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的辍学代表只有一个韩寒,在90后里,你无法统计出具体数字——你唯一能知道的,是百度上,有155万个网页在讨论“90后辍学创业”这回事。他们对自由和成功的渴望,在少年时代就付诸于行动。
“如果失败了,大不了就是继续上大学,然后再创业,年轻输得起!”年轻的创业者们如是想。
辍学是唯一的反抗方式
赵俊杰15岁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擅自辍学跑了,他去了北京。18岁,他实现了CEO的梦;19岁,在拥有自己事业后几经波折;在而今的21岁里,他又义无反顾地开始了新的探索。
这是一条90后创业的主流套路:因为从小便接触电脑网络,有近50%的90后都选择了往IT界发展。而点燃他们创业导火索的,是对应试教育的痛恨。
2006年冬,当淄博怡中外国语学校初2002级(三)班的同学都在按部就班进行中考时,赵俊杰心里纠结的是:如果不是因为准备中考,班主任就能允许我参加全市的计算机奥赛。
这位各学科都“平平”的中等生,在学业上遵循着父母的“尽力就好”,鲜少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但在电脑方面却一点就通。作为旁人眼中的“电脑天才”,赞誉声与自信的膨胀,会激发出惊人的效果。
他本来对自己能逮上计算机奥赛的机会欣喜不已,“要知道,当时若考得好,就能直接保送高中,我特别期待,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可班主任却拒绝了。”
计算机老师带回的奥赛试卷彻底颠覆了赵俊杰原本的规规矩矩,当他知晓自己赛后做出的成绩高于全市第二的分数时,他恨透了应试教育。
辍学成为15岁的赵俊杰唯一能想到的抗议方式,“没有文凭,我也能闯出一片天。”
闯出来的困境
北上的赵俊杰,在一家大型文化传媒公司得到了实习的机会。北京国贸大厦里,他过上了电视里看到的白领生活。在等电梯时,他常会打量电梯门上投出的身影:西装革履的15岁,似乎偏执得很有意义。
但现实很快敲醒了他。
在大公司里,实习生只是过客,没人会悉心指导。涉世未深的赵俊杰再次过回了“中等生”的生活,被忽视、冷落,连他引以为傲的“电脑天赋”也完全派不上用场。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能力终究匮乏。
两周的北京生活就把赵俊杰逼到绝境。兜里没钱、一无所获的他再难自信地和父母叫板。打道回府,是他最无奈的选择:“其实当时根本没有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迷茫地开始,所以更迷茫地结束了。”
离开北京后的那一年,赵俊杰都宅在老家。同学考上重点高中的消息拉长了他的落寞,但他并未放弃,不断思考和寻找着自己真正想要的事业。创业是一辈子的事情
赵俊杰骨子里深浸着90后一代的特质,随性、洒脱,但对喜欢的事情格外偏执,偏执得甚至有些自我。
当决定以电脑技术为创业基础开始,赵俊杰就将创业作为一辈子的事情:“这需要一直坚持,坚持到底哪怕没有成功,但你仍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了原来的泥潭,等待你的仍是一片广阔天空。”
因为梦想,赵俊杰变得激烈起来,原本内敛好静的男孩,在生活里百般折腾,只想碰撞出想要的状态。
他踏入网络职业学校,将网络方面的中高端课程烂熟于心,并以优异的成绩拿到高级网络工程师证书。“天才”的名号被远远抛在身后,赵俊杰以“专才”的身份在青岛的各大文化公司取经,人际交往驾轻就熟,丢失已久的信心又被重新撰在手里。
他和两位同学创办了“依蓝科技”网络服务品牌,这是他就读的职校里学生做活的唯一品牌;他被2008年奥运会青岛奥帆委特邀为网络工程师;还被青岛著名的“音乐鬼才”Mc沙洲收入麾下。
回想起和沙洲的相遇,这位大男孩依然感激不已。相似的人生经历,让素未蒙面的两人倍感亲切。作为先行者的沙洲,一直用自己的经验牵引着处于迷茫期的赵俊杰,“如果不是沙洲,我应该就放弃创业了,把兴趣变成工作,的确需要非凡的勇气。”
2009年,18岁的赵俊杰用“俊杰网络工作室”CEO的头衔,华丽丽地完成了成人礼,也由此走上真正的创业路。
一成不变的创业路不是赵俊杰真实的人生,“不安分的正轨”是他对自己职业的形容。因此,他常常抛弃正在做着的事情,去涉足与电脑技术挂钩的新鲜领域。
