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的教育是受教者在把教育者所传授的专业知识忘却的时候所留下的东西。”1998年,沈赟峰走进教师队伍时,这是当时的指导老师吴金根对他叮嘱的第一句话。15年来,沈赟峰牢记这句话的含义,在东山中心小学不断探寻他心目中理想的“真正的教育”。
从提升本身素质做起
1998年8月,沈赟峰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回到了养育他的东山这片热土。在这片淳朴的农村土地上,他送走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从教以来,他总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倾听学生学习困惑和思想上的烦恼。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与他们交朋友。当学生考试失误了,他总是会鼓励地说:“你看,如果这几题你细心一点,你就可以考得更好了,下次要努力哦。”学生在他的鼓励下,常红着脸说保证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表扬是沈赟峰教学的有效工具,有时也会接到犟脾气的学生,有位学生常与他唱反调,沈赟峰通过和家长联系后,知道这位学生在家做事是把好手,于是就在班上表扬这个学生做事勤快,还有意提升他为课代表。第二天,这位同学就和他特别亲近,只要班上安排的事,他总是抢着做,不再是班上的“犟毛驴”,而是为同学服务的“孺子牛”了。
沈赟峰说:学校本是大家庭,我的进步也离不开同事的帮助。他说,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任教五年级数学,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切都有一定的难度。当时,学校安排特级教师孟晓庆作为 “师傅”。在“师傅”的带领下,很快适应了教学需要。现在,沈赟峰还坚持每天阅览名师教学设计的习惯,通过借鉴然后自己设计备课。他每天花在备课上的时间都超过两个小时以上。有时为了突破一个教学难点,往往要参考十多篇教学设计。沈赟峰说,生活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备课。每到周日,总是有半天时间是伏案备课。沈赟峰的兴趣也非常广泛,如喜欢旅游、打球,但是他最注重的还是教学基本功练习。他把教学基本功作为自己最大的兴趣爱好。为了配合教学,他坚持练书法,还经常请教名师,在名师的教导下书法水平有了飞速进步。他说,要探寻真正的教育就是要从提升本身素质做起。
从2002年开始,沈赟峰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先后参与研究的课题有《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和呈现形式的开放式教学实践研究》《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研究》等。由于沈赟峰的探究有方,他对于对于开放题的课堂运用更加熟练,对于题义的理解更加深刻,更能把握课堂的生成性。在科研中,沈赟峰注重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热点进行解剖,通过博览全书,向着教学研究深度发展。
沈赟峰多年笔耕不辍,他的多篇科研论文也随着科研成果相继诞生。《“找规律”教学实录与评析》发表于《小学数学教育》;《浅析生成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不要让操作成为形式》《数学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分类及其运用的研究》发表于《新课程》等刊物。短短几年时间,他先后有30多篇文章发表并获奖。
2004年,沈赟峰踏上了学校管理岗位,在教导处负责数学教学工作。身份的改变,没有改变他对课堂教学的一向追求。注重教学的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成为他要求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他常对新来的同事说,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什么?非智力因素、习惯、兴趣、思维、方法……这一些恰恰是学生学习中最为为重要的东西,也是教会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保障。
追求课堂“原生态”
沈赟峰说,课堂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思维,要看学生是否从不懂到懂,最后达到对知识的有序掌握。追求课堂“原生态”的教学是建立在生成性教学的基础上。生成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以强调教学各要素的平等对话、追求真实互动、重视偶发事件以及充分张扬师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理念,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实践要求。它能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完全在学生的最初想法上得以提升,实现教学目标。为此,课堂教学采用生成性教学是保持课堂“原生态”,并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动力。
他认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当前,学校教师正在努力把这一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但是,从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有一种现象还是值得关注:这就是不少教师把上课看成是执行教案的过程,特别是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只是按着预设“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一旦学生走出“轨道”,教师就立即将学生拉回来。从而遏止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与活力,使原本应当有思维火花迸射的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刻板,直接影响学生情感和语言的发展。