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沙量法与地形法估算河道冲淤量的对比研究

来源 :长江科学院院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长江中游荆江新厂至监利河段实测水沙与河道地形资料为基础,采用输沙量法与地形法,分别估算了1987年6月至1991年5月该河段的河道冲淤量,并初步对比分析了2种方法的差异、适用性与关键影响参系数。计算分析表明:①采用输沙量法,假设床沙质冲泻质分界粒径为0.0625mm,1987年6月1日至1991年5月31日新厂至监利河段河道淤积量为0.4314亿t;采用地形法,假设平滩水位为34.0m,1987年5—6月至1991年5月该河段的河道淤积量为0.4383亿t。2个估算结果非常接近。②影响输沙量法的关键参系
其他文献
中层取水是防止钉螺通过涵闸引水扩散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在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疫区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阻螺效率的主要问题是取水口容
连续弯道水流运动是一种复杂的水流运动,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从连续弯道水流的基本特性出发,分别从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角度介绍了国内外在连续弯道演变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