他常像八爪鱼一样,用自己的触角,分饰各种角色。涉足IT产业与文化产业、制作电视节目、帮助企业或艺人宣传、推出电子杂志、创办90后名人网、拍摄微电影……不求多大成就,只为自己高兴。
点评
不要放大成功,也不要批判成功
对于这样的年轻人,我们总是充满了各种不解,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和怎么想,但他们完全知道我们和社会想要什么和怎么想。
但即使知道,他们也不会按照预设的路线走下去。不管是追求金钱,还是追求自由,他们都以最真实的自我和当下的感受为准则。而远期目标和步步为营的规划,在他们眼里,似乎是不入流的枷锁。
我们无权轻易判断辍学决定的对错。不是每个辍学的年轻人都能获得类似的成功,更不是每个叛逆的少年都适合用辍学来对抗不自由的教育。被媒体放大的成功案例们,需要附上一番诚挚清醒的分析和劝诫:
当西化自由化的思想被这群人夸大地深入骨髓后,正确的方向比创业的成功与否更重要。在深度思考后找准自己的路,无论是硬着头皮继续前行,还是遭遇困难后折返校园,这都是成熟的必经阶段:认清自我,在跌跌撞撞中慢慢成长。
致冲动的十五岁 赵俊杰
如果不是15岁的倔强,我想我应该在一所大学里,享受着阳光和书香。
偶然的插曲,我走上了创业路,尽管心存遗憾,但若重新选择,我或许仍旧会辍学创业。因为走上这条路后,我一直在做想做的事情。
许多同龄人和15岁的我一样,冲着所谓的一技之长,就觉得自己也能成为比尔盖茨。这样理想化的抉择,一不经意,就将自己置于谷底。
辍学的举动让我留下许多遗憾,也走了不少弯路,尤其是不能像在学校那样顺畅地建立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
正因走过这些坎坷,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才更明白坚守的可贵。或许我不能坚守在某一个项目上,但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方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并用这样的竞争力创造价值和意义。
我不再想着复制别人的成功,只是汲取那些成功者宝贵的经验。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创业者,也可能只是别人事业的辅佐者。
所幸梦想从未丢失,且仍有勇气继续探索。
“如果失败了,大不了就是继续上大学,然后再创业,年轻输得起!”年轻的创业者们如是想。
辍学是唯一的反抗方式
赵俊杰15岁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擅自辍学跑了,他去了北京。18岁,他实现了CEO的梦;19岁,在拥有自己事业后几经波折;在而今的21岁里,他又义无反顾地开始了新的探索。
这是一条90后创业的主流套路:因为从小便接触电脑网络,有近50%的90后都选择了往IT界发展。而点燃他们创业导火索的,是对应试教育的痛恨。
2006年冬,当淄博怡中外国语学校初2002级(三)班的同学都在按部就班进行中考时,赵俊杰心里纠结的是:如果不是因为准备中考,班主任就能允许我参加全市的计算机奥赛。
这位各学科都“平平”的中等生,在学业上遵循着父母的“尽力就好”,鲜少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但在电脑方面却一点就通。作为旁人眼中的“电脑天才”,赞誉声与自信的膨胀,会激发出惊人的效果。
他本来对自己能逮上计算机奥赛的机会欣喜不已,“要知道,当时若考得好,就能直接保送高中,我特别期待,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可班主任却拒绝了。”
计算机老师带回的奥赛试卷彻底颠覆了赵俊杰原本的规规矩矩,当他知晓自己赛后做出的成绩高于全市第二的分数时,他恨透了应试教育。
辍学成为15岁的赵俊杰唯一能想到的抗议方式,“没有文凭,我也能闯出一片天。”
闯出来的困境
北上的赵俊杰,在一家大型文化传媒公司得到了实习的机会。北京国贸大厦里,他过上了电视里看到的白领生活。在等电梯时,他常会打量电梯门上投出的身影:西装革履的15岁,似乎偏执得很有意义。
但现实很快敲醒了他。
在大公司里,实习生只是过客,没人会悉心指导。涉世未深的赵俊杰再次过回了“中等生”的生活,被忽视、冷落,连他引以为傲的“电脑天赋”也完全派不上用场。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能力终究匮乏。