为此,以学生的思维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学、执行教案,是发展学生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体现最淳朴的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想法不断碰撞,创造迸发火花,产生新的学习需求,这样才是课堂教学的“原生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也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获得多方面发展,教师的教学也充满了创新。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沈赟峰善于将教学中的每个问题都设台阶或暗示,整堂课下来学生对答如流,课堂教学气氛火热。他说一堂好课的标准,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如果相反,课堂上学生就没有得到思维训练,没有在提示下主动学习,整节课上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他将这种课堂教学大加推广,追求课堂的真实生成也就成了学校教师共同的课堂目标。
踏着课改步伐成长
2010年,沈赟峰有幸参加江苏省评课选优活动。他选择了一节比较难上的内容《找规律》。沈赟峰一遍遍重复、预设这节课,虽然如此,他认为还总是找不到感觉,上课总缺少生成性,师生的互动不够,不能落实教学的目标。每次试讲结束后,他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回顾上课情况,独自静下心,思考每一个环节,总结不佳的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省比赛中,他因此拿了一等奖。从这次比赛中,他体会到上课的每一环节都需要有目的性,课堂的生成需围绕目的进行。有了这些体会,沈赟峰的课堂更加注重细节,教学的目的更明确了。同一年,沈赟峰参加了苏州市把握学科能力竞赛,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区级淘汰赛,沈赟峰顺利出线,获得苏州市一等奖,受到上级表彰。同事说,每次比赛沈赟峰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张张奖状同时也记载了他的辛酸苦辣。在他的帮助下,数学组先后有6位人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3位教师评为区骨干教师。学校师资队伍得到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得到了飞跃,东山中心小学因此被评为“吴中区学科特色学校”。 2011年,东山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了,它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成为课堂主要关注的方向。沈赟峰是学校踏着课改步伐成长起来的“首席教师”。开始,初步接触课改理念时,沈赟峰对于理念在课堂中的实施也是一头雾水。幸亏他是制作课件的高手,正是由于这个“本领”,因此有机会参加观摩比较高级别的赛课活动。他先后观摩苏州市评优课比赛、江苏省评优课比赛、全国六省一市赛课活动,懂得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如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具体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有一次观摩一节《24时记时法》,上课老师精彩的设计深深打动了他,使他明白数学课如何重组教材,可以与生活紧密练习。在吸收课改理念的同时,沈赟峰撰写的多篇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在苏州市和吴中区竞赛中获奖。
在教学中,沈赟峰经常帮助他人制作课件,通过制作课件,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获得了设计意图的体验。在参加吴中区评课选优竞赛中,沈赟峰与教师一起说课训练,为了提升业务熟练程度,沈赟峰舍弃用电脑打印说课稿,而是采用手写,再经过大家讨论重新优化说课,如此日复一日的训练,东山中心小学教师的说课越来越熟练。通过3个月的训练,沈赟峰带领大家完成了4册教材。沈赟峰以不懈努力被评为吴中区学科带头人。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沈赟峰为提升学校师资水平,他耐心辅导每一位青年教师。学校有一位教师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对于评课选优竞赛活动心理压力比较大,每一次教学设计总是不能按要求实施。一次一次的失败,使得这位教师失去了信心,竟然哭着要放弃比赛。沈赟峰耐心劝导这位教师参与锻炼是教学中的重要上环,如果能坚持比赛,不管获得几等奖都是成功。这位教师在他的劝导下,鼓起勇气参与比赛。课堂教学流畅了,虽然最终只获得了二等奖,但是这位教师回忆比赛过程,还是觉得自己成功了。比赛结束后她对沈赟峰说:“如果没有你,我早就放弃了!” 沈赟峰先后辅导多位教师获得了区评课选优活动奖。每一次比赛,都经历了广泛地查找资料,内化吸收,精心设计练习。他说通过比赛得到实际的课堂锻炼才是真正目的。
有人说沈赟峰的教学水平是在不断实践和锤炼中得到提升的。他没有满足于现状,带头上展示课、为学校青年教师做示范成了他的“常态”。学校的年轻教师这样评价他:上课注重生成、联系生活实际、容量大,在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自身努力和学校的重视下,沈赟峰多次得到外出展示活动的机会。2012年,沈赟峰在苏州市名师高徒展示活动中,得到了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2012年10月,沈赟峰参加江苏省第三届学校发展高层论坛活动,再次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2013年4月在杭州参加“第三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论坛”,在活动中与其他省的两位老师对《平行与垂直》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同题异构,沈赟峰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活中的数学”,注重学生的体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小学数学》杂志主编方运加点评道:沈赟峰的这堂课,把他教学内容发挥到了极致……
