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时节又逢“君”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落花微雨的江南与杜甫相遇,是李龟年没有想到的。
  道路两旁的店铺早已没了生气,店主大都带着妻儿逃难去了,只有从那檐上正被细雨冲刷的精致雕花巾能窥见昔日的繁华。而杜甫,就立在这烟雨蒙蒙的道路尽头。他瘦得不成样子,脸上的颧骨高高突起,若不是那熟悉而深邃的目光,李龟年几乎认不出眼前的老翁便是昔日的好友杜甫。雨丝成阵,打湿了一片粉墙黛瓦,暮色四合,细细的甬道一直延伸向远方。
  檐上的雨珠一滴滴坠落,溅起朵朵水花,岐王府的石级在春雨的洗刷下洁净无尘。那还是在开元初年,李龟年坐在席间,抱着他心爱的琵琶,轻拢慢捻,曼声吟唱着那阕“莫负好时光”。雨声叮咚,和着他的乐声,宛如天籁。他兀白陶醉在这和弦巾,倏然耳边传来了阵阵吟咏,引起了他的注意。李龟年循声望去,只见檐下立着一位少年,他认得,那是在诗坛初露头角的杜甫。少年的身材修長挺拔,眉宇间透着英气,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摆,他却浑然不觉,兀白与身旁的文人雅士交谈着。隔着酒桌,李龟年只听到了些许,那摄人心魄的似是一句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少年吟咏时眼巾沉静如水,却有着吞吐万物的气势。李龟年霎时便被他攫住了视线,二人目光隔空交汇。那一瞬间,觥筹交错的嘈杂声都变得遥远起来,时空巾仿佛只余琵琶轻弹,雨声叮咚,少年的声音越发清晰。白那以后,他和杜甫便成了朋友。岐王府里,两位少年意气风发,吟咏高歌,互抒胸臆,那是怎样的一段好时光啊!然而李龟年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数十载,再次相遇,会是在这落花微雨、风光旖旎的江南。
  纤草初渥,脚下的春泥几乎升起一种柔声的挽歌。李龟年抬起头,雨丝如线,他看到杜甫的嘴角微颤,泪水混着雨水从他凹凸不平的脸颊流下。“当年……”杜甫的嘴张开又合上了,仿佛这两个字已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他的目光紧锁在李龟年身上,那目光带着隐隐阵痛,透过重重雨丝,直射入李龟年的肺腑。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李龟年的眼前浮起一层轻雾,杜甫佝偻着脊背,身上的衣服像是由一块块破布拼凑而成,那为人赏识的才华,那“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此刻看来都恍若梦境。“如今……”他开口欲说些什么,却发现这一切恍如一把断了弦的琴,纵使他琴技高超,也奏不出泠泠之音。他和杜甫一起望向远方,长满荒草的田野里,妇人背着孩子蹒跚前行,官吏正挨家挨户地查问,老妪坐在门前的阴影里,颤抖的背影脆弱得令人心痛。李龟年收回目光,他听到杜甫的低喃——“不必……”回过身,他看到杜甫的脊背似乎挺直了些,那眼中的深邃如暗潮涌动,刹那间,李龟年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岐王府里的少年。雨声不绝,吟哦着不堪一听的浓愁,雨滴在水中勾勒出一条发亮的甬道,他们,该走了。
  江南的暮鼓敲碎了昨日的旧梦,檐上的夜雨滴断了昔年的欢情。李龟年在江南的石板路上踽踽独行,“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他伸出手,仿佛要抓住往昔,流落指尖的却唯有几滴细雨,那是老天的泪滴吗?倏然一片纸笺飘落,李龟年猛然接住,杜甫的字迹瘦硬如昨: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佳作点评
  文章以诗为背景,以雨为线索,将现实与回忆无缝连接,自然顺畅。以李龟年独特的视角,通过动作细节和语言的留白写出了杜诗中蕴藏的无限悲恸,体现了作者平时的积累与思考。
  (江红霞)
其他文献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你从《包身工》里的“芦柴棒”、《药》里面的夏瑜、《记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沁园春·长沙》里描述的某位进步学生这四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人物,想象他通过时空隧道来到今天的中国,了解了当前社会生活尤其是青年人的学习生活后,参加你所在学校于2019年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请你为他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演讲内容切合原文人物形象特征,符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不会好好说话的人,他们在网络上随心所欲,被冠以“喷子”的称号。  网络世界不缺少语言暴力与负能量,在不是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无所顾忌,因此,面对一件事时经常会爆发激烈的口角,甚至升级为网络“骂战”。而喷子就是那些口吐“芬芳”拒絕好好说话的人。这一群体的不断扩大,已经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  喷子形成的根本原因,乃是人们未能克制住内心的暴
