮乏。让他们接受、储备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我校组织的业务学习也并不是纯粹的理论学习,还有观看光盘录像然后评课,听教师说课,就研究主题进行讲座,上网阅读名师的教学实录,登陆专家网站学习等。
虽然我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形式并不见得有多新颖,但我校力争在“有效”二字上取胜。不论采取哪种形式,我们都要求教师做好笔记。如果是阅读名师的教学实录,我们会打印出来人手一份,要求教师至少写两处案例评析,再轮流宣读交流。
“教师唯一不变的属性就是做学生。”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再也不能停留在原来的知识储备与既有的教学理念上,而应当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因为无论在校园里还是在社会上,未来最具竞争力的便是“学习”。其实,我们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的大部分教师都渴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但是,影响他们专业研修与专业成长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在问卷中,选择工作繁重,时间和精力不足,以及学习机会不多的人数最多。既然这样,学校为何不为他们挤时间、找机会让他们学习呢?我镇教师少,我校利用开放周的活动平台为教师创造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的机会,目的就是将全镇教师的团队力量拧成一股绳,利用集体的力量促进教师成长。
教研是一种活动、方法、制度,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意识、文化。校本教研要从活动化阶段走向制度化阶段,最后走向文化重建阶段,达到“无形而有形”“无为而有为”的境界。只有大家都学才是真的学,大家成长才是真的成长。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