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ono”是一个长期拍摄主题。生菌的谷物、发霉的水果、凋零的花瓣、动物的残骸、人体的局部……这些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却时常被我们忽视和厌恶的小东西便是我的拍摄对象。或残存或陨世的生命通过镜头的截取被定格在鲜活的、充满魅力的、独一无二的瞬间。看似消极的事物中实则无处不在的蕴藏着生的讯号。
  与传统意义上的微观摄影不同,我更愿意将它们划分为纪实下的观念摄影。使用随身携带的小型相机时刻留意并捕捉身边微不足道的客观存在,在不干预被摄体性状的前提下近距离拍摄。当微小的事物在照片中呈现出与之常规比例不符的情况下,承载着、或承载过生命的物体随之变得无法辨识。事物越是巨大越无法感受到它的存在,比如宇宙。事物越是渺小越无法注意到它的存在,比如霉菌。我却通过这个拍摄主题,在腐坏的苹果上拍到了星空;在发霉的橙皮褶皱中看到了山川;在陨世的动物身上看到了新生。
  每一幅照片中都蕴藏一个命题,你可以将之看做任何你所见到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目的,而是过程。我充当的是这个过程的记录者,为之下定义的人却是你。




  评委点评:
  许力静的创作自2009年开始至今,以两条创作主线展开,一是自我肖像系列,一是以动植物尸体及残骸为拍摄对象(《Grotesque》系列),两个线索之下,各有不少独立的作品,其表现手法也都不同。
  她关注的主题似乎是生命与死亡,但正如许力静所言,最初的拍摄动机“随性”以及“不明”,这让她并非从已知的生死出发,而是基于未知朝外探索。由此,生与死也不再是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条直线—时间和空间被好奇心扰乱,生与死的命题在各个方向交织起来,构成一个多维的区域,它包含更复杂的意象,也具有更多的可能。
  假使许力静在寻找她自己的宇宙,《mono》系列就是其中的一颗星球。作者沿用她一贯的创作思路,借助照相机观看,因为它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思维,而照相机原本就是一台扰乱时空的机器。这些照片皆来自日常,并非刻意找寻;由于使用微距功能,微小的事物失去参照而变得庞杂乃至辽阔。
  总之,大与小在《mono》这个星球里失重,由此,这些死亡或残缺的事物,也由一开始的惨不忍睹,而变得让人可以承受,甚至是,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对此好奇起来。
  作为整体创作的一部分,如何把《mono》和其他作品糅合,提供更为充分的作者语境,是创作者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任 悅







其他文献
由《中国摄影》杂志社和黑龙江农垦红興隆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神奇北大荒 魅力红兴隆”全国摄影大展正在进行中,详情请参阅主办方官网(http://www.cphoto.com.cn/、http://www.nkhxl.com/)。  “神奇北大荒 魅力红兴隆”全国摄影大展征稿内容有如下四项:一是湿地生态系列,二是城镇建设系列,三是“三地”文化系列,四是现代化农业系列。本期介绍的是红兴隆管理局境内的各类风
期刊
进入商业摄影领域,对杜云锋来说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大学学习美术的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广告公司的设计师。出于业务需要,杜云锋经常会参与到平面拍摄的项目中,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使他渐渐萌生出自己做摄影师的想法。从决定转型为全职商业摄影师至今,杜云锋一做就是12年。多角色的历练,加之拍摄经验的不断丰富,让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商业摄影价值观”:商业摄影是为客户量身定制出拍摄解决方案;从前期策划到团队搭配再到
期刊
阿琳·戈特弗里德(Arlene Gottfried) 并未告知她的朋友自己身患癌症的事实。兴许,最佳的,能够定格她的样子是在2012年Look3摄影节,这并非因为舞台上的屏幕里放映着的是她一生的作品;而更是因为她是这个舞台上的歌者。这位摄影师的名片上印着:“歌唱的摄影师”,被一间教会的唱诗班感染,她也加入其中,并最终成为独唱。是以,舞台上,她的歌声与她的照片同步。你发现,这照片和她的歌声出奇地相似
期刊
本系列是基于我的日常生活和想象的作品。  我一直与所居住的城市保持距离。商场、地标建筑和居住的社区,在图像和记忆中重建成了一个不真实的空间。虚拟的城市是基于实际的地方 ,但经由了一个关联的过程转化。随着雾气的消散 ,这些稍稍失衡的图像连接到一些奇怪而有趣的事件。这些图像要求观众重新审视,更进一步地来探索也许有什么事情发生在另外一個维度。  评委点评:  观察细致,拍摄考究。  —缪晓春  一个城市
期刊
《格物致知》系列是我长期以来持续创作的一个艺术项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摄影。光,是其中的绝对主角,而正负像画面之间的转换,又成为我作品中的逻辑根源。该创作始于2010年,对传统胶片摄影的迷恋造就了我最初的叙事语法,进而在后来形成了“光轨书法”等一系列觀念摄影作品。  光线的运动轨迹,会在底片上留下抽象的点线面,我的基本工作方式是用相机对夜间城市里的各种光线进行田野考古般的巨量采集,在工作室里把底片上
期刊
一年一度的TIPA年会再次回到发源地欧洲,29个世界级的专业、业余以及商业类影像杂志的编辑代表来自亚洲、澳洲、欧洲以及南北美洲,于2018年4月6日聚首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小镇卡斯卡伊斯(Cascais),共同投票选出了“2018年度摄影与摄像最佳产品”共40个类别的奖项。除《中国摄影》杂志以及业内所熟知的《Photo District News》、《ProfiFoto》、《Rangefinder
期刊
王婷舒与摄影结缘可以追溯到大学时期。作为一名本科学习外语的女孩,她在其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起初爱拍些旅游风光片。随着对新闻报道与纪实摄影的日益着迷,王婷舒在报考研究生时毅然决定申请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新闻与纪实摄影专业,立志将兴趣付诸学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考试与筛选,她于2014年如愿前往英国伦敦深造。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王婷舒发觉摄影渐渐改变了自己看待社会的方式。观念上的转变,加
期刊
路環岛  大年初一早晨,我们一行先去了路环岛。路环位于澳门的南部,这里空气清新,远离喧嚣,还保持着传统的渔民生活。看着宁静又干净的大海和村庄,只有稀少的几名游客擦肩而过,让都市人紧绷的神经一下就放松了下来。随处闲逛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名叫“十月初五”的马路,感觉很有意思,这是澳门依然留存着的葡萄牙风情:一边是小巧多彩的民居,一边是静谧的大海。路旁种着一棵接一棵高大峻拔的假菩提,精致的欧式路灯映衬着灰
期刊
列车一路向北。  整整一個白天,从京城至白山黑水间,穿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直到大庆市。天地辽阔起来,白雪覆盖在远处的山峦与土地上,妥帖而怀有敬意,让人心生感动:遂古之初,地老天荒,大自然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  这开往东北的高铁车厢内,居然也像北京早高峰的地铁车厢一样,除了偶尔的声响外,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心事里,鲜有交流。变与不变,就在眼前。  上午10点,从北京站出发时,客流稀少,这座苏俄
期刊
照例,在每一个年底要盘点去世的摄影人物时,总没能幸运地空白,就在着手写这篇稿的时候,11月26日,大家熟悉的侯波老师突然走了。  2017年离开我们的几位摄影人物,人生经历多有不同,他们生命的长度也有着惊人的差异,从年初的任航,到年底的侯波,他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时间,竟相差了63年。不论生命的长短,在他们所有的日子里,始终有一台照相机陪在身边。  死亡没有国界,于我们物理距离遥远的国外摄影人,他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