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党领导下的戏曲实践

来源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45420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戏曲的领导主要体现在:长征途中对戏曲活动的领导以及对留在苏区的戏曲活动的领导。对长征时期党领导戏曲发展的思想及其实践进行客观的分析,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戏曲思想;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5-0063-03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当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据统计,从江西瑞金到陕北,平均每公里就有4名红军战士牺牲,大约每12人中只有1人能够走到陕北。时光荏苒,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研究这段历史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下,除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定信念,还有什么精神支撑他们无畏生死?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艺的教育功能及作用,即使在艰难的长征时期,党也没有放松对文艺的领导,无论是继续活动在苏区的“红色戏剧”,还是长征途中的各种文艺宣传方式都体现了党对文艺的引导,戏曲作为党领导文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长征时期的活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长征途中党领导下的戏曲种类
  在长征途中,党对戏曲的领导主要体现在:组织红军宣传人员、民间艺人利用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政治宣传,演绎长征故事,歌颂英雄人物,讽刺和鞭挞国民党反动派,欢庆长征胜利等。
  1.长征中的京剧。京剧作为传统戏曲的代表剧种,历来受到党的重视,在长征时期亦不例外。长征以前,就出现了根据“空城计”改编的《毛泽东守空山》、《祭头》、《龙冈擒瓒》、《骂蒋介石》、《蒋介石自叹》、《塘沽恨》等京剧剧目。如,《祭头》又名《鲁胖子哭头》,鲁胖子是国民党江西省主席,花脸打扮。这出戏充分表达了国民党大势已去的凄凉境况,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者运用包括京剧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政治宣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播放京剧唱片,是红军长征中宣传鼓动棚的节目之一。在党的领导人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都是京剧爱好者。毛泽东熟悉京剧的一些传统剧目,有时他观看演出后也喜欢评说京剧的某些内容。陈云曾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描绘了京剧这一艺术形式在长征宣传鼓动工作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在红军翻越城岭高峰老山界时,“这样一个又一个地爬着高山,大家不停喘气和汗流浃背。正在这个时候,忽听见隐隐有留声机的声音,正唱着‘骂一声毛延寿你卖国的奸贼’,经过宣传棚的留声机和唱歌,的确我们把上山的疲倦忘掉了。我们队伍内的小护士也唱起来了,学一声蒋介石你卖国的奸贼,……为什么投日本,你丧尽了良心。”[1]
  在这一时期,红军中的“京剧艺术家”边章武、刘鹏等,常在长征途中的联欢晚会上演唱京剧以助兴。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召开了“同乐会”。据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道,在“同乐会”上,边章武同志的京调(即京剧),博得了大家的掌声。中央红军第5军团团长董振堂,在休息时喜欢唱几段京剧如《借东风》。红二方面军军团长萧克,在长征途中经云南禄丰县召开的群众大会上,他亲点当地演员演唱《捉放曹》;红四方面军的宣传队员们演唱新编京剧《骂汉奸》,该剧痛斥投降卖国的汉奸丑类,高扬抗日爱国的革命情怀,表达当时广大人民的心声,颇具现代京剧“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
  2.长征中的川剧。川剧深受川渝人民的喜爱,在红军长征时期,“川陕省工农剧团”创作大量反映红军长征的川剧。结合当时的政治素材创作而成的新川剧有着显著特点:(1)选群众最喜欢的地方戏曲形式宣传党的政策;(2)党领导川剧文艺工作者对红军进行了川剧艺术的学习和普及;(3)通过川剧,党领导红军和当地群众从精神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1935年,红军中央前进剧社在四川芦山成立。社长李伯钊,剧社下属三个剧团,用芦山花灯调演出《打倒军阀田颂尧》等剧目,还为参加“百丈关大战”的红军指战员慰问演出,宣传红军的政策,号召打倒军阀刘湘。红四方面军长征过四川江油时,就地取材自编自演《枪决刘湘》、《活捉邓猴》、《送郎参军》、《王保长收租》、《丑冬瓜开院房》等剧目。