从提升本身素质做起
1998年8月,沈赟峰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回到了养育他的东山这片热土。在这片淳朴的农村土地上,他送走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从教以来,他总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倾听学生学习困惑和思想上的烦恼。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与他们交朋友。当学生考试失误了,他总是会鼓励地说:“你看,如果这几题你细心一点,你就可以考得更好了,下次要努力哦。”学生在他的鼓励下,常红着脸说保证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表扬是沈赟峰教学的有效工具,有时也会接到犟脾气的学生,有位学生常与他唱反调,沈赟峰通过和家长联系后,知道这位学生在家做事是把好手,于是就在班上表扬这个学生做事勤快,还有意提升他为课代表。第二天,这位同学就和他特别亲近,只要班上安排的事,他总是抢着做,不再是班上的“犟毛驴”,而是为同学服务的“孺子牛”了。
沈赟峰说:学校本是大家庭,我的进步也离不开同事的帮助。他说,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任教五年级数学,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切都有一定的难度。当时,学校安排特级教师孟晓庆作为 “师傅”。在“师傅”的带领下,很快适应了教学需要。现在,沈赟峰还坚持每天阅览名师教学设计的习惯,通过借鉴然后自己设计备课。他每天花在备课上的时间都超过两个小时以上。有时为了突破一个教学难点,往往要参考十多篇教学设计。沈赟峰说,生活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备课。每到周日,总是有半天时间是伏案备课。沈赟峰的兴趣也非常广泛,如喜欢旅游、打球,但是他最注重的还是教学基本功练习。他把教学基本功作为自己最大的兴趣爱好。为了配合教学,他坚持练书法,还经常请教名师,在名师的教导下书法水平有了飞速进步。他说,要探寻真正的教育就是要从提升本身素质做起。
从2002年开始,沈赟峰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先后参与研究的课题有《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和呈现形式的开放式教学实践研究》《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研究》等。由于沈赟峰的探究有方,他对于对于开放题的课堂运用更加熟练,对于题义的理解更加深刻,更能把握课堂的生成性。在科研中,沈赟峰注重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热点进行解剖,通过博览全书,向着教学研究深度发展。
沈赟峰多年笔耕不辍,他的多篇科研论文也随着科研成果相继诞生。《“找规律”教学实录与评析》发表于《小学数学教育》;《浅析生成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不要让操作成为形式》《数学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分类及其运用的研究》发表于《新课程》等刊物。短短几年时间,他先后有30多篇文章发表并获奖。
2004年,沈赟峰踏上了学校管理岗位,在教导处负责数学教学工作。身份的改变,没有改变他对课堂教学的一向追求。注重教学的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成为他要求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他常对新来的同事说,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什么?非智力因素、习惯、兴趣、思维、方法……这一些恰恰是学生学习中最为为重要的东西,也是教会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保障。
追求课堂“原生态”
沈赟峰说,课堂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思维,要看学生是否从不懂到懂,最后达到对知识的有序掌握。追求课堂“原生态”的教学是建立在生成性教学的基础上。生成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以强调教学各要素的平等对话、追求真实互动、重视偶发事件以及充分张扬师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理念,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实践要求。它能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完全在学生的最初想法上得以提升,实现教学目标。为此,课堂教学采用生成性教学是保持课堂“原生态”,并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动力。
他认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当前,学校教师正在努力把这一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但是,从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有一种现象还是值得关注:这就是不少教师把上课看成是执行教案的过程,特别是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只是按着预设“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一旦学生走出“轨道”,教师就立即将学生拉回来。从而遏止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与活力,使原本应当有思维火花迸射的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刻板,直接影响学生情感和语言的发展。