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课外阅读,也就没有风和帆。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苏霍姆林斯基形象地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小学生课外阅读有哪些好方法呢?一起来看看王老师有什么好方法吧!
主持人:小博士
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我们小学生的审美品质。课外阅读既能够提高大家的整体语文素质,也能够为我们的人生打好底色,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因此,同学们要激发自己对阅读的兴趣,要乐于读书。为了在班级中形成读书热潮,老师们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我们的读书兴趣,如果我们积极配合,就会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1.听老师讲故事,课内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我们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当老师利用活动课或课余时间给我们讲一些小故事的时候,我们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要开动脑筋,课余不妨自己去看、自己去读一些故事书。如学习《赤壁之战》后,我们可以读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学习了《夜莺的歌声》后,我们可以阅读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小兵张嘎》;学了《海底世界》,我们可以去看《海洋深处的秘密》等书。这样,既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又达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2.树立榜样,激发读书的兴趣。
榜样能让同学们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大家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老师向我们介绍毛泽东、周恩来、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是有他的目的的,我们要以名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以此激发阅读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为了给大家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老师经常有意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和同学比一比,看谁读的书多,总结多看书的种种益处。在活动中,可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大家的表演能力,也促使我们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了《猫和老鼠》的故事,他一边讲,一边表演猫偷吃猪肉的情景,演得惟妙惟肖。在一阵阵笑声中,同学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阅读带来的欢乐。久而久之,连一些平常不爱读书的同学也会渐渐养成乐于读书的习惯。
二、建立图书角,丰富阅读资源
1.建立班级图书角。
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营造一个书香浓浓的读书环境,对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同学们将自己的部分图书拿到班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能扩大我们的读书范围,也能开阔我们的眼界。
2.建立家庭图书角,渲染读书气氛。
家是我们每天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建议家长给我们建立一个小小的图书角,营造读书气氛,把读书活动延伸到家庭。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督促我们开展课外阅读,家长与我们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中的一个话题。这样,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阅读”,就会洋溢着家的温馨。
三、读写结合,巩固阅读
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呢?
1.仿写。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同学们的模仿能力都很强,学了《三峡之秋》后,一个同学在日记本上写道:“秋风起了,天气凉了,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天空中的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乌龟,有时像几只小狗。农田里,玉米黄了,辣椒红了,黄灿灿的。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玩游戏,有的猜谜语,有的采野花,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啊!”仿写得真不错,这种写作的意识和动机值得称赞。
2.续编故事。
同学们的想象丰富、独特,往往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奇思妙想常常涌现。我们可利用有趣的话题,进行训练。例如学习《乌鸦喝水》之后,我们可以想象乌鸦的“聪明”,续写故事;学习《我叫神舟号》后,我们可以想象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学习《秋姑娘的信》之后,我们可以写写秋姑娘的样子。
3.根据课文的内容,写读后感。
读课文,写读后感,也是一个锻炼读写能力的好途径。同学们在阅读《2008,北京》一课后,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2008北京奥运会的更多情况,写一篇《我为奥运添光彩》的文章。这样,通过练习,同学们既积累了词语,又扩展了视野,并通过想象,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总之,在阅读这块神圣的领地里,只要同学们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积累,积极思考,一定能找到一把课外阅读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同学们就能打开通向阅读领地的大门,找到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主持人:小博士
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我们小学生的审美品质。课外阅读既能够提高大家的整体语文素质,也能够为我们的人生打好底色,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因此,同学们要激发自己对阅读的兴趣,要乐于读书。为了在班级中形成读书热潮,老师们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我们的读书兴趣,如果我们积极配合,就会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1.听老师讲故事,课内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我们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当老师利用活动课或课余时间给我们讲一些小故事的时候,我们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要开动脑筋,课余不妨自己去看、自己去读一些故事书。如学习《赤壁之战》后,我们可以读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学习了《夜莺的歌声》后,我们可以阅读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小兵张嘎》;学了《海底世界》,我们可以去看《海洋深处的秘密》等书。这样,既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又达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2.树立榜样,激发读书的兴趣。
榜样能让同学们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大家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老师向我们介绍毛泽东、周恩来、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是有他的目的的,我们要以名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以此激发阅读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为了给大家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老师经常有意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和同学比一比,看谁读的书多,总结多看书的种种益处。在活动中,可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大家的表演能力,也促使我们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了《猫和老鼠》的故事,他一边讲,一边表演猫偷吃猪肉的情景,演得惟妙惟肖。在一阵阵笑声中,同学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阅读带来的欢乐。久而久之,连一些平常不爱读书的同学也会渐渐养成乐于读书的习惯。
二、建立图书角,丰富阅读资源
1.建立班级图书角。
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营造一个书香浓浓的读书环境,对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同学们将自己的部分图书拿到班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能扩大我们的读书范围,也能开阔我们的眼界。
2.建立家庭图书角,渲染读书气氛。
家是我们每天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建议家长给我们建立一个小小的图书角,营造读书气氛,把读书活动延伸到家庭。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督促我们开展课外阅读,家长与我们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中的一个话题。这样,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阅读”,就会洋溢着家的温馨。
三、读写结合,巩固阅读
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呢?
1.仿写。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同学们的模仿能力都很强,学了《三峡之秋》后,一个同学在日记本上写道:“秋风起了,天气凉了,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天空中的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乌龟,有时像几只小狗。农田里,玉米黄了,辣椒红了,黄灿灿的。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玩游戏,有的猜谜语,有的采野花,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啊!”仿写得真不错,这种写作的意识和动机值得称赞。
2.续编故事。
同学们的想象丰富、独特,往往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奇思妙想常常涌现。我们可利用有趣的话题,进行训练。例如学习《乌鸦喝水》之后,我们可以想象乌鸦的“聪明”,续写故事;学习《我叫神舟号》后,我们可以想象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学习《秋姑娘的信》之后,我们可以写写秋姑娘的样子。
3.根据课文的内容,写读后感。
读课文,写读后感,也是一个锻炼读写能力的好途径。同学们在阅读《2008,北京》一课后,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2008北京奥运会的更多情况,写一篇《我为奥运添光彩》的文章。这样,通过练习,同学们既积累了词语,又扩展了视野,并通过想象,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总之,在阅读这块神圣的领地里,只要同学们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积累,积极思考,一定能找到一把课外阅读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同学们就能打开通向阅读领地的大门,找到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