  1936年 1月,红军在四川芦山清源乡大板桥召开四川省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期间,中央前进剧社为大会演出了芦山花灯戏。长征时期,代表的川剧剧目有《刘湘投江》、《二流子生产》、《骂蒋贼》、《斩尽日寇》《戒大烟》、《半升米》、《田颂尧自叹》;根据传统折子戏改编的川剧《陈世美不认前妻》、《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等等。另外,民间艺人编唱得四川车灯,也很有名,如李德明演唱的车灯《红军是神兵》、《郭洪发》等曾广为流传。
  经过艰苦跋涉,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到达陕北,实现胜利会师。主力红军到达陕北前,陕北就有一支由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红军队伍,1935年7月成立了第一个剧团“列宁剧团”后改称“西北工农剧社”。1936年10月,红一 、 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举行了盛大的联欢演出活动。根据陆定一的提议,战斗剧社与人民剧社合作创作了《活捉蒋介石》并在街头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接着在战斗、休整的同时,红军各部队加强了文艺组织的恢复与重建。
  3.长征中的其它戏曲形式。长征途中,我党领导红军宣传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广泛采用其他多种戏曲形式,为红军鼓劲、团结群众、歌颂红军。
  长征中的花鼓戏,花鼓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形式。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规定,花鼓调可以填词用于化装宣传。在长征路上,《凤阳花鼓》就是红军宣传工作者经常表演的传统戏是全国闻名的优秀节目:“红军强,红军强,千难万险无阻挡;行军路上揍老蒋,北上抗日打东洋。咚咚隆咚锵,咚隆锵。”
  长征时期的花灯戏,如《红军赠我一把壶》。1935 年1 月上旬,中央红军渡乌江后,途经遵义县南白镇时,李祖德正挑煤到镇上去卖。他听了红军的宣传演讲,看了红军的街头剧,还得到了红军赠送他的一把瓷茶壶。他为红军的爱民、为民行动感动。后来,他以茶壶题材,编写了一首花灯词《红军赠我一把壶》。民间艺人张树安的花灯戏《红军打进遵义城》歌唱彻底翻身和解放。另有遵义团溪的花灯艺人蔡恒昌,为赞颂红军,特编了一首《红军灯》。   长征中的秦腔,1935年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在陕南战役中解放宁强时,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军部秦腔剧团40多人参加了红军,并在长征时期,为部队演出秦腔节目。
  长征中的滇剧,1935年红一方面军长征攻占云南嵩明城时,正在城内演出的黄雨青滇剧班,当即赶排新型滇剧《人民兴奋),对红军战士行慰问演出。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中央红军会师,中国新剧团(红军宣传队)在文庙大殿内连续演三日,节目有眉户小戏《创建西北根据地》、《送郎参军》等剧目。
  二、红军撤离苏区后党对苏区戏曲的领导
  1934年10月,中央工农剧社领导和骨干随红军主力部队北上转移,留下的部分人员则组建了红旗、火星、战号三个剧团,分别由施月娥、石联星、赵品三领导,每个剧团大约20到30人,共约100人,担负起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后对戏曲的领导工作。
  1935年元宵节,按照中央局宣传部的指示,在雩都县(1957年改为于都)举行了苏区戏剧节目大汇演,瞿秋白、陈毅、项英等领导观看了演出。此次演出的主要艺术形式是话剧、歌剧、舞剧、根据戏曲曲调改变的山歌、以及赣南的鼓子曲如《王大嫂》。赣南的鼓子曲,又名鼓文,以唱为主,夹有少量的念白,有一人唱、二人对唱以及一唱众和的形式。1962年,赵品三以一首七言诗描述当时的情景:
  十里听歌冒雨来,辉煌灯火照山台。军民同乐逢佳节,星月联华叹妙才。东边唱罢西边和,前幕收场后摹开。披蓑张盖通宵立,三度闻鸡不肯回。元宵结彩赣江春,壮舞高歌洗战尘。夜雨绵绵弦韵急,红灯冉冉掌声频,蒸豚煮酒劳军旅,磨剑擦枪待敌人。三十年来谁记得,雩都情景宛如新。[2]
  不久后,汀州前线传来捷报,三个剧团又为休整的部队举行联欢晚会,除了剧团演节目,台上台下也展开竞赛。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红军在党的领导下,基本上有以上两次大的汇演,内容大多是红军勉励亲人坚持斗争,亲人鼓励红军英勇杀敌。
  中央红军长征后,瞿秋白主要负责苏区的文艺工作,他对创作非常重视,提倡集体创作,要求每一个人制定创作计划,会写字的同志帮助不会写字的同志,曾说:“先写故事是写剧本的最好方法之一,但故事要有典型性和真实性”,提倡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认为“没有丰富的社会体验,就不可能产生好的作品”[3],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能创造出大众化的艺术。瞿秋白还把当时苏区比较有影响的剧本编在一起,取名《号炮集》,亲自写序,并油印了三百多份。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戏曲在长征时期的作用
  尽管长征时期,党对戏曲的领导思想大多见于行军过程中的文艺联欢上,而戏曲服务于革命,服务于人民的宗旨始终不渝。在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戏曲主要发挥了四大功能:第一,宣传鼓动功能。鼓动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斗争、鼓舞士气是长征时期戏曲的最主要、最鲜明的功能。第二,政治教育功能。运用戏曲向工农群众、红军战士进行整治教育,帮助他们认清革命形势,提高政治觉悟,坚定革命信心,明确斗争方向,每一场戏都是形象化的政治课,有力的起到政治动员的作用。第三,思想教育功能。通过一系列有助于解放思想的戏曲剧目,有效的帮助群众、红军认识到只有斗争才能解放自己的重要性。第四,文化娱乐功能。文艺的娱乐功能,是戏曲的基本功能之一,革命戏曲同样也具有娱乐功能,每次演出都能博得观众的欢迎。