为此,以学生的思维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学、执行教案,是发展学生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体现最淳朴的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想法不断碰撞,创造迸发火花,产生新的学习需求,这样才是课堂教学的“原生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也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获得多方面发展,教师的教学也充满了创新。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沈赟峰善于将教学中的每个问题都设台阶或暗示,整堂课下来学生对答如流,课堂教学气氛火热。他说一堂好课的标准,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如果相反,课堂上学生就没有得到思维训练,没有在提示下主动学习,整节课上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他将这种课堂教学大加推广,追求课堂的真实生成也就成了学校教师共同的课堂目标。
踏着课改步伐成长
2010年,沈赟峰有幸参加江苏省评课选优活动。他选择了一节比较难上的内容《找规律》。沈赟峰一遍遍重复、预设这节课,虽然如此,他认为还总是找不到感觉,上课总缺少生成性,师生的互动不够,不能落实教学的目标。每次试讲结束后,他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回顾上课情况,独自静下心,思考每一个环节,总结不佳的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省比赛中,他因此拿了一等奖。从这次比赛中,他体会到上课的每一环节都需要有目的性,课堂的生成需围绕目的进行。有了这些体会,沈赟峰的课堂更加注重细节,教学的目的更明确了。同一年,沈赟峰参加了苏州市把握学科能力竞赛,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区级淘汰赛,沈赟峰顺利出线,获得苏州市一等奖,受到上级表彰。同事说,每次比赛沈赟峰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张张奖状同时也记载了他的辛酸苦辣。在他的帮助下,数学组先后有6位人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3位教师评为区骨干教师。学校师资队伍得到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得到了飞跃,东山中心小学因此被评为“吴中区学科特色学校”。 2011年,东山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了,它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成为课堂主要关注的方向。沈赟峰是学校踏着课改步伐成长起来的“首席教师”。开始,初步接触课改理念时,沈赟峰对于理念在课堂中的实施也是一头雾水。幸亏他是制作课件的高手,正是由于这个“本领”,因此有机会参加观摩比较高级别的赛课活动。他先后观摩苏州市评优课比赛、江苏省评优课比赛、全国六省一市赛课活动,懂得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如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具体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有一次观摩一节《24时记时法》,上课老师精彩的设计深深打动了他,使他明白数学课如何重组教材,可以与生活紧密练习。在吸收课改理念的同时,沈赟峰撰写的多篇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在苏州市和吴中区竞赛中获奖。
在教学中,沈赟峰经常帮助他人制作课件,通过制作课件,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获得了设计意图的体验。在参加吴中区评课选优竞赛中,沈赟峰与教师一起说课训练,为了提升业务熟练程度,沈赟峰舍弃用电脑打印说课稿,而是采用手写,再经过大家讨论重新优化说课,如此日复一日的训练,东山中心小学教师的说课越来越熟练。通过3个月的训练,沈赟峰带领大家完成了4册教材。沈赟峰以不懈努力被评为吴中区学科带头人。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沈赟峰为提升学校师资水平,他耐心辅导每一位青年教师。学校有一位教师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对于评课选优竞赛活动心理压力比较大,每一次教学设计总是不能按要求实施。一次一次的失败,使得这位教师失去了信心,竟然哭着要放弃比赛。沈赟峰耐心劝导这位教师参与锻炼是教学中的重要上环,如果能坚持比赛,不管获得几等奖都是成功。这位教师在他的劝导下,鼓起勇气参与比赛。课堂教学流畅了,虽然最终只获得了二等奖,但是这位教师回忆比赛过程,还是觉得自己成功了。比赛结束后她对沈赟峰说:“如果没有你,我早就放弃了!” 沈赟峰先后辅导多位教师获得了区评课选优活动奖。每一次比赛,都经历了广泛地查找资料,内化吸收,精心设计练习。他说通过比赛得到实际的课堂锻炼才是真正目的。
有人说沈赟峰的教学水平是在不断实践和锤炼中得到提升的。他没有满足于现状,带头上展示课、为学校青年教师做示范成了他的“常态”。学校的年轻教师这样评价他:上课注重生成、联系生活实际、容量大,在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自身努力和学校的重视下,沈赟峰多次得到外出展示活动的机会。2012年,沈赟峰在苏州市名师高徒展示活动中,得到了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2012年10月,沈赟峰参加江苏省第三届学校发展高层论坛活动,再次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2013年4月在杭州参加“第三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论坛”,在活动中与其他省的两位老师对《平行与垂直》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同题异构,沈赟峰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活中的数学”,注重学生的体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小学数学》杂志主编方运加点评道:沈赟峰的这堂课,把他教学内容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