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一个主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决定》的通过,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大挑战考验下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3年的光辉历程,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将近55年,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也已经26年了。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增强。
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党的领导和执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重要而紧迫。
从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十分艰巨: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新挑战。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党增强理论创新的能力,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执政、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来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国际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比如,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又比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乃至出现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如何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这些都要求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和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决定》指引执政能力建设新路径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我们一定要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决定》从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的角度,总结和阐明了党执政的主要经验。这些主要经验,要求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要坚持又要完善;在推进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既要加快又要全面;在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时既要为民造福又要清正廉洁;在治国理政中既要为人民执政又要靠人民执政;在党的自身建设上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全面推进。这些主要经验,突出了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等重大问题,是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一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性的要求。
《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这就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一总体目标是从我们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角度,从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的角度所作出的精辟概括,指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奋斗方向。
《决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这就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提出的要求。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一定能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搞好党的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全党同志一定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同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同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结合起来,同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结合起来,同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重大
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心议题,使各地干部群众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顺应了党心民心,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增强了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全会总结的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的6条成功经验,得到各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同。这6条成功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应该在带领人民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长征中长期坚持。提高执政能力一定要巩固执政基础,一定要坚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特别是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经验,概括了党的执政目标与理念,使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行为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要不断提高“5种能力”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的标志。提高“5种能力”,最要紧的是提高“4个意识”:即,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依法执政的法制意识,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从党的执政基础来说,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应该从决策力、发展力、执行力、服务力、应变力、创新力等方面入手,从一地一事入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党的执政能力不仅表现在对重大事件的处理上,还表现在党的各级机关和领导对群众的服务工作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夯实群众基础。要建立一支善于治国安邦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才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才能赢得民心。
三大挑战考验下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3年的光辉历程,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将近55年,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也已经26年了。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增强。
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党的领导和执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重要而紧迫。
从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十分艰巨: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新挑战。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党增强理论创新的能力,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执政、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来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国际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比如,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又比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乃至出现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如何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这些都要求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和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决定》指引执政能力建设新路径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我们一定要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决定》从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的角度,总结和阐明了党执政的主要经验。这些主要经验,要求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要坚持又要完善;在推进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既要加快又要全面;在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时既要为民造福又要清正廉洁;在治国理政中既要为人民执政又要靠人民执政;在党的自身建设上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全面推进。这些主要经验,突出了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等重大问题,是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一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性的要求。
《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这就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一总体目标是从我们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角度,从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的角度所作出的精辟概括,指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奋斗方向。
《决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这就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提出的要求。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一定能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搞好党的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全党同志一定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同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同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结合起来,同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结合起来,同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重大
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心议题,使各地干部群众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顺应了党心民心,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增强了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全会总结的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的6条成功经验,得到各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同。这6条成功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应该在带领人民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长征中长期坚持。提高执政能力一定要巩固执政基础,一定要坚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特别是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经验,概括了党的执政目标与理念,使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行为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要不断提高“5种能力”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的标志。提高“5种能力”,最要紧的是提高“4个意识”:即,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依法执政的法制意识,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从党的执政基础来说,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应该从决策力、发展力、执行力、服务力、应变力、创新力等方面入手,从一地一事入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党的执政能力不仅表现在对重大事件的处理上,还表现在党的各级机关和领导对群众的服务工作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夯实群众基础。要建立一支善于治国安邦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才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才能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