  四、长征时期党领导戏曲发展的启示
  长征时期党领导戏曲展开的活动,在戏曲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不仅在于它开创了军旅戏曲创作演出的先河,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人才,提供了许多作品,更重要的是在社团建设、活动方式、目标任务、艺术风格、戏剧教育和观念、创作思想和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成功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特色鲜明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总之,纵观长征时期党对戏曲的领导,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这一时期的中国总体上处于动荡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的“围剿”下,被迫提出游击战策略,政治上的动荡决定这一时期的戏曲活动艰难地发展着,只是被局限在一定的地区和范围内进行,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影响。其次,由于政治环境和经济因素的限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形的戏曲政策,为了应对战时状态,对戏曲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改造旧剧,使其更好的为土地革命服务,然而对于改革旧剧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只能是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最后,长征时期,大大小小的革命根据地分散在全国各地,虽然各自被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包围、封锁、围剿、相互联系困难,但是都开展了“演新剧”,“演文明戏”活动,实行戏曲改革旧剧活动,可见“演新剧”,“演文明戏”活动,实行旧剧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当时统一的戏曲思想。中国共产党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群众,群众参与创作,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生动活泼,做到了文艺与战斗生活的紧密结合,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限于当时的条件,不可能对戏曲进行更广泛的继承创新。后来的戏曲政策是对党的早期文艺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廉 臣.从东南到西北:红军长征时代的真实史料[M].明月出版社,1938.
  [2][3] 石联星.秋白同志永生[J].新文学史料,1980(3).
  责任编辑:徐 芳
其他文献
衡阳市的农业大而不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促进科学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带着这个题目,笔者于今年2月下旬率团赴我国台湾省考察,对统一企业、屏东科技大
针对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目标信息保障需求,根据知识图谱技术基本概念,分析了作战目标知识图谱的重要性,提出了作战目标知识图谱构建的基本架构,并对实体抽取、关系抽取、属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涌现了许多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其中,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3旅38团1营,因战绩突出,被淮海战役总前委授予"钢铁营"荣誉称号,全营每人记大功一次。在
〔摘 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不仅靠思想建党,还要靠制度治党,全会审议通过的《准则》和《条例》,针对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反腐败和从严治党的探索实践,规范性强、位阶较高,问题导向鲜明、施策精准,一脉相承、创新凸显,突出监督重点、抓住“关键少数”,使之从行动层面递进到制度层面,集中展现了我们党在党建体制机制上的重大创新,夯实了从严治党的政治根基。  〔关键词〕
通过分析河南省气象部门市县两级的财务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从人员培训、制度约束、单位文化构建和监督管理等几方面,探索一条适合省情和局情的财务管理之
罗尔斯提出的公平正义的观点是对西方传统功利主义的批判继承,他所系统地阐述的自由平等原则、差别原则和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在西方学术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影响深远.在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