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地理 以图导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19-01
初中地理教材和图册中都有大量的地图、剖面图、示意图、景观图、遥感图等图像,正是这些图像组成了具有极其丰富内容的图像系统。这既体现了地理学科与初中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也是地理学科的独特优势。这些地理图像涵盖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可以说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利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以图创境
初中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心理特征来开展地理课教学。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各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尤其是景观图像作为创设情境的材料,在课程导入时就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在教学“经线和纬线”时,如果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述“经线是在地面上连接两极的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是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既枯燥乏味,也很难使学生一下子就将经纬线的概念分清楚。这时,如果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关于地球自转以及经纬线等相关视频和动态图片,再将视频和图片中的内容讲述给学生听,就能加深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图探究
以图探究是以图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通常本环节都会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即在之前的教学情境背景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现有的地理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地理图像,然后设计一系列不同程度却呈阶梯型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有目的地观察和分析地理图像。第二个模块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或者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即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主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最后独立解答问题;当问题难度较大时,就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控制好探讨的时间,要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第三个模块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结合学生的发言,再结合地图对答案加以纠正、补充。例如,教师在讲解“日本”章节时,就可以让学生读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地图、亚洲地理分区图以及日本地形图,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问题。当学生读完日本地形图时,让学生用笔描绘出日本的45°N以及北回归线,从而明白日本领土是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在读完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以及亚洲地理分区图后,让学生说出日本位于我国的哪一方位,日本位于亚洲的哪一方位。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读完日本地形图后,思考日本的平原和山地哪一种多;可以结合日本及附近地区的地震、火山带图,让学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讨论日本为什么会多地震、多火山。通过读图和探究环节,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大脑、眼睛、手和口都得到充分调动,全方位地了解和掌握了地理知识,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三、以图巩固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描图、填图、绘图等活动,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地理图像中。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教学效率,还能保证学生在描图、填图和绘图中,眼、手、脑并用,深入理解和记忆课堂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随图应变能力,加强地图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点讲解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相对应的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并绘制出各大洲和各大洋的位置关系。在学生完成地图绘制后,教师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全班展示。这样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巩固地理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同时,教师根据这一环节的结果进行及时评价,既能帮助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师生之间及时反馈信息,又能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只有善加利用图像,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领悟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充分利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来开展地理教学,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责编 黎雪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19-01
初中地理教材和图册中都有大量的地图、剖面图、示意图、景观图、遥感图等图像,正是这些图像组成了具有极其丰富内容的图像系统。这既体现了地理学科与初中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也是地理学科的独特优势。这些地理图像涵盖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可以说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利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以图创境
初中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心理特征来开展地理课教学。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各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尤其是景观图像作为创设情境的材料,在课程导入时就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在教学“经线和纬线”时,如果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述“经线是在地面上连接两极的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是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既枯燥乏味,也很难使学生一下子就将经纬线的概念分清楚。这时,如果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关于地球自转以及经纬线等相关视频和动态图片,再将视频和图片中的内容讲述给学生听,就能加深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图探究
以图探究是以图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通常本环节都会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即在之前的教学情境背景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现有的地理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地理图像,然后设计一系列不同程度却呈阶梯型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有目的地观察和分析地理图像。第二个模块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或者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即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主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最后独立解答问题;当问题难度较大时,就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控制好探讨的时间,要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第三个模块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结合学生的发言,再结合地图对答案加以纠正、补充。例如,教师在讲解“日本”章节时,就可以让学生读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地图、亚洲地理分区图以及日本地形图,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问题。当学生读完日本地形图时,让学生用笔描绘出日本的45°N以及北回归线,从而明白日本领土是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在读完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以及亚洲地理分区图后,让学生说出日本位于我国的哪一方位,日本位于亚洲的哪一方位。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读完日本地形图后,思考日本的平原和山地哪一种多;可以结合日本及附近地区的地震、火山带图,让学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讨论日本为什么会多地震、多火山。通过读图和探究环节,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大脑、眼睛、手和口都得到充分调动,全方位地了解和掌握了地理知识,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三、以图巩固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描图、填图、绘图等活动,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地理图像中。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教学效率,还能保证学生在描图、填图和绘图中,眼、手、脑并用,深入理解和记忆课堂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随图应变能力,加强地图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点讲解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相对应的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并绘制出各大洲和各大洋的位置关系。在学生完成地图绘制后,教师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全班展示。这样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巩固地理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同时,教师根据这一环节的结果进行及时评价,既能帮助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师生之间及时反馈信息,又能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只有善加利用图像,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领悟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充分利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来开展地理教学,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