两周的北京生活就把赵俊杰逼到绝境。兜里没钱、一无所获的他再难自信地和父母叫板。打道回府,是他最无奈的选择:“其实当时根本没有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迷茫地开始,所以更迷茫地结束了。”
离开北京后的那一年,赵俊杰都宅在老家。同学考上重点高中的消息拉长了他的落寞,但他并未放弃,不断思考和寻找着自己真正想要的事业。创业是一辈子的事情
赵俊杰骨子里深浸着90后一代的特质,随性、洒脱,但对喜欢的事情格外偏执,偏执得甚至有些自我。
当决定以电脑技术为创业基础开始,赵俊杰就将创业作为一辈子的事情:“这需要一直坚持,坚持到底哪怕没有成功,但你仍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了原来的泥潭,等待你的仍是一片广阔天空。”
因为梦想,赵俊杰变得激烈起来,原本内敛好静的男孩,在生活里百般折腾,只想碰撞出想要的状态。
他踏入网络职业学校,将网络方面的中高端课程烂熟于心,并以优异的成绩拿到高级网络工程师证书。“天才”的名号被远远抛在身后,赵俊杰以“专才”的身份在青岛的各大文化公司取经,人际交往驾轻就熟,丢失已久的信心又被重新撰在手里。
他和两位同学创办了“依蓝科技”网络服务品牌,这是他就读的职校里学生做活的唯一品牌;他被2008年奥运会青岛奥帆委特邀为网络工程师;还被青岛著名的“音乐鬼才”Mc沙洲收入麾下。
回想起和沙洲的相遇,这位大男孩依然感激不已。相似的人生经历,让素未蒙面的两人倍感亲切。作为先行者的沙洲,一直用自己的经验牵引着处于迷茫期的赵俊杰,“如果不是沙洲,我应该就放弃创业了,把兴趣变成工作,的确需要非凡的勇气。”
2009年,18岁的赵俊杰用“俊杰网络工作室”CEO的头衔,华丽丽地完成了成人礼,也由此走上真正的创业路。
一成不变的创业路不是赵俊杰真实的人生,“不安分的正轨”是他对自己职业的形容。因此,他常常抛弃正在做着的事情,去涉足与电脑技术挂钩的新鲜领域。
他常像八爪鱼一样,用自己的触角,分饰各种角色。涉足IT产业与文化产业、制作电视节目、帮助企业或艺人宣传、推出电子杂志、创办90后名人网、拍摄微电影……不求多大成就,只为自己高兴。
点评
不要放大成功,也不要批判成功
对于这样的年轻人,我们总是充满了各种不解,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和怎么想,但他们完全知道我们和社会想要什么和怎么想。
但即使知道,他们也不会按照预设的路线走下去。不管是追求金钱,还是追求自由,他们都以最真实的自我和当下的感受为准则。而远期目标和步步为营的规划,在他们眼里,似乎是不入流的枷锁。
我们无权轻易判断辍学决定的对错。不是每个辍学的年轻人都能获得类似的成功,更不是每个叛逆的少年都适合用辍学来对抗不自由的教育。被媒体放大的成功案例们,需要附上一番诚挚清醒的分析和劝诫:
当西化自由化的思想被这群人夸大地深入骨髓后,正确的方向比创业的成功与否更重要。在深度思考后找准自己的路,无论是硬着头皮继续前行,还是遭遇困难后折返校园,这都是成熟的必经阶段:认清自我,在跌跌撞撞中慢慢成长。
致冲动的十五岁 赵俊杰
如果不是15岁的倔强,我想我应该在一所大学里,享受着阳光和书香。
偶然的插曲,我走上了创业路,尽管心存遗憾,但若重新选择,我或许仍旧会辍学创业。因为走上这条路后,我一直在做想做的事情。
许多同龄人和15岁的我一样,冲着所谓的一技之长,就觉得自己也能成为比尔盖茨。这样理想化的抉择,一不经意,就将自己置于谷底。
辍学的举动让我留下许多遗憾,也走了不少弯路,尤其是不能像在学校那样顺畅地建立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
正因走过这些坎坷,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才更明白坚守的可贵。或许我不能坚守在某一个项目上,但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方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并用这样的竞争力创造价值和意义。
我不再想着复制别人的成功,只是汲取那些成功者宝贵的经验。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创业者,也可能只是别人事业的辅佐者。
所幸梦想从未丢失,且仍有勇气继续探索。