读小学三年级时,班里转来一个男生。他叫李洋,身材瘦瘦小小的,嗓门儿很尖,说话声音比较细。班里的男生总是取笑他,说他的声音像“太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姨娘”。老师多次批评带头起哄的几个男生,但收效甚微。老师不在教室时,李洋每每说话,男生们就哄笑不止。  大概为了缓和同学关系,有一天李洋带来一大包奶糖,准备分发给同学们。他先递给周围的几个同学,他们不但不接,还挖苦他:“我们可不敢吃,万一吃了你的糖像
周末,我被母亲从书桌旁拉到街上。“出来活动活动,换换脑子,别老坐着。”她唠叨着。  我双手插在口袋里迫不得已跟在她身后溜达着。细雨纷飞的江南,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身上也有点儿潮湿,郁闷!  走着走着,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望着街边一间小铺不动,铺子虽小招牌却很显眼———冰糖葫芦。一串串令人垂涎欲滴的红色被整齐地放在木架上,等待着客人的光顾。  “想吃吗?”明明是自己馋得走不动的母亲问。  “随便。
童年时我最喜欢的游戏是“打卡”,就是甩开臂膀用自己的卡将对方放在地上的卡打翻。这个简单的游戏令我们乐此不疲,饭前课后,小区里学校里,经常能听到“啪啪”的打卡声。  “卡”是一种一元钱一小包的小图片卡,圆圆的、硬硬的,背面是当时流行的卡通图画,有皮卡丘,有奥特曼。打卡,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几张卡就能打一整天。当大家都聚在一起时,那才是真的热闹。记忆中,总有这样一幅画面:一群小孩子在小区一块空地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根据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学生较关注的“成功人生关键词”有:不怕失败、知足常乐、比尔·盖茨、理想大学、做自己喜欢的事、高薪工作、健康、家庭、出国留学、美好感情、父母安好、改变世界。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理解的成功人生,写一篇文章,谈谈它们之间的关联。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对于这
我又看见了这对母子。  因为经常在商场里巡视,我见过的插队手段可不少,有仗着年纪大倚老卖老的;有悄悄挨到队伍旁,鲇鱼一样弓着身子滑进去的;再不就是借着与熟人聊天儿趁机入列的……相比之下,这母子俩的手段更高明。  和我前几次见到的一样,儿子凭借身材瘦小的优势,如灵活的猴子般插进队伍,踮起脚不知和队伍后面的人说了什么,谈妥一般地相互点点头,儿子便拉着母亲堂而皇之地插入队伍中。母亲故作羞红了脸,手紧紧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不知勾起多少人对母亲的思念和牵挂。2018年2月19日,新华网与众多网络媒體共同发起“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互动活动。  “牵妈妈的手”引发无数人关注,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断被刷屏。“你很忙,忙着追赶,忙着超越,忙着创造属于自己的一切,你的付出无人知晓,你的一切她始终牵挂。”“你有多久没
入夜了,秦淮两岸的风光曼妙无比。且看那初上的华灯,点点缀在入梦的星河中,只是花花绿绿——那本不该有的颜色,那光与电的“摩登孩子”,将秦淮原有的妩媚与娉婷尽遮,只余下整个城市的急管繁弦,将夜“咿呀”唱过。  我不爱夜晚的秦淮,尽管它骨子里的那种气质深深地把我吸引:恰如王子安大笔如椽写就的“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般开朗,那透过轩窗的书卷气令人痴迷。  但这气息大概也快消失殆尽了吧。我想着,走上那桥,走过
由于爸爸妈妈长年在外奔波,我的童年时光大多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的第一任老师却不是爸爸妈妈,而是我的爷爷奶奶。当然,他们教给我的,不是音乐绘画,不是唐诗宋词,而是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法———所有这些,也不是一种刻意的耳提面命,而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濡染。这些教育内容,都被爷爷奶奶收藏在一本叫“家风”的教科书中……以礼待人  刚到乡下第一天,爷爷就牵着我的手将小村子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